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学教学楼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甘南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水和雷击现象,轻度程度,抗震烈度为 6度地区。 甘南县幅员面 积 4792平方公里,全县人口 37万人,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县城镇是经济、文化、信息、贸易中心,其教育、卫生、文化、商贸等基础产业发展迅速,工程选址属城镇中心位置,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典型气候特征,地势平坦、水、电充足方便,地质、水文、气候条件良好,适合工程建设。 项目建设场地内生活及消防用水引自市政自来水给谁系统,排水接入市政排水管网,供电引自室外低压电网。 第四章 建设规划方案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研究是在市场预测和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论证与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和 产品方案,作为确定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原材料燃料供应方案及投资估算的依据。 采用先进技术,本着以人为本原则,根据地理条件和甲方的 10 需求,依据各种现行设计法规、标准和政策,合理布局,设计好每一平方米建筑,创造出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设成果,求得最好的工程、社会、环境效益。 : 项目总平面图的布置根据地形的现状情况,新建教学楼按现状教学楼布局合理划分。 : 教学楼总建筑面 积 1700㎡,结构为砖混结构。 内部设置为:教学专用楼,使用人数为 460人。 : ( 1)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构筑物设计方案力求平面功能布置合理,立面简洁但不单调,体现教育特征,具有良好的景观设计效果。 ( 2)根据使用功能,确定建筑物的防火、防爆、防腐蚀的一系列性质,并按照相应规范设计。 ( 3)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力求发挥整体效益,节省投资。 ( 4)建、构筑物结构布置,造型和构造处理应考虑工艺、安装、检修等 一系列要求。 11 : ( 1)建筑设计 按照“精心设计,突出功能,建设超前”的基本要求设计,完全满足教育设计规范。 平面布局设计,对于功能的充分发挥和使用效果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强调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和可改造性,使工程建筑发挥最大效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 2)结构设计 本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合理使用年限为 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按 7度构造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 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 3)围护结构和内外装修根据该建筑特性,墙体一般采用实心粘土砖。 外墙采用丙烯酸外墙涂料粉刷。 屋面防水用目前建设部批准和颁布的新型技术成熟的防水卷材,隔热层为当地惯用材料。 建筑门窗采用三玻塑钢门窗或节能门窗。 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为 A 级材料。 配套设施包括供电配套、给排水配套、供暖配套、消防设施配套等。 12 : ( 1)用电负荷和供电电源 电力负荷应根 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 本工程公共照明、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其它用电为三级负荷。 ( 2)场区供配电 a.各装置配电将按照不同的环境特点及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其中包括防腐、防粉尘等特殊场所的供配电设计。 b.照明、避雷、接地按不同的环境特点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 3)电气保护及防雷接地 根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规定,本工程各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分别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进行保护。 在建筑物的屋顶设避雷带作为接闪器。 接地系统利用柱筋做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接地系统;电气接地保护采用 TNCS 保护系统。 建筑物内所有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体的顶端和底端均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 ( 1)用水量 本工程用水量为 8m179。 /d。 ( 2)水质、水压 13 生活饮用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 574920xx的水质要求,水压。 ( 2)供水 本项目给水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管道的供水方式。 项目所在地的主要供水水源为市政管网,在学校内采用 DN200给水管构成环状管网,供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 ( 1)排水量本工程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水量按供水量的 85%计,为 m179。 /d。 ( 2)排水方案 建筑污水排入化粪池,经处理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 本工程消防设计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94)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 在总平面规划设计中,合理确定了建 筑物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 消防道路在设计时结合了校区内交通道路的设计,校内设计有一个大的环形消防道路,其连接的步行道也可做消防道路。 消防车道下的暗沟和管道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并且水压靠近建筑物一侧设置绿化带或架空管线。 消防车道的宽度在 4米以上,两条消防道之间的间距控制在 160米以内。 教学楼、宿舍楼、食堂 14 等公共建筑周围均设计有环形消防车道。 室外消防给水与生活、教学给水共用一套管网,并形成环状,在各建筑物附近设置适当数量的室外消火栓。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实施细则》; 项目采用环境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xx);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20xx);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xx)。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20xx) 项目运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