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业市场研究内容摘要:

航空运输业市场研究 一、 我国航空运输业高速增长 上半年民航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旅客运量 5600 万人,旅客周转量 人公里。 尤其是进入 7 月份,航空运输业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 7 月份单月的客运量达到了 1200 万人,旅客吞吐量达到 人公里,比 02 年同期增长 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见图 1)。 前 7 个月,反映客货运量的四个指标和 02 年同期相比,有 3 个超过了 40,最低的达到了 见图 2)。 而每年的 8 月 10 月为我国旅游旺季,结合 2002 年的客运情况,预计 8 月 10 月客运量 和旅客周转量将不低于 7 月份,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根据下文的分析,预计 2004 年民航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将达到 人和 1750 亿人公里,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将达到 275 万吨和 70 亿吨公里,明年保持至少 15的增长率(图 3、图 4)。 伴随航空业创下的历史最好水平的是航空业(航空公司、机场)的盈利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据民航总局批露,上半年,元(扣除民航建设基金),航空公司盈利达到 元。 7 月份,民航业实现盈利 元,创下单月历史记录。 在国内 A 股上市的航空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均 出现大幅增长,创下了盈利最好历史记录(表 1)。 图 1 : 04 年 1 7 月份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图 1000800 9001000 1000 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050100150200客运量(万人)左轴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余余 建建 军军 (86 21) 50588666×× 8021 2004 年年 09 月月 10 日日 航空市场高速增长,开放力度加大 行业评级:增持 行业研究 / 行业点评 交通运输 / 航空运输业 2 图 2 : 04 年 1 7 月份各运量指标和 02 年同期增长比较 运量 旅客周转量 货运量 货物周转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原证券研究所 表 1 :各航空公司上半年收入盈利状况于 02 年同期对照表 单位 :元 东方航空 上海航空 海南航空 主营业务收入 9,170,591,570 2,902,749,918 3,787,716,454增长率 主营业务利润 1,586,548,640 544,254,206 827,720,077 增长率 利润总额 739,252,334 175,927,989 77,801,632 增长率 净利润 582,466,139 145,319,569 86,082,789 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单 从民航运输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来看,民航运输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一般以人均 到 1000 美元为标准),会呈现以较高速度增长的态势,且客货周转量的增长速度一般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根据行业内研究员对欧美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 增长 1,客货总周转量增长率达到 2。 我们运用我国 1991 年 2003 年的 长率和客货周转量增长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增长 1,客货周转量分别增长 2和 这至少从一般意义上说明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国民经济 增长速度。 由图 5 可看出,我国客运周转量的增长率在 1999 年赶上 增长率后,一直以超过 10的增长率增长, 00 年 02 处于 10 12之间。 04 年的高速增长是民航运输业被非正常事件打断以后所呈现出来的恢复性增长,仍然体现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民航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规律,未来几年,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仍然会体现这一规律,在恢复性增长之后,以仍高于 速发展。 3 图 3 : 1991 年 2005 年客运周转量及其增长率图 500100015002000250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E 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增长率(右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原证券研究所预测 图 4 : 1991 年 2005 年客运周转量及其增长率图 020406080100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物周转量(亿吨公里) 增长率(右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原证券研究所预测 图 5 : 1991 年 2003 年客货周转量增长率和 长率对比图 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运周转量增长率 货运周转量增长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促进民航运 输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方面看,除了随着经济发展而新增的商务旅客外,旅游客源的增长成为推动客运量快速增长主要因素(图6)。 