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地区物流发展分析报告内容摘要:

港台地区物流发展分析报告 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港台地区物流发展分析报告摘要:作为亚洲“四小龙”香港和台湾在世界物流业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加入 经济环境下,台湾和香港的物流业发展有了新的变化和特点。 本报告从地理,区域经济环境方面描述和分析了港台地区物流发展的背景和现状。 并对港台地区的物流发展进行了优势, 劣势和机遇分析。 最后总结了两地的物流发展放向并提出一些建议。 第 1 章 港台物流发展的经济背景 一 香港的发展 (1) 金融危机后的香港航运业 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经济一度低迷,许多行业的业绩都大不如前,但具有资讯化、网络化、智慧化和标准化的香港现代物流业,却在逆境中保持了稳定发展,创出了新的局面。 2001 年,香港共处理 1783 万个标准箱,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繁忙货柜港的美誉;际机场共处理 207 万公吨货物,以国际货运量计算位居世界第一。 与此相对应的是,香港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中,有关物流业的工种最多,业务类别也不断增加。 (2 )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香港是国际知名的航运中心,其中心地位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是集装箱码头服务,第二是国际航运业务。 现时香港船东拥有、控制或管理的船舶吨位达到三千七百万吨,占全球百分之七,媲美希腊、挪威、英国等船舶中心。 自一九九七年以来,在香港注册的船舶吨位增幅达两倍半,由五百六十万吨增加到一千四百万吨,显示国际航运界对香港优质船舶注册的信心不断提升。 香港也是亚洲区内与航运业有关的公司的集中地,是区内最重要的船舶融资、保险、法律、仲裁、管理和经纪服务中心。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贸易增长,未来对集装箱运输、原油、能源、矿沙、原材料等各方面的需求也会高速增长,为国际航运市场创造庞大的商机。 香港特区的目标是加强与国际及内地航运界合作,发挥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亦为香港经济创造新动力。 二 台湾物流发展的起源和阶段性 台湾物流业一直是随着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不断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崛起,台湾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重要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地,物流配送需求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物流配送的发展。 台湾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六七十年代,当地政府大力推动“十大”建设,进行高速公路、机场与港口的建设,打通了北高两市交通的任督两脉,使台湾一下子成为亚洲地区的重要枢纽,商贸活动开始频繁起来,许多企业也开始重视物流的重要性。 第二个阶段是 80 年代台湾完成工业化之后,经济部商业司紧接着推动流通自动化,将自动化扩展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与物流四大领域之中,至此物流正式成为台湾发展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一环。 回顾台湾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当地政府在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第 2 章 港台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一 香港的物流发展现状 (1)发展概况 香港地处亚太区中心,是中国南面对外的门户。 香港拥有全世界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 在海运方面,约家国际集装航运公司每星期提供条航线,开往全球多个目的地。 在空运方面,家国际航空公司每星期提供约班定期航机由香港飞往全球多个目的地。 最具吸引力的是,香港是一个自由港,这里高效、快捷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世界称誉。 最近由英国出版的权威的货运系统杂志对世界 100 个港口吞吐量排名中,中国有 11 家港口进入集装箱港口前 50 强。 香港位居榜首,厦门、宁波、大连等港口首度进入前 50 强。 现在,际机场采用最先进设备和双跑道设计,以应付日益繁重的运输量。 在港口方面,号码头第一期将于今年中投入服务,工程完工后,该码头将拥有个深水及个驳船泊位,容量将不少于万个标准箱。 陆路建设方面,港府正致力加建公路,连接机场及各港口到港内各区。 此外,特区政府还积极兴建后海湾通往深圳及蛇口的跨海大桥、连接青衣岛至长沙湾工业区的号干线等。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 为此,香港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并于去年底成立了香港物流发展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际贸易额的增加,相信未来香港物流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珠江三角洲的支撑作用 包括港澳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强大制造业中心,并正在向服务业、高增值行业转型,务求成为区内的物流枢纽,为内地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提供服务。 香港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航空货运中心,为珠三角的出口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援。 目前,香港每年处理超过 200 万吨的空运货物,其中七成来自珠三角。 预计,未来 20 年,珠三角地区的航空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6。 近十多年来,香港工业北移,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生产重地,生产量连年上升,对物流运输的需求有增无减。 内地开放初期,各类配套设施,包括物流服务,均未达国际水平,而香港货柜码头的服务效率及质素,则属世界首屈一指,令香港物流业得以在“珠三角”地区蓬勃发展的出口业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总计约万,年两地的本地合计生产总值达亿美元,超过许多国家和地区。 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若继续以过去的速度增长,年后,两地合计的生产总值将超过亿美元,经济实力之大可想而知。 