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废气发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 20 总量 t/年 9000 四、燃料贮存 燃料贮存设气柜贮存系统。 由中国石油天燃气总公司华东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 五 、燃料供应 广西北海 能源有限公司 12MW 余热回收电厂为 北海 公司 120 万吨年炼油工程的一个车间,其余热和燃料主要以回收炼油厂排放的火炬气为主,正常生产时 ,燃料由 80 万吨年重油催化裂解所产生的干气作为燃料 21 气,原始开车由外购的天然气作为原料。 本工程天然气调压站由化工厂统一考虑,电厂不再设单独的天然气调压站。 《天然气供应意向书》附后。 由于基础设计资料不全 ,本可研编制过程中作热锅炉燃气平衡不能全部完成 ,待初步设计中再进行全面平衡。 第三节 厂址条件 一、厂址选择 本余热 废气发 电站选在 120 万吨年炼油装置规划区的动力站区,该区位于化工规划区的西北角,位于动力负荷中心。 紧靠化工生产区。 此厂址紧靠生产厂区,供热供电线路较短捷,同时也利于公司以后的发展,与公司 总体规划相协调。 紧靠厂区供水和排水渠道,取水、排水十分方便。 余热 废气发电站 为 120 万吨年炼油工程的一部分,总体规划设计由中国石油天燃气总公司华东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厂址地理位置参见总平面布置图和竖向雨水排放图附后。 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貌单一。 建设场地无拆迁工作量,土方量较小,有利于项目建设。 本厂址不处于风景名胜区,亦不占压文物。 二、自然条件 (一)气象 广西北海 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五七 充足,降雨充沛,冬寒冷夏炎热,春秋爽。 从近三年资料来看,平均年降水量为 ,年平均气温为 ℃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年平 22 均相对湿度 %,年平均气压 ,年平均风速 ,静风率为 19%,夏季主导风为南风,冬季为北风,东南风次之。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0%;大气稳定度以 B类、 D 类、 E、 F 类为主,其中 B类占 1%、D 类占 %, E、 F 类占 %。 该地区主要气象参数: 年平均气温: 16℃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年平均相对湿度 : 80% 年平均降雨量: 1160mm 年最大降雨量: 最大积雪厚度为: 320mm 年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风速: 年主导风向: 东北风 最大冻土深度: 100mm 地震烈度: 7 度 (二 ) 水系、水文条件 公司厂址所在地周围水系发达,河网密布,附近主要地表水为汉南河,汉南河主要用作农灌。 余热 废气发电站 采用循环供水系统,补给水由 广西北海 市自来水公司供给水量,水质满足电厂用水要求。 余热 废气发电站 水边约 3 公里为 xx,系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自西向东泻入长江,平均年径流量为 200400 亿立方米,场 区西部约 500 米为 xx 支流 东荆河,旱季流量较小,雨季流量较大,两条河 23 流的规模均较大,是本区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广西北海 自来水公司有两条 1500MM自来水主管从余热 废气发电站 厂区通过,水量、水质可以满足电厂用水的要求。 自来水供水协议附后。 (三 ) 地形、地貌、地质 公司厂址所在周围地势平坦,开阔。 地质构造如下: 一、地层岩性 浅部地层 (1)耕表土:分布于场地表层,用于农作物的耕种,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及植物根,褐黄色,松散。 (2)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少量软塑,夹粉土,粉土含 量多时饱水,厚度一般为 米,压缩性中等。 (3)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软塑 流塑,夹少量白色小螺壳及腐殖质,厚度为 713 米,压缩性高,承载力低。 (4)粉砂:灰色,稍密 中密,局部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碎片,饱和,为该区的主要地下水含水层,厚度为 3545 米。 (5)卵石:杂色,稍密 中密,饱和,粒径一般为 210cm,粗砂充填,卵石含量约占 50%,该层厚度不详,亦为该区的主要地下水含水层。 地形地貌及地层分布情况见图 21, 北海 公司 (余热电厂 )地形地质图。 深部地层 根据区域资料, xx 沉降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白垩系上统红花套组、跑马岗组;第三系古新统,始新统荆沙组、 广西北海 组、荆河镇组、广华寺组及第四系平原组。 二、中生界白垩系上统 红花套组 (K2h):浅棕红色块状粉细砂岩,夹含泥砾砂岩,厚 366 米。 24 跑马岗组 (K2p):灰褐色、棕红色砂岩泥岩互层,夹页岩及石膏薄层,厚 575 米。 三、新生界下第三系古新 始新统 新沟咀组 (Ex) 第一段 (Ex1):灰白色、灰紫色、红色泥岩与膏盐互层,中下部夹玄武岩,厚 400800 米,新沟咀组地层在沉降区内普遍存在,与下伏地层白垩系上统呈整合接 触。 第二段 (Ex2):灰白色,灰紫色、紫色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下部夹芒膏层及玄武岩 ,厚 300800 米。 第三段 (Ex3):灰色、黑色、紫色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泥膏岩,中下部夹泥质白云岩,厚 450700 米。 荆沙组 (Ejs):紫色泥岩夹灰绿色薄层粉砂岩、玄武岩,厚 60001000米。 25 第五章 工程 方案 第一节 全厂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 一、全厂总体规划 本余热 废气发 电站生产厂区分为主厂房区、气柜区、化学水处理区及循环水区、机修及综合仓库区等,占地面积 104m2。 本期工程建设规模为 1x80t/h 余热锅炉+ 1x75t/h 燃气锅炉 +1组,同时新建与之配套的气柜系统、循环水等辅助及公用设施。 热电主厂房的东端为固定端,西端为扩建端,厂区中部用来布置热电主厂房,厂区北部布置气柜。 化水车间、循环水区位于热电主厂房的南面。 厂区内的道路采取环形设置,便于消防。 二、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 (一)布置原则: 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统一布置分期实施、近期集中、远近结合,符合逐步建设原则。 工艺流程力求通顺,总体布置力求合理、紧凑、人 货分流。 其他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节约用地压缩基建投资、安全、卫生、防火、通风。 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管线短捷,空间处理协调,界区整齐美观。 (二)总平面规划布置方案: 根据工艺流程及生产要求,结合拟建厂址场地实际及交通运输条件,考虑总图布置方案如下: 根据工艺生产要求,结合厂区场地实际,将本期工程的厂区布置在北海 公司 预留发展用地的西北部。 热电主厂房布置在场地中部,扩建端 26 设在主厂房的西端,自南向北依次为: 汽机房,锅炉间等;在主厂房东端由南向北布置;化水车间、循环水泵房、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机修及综合仓库 等布置在主厂房附近,综合水泵房由中国石油天燃气总公司华东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统筹考虑。 施工生活区利用主厂房北侧和西侧的预留发展用地 ,约 9000m2,也可利用 发 电 站 南侧的预留区 ,约 9000m2。 发 电 站 的物流出入口与全厂物流出入口共同,位于 发 电 站 厂区北面,与广泽大道相接。 应业主要求, 发 电 站 厂区不设围墙,与化工厂区共用公共围墙。 发 电 站 区域设有环形道路,东侧与化工厂用道路连接,便于物料运输和消防,其中物料运输通过北侧道路进入 发 电 站 ,消防通道主要由化工厂侧即东侧道路进行。 发 电 站 分区内路面宽度为 6m,采用水泥混 凝土路面。 详细布置见附图。 发 电 站 防洪:由业主提供厂区海拔高度为 米,洪水季节设防高度为 米。 本期工程 发 电 站 部分设防、排涝及排水等均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全厂竖向雨水排放图作总体规划。 华东院《全厂竖向及雨水排放图》附后。 本工程地处 xx 平原。 