目前我国的旅游总收入占 5%左右,而全球旅游业总收入占世界 量的比重已达到 10%左右,因此我国旅游业同世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03 年我国人均 到 1000 美元左右,个别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已远超过这一标准,达到 3000 4000 美元左右,根据国 4 际经验,我国正在迎来旅游尤其是国内游发展的高潮。 2001 年以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航空运输中旅游客源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见图 7)。 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入境游、国内游和出境游人数将保持超过 15、 10和 20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和明年民航客运量中约有 5000 万和 6500 万旅游客源,分别增长 60和 30左右,占预计客运人数的 42和 47左右,旅游客源的增加,导致我国航空公司客运量中旅游客源所占比例上升,成为未来我国民航客运量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图 6 : 1999 年 2003 年我国旅游人数增长率 999 2000 2001 2002 2003国内游同比增长 入境游同比增长出境游同比增长资料来源:国家统 计局 中原证券研究所 图 7 : 2001 年 2003 年我国民航旅客结构 001年 2002年 2003年探亲 旅游 公务数据来源:民航资源中国网 二、 行业改革继续进行,未来竞争将日趋激烈 今年上半年,在民航政策方面,除了一季度继续免征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外, 4 月 20 日开始实行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将具体核定航线票价的直接管理,改为对航空运输的基准价和票价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尽管在此之前,航空公司的票价实际也是浮动的,但 是,这一规则的实行,从政策方面肯定了航空公司对票价的管理权,标志这我国民航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进一步,航空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状况浮动 5 票价,根据成本状况掌握运力投放,对于规范市场竞争,提高公司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上半年航空公司的运营状况证明,航空公司在保持客座率高于 2002 年同期的同时,收入和利润也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避免了恶性的价格竞争行为。 上半年,全民航的平均客座率 载运率为 分别比 02 年提高了 百分点。 从上市公司来看,上半年客货运量也保持了高速增长(图 8),客座率和 02 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至少 2 个百分点,但是,客公里收入基本保持了稳定状态(表1)。 在四月底举行的“上海国际航空国际论坛”上,民航总局透露明年上半年上海机场将对所有国内航空公司开放,以支持上海建设国际航空港,届时,国内的所有航空公司都可以经营上海始发航班,此举将是打破国内航空市场行政分割状况的极为重要的一步,作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航空市场,上海航空市场的开放,预示着国内其它航空市场的开放也将陆续进行。 国内航空市场的相互开放将是促进国内航空市场实现充分竞争、提高国内航空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的 最为有力的工具,拥有优秀管理能力和竞争水平的航空公司将在此过程中壮大,国内航空市场存在重新洗牌的可能,届时,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和国内航空公司的竞争分化,大手笔的并购重组行为将出现。 表 2 :各航空公司上半年客座率和客公里收入与 02 年同期对照表 公司 南方航空 东方航空 上海航空 时间 111111客座率 客公里收入(元) 0 资料来源:根据公司公告整理 图 8 :三家航空公司 04 年上半年各运量指标和 02 年同期相比增长率 方航空 东方航空 上海航空旅客周转量 货邮周转量 总周转量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中原证券研究所整理 民航政策方面的另一个重大变化就是 6 月份,新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收费标准出台,从 4 月 1 日起征收,不再按照国内、国际航线的收 6 入比例征收,而是按照地区和飞机的最大起飞权重为标准进行征收,核算起来更为复杂,把缴纳的建设基金计入飞机起降服务费,算入主营业务成本。 根据测算,新的征收标准比原来减少了约 30 40,减轻了航空公司的负担。 根据我们对半年报的数据的计算,南航、上航和东航缴纳的基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国家民航总局在完成三大航空集团的组建和推行机场属地化管理之后,于今年 7 月 24 日把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和美国签订了中美扩展航空服务协定,把我国仍处于改革中不成熟的民航运输业推向了国际竞争的最前沿,中美指定的航空公司被允许飞往对方任何城市,双方的航班数量将由目前的每周 54 班变成在未来 6 年内分阶段增至每周 249 班。 这 项名义对等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实际不对等的协议签订后,对方航空公司积极申请加飞航班,和中国航空公司的冷眼旁观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 9月初 ,内地和香港已经签署了两地航空运输合作备忘录,从 10 月份开始,放开内地和香港从事两地航空运输的指定航空公司数量限制,双方运力均可增加 30%,由目前每周 1200 班增至 1600 班,货运航班由每周 42 班增加一倍,达到 84 班。 年底之前,我们还要和欧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