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发酵饲料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微生态产品等。 重点解决 新鲜秸秆粉碎细度及生产量、鲜饲料混合、冬天难发酵、包装及运输等问题。 主要技术指标: 新鲜秸秆粉碎 23 吨 /时、细度 2030 目;每次 810 分钟混合 吨;每小时 40kg/代打包 23 吨、 包装袋内用 812S 塑料袋,外用普通编织袋等。 主要经济指标: 设计单厂两条生产线年产能 5 万吨,解决 23 个乡镇近 30 7 万亩农作物秸秆资源,辐射周边 3050km,满足 20 万头生猪饲料,以每头猪节约 200 元计算,养猪户年节约 4000 万元,项目累计销售收入 5000 万元。 预计项目实施中在每 35 个乡镇可带动一个发酵饲料加工厂,每个加工厂会带动 2030 个规模养殖场或养殖专业合作社。 为了加快秸秆发酵饲料技术的普及,邀请有关专家对养猪户和秸秆发酵饲料厂技术人员、 营销人员、售后服务等团队进行定期培训、观摩、试验等工作。 2. 标准化生产技术 预期成果和提供方式、推广应用预测 发展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 预期成果 秸秆生物 发酵饲料是低成本健康养殖的最佳出路 多少年来,大批专家学者及不少企业都在为养殖业的健康和降低成本作不懈的努力。 按照现代养殖模式,配合饲料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后,养殖业成本降低的空间就已经变得十分狭小,很多技术的改进和新产品的使用换来的却又是环境的破坏和食品安全性的大大降低,为不法分子非法牟利提供了机会,但却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要想彻底解 决养殖业的成本,并提供一条健康环保的养殖之道,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饲料原料资源的问题,同时也必须有新的革命性技术注入这个行业。 经过近 年 来 的研究,我们认为:微生物 发酵 技术是综合性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理想选择。 生物 发酵饲料是 农作物秸秆 资源利用的最理想途径 目前,用植物的 秸秆 资源作为燃料或通过处理作为肥料还田达到了 循环利用,然而,用其制作燃料燃烧值太低,且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而用其作肥料就地还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秸秆的循环利用,但是,要使植物秸秆得到较为理想的降解,必须将其进行机械处理,这对于山区来 说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使用效率不高,从经济效益上核算并不十分明显。 8 将 农作物秸秆 等废弃的廉价产品通过复合益生菌的发酵可作为益生菌的载体,其发酵体作为饲料使用,则可以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益生菌的功效,提高这些廉价产品的营养价值,代替大量粮食来源的饲料,补充动物体内益生菌群数量,大大降低饲料成本,降低养殖业发病率和死亡率。 实践证明,发酵饲料的使用能使养殖业效益提高 2030%,这在当前养殖业处于亏损边缘的现状下,可使养殖业扭亏为盈,大大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这不仅仅解决了一些废弃物浪费、污染的问题,也将为保持养殖业健 康、稳定地发展起到很重要作用,同时发酵饲料能为社会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因此,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看,发酵饲料技术都是植物茎秆皮壳资源利用的一条最理想途径。 普及 标准化生产技术 方式 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可通过技术 合作 、加盟、联营 、无偿扶持、提供产品 等 多种 形式 普及 , 让更多的农民都受益。 标准化生产技术 推广应用预测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已 在即墨、胶南、平度等市 区 规模猪场进行试验 应用。 实践证明: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 比用传统饲料有效节约粮食用粮,至少可降低饲料成本 30%,与发酵床配合使用可达50%。 试验猪场生产的 猪肉经权威部门检测,该无任何抗生素和农药残留,所有指标均达到国家绿色猪肉标准,并且绝大部分指标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被称为“生态猪肉”,经熟加工后肉块不懈,口味纯正,瘦而不柴,肥而不腻。 所有品尝过这种“生态猪肉”的专家和领导、同行、朋友都不绝口地为之赞叹。 经预测: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 研究 成功 后 , 应用畜禽生产中 为缓解我市 粮食紧缺起着积极作用,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促进养殖业发展,给饲料业和畜牧业带来一次新的革命 , 也为生产绿色安全畜产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9 三、 秸秆饲料生物发 酵原理及 标准化生产技术 方案 1. 秸秆饲料生物发酵原理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原理是: 利用有益微生物(益生菌)自身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合成与分泌纤维素分解酶、蛋白酶等酶系,将农作物秸秆(包括玉米秸秆、稻草、麦秸、油菜秸秆、稻壳、红薯藤蔓、花生藤等)中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有效降解为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糖类,如葡萄糖、果糖等;同时经过特殊的微生物转化,合成多种氨基酸、菌体蛋白、脂肪酸及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产生醇、酸、酯等风味物质,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满足畜禽动物对能量和各种营 养物质的需要,生物学效价进一步提高。 农作物秸秆经过 微生物 发酵处理后,可被畜禽直接取食利用,提高消化利用率,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