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中和”观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与运用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通在研究中的学习与体会更好地把 儒家“中和”观运用到服装设计之中。 通过 儒家“中和”观 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提高人 们对 儒家“中和”观 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认识具有理论性的指导意义。 4 第二章 正文 一、 儒 家“中和”观简介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显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体,广泛渗透于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曾经对中国,东亚甚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中庸》是儒家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蕴含了极其深刻的哲学原理,其核心命题是致中和思想 ,认为“致中和 ,天地位焉” ,宇宙万物便达到了一种最佳动态平衡美。 “中和”观作为人格理想、社会理想的范式进人到审美领域 ,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形态。 对“中和”的追求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的整体走向和艺术追求的整体风格。 中和之美是中国人生活实践和社会创作的最高理想。 图 儒 图 儒家著作 《中庸》 Confucian The work of ConfucianZHONG YONG 5 儒家“中和”观的概念 所谓中和之美是指符合无过无不及、适中原则的和谐美。 作为一种审美理想和普遍和谐观,“中和之美”以“中”为正确的审美方法,以“和”为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一种动态平衡的“中和”状态中调节和指导着古代中国人 的人生实践和艺术创造。 “中”、“和”二字的辞学、文献学内涵源远流长 ,但二者首次结合见于“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节谓之和”“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这里以情感为例 ,说出了“中”“和”之关系 1。 “中”是一种自在未发的不偏状态 ,是天地万物之本原,“和”是以种因而发的合宜状态 ,人性发于感情而和于礼节法度。 由此看出 :“中和”之“中”乃“和”之基础 ,“中和”之“和”乃“中”之最终目标。 也即是说“中和”所追求的是将事物内部各个不同因素按适“中”比例互相融合而达到最后的和谐 2。 图 致中和 ZHI ZHONG HE 儒家 “ 中和 ” 观是哲学思想以及人际道德的范畴之中,儒家 “ 中和 ” 观在封建社会中一直是政治的根本,对我国现代文化以及人们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儒家 ,儒家 “ 中和 ” 观主要强调在对社会人际关系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统一的状态,儒家 “ 中和 ” 观与道家哲学不同,道家主要着重强调人与自然之和谐相处,他与佛家思想也不同 ,佛教思想主要注重人自身的和谐 ,强调“我心即佛”。 儒家哲学、道德范畴的“中和”观 ,成为儒家的经典理念。 1 萧兵 .中庸的文化省察 .一个字的思想史 [M].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8� 2 张岂之 .中国儒学思想史 [M].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6 儒家“中和”观 美的体现 “中和”就是分寸,就是度,就是转化,就是统一,即阴阳谐调,相反相成。 中和之美是介乎于阳刚阴柔之间的一种阴阳中和,刚柔并济的美,这种美的形态被运用于多种艺术形 式之中,从而引出由自然美向观念形态的转变。 这种带有儒家“中和”思想的传统审美态度,具体体现在平衡和谐,含蓄内敛,动态积极,合乎情理等具体方面。 儒家 “中和 ”美 ——平衡和谐 儒家 “ 中和 ” 观 综而言之 ,只有“不过”“不及”的客体才能成为我们的审美需求 ,也就是说 儒家 “ 中和 ” 观 审美体现出一种过而不及的视觉效果。 儒家 “ 中和 ” 观体现的美 精确一点说 ,不论面积 ,比重还是色彩都要达到一种平衡均匀和谐的状态。 儒家 “ 中和 ” 观 对人体的审美要求 ,也按照这一平衡的原则。 如人体过于高大,过矮小都是不美的,即使有美好的面貌或苗条 的身材 ,这是由于其内在的和谐已经被打破 ,不具有均值美的因素。 