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10kv变配电所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级 台数 /个 每台功率/kw 设备功率/Kw 需要系数/Kd 功率因数/cosφ 有功计算负荷/kW 无功计算负荷/kvar 视在计算负荷/Kva 计算电流 /A 客梯 一级 2 17 34 34 一层自动扶梯 二级 2 25 25 38 二层自动扶梯 二级 2 25 25 38 三层自动扶梯 二级 2 25 25 38 扬州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 ( 论文 ) 7 四层自动扶梯 二级 1 19 石材加工电机组 三级 21 15 315 1 315 6 630 地下室通风机 一级 6 45 36 27 45 生活水泵 二级 1 6 排水泵 一级 5 6 展览厅空调 三级 600 24 18 商业用房分体空调 三级 4000 160 64 48 80 客用房分体空调 三级 15290 611.6 244.64 营业商铺分体三级 10000 400 160 120 200 304 扬州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 ( 论文 ) 8 空调 按需要系数法合计 1692.1 931.09 44 40 其中一级负荷 其中二级负荷 95 5 表 25 火灾 符合统计 火灾时消防负荷 用电设备名称 负荷等级 台数 /个 每台功率/Kw 设备功率/Kw 需要系数/Kd 功率因数/cosφ 有功计算负荷/kW 无功计算负荷/kvar 视在计算负荷/kVA 计算电流 /A 喷淋泵 一级 2 45 90 72 54 90 消火栓泵 一级 1 37 37 37 屋顶消防排烟机 一级 6 33 33 应急照明及消防报警联动控制 一级 45 1 45 变电所用电 一级 15 1 15 按需要系数法合计 220 3 188 6 2 6 扬州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 ( 论文 ) 9 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的意义 无功功率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使负荷电流减小,从而使供配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降低。 可以选用较小容量的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和较小截面的电线电缆,减少投资和节约有色金属,对整个供电系统大有益处。 我 国《供电营业规则》规定:容量在 100KVA 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用户,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 ,如达不到要求则必须进行无功补偿。 因此,在进行供电设计时,可用此功率因数来确定需要无功补偿的最大容量。 无功补偿容量的 计算 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 本工程选用并联电容器组,在变电所低压侧集中补偿,采用自动投切方式。 若要高压侧功率因数才不低于 ,低压侧功率因数必须在 以上。 变压器 T1 无功自动补偿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容量 如下: kAUSIAkVSkQPNcccCC1 1 37 3 9 1 9v a 9 6Qc∑ q∑KKw 6 1 9 . 9Pc∑ p∑K22 9co s ccSP k v a 81 4 0q r . ck v a r1 4 0k v a r 0 . 9 2 ) ]t a n ( a r c c o ss 0 . 8 4 )[ t a n ( a r c c o6 1 9 . 9)39。 t a n( t a n..nQPQCrcCr 选择电容器组数及每组容量 : φφ t ant anccccr PQnQq CrCr .. 扬州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 ( 论文 ) 10 根据参考资料,初选 型自愈式并联电容器,每组容量 =20kvar,则需要安装的电容器组数为 7 组。 考虑到无功自动补偿控制器可控制电容器投切的回路数为 12 等。 故选择成套并联电容器,可安装的电容器组数为 8 组,总容量 160kvar。 补偿后的视在计算负荷及功率因数为 ,大于 满足要求。 见表 26。 表 26 变压器 T1 的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变压器 T1 回路名称 额定容量 /kW 需要系数Kd 功率因数 cosφ 有功 功率 /kW 无功 功率 /kvar 视在 功率 /kVA 计算电流 A 1 2 18 3 60 1 4 6 300 7 45 8 10 11 15 1 15 37 20 合计 乘同时系数( ) 功率因数补偿 140 功率因数补偿后 () 变压器 T2 无功自动补偿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容量如下: 扬州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 ( 论文 ) 11 kAUSIAkVSkQPNcccCC3∑ q∑KKw 5 1 5 . 6Pc∑ p∑K22 1 5co s ccSP k v a 244 5 0q r . ck v a r4 5 0k v a r 0 . 9 2 ) ]t a n ( a r c c o ss 0 . 6 1 )[ t a n ( a r c c o5 1 5 . 6)39。 t a n( t a n..nQPQCrcCr 选择电容器组数及每组容量: 根据参考资料,初选 型自愈式并联电容器,每组容量 =20kvar,则需要安装的电容器组数为 23 组。 