凭着香港拥有的一流运输设施和交通网络,加上珠江三角洲的强大生产能力,两地结伴合作可以发展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市场的物流业枢纽。 (3) 香港海运贸易下跌 陆运贸易上升 自 2002 年上半年,香港海运和河运贸易均出现下跌,而陆运和空运贸易均有上升。 统计处发表的统计数字指出,2002 年上半年,香港的海运贸易货值为 5188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亿港元,与 2001 年同期相比下跌 陆运贸易货值为 4458 亿港元,上升 空运贸易货值为 4088 亿港元,轻微上升 0. 2%。 同期,河运贸易货值为 505 亿港元, 2002 年上半年,香港对外商品贸易总值有 海运,经陆运,空运,经河运,而其余的 包括邮寄和旅客经不同运输途径携带的手提货物。 (4)香港的门户地位有所削弱 随着中国入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强调成本的重要性,香港物流业的高价格受到了来自异地同行的威胁。 从成本角度考虑,托运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今后会更多地选择内地港口进出口货物而逐渐放弃选择香港。 这种逆转在今年变得更加明显。 今年一季度葵涌集装箱码头货物吞吐量下滑了,而同期深圳港的盐田、蛇口和赤湾港区货物吞吐量上涨了。 香港港口的收费,比深圳盐田港及宁波港高出 ,也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港口收费高。 香港物流企业寻找新的利润支持点?由运输门户向技术和金融门户转变。 而这种转变的市场就在广阔的内地。 (5) 与内地合作发展 动感之都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贸易伙伴,2001 年,内地和香港的贸易占香港整体贸易总值的40。 内地也是香港转口货物的最大市场兼主要来源地,香港约有 90的转口货物是来自内地或以内地为目的地。 香港的物流企业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货运、仓储、速递等,服务的对象以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对在内地投资相当有兴趣,目前,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在内地以合资的形式成立公司,香港公司是内地最大的外来投资者,占内地外来投资的50;另外,还有超过 10 万家香港公司在内地采购。 为了发展和推广香港成为国际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特区政府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物流发展的政策以及督导落实各项有关的措施。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还成立了香港物流发展局,负责执行督导委员会的决策,为政府与业界人士提供渠道,方便他们商议及协调业内事务和推行合作计划。 特区物流发展局共设立了 5 个专项小组,分别就基建发展、资讯流通、人力素质、市场推广和支持中小型企业等 5 个方面商讨及提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二 台湾物流现状分析 (1)台湾物流业概况 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台湾经济呈现下降情况, 理水平等方面在整体上领先大陆至少 10 年以上,但相比欧美、日本普遍规模较小,而且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已缺少持续发展的空间。 回报的产业。 发展现代物流非常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台湾物流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如台糖高雄物流园区,由台糖和当地政府合资兴建,一期投资约为 元人民币,政府以近乎无偿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 13 年,台糖负责投资经营 13 年后把台糖交还政府。 如果没有如此优惠的支持,这样高水平、大规模的物流园区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成投入使用 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2)从两大龙头物流企业看台湾物流发展现状 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其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时至今日,已初步形成了以大荣货运与东源物流为龙头,众多专业物流公司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 大荣货运(台湾目前最大的物流公司。 大荣创建于 1954 年,以新台币 17 万元,货车 10 辆起家,主要经营路线货运;经过 47 年经营发展,企业实力和规模不断扩大,到2000 年资本总额已达 52 亿新台币,员工近 4000 人,货运车辆达 2700 多辆,具备较强的陆、空货运能力,年营业额高达 45 亿新台币。 70 年代末,由于台湾推动自由化经济政策,欧美家电产品开始大量进入台湾市场,使得物流配送需求剧增,东源物流适时转型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综合经营仓储、货代、配送等业务,2000 年营业额达 10 亿新台币之多。 除了上述两家龙头企业之外,台湾近几年还涌现出来了许多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配送、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现代物流公司,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使本来竞争就很激烈的物流行业更是显得空前热闹,台湾物流社会化的程度也得以不断提高。 大荣来说,资讯科技为大荣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除了原先经营的路线货运,已形成快速宅配、常温与低温作业三大服务体系,并成为全方位的物流供应者。 目前大荣以400 电脑作为资讯基础,为了强化竞争优势,大荣执行董事陈汉宗从 1997 年开始逐步规划 业资源计划 )、户关系管理)与 大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大荣正积极转型为国际物流企业,并选定由 司的子公司“组合建致国际公司”提供的“三方物流资讯系统 ”,协助大荣建设专业国际物流管理系统。 对东源来说,其业务涵盖仓储、共同配送、宅配以及搬运四大服务体系,其中以仓储最需要依赖资讯科技。 无论是收受单据与发票,还是进行货物盘点,或是货物追踪等,都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两大系统作为物流信息技术支撑的骨架。 荣采用 脑系统与全世界物流转运站相连,提供全球快速配送服务,除了差异化服务,大荣还能为客户提供物流整体解决方案,针对每家厂商不同的产品特性,规划出不同的仓储设施、配送路线,以及代收货款等一揽子服务,举例来说,某台湾公司要到苏州新区投资设厂,大荣可以帮助规划当地的物流配送服务,以及国内工厂与台湾总公司之间的快递服务不同于大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