儒家 “中和 ”美 ——含蓄内敛 受儒家“中和”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作品多呈现出一种含蓄内敛的倾中庸之道可以说已经渗透到绝大数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中国人讲究“中庸”,而“中庸”更是促使自古以来的很多文学作品呈现含蓄、内敛的倾向,作家们似乎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强烈的情感不致一泻千里地抒发。 孔子就赞扬《关雎》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就是说《关雎》这首诗在情感表达方面比较平衡,没有过度的快乐或者哀伤。 男子对心爱的淑女求之不得时,只是“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并没有强烈的悲伤,这应该就是“哀而不伤”,但当男子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女子是也仅仅是“锺鼓乐之”“琴瑟友之”也没有那般欣喜若狂,这应该便是“乐而不淫”。 此外 ,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也是强调凡是诗都要具有中庸之道,要使人的思想中正无邪。 在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大多数艺术作品都具有朴实内敛的特征。 图 平衡和谐 图 诗经关雎 7 The state of balance and harmony The book of songs《 GUAN JU》 儒家 “中和 ”美 ——动态积极 中和之美是儒家“中和”观进入审美意识转化而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形态。 中和之美,以古代朴素辩证法为基础 ,以儒家中和观为思想原则和方法论原则,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审美形态,最终演化成中国古代美学的最基本原则。 中和之美源于儒家的“致中和”理念,是处于时间、空间轴上的一种动态趋向美和动态稳定美。 它认为客观自然是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其中充满差异和矛盾,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美 之中。 儒家“中和”观强调中和之用,执两用中 ,和谐统一,体现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动态的、积极的。 “中”虽是讲不偏不倚,但“中”不是固定不移的,正如冯友兰先生中所言:“这个‘中 ’ 并不是两端中间的一个等距离的地方, ‘ 中 ’ 是随着空间、时间上的情况变化而变化的。 它是变动的,不是死的”。 因此,“中”是协调平衡之意,非绝对静止的,而是相对的动态平衡。 “中和之美”具有时间与空问、质与量完整统一的内涵。 “中和之美”表述了系统在时间与空间、质与量上存在及运动的和谐、统一、理想状态,是世界万物存在的一种理想审美状态,它是一种涵盖 了自然、社会、人生统一体系的最高美学法则,是宇宙生成、万物化生、自然社会、伦理道德等诸方面的最佳体现,推而极之,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自然界便处于一种最佳的动态平衡之美中 . 儒家 “中和 ”美 ——合乎情理 儒家 “ 中和 ” 观 在艺术美中 ,我们说好的美观度,也在这种“中和”观进行判定,如“增之一分太长 ,减之一分太短”,这其实也是对 儒家 “ 中和 ” 观 美理想化的奉承,儒家 “ 中和 ” 观 艺术美的既依赖于审美对象又依赖于文化内涵, 儒家 “ 中和 ” 观美 离不开主观审美的感性化。 也即是说 ,具有平衡美的审美对象只有适应 了 儒家 “ 中和 ” 观 的审美意识才激发美感。 实践证明 ,人对于客观数量关系的审美感恰恰存在于按比例取均值的审美心理倾向。 最简单的 ,可以看人们买衣服或者吃饭时 ,总是倾向选择中等型号 ,虽然大、中、小型都能满足人的需要。 一旦这种均值倾向在“人 —— 环境”的和谐中被打破 ,则表现为一种非均值的壮美或别的奇异美感,这是传统观念所不能接受的。 8 儒家“中和”观 艺术形式 儒家“中和”观艺术形式主要反映在生活中表现 ,则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特殊风格的形成。 如 ,艺术 形象的温柔、敦厚 ,意境上追求恬淡、宁静、隐秀 ,表现方式上讲究委婉与喻比 ,从而也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崇尚含蓄美的特点。 在一些建筑、商品艺术中,儒家“中和”观艺术形式表现出一种平衡与对称的艺术形式,儒家“中和”观艺术形式在中国艺术史 ,达到了最高境界 ,并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儒家“中和”观艺术形式在最根本和最广大的意义上达到了艺术表现的的最高境界,儒家“中和”观艺术形式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和谐的。 这些都说明儒家“中和”观艺术形式是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其实 ,“中和”艺术形式的实用价值很大,在儒家“中和”观艺术形式, 无论在人文艺术,还是在商品艺术 ,以及在现代的各个艺术领域,都有其用武之地。 我们应有效地利用儒家“中和”观艺术原理,使在产品设计中,达到一个和谐、融合而又充实的艺术效果。 