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与社会组织培育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共服务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需求要素。 当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时,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想多元化方向发展成为了必然。 也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满足人们的 公共服务需求。 随着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组织部门对促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主体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公共服务需求,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促进社会和谐。 纵观以上相关研究理论综述,它们提倡政府与公民、社区开展广泛的合作来实现公共服务多个中心的治理,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多中心治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为现代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的社会组织部门和公民参与提供支持与参考,也为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多元化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⑥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Z].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20xx:37 ⑦ 邹晓东 .从公共服务的政府垄断到多元化供给 : 面向新公共管理的政府管制研究 [D].复旦大学 : 经济学院 , 7 三 ZS 市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与社会组织培育的调查 分析 (一) 公共服务发展情况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局面已经发生变化,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逐渐介入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成为承担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的供给优势,落实好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转移,提高公众的信任度,才能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属于中等水平。 其中,将近一半的居民( %)对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感到“一般满意” ,%的居民感到“比较满意” 和“非常满意”, %的居民感到“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见图 1) 图 1 居民对 ZS 市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 资料来源: 根据《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研究调查问卷》统计 近三年来, ZS 市公共服务总体上有所改善,尤其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文化体育等领域都变好了,但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改善力度仍然不大, 尤其是在关键领域的公共服务改善不大。 如:居民认为目前急需迫切改善的公共服务领域包括医疗卫生、就业保障、住房保障和养老 保障等,而近三年来,居民认为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几乎没有变化,甚至在公共交通领域出现倒退现象。 (详见图 2 和图 3 ) 比较满意 % 一 般 % 比较不满意 % 非常不满意 % 非常满意 % 8 图 2 近三年来 ZS 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改善情况 资料来源: 根据《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研究调查问卷》统计 图 3 居民认为目前急需改善的公共服务领域 资料来源: 根据《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研究调查问卷》统计 % % % % % % % % % % % 残疾人服务 青少年服务 文化体育 公共安全 环境保护 公共交通 教育培训 养老保障 住房保障 就业保障 医疗卫生 9 (二)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发展趋势 有关公共服务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主要包括政府供给 、社会组织供给和市场化供给几种类型。 目前,居民最信任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仍为公立机构(包括政府和事业单位),但相比企业(市场)而言,居民又更信任社会组织供给。 (见图 4) 图 4 居民最信任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情况 资料来源: 根据《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研究调查问卷》统计 居民接受的公共服务大部分是由公立机构提供,如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交通等领域;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也不断增多,如有环境保护、残疾人服务和青年服务等领域;而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领域相对较少。 (详见图 5) 图 5 目前居民接受公 立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比例 资料来源: 根据《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研究调查问卷》统计 虽然现阶段的供给主体主要还是公立机构,但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社会组织的发展,由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局面已发生明显变化,社会组织逐渐成为承担公共 10 服务的重要力量,开始承接更多的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之一。 (三) 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公共服务职能情况 当前,公共服务依靠政府为主体的单一供给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现实的发展需要,必须加快政府部门职能的转移才能满足现实需求。 社会组织承接 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势 随着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民间自发形成逐渐变成具有组织规范的组织形式,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供给的角色日显重要,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 据调查统计, ZS 市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发展优势,具体表现如下: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 改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态度; 增加获得服务的便利性; 有助于减少腐败; 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 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等。 (见图 6) 图 6 目前 ZS 市社会组织的发展优势 资料来源: 根据《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发 展研究调查问卷》统计 社会组织可以承接的公共服务领域 根据对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有关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的 调查 ,有 %的人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需要得到社会组织的配合,并认为有必要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同时对社会组织逐渐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有信心。 (见图 7) 11 图 7 政府职能部门认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情况 资料来源: 根据《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研究调查问卷》统计 据统计,目前一些社会组织部门(以 ZS 市行业协会为例)愿 意并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公共服务的职能, ZS 市行业协会对于承接政府转移公共服务职能的积极性普遍较高,期望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主要有初审审批权,评比、考核、嘉奖,规划咨询、制定标准、调查研究,监督、违规处罚权,培训、考核、教育,组织、服务性工作等方面。 而居民认为,政府可以在医疗卫生、养老保障、就业保障、教育培训和住房保障等领域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即:政府可以从医疗卫生、养老保障、就业保障、教育培训和住房保障等领域转移公共服务职能。 (详见图 8 和图 9) 图 8 行业协会希望承接的政府转移公共服务 资料来源:根据《社会中介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调查问卷》统计 规划咨询 、制定 标准、调查研究 18% 评比 、考核、嘉奖 初审审批 监督、违规处罚权 12% 培训、考核、教育 10% 组织、服务性工作 10% 行内鉴定 5% 制作、发放证件 3% 制作合同备案 2% 技术合作与交流 人才入户、子女就读学校推荐 18% 18% 2% 2% % % % % % % 需要 不需要 有必要 没必要 有信心 没信心 12 图 9 居民认为政府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 资料来源: 根据《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研究调查问卷》统计 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的公共服务内容 根据有关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的调查结果显示,政府已将部分公共服务工作主动向社会组织转移(见表 1),由社会组织承接和提供公共服务,并计划在未来逐步增加社会组织的一些公共服务项目(见表 2)。 表 1 ZS 市政府 职能部门已向社会组织转移的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部门 已转移的公共服务 承接的社会组织 市信访局 信访接待,个案跟进、信访宣传 ZS 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协助评标、考评、培训、信用管理、处理投诉等 ZS 市房地产业协会 协助评优、评审、项目管理、企业资质初审、培训、考核、继续教育等 ZS 市建筑业协会 市财政局 初级会计电算化 市会计学会 绩效项目评审 研究机构 市环保局 环保文件技术评审、污染设施运营资质现场核查、环保运营设施资质专家评审 市环境科学学会 环保保护规划 编制 研究机构 市残疾人联合会 残疾人岗前培训和就业指导 智海人才市场、现美美容培训中心 市审计局 审计、会计项目、研究课题等 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咨询机构 市环境保护局 评审、核查、规划编制 市环境科学学会等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服务性、事务性、统计类工作 市商联会、市信息产业协会 市卫生局 市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市医学会 资料来源:根据《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调查问卷》统计 % % % % % % % 35% % % % 青少年服务 残疾人服务 文化体育 公共安全 环境保护 公共交通 住房保障 教育培训 就业保障 养老保障 医疗卫生 13 表 2 ZS 市政府职能部门未来拟向社会组织转移的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部门 未来将要转移的公共服务 承接的社会组 织 市民政局 社会工作服务 社工机构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中心 养老服务 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市公安局 被监管人的医疗卫生 医疗服务机构 被监管人的劳动培训、消防知识培训 培训机构或社区服务中心 汽车行驶秩序监管 科技机构 市法制局 行政复议委员会宣传推广服务 社区社会组织、各类研究中心、各类社区服务中心 市信访局 上访人士心理辅导 专业心理辅导机构 特困上访者的社会关怀 青年志愿者协会 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 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出租屋登记备案 社区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 市住房 和城乡建设局 物业管理资质增项备案等 ZS 市房地产行业协会 评审 ZS 市优良样板工程等 ZS 市建筑业协会 市环保局 评估、培训、项目验收、宣传、调研、评审等 ZS 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 ZS 市环境科学学会、其他研究机构等 市残疾人联合会 工疗、农疗 社区工作坊 托养服务 华宇乐等托养机构 市审计局 对市直下属单位和镇区的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 市环境保护局 污染防治工程设计方案技术评估、技术培训、环保宣传等 ZS 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 ZS 市环境科学学会、研究机构等 市档案局 档案整理、修复等 中介服务 机构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量化分级管理 行业协会、商会 市海洋与渔业局 培训、宣传、调研等 水产渔业协会、培训中心等 市司法局 宣传、培训等 市律师协会、市司法鉴定协会、市公证协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市场监测统计、课题研究、行业统计等 市商联会、市信息产业协会、市饮食商会、 研究机构等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课题研究 研究机构、各类协会 市卫生局 培训、评审等 市医师协会 资料来源:根据《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问卷》统计 另外,根据对 ZS 市各个职能部门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100%的政府职 能部门认为该部门需要得到社会组织的支持与配合; 100%的政府职能部门认为有必要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 %的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有信心。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政府将部分特定的公共服务供给转移给社会组织,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将不再承担和直接办理已转移的公共服务。 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好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拓展公共服务供给的途径,也能弥补政府财政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相对匮乏的不足,有效完善政府职能的转移,更是丰富了公共服务的供给元素,为公 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14 (四) 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 根据对 ZS 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的居民对该事项持“赞成”态度,有 %的居民持“不赞成”态度。 (见图 10) 图 10 居民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态度 资料来源: 根据《 ZS 市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研究调查问卷》统计 赞成者希望政府通过公共服务的职能转移,让社会组织能承接更多的公共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多和更好的服务;而不赞成着则希望政府 能继续提供公共服务。 这两种态度的基本立足点是相同的,都是希望能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出现这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是对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选择不同,但这也恰好符合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现实要求。 总的来说,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普遍较高。 综上所述,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主体及方式增添了新要素,加快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公共服务职能的步伐,也赢得了公众的信赖。 因而,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对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 不赞成 % 赞成 % 15 四 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多元化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与社会组织培育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