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运城高速公路cd段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 点及中间必须经过的工厂、农场及风景区作为主要控制点,了解农田优劣及建筑群、水电设施、跨河桥位等地物的分布,确定避让方法。 平原微丘地区由于地势比较平坦,居住人口比较密集,原有路线较密。 两个小控制点之间以两点直线连接的路线是最理想的, 当路线必须转折时,相邻曲线间应尽量有较长的直线,以便曲线之间有充足的过渡时间,但不能片面的追求长直线,平曲线尽量采用大半径,小偏角,从而保证线形的平顺。 路线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而造成排水不良。 两个方案的必选 A 方案 B 方案 路线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地形、地物条件,并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山地自然灾害、筑路材料、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等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结合沿线小区域气候特征进行方案研究,以选定路线线位。 用纬地软件,初 步确定 A、 B 两个方案,并利用纬地对路线的选取、进行圆曲线设计、横纵断面设计等一些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5 A、 B方案对比 ( 1) A 方案:高程方面,从起点开始需降低高程,向低处走,至终点处又需抬高路线。 道路全长 ,占地面积约 万㎡,在整个道路设计过程中,道路共穿过 5处河流, 1处铁路,故所需架设桥涵数为 6 处,其中大桥数为 2座,中小桥数为 4座。 道路穿过 1座高山,需修建一座长约 330m 的隧道。 路线交叉情况相对简单,布局合理,线形比较连续通顺。 ( 2) B方案:起终点高程布置同 A 方案相同。 道路全长 ,占地面积约 万㎡,道路共穿过 7 处河流, 1 处铁路,故需架设桥梁数为 8 处,其中大桥数为 2座,中小桥数为 6座。 道路穿过 1座高山,需修建一座长约 330m 的隧道。 路线交叉相对复杂,布局相对合理,线形比较连续通顺。 整理出两个方案的各个指标,见表 11。 表 11 方案 路线长度 桥梁数量 路线交叉数 拆迁情况 隧道数量 特殊路段 A 5551m 2 座大桥, 4座中小桥, 6处 拆迁 4 处 1 个 3 处 B 5480m 2 座大桥, 6座中小桥, 8处 拆迁 5 处 1 个 3 处 表 12 方案 总占地面积( 2m ) 填方 ( 3m ) 挖方 ( 3m ) 拆迁电力设施 A 1296213 1269591 474696 相当 B 1352112 1342561 645213 相当 ( 3)对比分析, A 方案中的桥涵数量较 B 方案少了 2 座中小桥,且拆迁量较 B方案少 1 处,路线交叉情况没有 B方案复杂。 结论: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指标选择 A 方案,如表 13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6 表 13 方案 路线长度 最小半径 最大纵坡 填方 挖方 桥梁 A 700m % 1269591 3m 474696 3m 6 座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7 第二章 路线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① 近期交通量 车型 数量 黄河 JN150, 750 解放 CA10B 600 东风 EQ140 230 日野 KF300D 100 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为 11211 辆 /日 ② 交通增长率: %。 高速公路设计年限由《公路路线线形设计规范》( JTG D20— 20xx)查得为 20年。 所以,计算年平均交通量为: 2 0 1( 1 7. 5% ) 11 21 1 44 30 0 ( / )A A D T pc u d   。 由于 交通量 处于 25000— 55000 辆 之间,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该公路等级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初步设计为 100km/h。 路线平面设计 道路是一条带状的三维空间实体,它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和沿线的附属设施所组成。 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形态。 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形称作道路的平面线形。 而沿中线竖直剖切再沿道路里程展开的立面投影线形则称为道路的纵断面线形。 中线上任意一桩号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桩号的横断面。 路线设计是指合理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为了设计和研究工作的方便,通常把路线设计分解为路 线平面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和道路横断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8 设计,三者分别进行,但相互关联。 根据《公路路线线形设计规范》( JTG D20— 20xx)得知: 1)以平面线形为主,合理解决避让、穿越、趋就等问题,穿线过程不考虑纵坡的限制。 2)以设计数据为主导,远景设计为目标,大致控制细部。 3)线形要求短捷、平顺、有美感。 