xx 平原的工矿企业的防洪都是依托 xx 大堤的防洪标准来保证,且随着 xx 大堤加固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 xx 大堤的防洪标准也得到了提升。 xx 沿岸的排水泵站已经完善化,可避免本 发电 站 不受内涝水的威胁。 本工程的防洪、排涝不存在问题。 27 第二节 燃料运输和交通系统 一、燃料输送采用管道输送。 燃料性质见表 51: 干气和液化气的主要性质 表 51 序号 组分 mol% 干气 液化气 1 H2 2 H2S 3 H2O 4 CH4 5 C2H6 6 C2H4 7 C3H8 8 C3H6 9 nC4H10 10 iC4H10 11 C4H8 13 C5+ 14 其它 (1) 15 小计 100 100 16 分子量 注( 1):主要成分为 CO 、 CO、 N、及 O2。 发热量为 10000kcal/nm3 二、交通系统 余热 废气发电站 所处的 xx 开发区,位于 xxxx 平原腹地,北倚汉水,南靠沪蓉高速公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见附图一。 潜泽公路、广泽公路分别以余热 废气发电站 东侧和北边通过, xxxx 码头距余热 废气发电站 28 仅 3 公里对余热 废气发电站 项目建设十分有利,特别是大型设备,可直接运输到施工现 场,即节省了投资,又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第三节 气柜系统 增设一座 20xx0m3的湿式气柜, 总体规划设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 余热 废气发 电 站 公路 沪蓉高速 区 中 华 大 道 码头 码头 余热电厂交通示意图 10KM 3KM 北 29 其中气柜中相关辅助设备由余热 废气发电站 提供电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主要附属设备选型及相关计算。 第四节 热力系统 一、主蒸汽系统 主蒸汽系统为便于扩建而采用母管制,锅炉主蒸汽管道均引至主蒸汽母管,再由主蒸汽母管引至汽轮机及备用减温减压装置。 锅炉 出口主蒸汽压力为 ,温度为 450℃。 二、主给水系统 高压给水系统采用分段母管制,低压给水管道采用单母管分段制,给水经除氧器加热至 104℃ ,再经高压加热器加热至 150℃ 后进入锅炉。 三、回热抽汽系统。 其中一级调整抽汽 过热蒸汽引至分汽缸,除供外管网用汽外,还供高压加热器用汽;二级非调整抽汽直接引至除氧器作加热蒸汽用;第三级抽汽引至低压加热器。 四、 凝结水 及补给水系统 抽汽冷凝式汽轮机的凝结水系统设置两台 100%容量的凝结水泵, 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凝结水自凝汽器热水井经凝结水泵、轴封加热器及低压加热器后接至除氧器。 凝结水系统的补水由化学除盐水管分一支路接入凝汽器,另一路可经疏水箱由疏水泵或化学水处理来的除盐水直接去除氧器。 五、疏水系统 主厂房内设启动疏水母管,经常疏水母管及锅炉疏水母管,各疏水均接至疏水扩容器,扩容后接至疏水箱。 管道的放水及除氧器排水经放 30 水母管接至疏水箱。 抽汽冷凝式汽轮机本体设有疏水膨胀箱,疏水引至凝汽器。 六、排污系统 本工程设一台连续排污扩容器及一台定期排污扩容器。 锅炉汽包连续排污接至连续排污扩容器,并设有 至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旁路管道。 连续排污扩容器二次蒸汽接入除氧器汽平衡母管回收,其排污水排至定期排污扩容器。 锅炉设置定期排污母管并接至定期排污扩容器,经冷却后排入下水道。 七、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电动给水泵 型 号: DG85679 三台 (两开一备 ) 流 量: 85m3/h 扬 程: 附电动机: Y4502 N=250KW 三台 旋膜除氧器 型 号: DM85 二台 额定出力: 85t/h 工作压力: 工作温度: 104℃ 附 除氧水箱: V=35m3 二个 减温减压装置: G=80t/h 一台 P1/P2=, t1/t2=450℃ /300℃ 送风机 型 号: JLG7512A № 16D 左 90176。 2 台 风 量: 50997m3/h 31 风 压: 14514Pa 附电动机: Y4504 315KW 2 台 引风机 型 号: JLG7511A № 左 135176。 2 台 风 量: 167000m3/h 风 压: 4844Pa 附电动机: Y4504 400KW 2 台 热力系统图及燃烧系统图参见附图。 第五节 主厂房布置 一、主厂房布置形式 本工程主厂房采用三列式布置,自汽机房 A 列柱开始,依次为汽机房。余热废气发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