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猕猴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经全县科技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新选育的一批优良品种,先后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金奖”、“全国猕猴桃优良品种奖”、“’ 99 昆明 19 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和“河南省优质农产品”等十多个奖项,成为全国猕猴桃科研成果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同时,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猕猴桃专 业机构、先进生产地区、大专院校等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每年都有来自新西兰、意大利、加拿大、韩国等世界猕猴桃主产国专家、学者来我县考察学习,并在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贮藏、加工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西峡已成为国内外猕猴桃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目前,西峡县拥有“万果山”、“哪吒”、“正儿八经”等猕猴桃品牌商标,全县直接参与猕猴桃产业发展建设人员达到 10 万人左右,年直接经济效益达到 亿元,占全县人均收入 400 元以上,在猕猴桃重点生产区人均收入达到 2500 元以上,占全年人均收入的 80%以上。 猕猴桃产业的快速壮大,带动了包装、运输、贮藏、加工、营销、旅游等行业快速发展。 三、项目可行性条件分析 (一)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西峡县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76。 C,年平均降雨量 880 毫米,无霜期 236 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 2019 小时,全县海拨高度在 180— 米,西北高,东南低,呈扇形地势,境内 80%以上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森林覆盖率高达 %,有机质含量丰富,自然肥力较高,质地疏松,灾害性天气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猕猴桃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 县内丁 河镇陈阳区所产的猕猴桃鲜果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抽样测定,每百克果实含维生素 C 高达 420毫克,在鲜果中含维生素 c 是最高的,因而西峡被国家内外专家公认猕猴桃生产的最佳适生区。 20 (二)市场前景广阔 猕猴桃之所以被称为“水果之王”,是因为其果实内含有丰富的营养,是目前世界上纯天然高营养的水果,每百克鲜果含维生素c190— 420 毫克,是柑桔的 10 倍、苹果的 80 倍,并含有维生素 B,类胡萝卜素、果胶、粗纤维以及钙、镁、钾、钠等无机盐和碘、锰、锌、铬等微量元素,同时其维生素 c 在人体中利用率高达 92%。 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猕猴桃能比较全面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多种化、饮料化的要求,所以其必将成为未来人们食品中的佳品。 猕猴桃综合利用价值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酱、果脯、果片、果晶和果酒等系列食品。 目前以猕猴桃为原料试制的系列产品已达五十余种,不仅为食品行业增加了新品种,而且为临床营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猕猴桃属纯天然、无污染、高营养水果,其鲜果价格极为昂贵:在欧美市场,单果重百克以上的鲜果,每个 1 美元,日本 150日元,香港 3 港元,北京 10— 15元 /kg,深圳 15元 /kg。 其加工制品也十分畅销,西峡县猕猴桃制品厂生产的果酱在国际市场每吨售价 7233美元,果片每吨 8500美元,糖水猕猴桃每吨 1072美元,外商争相抢购,供不应求。 西峡猕猴桃汁还曾被指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三届国际广播电视设备展览会和第十届马拉松赛专用饮料;猕猴桃果酒荣获 1999年全国优质产品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出口创汇的需要,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十分广阔。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均占有水果 15kg,而猕猴桃人均占有仅 ,到 20xx年若人均 21 占有猕猴桃鲜果 ,全国需鲜果 kg,按目前产量计算,需增加产量近 12 倍,如果打入国际市场,需求量将更大,这充分说明全国猕猴桃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据专家预测,猕猴桃产业 30年甚至 50年不会衰落。 (三)科研起步早,培育的优良品种(株系)多,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 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朱鸿云、王家民等一批科研人员,即深入产区开展资源调查、品种选育和人工栽培试验等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选出了适合西峡种植的“华光”和“华美”系列优良品种或株系 20余个,如:加工型优良品种“琼露”, 1990年获 省林业厅科技成果一等将;鲜食型优良品种“华美二号”和“ 79— 51”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西峡县猕猴桃开发总公司选育的几个优良株系,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特性,所产鲜果因个大、果形美, 199 1994连续两年在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获得“银奖”和“金奖”。 1994 年基地所产鲜果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最大单果重达 375克。 同时还引进推广了“海沃德”、“秦美”等优质鲜果食用型品种,实现了“早、中、晚”相搭配,鲜食与加工相搭配,探索了山地、平原、丘岭等多种商品化栽培模式。 在国家级专家朱 鸿云等同志的主持下,对猕猴桃的生理、生态、遗传、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观察研究,先后突破了大面积种子育苗、嫁接、扦插、集约化管理等关键技术。 朱鸿云同志还先后编著出版了《中华猕猴桃栽培》、《猕猴桃栽培与加工技术》和《猕猴桃优良品种与无公害栽培》三本专著,在猕猴桃科研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 他选育的中华猕猴桃华美 1号、 2号荣获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同时,在基地生产中推广的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园立体综合开发等实用技术,在实践中被充分确认,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有关专家学者一致好评。 20xx年 西峡县林业局编制的《猕猴桃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被确定为河南省地方标准。 (四)猕猴桃储藏、加工能力较有规模 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建立猕猴桃人工基地 12 万亩,其中高标准基地 9 万亩,现已陆续进入盛果期。 在产后商品化处理方面:一是已建成猕猴桃鲜果贮藏冷库 50座,贮量达 6000吨。 为延长供货期,提高产品效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从瑞典引进的年产 3000吨猕猴桃果汁生产线,解决了鲜果和基地残次果的出路问题。 三是以县猕猴桃制品厂为主的加工企业开发的猕猴桃果片、果酱、果酒、罐头、饮料五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年消化猕猴 桃鲜果 3000 吨以上,为猕猴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五)健全的管理网络 猕猴桃是西峡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李长春等国家领导人及委书记徐光春等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指出“猕猴桃是西峡乃至河南的一大经济优势,要大力发展,形成规模,占领市场”,县委、县政府也提出了“咬定猕猴桃不放松,三年攻坚,全县达到十万亩”的发展目标,把猕猴桃产业发展做为巩固扩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 了全方位支持。 为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顺理关系,加快 23 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西峡猕猴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西峡县人民政府猕猴桃生产办公室”,负责全县猕猴桃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生产区各乡镇建立健全了相应机构,负责本辖区猕猴桃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在技术开发上,以西峡猕猴桃研究所为依托,由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负责监督和检验。 同时,在全县筛选聘请了186 名有事业心、责任感的青年农民技术员,每月享受财政津贴,经过系统培训后,分片包干到基地,负责各项 技术的普及和落实,为猕猴桃生产的高速高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西峡猕猴桃产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高,也面临着全面打入国际市场的严峻考验,如何抓住机遇,在稳步扩大基地规模的同时,加快产业的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尽快把这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做出贡献,不仅已成为全县上下共同关注的焦点,而且从产业发展的历程上看,推进西峡猕猴桃产业升级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突破 和面对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严重的技术贸易壁垒、把优势产业打入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也是切实体现和关心群众利益的最有效、最具体的行动之一。 