4)正确处理线形与环境的关系“少占田,避拆房,尽量不穿塘”,使路线的设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正确处理路线与城镇的关系: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靠村不进 村,利民不扰民”;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 6)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说明如下: ①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在直线上,条件受限时也可设置斜桥或曲线桥。 ②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但遇到斜交过大或河沟过于弯曲,可采取改河措施或改移路线。 7)注意不良地质的处理。 平原区的水文土壤条件较差,特别是河网湖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使路基稳定性差,因此应尽可能沿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 当路线遇到面积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时,一般应绕避;如要穿越时,应选着最窄最浅 和基底坡面平缓的地方通过,并采取措施保证路基的稳定。 8)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平原地区通常有较宽的人行大路或等级不高的公路,正确布置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9)平原地区一般缺乏砂石建筑材料 ,路线应尽可能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以减少施工 ,养护材料运输费。 平曲线类型有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本设计中采用缓和曲线计算。 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计算公式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9 TRJDZHqaaHYQZYHHZpL sE 图 21 曲线几何要素 切线 长: hT = (R + P) ta n + q2 曲线长: hL= 180 sRL 外 距: h = (R + P) sec R2E   切曲差: h h h=2J T L 内移值: 2432 4 2 3 8 4SSLLp RR 切线增值: 322 240SSLLq R 以 JD1 为例进行计算: 交点桩号 K1+,转角 34 5239。   ,设计车 速 100 /v Km h。 设缓和曲线,取圆曲线半径 900Rm。 根据 《公路路线线形设计规范》( JTG D20— 20xx)中规定计算: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0 1. 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 1)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 36 36 40900S VLmR   按驾驶员的操作反应时间计算 ( 2) 100 8 3 .3 41 .2 1 .2S VLm   ( 3)按超高渐变率计算 15 .0 0 0. 06 / 15 0siS BLmp    ( 4)按视觉条件计算 900 10099S RLm   综合以上各项,取 130SLm。 2.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 1)曲线要素计算 24 243313 0 13 0 8224 23 84 24 90 0 23 84 90 0SSLLpmRR     3 32213 0 13 0 652 24 0 2 24 0 90 0SSLLqmR     h 34 52 39。 T = ( R+P ) ta n + q= ( 90 0+ 82 ) ta n 65 34 9222 m    hL = 3 4 5 2 39。 1 . 4 9 0 0 1 3 0 6 7 1 . 6 51 8 0 1 8 0sR L m       h 34 52 39。 = ( R+P ) se c R=( 90 0+ 82 ) se c 90 0 42 .3822Em  2 6 7 1 . 6 5 2 1 3 0 5 1 1 . 6 5y h sL L L m    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1 2 2 3 4 4 . 6 9 2 6 7 1 . 6 5 1 7 . 7 3 4h h hD T L m      ( 2)基本桩号计算 1 K m 10 86 .2 14 34 4. 69 2 74 1. 52 2hZH J D T m     74 1. 52 2 13 0 87 1. 52 2SH Y ZH L m     ( 2 ) 8 7 1 .5 2 2 ( 6 7 1 .6 5 2 1 3 0 ) 1 2 8 3 .1 7 2hSY H H Y L L m        12 83 .1 72 13 0 14 13 .1 72SH Z Y H L m     6 7 1 . 6 51 4 1 3 . 1 7 2 1 0 7 7 . 3 4 722hLQ Z H Z m     1 7 . 7 3 41 0 7 7 . 3 4 7 1 0 8 6 . 2 1 422hJJ D Q Z K m      (计算无误) 同理,其余主点桩号计算结果见表 21。 表 21 交 点 号 交 点 坐 标 曲 线 要 素 值 (m) N (X) E (Y) 半 径 缓和曲 缓和曲 切 线 曲 线 外 距 校正值 线长度 线参数 长 度 长 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JD0 544207 474293 JD1 900 130 JD2 800 130 JD3 700 130 JD4 800 130 JD5 539336 47330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