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名贵中草药材铁皮石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终形成药用和保健二 17 个品种的石斛原料生产基地。 在中国 , 铁皮石斛 再细分只有 三种,一种是云南铁皮石斛,又名黑节草;一种是安徽石斛;最后一种是浙江石斛。 铁皮石斛的形状都是一样,外观都象罗汉竹一样,一节一节地生长,每节之间有2~5片小叶子。 枝杆 颜色为灰色 、枝杆粗大 为上品。 其枝杆 便是原料产品。 安微石斛只有一节,但其枝 杆 有常人小手指 般粗大。 偏黑,所以产量很低,只是价格稍高。 浙江石斛有六七节之多,但枝杆 细如 草 ,色偏白。 产量也不高,价格更低。 除去其表皮后,枝杆 只有一点点了,可谓惨不忍睹。 云南石斛有 4节左右,若是三年以上成品,最多可达十七节之多 , 枝杆 如 一个小筷子 或稻谷杆般大小 , 色灰白。 价格比安徽石斛稍低,但比浙江石斛要高得多。 安徽石斛只是一种样品,从未有人种植过,虽说 外观壮美,列为上品 ,但因为产量太低了,所以没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 因此 远远谈不上商业开发。 若非专业人士,谁也不会想到它。 浙江石斛 未收采前 可以说是 婀 娜多姿,但收采后细如长发,色 暗淡, 全无卖相。 产量虽说不算低,但尤如皮包骨,去皮后 其产量 与安徽石 斛 一时瑜 亮, 不相上下,但价格更低。 所以实际上也不可以考虑。 若用来造假,倒是很合适。 同样,浙江石斛也没有大规模人工种植 成功 的先例。 原因有二个,一是产量价格不高, 不值得商业开发。 二是 因过度开发,森林剧减, 当地气候条件也已完全与石斛生长的自然环境大为不同,所以很难成活。 所以铁皮石斛产品都打上云南石斛的招牌,因为即便不是铁皮石斛,云南的其它石斛与其它地方铁皮石斛相比,并不是很差,更不用说真正的云南铁皮石斛。 而云南的铁皮石斛在产量、品质、外观等方面都 是比较好的。 所以 现在全国各地 投入研究的,都是云南铁皮石斛 ,其它品种都不考虑。 18 因此我们选择云南铁皮石斛是有根椐的。 三、 生产工艺流程 通过组培车间批量生产组培试管苗,一年之后,试管苗长到 5cm 左右,这时可以开瓶取出试管苗,然后对试管苗进行彻底脱毒,洗净试管苗带出的营养液,凉干一二天后即可移裁到大棚里。 因为铁皮石斛为气生植物,试管苗在自然环境里可以存活 20 天。 组培苗生产期为一到二年。 采取无土裁培的方法, 在大棚内建离地约 75cm 的苗 床 , 每亩大棚放置数百个 塑 料盆。 架床上置塑料盆,盆内放入经特殊处理过的树皮,试管苗将 附生在树皮上。 每年 4 月左右移裁 里边 放入一些树皮, 利生产出来的试管组培苗,移植到树皮里,每盆约种植 5— 10 棵苗。 定期喷洒少量 特殊营养液的。 每 1— 2个月消毒杀虫一次。 通过大棚调节通风、 通光 、湿度、温度 等。 如果在当年 3月前后移植,当年 12 月 前 即可采收 石斛 鲜草 成品。 第二 年 再用 新 苗移植。 若移植时间不适当, 收成将推迟一年。 试管苗 有一个 月 的 适应期, 3~6 月为快速生长期。 11 月以后因为气候转冷,进入休眠期,来年 春天 又开始快速生长并发芽。 石斛产品以当年采收为上品,这时含石斛碱成份最多。 若一年以后采收,其靠近根部的地方含石 斛碱便减少,生长时间越长,含石斛碱越低。 综合产量及价格二个方面,还是当年采收效益最好,但因为种苗每年一换,所以投入要大一点。 每四章 产品市场需求评估 及风险分析 一、产品的省内外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市场对石斛的需求主要有 是二种:一是药材市场。 主要需求石斛鲜草和经过 19 加工的干草。 椐全国中药市场需求供应数椐统计表明,我国年需求 量为 9000吨,而实际供贷只有 20xx 吨。 二是保健品市场。 石斛保健品进入市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尤以铁皮石斛做成的保健品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每年 有 过 500 百 吨的需求,但供应量几乎为零,只有少 量从缅甸走私入境的野生铁皮石斛。 在 20xx年以前,任何人工种植铁皮石斛的 报道 都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种植 ,只是一些低价植的石斛品 种有小规模人工种植成功的经验 ,有人以此为卖点,声称能种植所有的石斛品种,这种行为实际是为了骗取资金。 因此真正以铁皮石斛做成的保健品在市场上是很少见的, 在加工生产过程就被订购一空 或就地消费了。 