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下的后勤管理内容摘要:

供应链下的后勤管理 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目 录第一章 绪论 . 111 供应链下后勤管理系统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2 供应链下后勤管理系统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 3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本文的研究内容 . 5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 82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运营机制 . 822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 10第三章 后勤管理系统的分析 1431 后勤管理的形成、概念及研究内容 . 1432 供应链下后勤管理的战略框架 . 15第四章 企业后勤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实施 . 2141 后勤资源管理计划 . 2142 清华大学无线电厂概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 2243 企业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模块功能说明 . 23第五章 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3251 供应商选择评价的遵循原则 . 3252 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53 常见选择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 3754 层次 4655 模型应用分析 . 52第六章 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与控制 . 6061 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 . 6062 供应链后勤管理中库存控制模型 . 6163 双供应商之间的定单分配模型 . 66结束语 . 72参考文献 . 73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供应链下后勤管理系统研究问题的提出一、市场竞争的新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国界化企业经营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市场竞争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并有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产品品种增多,产品质量、交货期要求更加严格,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提高等。 如何在新的竞争形势下适应市场的新特点,合理有效的组织物流、信息流,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是当前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后勤管理系统提供了便利条件:络使跨企业的无缝合作成为现实;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定单的传递安全、快捷、方便;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多媒体技术改善了企业内部的合作,缩短了提前期;物料需求计划(准时制(以准确反映物料需求的数量、品种、时间;条形码识别技术可以提高库存管理效率,实现物资管理的标准化。 三、库存严重积压,资金周转不畅的现状经过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的积累,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 在此期间,受国际经济环境(世界性产品积压造成我国出口受阻、进口增加,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企业自身素质(人员知识结构低下,市场意识不强,缺乏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和供销管理水平(信息闭塞,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不密切等)的影响,造成了产品的大量积压,具体统计数据见表 1P 主页 需方 页详细产品信息 详细产品信息数据库 数据库图 1信息供需实现方式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表 1国工业企业 1991 年至 1996 年产值、库存表 单位:亿元年 份 工业总产值 产品销售收入 库 存 库存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 (%)1991 年 国库存商品的积压越来越严重。 一般来说,若经销商的库存增加,他们就会减少对生产商的订货量,这种订货量的减少或生产商库存过高势必会导致生产量的削减,从而对原材料供应商产生影响,最终引发企业裁减员工、下岗、停工停产等恶性后果。 由此带来的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和对市场的缺乏信心会引起库存的进一步积压,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先进的后勤管理系统对企业减少库存积压,合理组织安排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四、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1999 年,中美、中欧相继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协议,为中国正式加入 出了关键一步。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要求企业采取全球化策略,开展跨国经营。 像荷兰飞利浦(国外销售额所占比例为94%,本国外资产所占比例为 85%;而美国 别为 59%,55%。 另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的后勤管理系统对提高系统柔性、适应内外环境新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内在要求供应链管理(称 通过前馈的信息流(需方向供方流动,如定货单、加工单等)和反馈的物流及信息流(供方向需方流动,如提货单、入库单、完成报告等) ,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采用单级库存;缺乏供应商的评价监督体系;供、产、销系统脱节,各自为政等多种弊端。 1991库存状况对比图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管理要求从与生产产品相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 这就需要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密切合作,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领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以及组织重构等。 后勤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要求后勤系统具有和制造系统协调运作的能力,做到准时交货、提高交货可靠性、提高响应性、降低库存费用等,以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适应性。 本文所研究的后勤管理系统,在物料的采购与管理、供应商选择与评价、库存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供应链管理方式的要求,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组织。 以上五个方面说明在新的经济形式下进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后勤管理的研究非常必要,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二节 供应链下后勤管理系统的特点及研究意义一、供应链下后勤管理系统的特点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后勤管理的目的是单纯追求原材料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最小化。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后勤管理着重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建立和在此基础上的双赢机制( 以及企业的柔性和灵敏性,参见表 1 1传统后勤管理与供应链模式下后勤管理对照表项 目 传 统 后 勤 管 理 供应链模式下后勤管理物料需求来源 计划部门 集成的生产计划控制系统()库存管理方式 单一库存 联合库存,多级优化包装 常规普通,无特定要求 个性化包装运输方式 供方自己负责运输 需方安排,准时,第三方物流选择标准 强调价格 多标准并行考虑(价格、质量、可靠性等)稳定性 变化频繁,短期合同 长期、稳定、密切合作供应商数量 数量多 数量少供应商定位 企业附近或当地 国内和国外相互关系 松散,单纯的买卖关系 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机制质量控制 需方到货检验 由供方负责的全面质量控制选择方法 投标评估 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广泛评价选择与供应商关系对比信息交流 信息专有 信息共享从表中可以看出,供应链下的后勤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 科学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方法。 供应商选择的成败是供应链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对供应商的选择应从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企业环境、质量系统四个方面进行考察,适宜的供应商必须具有较好的技术、较高的设备设施和管理维护水平、完善的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可靠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的信誉等条件。 2、 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之间不在是松散的买卖关系,代之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性伙伴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体现了企业内外资源集成与优化利用的思想,实现了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表现为长期的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允许供应商参与到新产品开发中来,集思广义;建立相互信任关系,降低成本;频繁的信息交流等诸多方面。 3、 有限源采购。 有限源采购是一种原材料或配件只从一个或有限几个供应商那里进行采购。 供应链下的后勤管理中采用供般供应商的数量为一到二个。 4、 信息的共享。 信息共享可以使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避免了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如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进行的成本、作业计划、质量控制等信息的交流对确保需方物料的按时、按质供应,增强供应方的应变协调能力非常重要。 5、 先进的库存管理控制方法。 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多采用订货点法,库存补充的原则是保证在任何时候仓库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存货。 而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为在资源管理系统(础上的供需协调管理,采用多级库存控制策略。 6、 多形式运输手段。 供应链管理对供应商交货的准时性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交货的延迟和失误将直接导致生产的停工待料并造成延迟沿供应链物流方向传递,产生极大危害。 因此,后勤管理系统对运输路线和运输手段要求严格,现在很多企业采用建立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办法,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二、供应链下后勤管理系统的研究意义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盲目追求产量,依靠扩大投资规模保持经济增长的粗放经营现象,大多在物资储运、库存管理、生产布局等方面比较紊乱,企业物流管理紊乱生产成本增加劳动效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差,浪费巨大。 研究供应链下的后勤管理系统,对于消除信息扭曲放大现象、减少库存积压、提高原材料供应的成套性、降低物流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消除信息放大扭曲现象。 通常,一种商品从生产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