考虑到无功自动补偿控制器可控制电容器投切的回路数为 12 等。 故选择成套并联电容器,可安装的电容器组数为 24 组,总容量 480kvar。 补偿后的视在计算负荷及功率因数为 ,大于 满足要求。 见表 27。 表 27 变压器 T2 的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变压器 T2回路名称 额定容量 /kW 需要系数 Kd 功率因数 cosφ 有功 功率 /kW 无功 功率 /kvar 视在 功率 /kVA 计算电流 A 23 34 24 25 25 25 26 25 27 28 315 1 29 160 30 400 扬州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 ( 论文 ) 12 41 合计 乘同时系数( ) 功率因数补偿 450 功率因数补偿后 补偿后 的 高压进线 总负荷计算 见 表 28。 表 28 补偿后高压进线总负荷 总负荷计算 负荷名称 设备功率/Kw 需要系数/Kd 功率因数 /cosφ 有功计算负荷/kW 无功计算负荷/kvar 视在计算负荷/kVA 计算电流 /A 无功补偿前低压母线计算负荷 电力负荷合计 1692.1 44 4 9 照明负荷合计 5 5 1 34 合计 2507.75 1 1 42 24 电力一级负荷 照明二级负荷 93 4 9 电力二级负荷 95 9 一、二级负荷合计 285 5 7 7 扬州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 ( 论文 ) 13 计入同时系数 总负荷 Kp=, Kq= 2507.75 8 68 70 90 其中一、二级负荷 Kp=, Kq= 285 5 3 8 无功补偿 ,低压侧由 补偿到 (kvar) 580 无功补偿后的低压母线的负荷计算 总负荷 2507.75 8 7 90 05 一、二级负荷 285 5 5 9 变压器功率损耗△Pt≈ △Qt≈ 变压器高压侧计算负荷 2507.75 2 2 6 扬州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 ( 论文 ) 14 一次接线设计 变压器的选择 电力变压器是供配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 ,其主要功能是升压或降压以利于电能的合理输送、分配和使用,对变电所主接线的形式及其可靠性与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 所以,正确合理地选择变压器的类型、台数和容量,是主接线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变压器类型选择 变压器型式的选择是指确定变压器的相数、绕组型式、绝缘及冷却方式;联结组标号、调压方式等,并优先选用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免维护的新产品。 对于干式变压器,通常还根据其布置形式相应选择其外壳防护等级。 本工程根据相应规范要求,结合宏达商贸大楼的特点选择 SC(B)10 型 三相 双绕组干式变压器, 联结组标号 Dyn11, 无载调压 , 电压变比 10( 1177。 5%) 、 ,外壳防护等级 IP2X。 相应依据见表 31。 表 31 变压器类型选择 序号 类 型 选择结果 依 据 1 变压器相数 三相 根据用户需要和技术要求 2 变比及调压方式 无载调压 10kV配电变压器一般采用无载调压方式 3 绕组型式 双绕组变压器 用户供电系统大多采用双绕组变压器 4 绝缘及冷却方式 干式风冷 用于室内,提高过载能力,防火 5 外壳防护等级 IP20 变压器和配电柜在附房内,防尘不防水 6 联结组 Dyn11 Dyn11 联结组变压器具有低压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有利于故障切除等优点 7 型号 SC(B)10 此型号变压器损耗小,而且容量符合要求,防护等级较高,安全性高 变压器台数 和容量 选择 变压器的台数一般是根据负荷等级、用电容量和经济运行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 扬州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 ( 论文 ) 15 ( 1)有大量一级或二级负荷。 在变压器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多台变压器可保证一、二级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当仅有少量二级负荷时,也可只装设一台变压器,但变电所低压侧必须有足够容量的联络电源作为备用。 ( 2)季节性负荷变化较大。 根据实际负荷的大小,相应投入变压器的台数,可做到经济运行、节约电能。 ( 3)集中负荷容量较大。 虽为三级负荷,但一台变压器供电容量不够,这时也应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 当备用电源容量受限制时,宜将重要负荷集中并且与非重要负荷分别由不同的变压器供电,以方便备用电源的切换。 变压器的容量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 1) 变压器的容量。 首先应保证在计算负荷 下变压器能长期可靠运行。 对于仅有一台变压器运行的变电所,变压器容量应满足下列条件:。 > 考虑到节能和留有余量,变压器的负荷率一般取 60%~ 70%为宜,最大不宜超过 85%。 对于有两台变压器运行的变电所,通常采用等容量的变压器,每台容量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 满足总计算负荷 60%~ 70%的需要,即。 ( ~ ) ②满足全部一级、二级负荷 Ⅰ Ⅱ 的需要,即。供配电10kv变配电所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