几乎可以肯定,市场上所谓用铁皮石斛做成的保健品大部份 都是假的,因为野生的铁皮石斛是非常稀少 ,要找到它好比找到一只野生的大熊猫。 而且野生石斛 是国际 公约规定的 保护物种。 也就是说,中国有上百亿元的铁皮石 斛制成品消费者吃到的都是假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他们吃到真的铁皮石斛制成品。 因此可以肯定,铁皮石斛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有市场的。 对铁皮石斛 原料 , 目前 每年有 1000 多亩 约 20xx 吨 产出的 稳定 需求, 市场销售 规模达上百亿元(包括大量的假冒产品), 如果进行产业开发和市场营销,让这个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可能需求要大得多。 但整个中国 目前 只在 云南有不到 50 亩的人工种植 规模 ,。 其它地方 因 气候条件 完全不能进行人 工 种植。 二、产品市场竞 争力分析 如果近年内大规模人工种植石斛的技术是一种简单的技术,那么,石斛将不再是一种稀有的植物资源。 除 非通过市场营销让石斛成为一种常用的保健品,否则,这个市场很快饱和。 从 90 年代开始,不断有人声称人工种植 铁皮 石斛获得成功,但真 正成功的 几乎没有。 通常有二种作假方法,一 是将野生石斛进行移植 ,然后说是人工种植成功。 20 而这种石斛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石斛,很常见。 这种 造 假是 欺 骗大部份没有常识的消费者。 二是少量种一二亩,每亩投入上百万的资金,力求制造出适合石斛生产的自然环境。 利用这个方法,倒是可能成功的,只是石斛的生长就象野生的一样 , 10 年才能采收。 这样没有任何效益可言,还倒贴。 采用这种方法是成品生厂家用作营销的手法。 判断人工种植是否成功的一个最主 要 的标准是:这个苗是否是试管苗 而不是野生苗。 而这个检查很简单,如果是野生苗,规模只有十多苗,因为野生石斛几乎很难见到了, 能有 这么十几苗野生苗也算非常难得了。 而人工种植每亩 却需要 数万苗,所以必有成千上万瓶试管苗才可 以开展人工种植。 目前为止,我们确认 只有 我们 一家能 真正 生产 合格的 试管苗。 有些商家的种苗其实是野生驯化苗, 只有少量样品。 这些苗其实是用来摆设骗取政府 或投资人的 开发 资金 的。 只要稍有常识, 不必具备专业知识,单凭数量 这个指标 就可以知道这是不是野生苗和试管苗。 第二个标准是,这些试管苗能移植成功。 这种试管苗还有一个特点:并不是移植到任何地方都是成功的 ,就象香蕉的试管苗在北方绝不可能移植成功一样,除非 每一块地 拿出数百万的资金来制造出适合种植的自然环境。 那怕是 在云南移到大棚里 ,也不能保证就能成功。 因为如果当地大环境不适合石斛的生长,用大棚也没有用。 同是云南,同样是一个县或一个乡,并不见得都可以用大棚种植。 可见石斛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苛刻。 如果在移植一个月内石斛苗死亡,就是不成功的,只要在 移植 一个月后 存活, 它就能正常的生长。 移植成功的指标有二 个,一个是存活率,一个生长周期。 如果存活太低 、 生产周期过长 那么产量太少 , 从商业角度上讲 这就是不成功的。 另一 个重 要原因是,试管苗并非能马上短期内、大批量生产,这是一个长达 21 一二 年育苗过程,而且因受客观条件限制, 未见大规模的试管苗生产的可能性,其极限产量为 500 亩。 如果每年 提前 制苗育苗 ,最多也只能有 500 亩的试管苗可以供应。 我们已育有 60 多 亩的试管苗,只要加入特制 的营养液,一个月就可以分化生长出能移植 100 亩的组培苗。 三个 月 就可以移植。 在云南只有少量移植成功的例子。 我们 同时在云南六个地区 移植 试种,只有在临沧 、德宏、思茅 确确实实是成功的,移植存活率在 96%以上,其它地方不到一个 月就开 始大批死苗, 生存 或太低。 有些地方虽然 存活,但生长期和野生石斛一样,可能长达数 年才能收成。 其中临沧(要求海拔 800~1200 米)最为合适,其产量是最高的,质量是最好的。 所以 , 铁皮 石斛并不是一种随便就能生产出 来的东西, 这个特点决定了铁皮石斛是一种十分稀有的自然资源。 因此,其市场竟争力是不言自明的。 通过五年来的跟踪调查、试验,我们确信,在未来 数 十年内 不会有大规模的人工种植成功的可能。 我们知道,石 斛的 成品 加工 市场在沿海,当地也有人工移植成功的 报道 先例, 在将近 5 年的考察中,我们每次都要求进入其大棚参观,从来得不到允许,但作为收购我们产品的合作伙伴,他们可以随时进入我们的大棚参观,知情人透露,因为当地政府规定,如果没有自己原料生产基地,就得不到成品生产许可,所以很多商家用大棚移植一些没有用的野生石斛,用来得到生产铁皮枫头许可。 