9 二、 儒家“中和”观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时尚设计中的多方位运用,同时也体现着现代服装的设计之中。 儒家“中和”观就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一个中式传统的审美情趣趋向,为现代服装细节设计增加了亮点,产生了带有特有文化符号的独特视觉冲击效果,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使 服装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性与个性特征。 服装 廓形上的运用 中式传统服饰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更加追求闲适、平淡、中庸的情感表达。 儒家“中和”观在服装廓形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其廓形严整修长,平衡稳定。 具备典型中国文人的气质林语堂先生,对儒家的中庸之道是推崇至极的。 他曾说过: “ 生活的最高典型终究应属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 „„ 与人类生活问题有关的古今哲学,还不曾发现过一个比这种学说更深奥的真理。 ” 在他看来,个人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态度,都是抱着中和观的态度。 个人的形象则要同时满足审美和文化的需求,追求一种舒适,和谐稳定的生活状态。 儒家“中和”观讲究的是一种平衡与和谐感,在一定服装廓形设计中,这种思想与审美主要以对称以及比重平衡。儒家“中和”观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与运用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0 天 门卫 1 8 彩钢板夹芯房 2 天 木工房 1 100 钢管搭设 2 天 模板堆场 1 50 地面硬化 1 天 周转材料堆场 1 50 地面硬化 1 天 废旧模板堆场 1 100 地面硬 化 2 天 小计 782 说明: 、现场作业条件准备 主要现场作业条件准备工作见下表。 模板分项工程的主要现场作业条件准备工作 表 工作内容 基本要求 完成时间 负责部门 /人员 备注 木工房建设
1 第一章 总论 项目 背景 项目名称 临湘市工业园儒溪工业区供水工程 项目建设地点 湖南省临湘市儒溪镇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 背景 湖南省根据中国农药“十一五”发展规划,调整结构,强化创新;按照集中生产,淘汰高毒,严格环保的思路,决定建立湖南省化工农药产业基地 ( 临湘市工业园儒溪工业区 )。 经临湘市人民政府申报,湖南省石油化学行业管理办公室提出初审 意见, 20xx 年 8 月 23
、 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 GB5008420xx) . 水源 拟定供水协议,与自来水公司签订供水合约,商定进水接管位置、管径、水表、供水量。 生活用水 设地下水池 1个,城市供水先进入地下水池,然后用变频调速供水设备向各层用水点供水。 并在适当部位设减压阀,使其用水点水压≤ 320m3/日,功能用房用水量约 240 m3/日, 其它用水量约 80 m3/日。 给水设备应选用 2套变频泵组
命并提的天人观和格物穷理的理气观。 (一)性命并提的天人观 性与命是中国传统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 ,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10]89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天命之谓性”说:“天所赋为命 ,物所受为性 ”。 [11]78在朱熹看来,命即为宇宙万物中客观存在的天理,而性则为天理赋予万物的本性。 曾国藩继承了前代儒者的性命观,也将性与命并列相提。
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120xx)中 条执行。 烘好的焊条领出后,存放在保温桶内,存放时间不得超过 4小时,重新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焊工领用焊材,要用保温筒:焊材发放管理员要认真核对焊条型号,做到准确无误; 焊丝使用前,必须去除表面的油脂、锈等杂物。 施焊前确认环境符合下列要求: 风速:手弧焊小于 8m/S;氩弧焊小于 2m/S; 山东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
率跟踪方式,它属于一种曲线拟合方式,其工作原理如图 所示,忽略温度效应时,光伏阵列在不同日照强度下的最大功率输出点 39。 39。 39。 39。 39。 edcba 和、 总是近似在某一个恒定的电压值 mU 附近。 假如曲线 L 为负载特性曲线, a、 b、 c、 d 和 e 为相应关照强度下直接匹配时的工作点。 显然,如果采用直接匹配,其阵列的输出功率比较小。 为了弥补阻抗失配带来的功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