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背景下外贸出口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构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其优化和升级对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许多行业比如纺织业、钢铁业、非金属矿产制品业、有色金属业和化工业等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减排压力,这些行业的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我国外贸 出口现状分析 在过去 10 年里,中国每年出口额都以超过 20%的增幅增长。 20xx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300670 亿元,进出口总额为 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为 亿元,出口总额占贸易总额的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高达 %,可以说,扩大出口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从国际贸易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出口贸易总额从 1990 年的 亿美元增长到 20xx 年的 低碳背景下外贸出口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第 4 页 共 12 页 亿美元,中国出口额在 20xx 年赶上日本, 20xx 年,以占世界出口总额的 比重%的出口额超过美国,如表 1 所示,世界排名第二。 20xx 年,虽然中国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出口额大幅下滑,但仍然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超越了连续 6 年坐拥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宝座的德国,约占世界出口额的 10%。 20xx 年,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的出口贸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据海关统计, 20xx 年实现贸易总额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其中出口 亿美元,同比增长 %.由此可见,中国的贸易水平已逐渐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1] 表 1 部分年份中国的出口贸易概况 (单位 :亿美元、 %) 年份 贸易总额 出口额 占世界比重 占世界排名 20xx 2 20xx 2 20xx 1 20xx 1 20xx 1 数据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结构调整的必然性 环境保护国际化发展下的低碳 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长期利用自然资源的盲目性,使得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不断挑战着自然环境的容量。 这种变化不仅仅影响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环境质量状况,甚至会导致全球性的环境破坏,出现了很多不受国家地域限制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跨国性以及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跨国转移强化了环境问题国际化的趋势。 环境问题不只是一个地区或国家面临的问题,而是成为全球全世界共同面对、共同承担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各国把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都纳入环境保护要素,使环境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起来,加大环境保护 的力度,并且积极做出国际环境合作的努力,成立了国际环境保护的组织,致使环境保护是继经济全球化之后出现的又一大国际化问题。 [2] 全球环境问题中以全球气候变暖为首,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的破坏所产生的全球气温升高的一种气候现象。 这个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国际上针对全球气候治理问题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1992 年的《京都议定书》、 20xx 年的巴厘岛路线图、 20xx 年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 低碳背景下外贸出口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第 5 页 共 12 页 决议,在这些决议中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讨论,但是涉及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利益时,就会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自从 20xx 年英国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随后被各国接受采纳,并采取相应措施和行动。 [3]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大力发展 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结构调整的必然性 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对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产生影响,作为贸易大国,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也面临着调整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比如,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不仅对自身国内经济的发展要求低排放、低污染,而且对进口产品也设定和执行了严格的碳排放指标,这是我 国遇到“绿色壁垒”、“蓝色壁垒”之后面对的又一新形势的贸易壁垒 —— “低碳壁垒”,给国内一些利用环境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近年来建立在低碳新技术、新专利、新标准基础上的低碳壁垒之风日益盛行。 其中对国内企业冲击最大的是欧盟委员会废止了用能源产品生态设计的EUP 指令,以 ERP 指令取而代之,该指令针对性更为广泛,涉及了除车辆以外的所有投放市场的能源产品。 据了解,这一壁垒使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 20%左右。 首批 ERP指令一实施,就使我国约 80%出口到欧盟的办公室设备、冰箱、空调、机 电、影像等产品被拒之门外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应该意识的我国出口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出口结构的高碳特征已经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桎梏,出口结构的低碳化才是将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 [4] 3 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 出口贸易商品结构问题 出口商品结构升级问题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和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以及制成品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 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行业有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 2/3 以上。 [5]这些行业都是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 在各行业出口迅速 低碳背景下外贸出口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第 6 页 共 12 页 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 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主要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以数量带动出口,效益较低。 虽然 90 年代起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 品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出口仍集中于技术含量低、偏重劳动密集型工序的产品,或者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业制成品;即使中高技术产品,大多也是低端产品,或者是国际市场上有众多供应商的标准型产品工业出口商品结构相对水平低下,从根本上反映了工业生产的技术密集程度仍然较低,大多数出口产品仍然是低技术、低附加值的,这样低技术的商品出口结构不能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 [6] 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占出口份额过重的问题 我国出口商品中,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仍占有一定 比重,不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的出口是一种资源出口,我国是资源禀赋相对匮乏的国家,如果出口以这种增长方式持续下去,我国的资源将不堪重负。 据日本海关统计近 10 年来中国出口日本的方便面筷子总计约 2243 亿双为生产这些筷子而毁掉的山林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 20%以上。 [7]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国土面积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65%,而我国仅为 14%。 出口贸易方式结构问题 服务贸易发展滞后问题 在近 10 年中,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 1998 年的 亿美元增加 到 20xx 年的 3 亿美元,增长了 倍,年增长率为 %;出口额从 亿美元增加到 1 亿美元,增长了 倍,年增长率为 %;进口额从 亿美元增加到 1 亿美元,增长了 倍,年增长率为 %。 各项指标均落后于货物贸易。 不仅如此,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20xx 年达到 118 亿美元,20xx 年更是猛增至近 300 亿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上面,而发达国家 特别发达的、代表贸易发展方向的先进服务业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如通信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服务、电影音像服务等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致在%%之间,国际竞争力薄弱,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存在矛盾。 [8]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问题 低碳背景下外贸出口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第 7 页 共 12 页 中国的加工贸易和发达国家从事高级形式的加工贸易不同,我国的加工贸易仍以初级形式为主,加工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也基本为外国企业所控制。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加工过程短,加 工深度并不高,产业关联度低。 二是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是三资企业,而且所占的比例相当大。 [9]20xx年我国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已达 3220 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低碳背景下外贸出口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