否则,以沿海 地区 的 雄厚 资金 、经商意识 ,早就开始大规模的人工种植,而不用跑到云南来高价收购。 这些造假行为 于 20xx 年 2 月 26 日被中央电视台 2 台暴光。 这一点证明,只有云南一些特定的地方 适合人工种植 ,各地人工种植成功的报道 并 不可信。 而 云南一些地方也声称人工种植成功,其实也是在购买我们 的试管苗, 更没有进行过大棚移植试种, 最多也就是种植一些 低价值的石斛, 并非象招商所说自己研制成功,这些 说法只为招商引资需要。 22 因此,我们 相信未来 数十 年的市场。 如果长 时间内人工种植没有取 得突破性的进展,这个产品的竞争力也是长期可以确保其市场优势的。 即便在未来 数十年内有大规模人工种植成功的先例,我们也因起步较早而占到先机,在竟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三、风险分析 (一) 市场风险。 我们不担心产品的市场风险, 有众多 的客户上门 求购我们的原料,最大的求购量为一年 900 多吨。 而每亩地极限产量为 800 公斤, 100 亩的规模也就是 80吨 的极限产量 ,所以我们只担心是否能 生产出这多的产品。 通过我们几年的选点试种和今年小 规模的大棚种植,我们认为这个项目是没有多大的风险的。 为了将风险降 到最低, 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在云南有可能的地方进行试种 , 采集了大量数椐,确定了种植成功的当地气候数椐。 这些数椐和试管组培苗一样,都是我们的核心机密。 所以我们有能力来将 来几乎可以 石斛的种植加工发展成一个产业,局部垄断的原料。 我们 还和当地政府部门 达成一个共识 ,大家一起努力,各负其责,用我们专业的经营管理技能和通过开展扶贫项目积累的强 大的人力资源,力争将石斛项目做成一个产业,最终占领石斛大部份的市 场份额。 市场的 最低价格 为每公斤 500 多 元。 预期最大跌幅为 20%,最低价格为每公斤 400 元。 但从未出现过低于每公斤为 500 元的情况。 近二年还摸高达 600 多元。 若产品质量非常好,可以卖到 800 元。 造成价格下跌的原因并非因为原料过剩,都是因为买家炒作,联合压价。 但要控制这个价格是非常难的,因为大部份买家都面临交货的压力。 石斛原料风干后可放置数年,并不担心变质。 所以买家并无 等着降价的可能。 除非原料生 23 产厂家资金出现问题。 应对办法:如果跌幅超过 50%,可以采收如下办法应对: 采收前一个月每亩必须支付 10 万元订金才采收。 不卖原料,直接将原料烘干,制成铁皮枫斗出卖,成品市场没有价格下跌的可能,即便有,因为成品加工利润巨大可以忽略不计。 不采收,任其生长,二年后采收,按 300 元一公斤出卖成品,每亩地应有600 公斤的产出,产值也达到 18 万元。 因为第二年不用投入种苗钱,所以利润也有 8 万元左右,若三年后采收,每亩地也有 800 公斤的产出,产值达 24 万元,利润也有 12 万元左右。 (二) 减产风 险或种植风险。 市场风险可能性不大。 且应对办法也简单可行。 最大的可能是减产。 而造成减产的原因及应对办法如下: 气候变化 由于种植点是经过试种成功后才确认的,且采取人工大棚种植,所以气候对产量影响不大。 除非出现意外,如零度以下的气温,或台风将大棚吹走。 我们选择的项目点气温为亚热带气候。 出现零度以下的可能性不存在,大棚在石斛生长期至少达到 15 度,冬天时已采收。 至于台风,只有沿海才有。 云南的风是印度吹来的季风,因为缅甸大山阻隔,到云南只有高原特有的陈风,绝不可能吹倒大棚。 如果出现暖冬气候,那么石斛在 12 月还 在长,这样恰恰能提高产量,到真正的冬天才采收,效益更好。 若出现春季后移,后移一个月减产 10%左右,也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应对办法:通过大棚,及时调节通风通光通水,力求使石斛按节令生长。 24 病害 石斛在整个生长期都会受到病害的威胁。 主要表现为烂根和叶子霉变。 造成烂根和叶子霉变的原因是细菌感染。 而细菌是生长在裁培基质上的(树皮),主要是由用水带来的。 应对办法:在使用前对裁培基质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如蒸煮,太阳爆晒,并加入少量杀菌剂。 在用水入口处修建水池,先消毒后才使用。 最后,在日常管理中若发现烂根现象立即作 消毒处理,如果时间及时,对产量并无影响。 病害非常容易防治处理。 对产量不造成影响。 虫害 可以说,这是造成减产的唯一因素。 整个大棚是密封的,通风口的防虫网眼小到只让象沙子一样小的东西进入,所以飞行类昆虫能进入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