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供应链管理1内容摘要:

第供应链管理1 45 一节 供应链概述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第十一章 供应链管理45 应链概述一、 就有了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的供需关系 , 也就存在供应链 ( 的问题。 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 , 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完成往往要经历多个厂家的供应 、 生产和销售。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 产品或商品交换的渠道 、方式日趋复杂多样 , 们开始对供应链的问题进行研究。 45 应链概述一、4实际上 , 技术复杂的供应链可能包括成百上千个企业。 供应链存在于所有的服务行业和制造行业中 , 虽然它们在结构和复杂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 , 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近年来随着制造的全球化 , 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 , 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第一节 供应链概述一、5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在 1980年提出, 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有很多学者和各种组织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供应链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个: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定义: 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努力。 我国 2001年发布实施的 物流术语 国家标准( 18354对供应链的定义是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 , 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 , 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第一节 6美国的史蒂文( 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埃文斯 ( 认为: 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 , 将供应商 、 制造商 、 分销商 、 零售商 ,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模式。 哈里森 ( 将供应链定义为: 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 , 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 , 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第一节 7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概念 :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 他们既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又向其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 第一节 8由供应链的定义可知: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 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 , 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 , 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 、 组装 、 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 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 、信息链 、 资金链 , 而且是一条增值链 , 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 、 包装 、 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 , 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第一节 9第一节 供应链概述二、供应链的结构模式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45 应链概述二、供应链的结构模式从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看,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特),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或 /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45 应链概述三、供应链的特征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 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 2)动态性。 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 3)面向用户需求。 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 4)交叉性。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45 应链概述四、供应链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供应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3第一节 供应链概述四、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 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 在实际管理运作中,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相应地改变供应链的组成。 45 应链概述四、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但用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而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 /低采购成本、生产 /规模效益、分销 /低运输成本、市场 /产品多样化和财务 /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均衡。 45 应链概述四、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 和反应性供应链( 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有效性供应链注重成本,反应性供应链关注反应速度。 45 应链概述四、场反应性供应链 物理有效性供应链基本目标尽可能快速反应不可预测的需求,来使缺货、降价、废弃库存达到最小化以最低的成本供应可预测的需求制造核心 配置多余的缓冲库存 保持高的平均利用率库存政策 部署好零部件和成品的缓冲库存产生高输入而使整个链的库存最小化提前期 大量投资于缩短提前期 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短的提前期选择供应商的方法以速度、柔性和质量为中心 以成本和质量为核心产品设计策略 用模型设计以尽可能地减少产品差别最大化绩效和最小化成本45 应链管理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美国生产和库存控制协会 (九版字典中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为: 供应链管理是计划、组织和控制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这些流程链接了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所有企业。 我国 2001年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 18354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 :供应链管理包括贯穿于整个渠道来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存货跟踪、订单录入与管理、分销,以及向客户交货。 总部设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全球供应链论坛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 :供应链管理是包括从最终用户一直到初始供应商的向顾客提供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流程的一体化。 . 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把供应链管理定义为 :制造商与它的供应商,分销商及用户,即整个 “ 外延企业 ” 中的所有环节协同合作,为顾客所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市场,提供一个共同的产品和服务。 45 谓供应链管理 , 即用系统的观念在控制需求与供给获得最佳平衡的基础上 , 对供应商 、 制造商 、 分销商 、 零售商和客户所构成网络中的物流 、 信息流 、 资金流 、 工作流等进行计划 、 协调 、 操作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对业务流程 、 组织机构 、 企业内外各种资源的利用 、 计划 、 生产 、 流通与交货 、 销售 、 服务及仓库布局 、 库存量控制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目标优化 , 其 重点落在企业每天进行的满足顾客需求的核心活动上。 在某些行业中 , 供应链管理还被称作持续补充( 快 速 响 应 ( 有 效 客 户 响 应 ( 或 供 应 链 同 步 (。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45。 人们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由于受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及用户需求等的不确定性的增加、技术的迅速革新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思想从提出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但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二、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与发展45 业将更多的职能实行资源外包。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二、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与发展45 一阶段:供应链管理的萌芽阶段 ( 20世纪 80年代):1989年(美)管理学家史提文提出 一种集成的思想,强调各相互成员之间的合作;第二阶段: 20世纪 90年代前期):致 弱了竞争力。 还有,信息不能共享,信息曲解等。 第三阶段:供应链管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阶段 ( 20世纪 90年代后期):提出协调 张合作公司之间一致“协调对外”,强调合作与信息共享,双赢。 合作伙伴与尽可能少的供应商合作,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二、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与发展45 . 内部供应链:局限在单个企业内部 , 强调企业内部市场 、销售 、 计划 、 制造和采购等部门之间的协调;2. 供应管理:强调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供需关系;3. 链式结构双向供应链:由原材料加工 、 制造 、 组装 、 配送 、 零售商 、 客户等组成的串行系统;4. 网状 以 “ 我 ” 为根节点的双向树状结构所组成的网络系统。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三、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45 物流 和资金流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 采购 制造 销售用 户或最终顾客分销商工作流设计市场管理控制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45 供应链管理实质上含 “ 供 ” 与“ 需 ” 两方面 , 也可理解为供需链管理。 在供应链上 , 物流从供方开始 , 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而由客户获得的需求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