为此,西峡县委、县政府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上确立了:“坚持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一个目标(争创全国猕猴桃产业第一县),瞄准两个方向(产业化经营、有机化种植),推进三个升级(由传统种 24 植向有机种植升级、由单一的基地种植向产业化升级、由特色产业向主导产业升级),努力抓好四个环节(发展、管理、销售、加工),力争实现五个突破(管理水平新突破、订单销售 新突破、产品加工新突破、出口创汇新突破、经济效益新突破),强力推进我县猕猴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加强科技长入产业力度,提高基地建设标准,加快国际性技术标准的认证,强化贮藏、加工、销售等产后处理能力和水平,每年新发展基地 5000 亩,高标准完成新老基地配套 1 万亩”工作目标。 由于猕猴桃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产业,在基地建设和配套方面,一次性投入大。 西峡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大县,目前正是经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任务重,战线长,投入大,单纯依靠地方财政和果农投入困难较大。 该项目的实施,对提高西峡猕猴 桃产业建设水平、培养壮大地方特色产业、拉动西峡及周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市场需求分析 猕猴桃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仅有的集营养、健身、防病和美容延缓衰老为一体的高级保健水果之一,其独特的资源环境、生态习性和严格的区域性分布特性,决定了西峡发展猕猴桃与其它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是西峡县广大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具有绿色保健功能的食品需求与日俱增,猕猴桃的营养性、保健性、功能性和无农药污染的安全性,应合了这一发展趋势,前景十分广阔。 从近十年我 县猕猴桃鲜果销售形势看,不仅国内市场稳步扩大,国际市场需求成倍增长,并且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是,西峡在猕猴桃开发上,由于资金严重短缺, 25 10万亩基地至今还有 4 万亩没有棚架丝配套, 6 万亩没有水利配套,旱不能浇,严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和出口优质果的提高。 同时,产后商品化处理现在还是空白,急需配套现代气调贮藏库和与之相适应的外运冷藏车,以及采后处理的分级包装等出口鲜果商品化处理,对等外果和基地野果急需配套榨汁、切片等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西峡县委、县政府对此项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成立了负责全县生产、加工、销售的 专门机构,群众发展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猕猴桃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网络已逐步建立,这些条件都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必要的条件。 五、项目建设内容 在野生猕猴桃资源集中分布的米坪镇、双龙镇、丁河镇、重阳镇、桑坪镇等镇改良野生猕猴桃基地,面积共计 20 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有以下八点。 一是整修堰埂,培土施肥。 组织群众把基地内所有野生猕猴桃附近的堰埂重新进行了修整,有条件的进行了坡改梯。 对根部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的进行客土移植培肥地力,满足生长需要。 二是雌雄搭配,缺苗补栽。 对基地内的野生猕猴桃进行了合理的雌雄 搭配,缺苗的从其他地方找来野生苗木进行了补栽,既保证了苗齐苗壮,又保持了野生猕猴桃的种质种姓。 三是割杂去蔓,整形修剪。 聘请技术人员,根据树形树势对野生猕猴桃进行了科学的修剪,有条件的在生长季节(春季和夏季)进行了抹芽、疏芽、摘心、剪梢、疏枝、疏蕾、疏花、疏果,同时将影响树体生长的灌木丛等割去。 在修剪中做到长远规划、全面安排、均衡 26 树势、主次分明、随树修剪、抑强扶弱、轻重结合,使树体达到有形不死,无形不乱,枝条生长势强弱适中。 枝组配置科学,采光合理,通风良好,有利于幼树扩冠早结果,成龄树多结果,结好果,延长 树体的经济寿命,达到增加光照,便于通风,调节枝蔓生长量的目的。 同时达到枝蔓及时更新复壮,延缓树体衰老,克服大、小年结果现象,增强树体的抗逆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是品种改良。 为了满足市场对猕猴桃新优品种的需求,实现猕猴桃生产效益稳定增长,保证农民增收,降低单一品种的风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快速改变现有果园品种结构,缩短品种更新到实现效益的空档时间,我们 对低质低效野生猕猴桃 做了 品种改良,按照“ 严格选接穗 、 适时嫁接 、 加强接后管理 ”的原则,采用优质高效猕猴桃品种进行改良。 改接时间 在 2 月下旬一 3 月中旬进行,夏 季 67月进行绿枝补接。 五是栽杆拉丝。 对匍匐在地的野生猕猴桃要设立支架,栽杆拉丝,使其通风透光,立体生长。 六是水利配套。 对灌溉条件太差的地块要修筑蓄水池,铺设管道,建引水工程。 七是疏花疏果 ,适度负载。 疏花疏果能使当年的果型增大 ,商品果率提高 ,且第二年的产量比较稳定。 如不进行疏花疏果 ,则果型偏小 ,商品率低 ,且出现大小年现象。 一般每一果枝留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