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道德审计制度设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等多个部门 1000名著名人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之高,仅次于神职人员。 美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就真的比中国会计人员高 吗。 当然不是。 原因就在于美国有一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相对规范的外部环境。 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注册会计师协会道德规范、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财务经理协会道德法规等构成,甚至会计学术界、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在研究之列。 我们国家目前缺乏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以减少消极的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铲除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滋生的土壤。 5 财务管理中道德审计制度设计 财务审计制度的完善 为了防范公司财务审计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 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财务审计制度。 首先,坚持财务审计和会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约的独立性。 不论公司外部的社会审计还是公司内部的会计审计都必须有相应的独立行使和获取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真实交易明细和精确会计信息的权利。 要做到这一点,在当前环境下,必须要变革传统的依附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依附型管理模式下,会计特别是企业单位会计基本上都是由所在单位选拔产生的,由于其个人经济利益和政治前途大多关乎和维系于所服务的单位,因而单位会计在积极维护单位利益和 设法推进本单位发展方面十分投入。 特别是随着企业化民营经 济的产生,中小企业产权制度不断深化,财务人员与企业的关系已完全由过去的半独立转为依附关系,因而,会计法制观念淡薄,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账外设账,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其次,实施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协调。 在任何一个公司中,如果作为出资人及其所有者的股东的利益目标与企业的经营者目标不一致,那么,二者之间的委托 ——— 代理关系就不成立,由此进而导致企业的经营者在公司财务方面不进行真实的信息披露。 代理人经常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而背离委托人的利 益,如道德危机、逆向选择等。 为减少或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尽可能地保持一致,所有者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案,试图以此来缩小两者之间的效用差异。 然而,激励方案的存在仅仅能够缩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差异,无法避免内部人控制等现象的发生。 因此,设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一种有效的所有权监督制度,激励并约束企业经营者为所有者谋取最大利益,是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三,构建财务人员的激励制度。 企业财务人员长期从事相对单调的财务数据的核实、清理,财务报表制作,交易明细查实等工作,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工作业绩不能像公司一线的业务部门那样富有弹性,不论企业盈利还是亏损,审计和会计工作本身并不容易发生工作内容的波动。 因而,多数公司在财务人员的激励问题上一直是个相对空白点,即使存在激励措施,激励效果也不明显。 公司财务人员的职责对公司的经营安全责任重大,但其业绩衡量却缺乏一个与企业业绩相一致的标准,致使不少公司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司现金,或者出卖公司 内部财务信息获取非法利益。 所以,未来的公司财务审计和会计制度中,应当建构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和激励财务人员的工作。 把财务人员的业绩和他们的个人信用、他们提供公司以及股东的信息质量挂钩,以此不断提高公司财务审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因为财务信息不真实而带来的经营风险。 第四,把道德信用作为公司财务审计、会计工作等职务行为的工作底线。 正式的制度对遏制违规(法)行为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决不能仅止于此。 “他律”不是万能的。 公司财务上的欺诈行为有些完全是出于“自愿”而做出的甘冒违规风险的选择。 人类生活当中相当多的行 为不是理性所能直接控制的,对于这类处于自愿的非理性行为,正式制度就力所难及了。 因此,我们认为,企业财务审计与会计制度中,应当把道德和信用质量作为公司财务人员录用、职务行为实施、业务绩效考核的首要标准,把道德和信用的“自律”作为财务工作的底线,建立相应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根据评定的等级进行绩效激励和授权赋能。 公司财务中道德审计制度设计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单纯依赖正规的财务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财务审计与会计行为是不够的,挖掘隐含在企业财务行为当中的潜在道德资源和信用资本,使审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道德充分地 内化为企业和财务人员的信守标准,是规制审计和会计失范行为,防范公司财务风险最根本的出路。 而这种道德的审计制度的建立,既需要外部社会条件激励也需要对财务行为信用质量的社会评价。 第一, 外部制约与内部制约的结合。 企业的财务行为在客观上受两种因素制约,一种是社会对企业会计行为的接受程度,这种行为的可接受程度包括财经法纪、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其他相关利益集团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所有者对会计应承担的财务责任履约的要求及评价、社会要求会计公布信息的真实性、对审计年报真实和公正性的信守,等等。 它是企业会计和审计行为的 外部制约因素,对企业财务行为的性质和度量起硬性制约或软性制约的作用。 另一种制约因素是行为主体(财务人员、公司)的行为意识。 它指的是企业会计和审计对自身利益及各种相关因素的认知程度,对自身行为后果的认识程度,对自身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认识程度等。 这是企业会计和审计的内部制约因素,也是自我激励因素。 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推动着企业财务行为的合理化。 企业会计行为和内部审计行为只要有条件,总希望把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条件推向极致;而社会审计和其他社会制约因素,则要尽可能抵制企业不良财务行为,防止其所带来的有损于社 会利益、破坏社会稳定的消极影响。 二者相互制约,必然在某一点上达成一个暂时的均衡(点)。 这个均衡点便是企业财务行为在社会道德作用下的行为合理性所在。 当然这个均衡点因社会发展、人员素质变化、行业的不同、产业的发展等因素会不断地发生位移,但均衡的存在是必然的。 在企业和社会中,各种利益 相关者应当做的便是信守并推动这种均衡的发展,达到既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又。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道德审计制度设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