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们也是孩子,同样有生命的尊严、有爱与被爱的需要、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残疾儿童在受教育的机遇上不应该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别 , 特殊教育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 , 不是讨论给不给教育 而是 直接讨论怎么教育。 四、 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 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新成果的应用, 往往对教育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从纸张、印刷术的发明到学校教育的发展;从幻灯、广播、电影、电视的出现到“视听教育”的兴起;从计算机的应用到 CAI 的热潮;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到教学网络、远程教育的实现等等莫不如是。 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渐加快,世界已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不再是单为职业做准备,已成了终身教育。 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中,社会是学校,家庭是教室,人人是学生;显然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已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需寻找一种新的手段以加速信息的传递,扩大教育的对象,增加信息选择的自由度,而能够满 足这些需求的最佳选择无疑是日渐成熟的多媒体与全球互联网技术。 因此,有必 要在特殊教育中应用这些新技术,这也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 特殊教育因其本身的特殊性 , 也为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可以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 特殊教育是指利用普通或特殊设计的课程、教材、组织形式给特殊教育对象提供的教育及相关服务;特殊教育对象即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与正常儿 童不一样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盲童、聋童、 智障 儿童 3 类残疾儿童。 而多媒体计算机( MPC)通常是指在传统的 PC 机上增加了音频、视频及图像处理 等功能,它融声音、图形、图像处理、通讯、储存等技术于一体,其核心是使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像等多种信息。 所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MCAI)应该能够适用于特殊教育。 多媒体技术具有任何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功能和优点。 CAI 的优势是人机交互工作方式,自由度很大,几乎不受时间、地点、不同的人的影响和限制,信息反馈及时,自动实施管理。 MCAI 的特点是:声音、图形、图像、文字、动画等能同时生动形象地反映人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它可以做成与人交互的模式,还能因人施教;而且 CAI 重复性好、可预习、节省时间、形象 直观、适用范围广、安全方便、环境辅助设施要求低,所以多媒体能大大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必将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多媒体提供多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学的角度看,由于特殊儿童的大脑或其它器官受损,使其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具有特殊性,因此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补偿其缺陷是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多媒体同时向学习者显示声、文、形等信息,刺激眼、耳等器官,并且还可动手操作,因而符合这一教学原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记忆的角度看,同时用视觉和听觉等会明显提高记忆效果,如果使用多种感官,效果更优。 多媒体技术正 实现了这一功能,因而能提高记忆效果。 多媒体适用范围较广,它声、文、形皆备,可以自行调控信息呈现速度,重复使用,因此适用盲、聋、 智障 等 特殊儿童。 譬如盲童可凭借其灵敏的听觉感知教材;聋童可借助其聪慧的视觉观察理解信息的内涵; 智障 儿童反应速度慢,抽象思维困难,可以通过放慢呈现速度,小步子、多循环,把软件制作得更形象,以满足 智障 儿童的学习需要。 与全球互联网结合,多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所谓“不受时空限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信息来源不受限制。 多媒体的信息来源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一些不易观察 到的现象如火山、海啸、医学手术、花开放过程等,都可详细真切地呈现在学习者眼前。 二是指信息的获得不受时空限制。 多媒体信息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实现远距离输送,实现资源共享。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特殊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它能直观地显示传统教育方式所无法表现或很难表现的任务;第二,多媒体网络可以使盲童、聋童、 智障 儿童等有行为困难的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去老师办公室求得有关老师的指教。 我们知道在特殊教育中,每个学生的需要很不相同,因此个别化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以往的各种电化手段, 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 多媒体则不同,它强调人机交流,学习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将自己的体会、疑难、建议及时反馈给多媒体系统,并通过多媒体系统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个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 到目前为止,我国 大部分 特殊 教育 学校已引进了多媒体,普遍建立了自己的机房,教师的技术也有了较大提高。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益智学习机”已在智障 学生中使用,盲童学习机、聋童学习机也投入了市场,这些都是专为特殊儿童设计的多媒体,必将推 动特殊教育向前发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 IT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的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开发适合特殊儿童的教育软件已日渐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多媒体在特教领域中普及应用已是大势所趋。 但 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在我国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还刚刚起步,但它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无疑将是十分广阔的。 从具体上来说主要是以下方面 一、服务教学 目前,各地都十分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设置信息技术课,构建网络教室,对特殊教育来说,尤其显得必要和紧迫。 众所周知,聋生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他们主要靠视觉和触觉获取外界 信息,所以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光靠形象描述,聋生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搜集大量的直观教具辅助教学。 但由于条件所限,有些抽象的科学知识,很难直观的演示。 网络教学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好似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可以很好的解决教学直观性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运用光、声、色、形、动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教学过程直 观、生动、形象,同时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创造了条件。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上更能做到用活、用巧,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通俗易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实现以最短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上网浏览资料,开拓师生视野。 网络教室可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使教师更多地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动态,调用网上资源,进行课堂 教学。 学生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网上“个别化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及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能力,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的能力。 三、网络教室的建立,将推动我校实现办公自动化的进程。 建立网络教室,可方便地对教学、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为领导规划、决策、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 五、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近几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在推进信息化教育工 作的进程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和普通中小学热火朝天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推广与普及工作相比,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发展速度慢,发展又极不平衡,明显落后于普通教育。 作为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 —— 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明显的边缘化现象,这是一个值得 关注的问 题。 一、边缘化现状 对于普通中小学来说,教育部早已于 20xx 年 11 月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对于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明确的表述。 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指导性纲要出台。 在 没有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当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与师资时,开设与否。 怎么开设。 各特殊教育学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各搞各的,随意性较大。 从而导致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应该有较为完备的、统一的课程内容。 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编辑出版。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在无法选取理想教材的同时,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执教教师想上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随意性就更。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