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文化传承中心二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五明确提出要 “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家 “十二五 ”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 “十二五 ”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政策,明确了 “十二五 ”时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 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13 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 中国 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银发 [20xx]94 号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支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开行发 [20xx]494 号)等,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和快速发展的精神,加强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和金融性合作,在资金方 面支持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20xx 年, 省颁发《中共 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湘发 [20xx]3 号) ,旨在推进文化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株洲市也相继颁布了《关于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议》、《关于实施文化提升战略的意见》以及《株洲市 “十二五 ”文化发展规划》,继续巩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积极稳妥地进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当地政府对项目所持的态度 20xx 年,株洲市委、市政府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果断决策:以炎帝广场为中心,着手建设神农城,使之 成为 “两型建设的示范之作,城市转型的升级之作 ”。 市委书记陈君文强调: “神农城建设是提升城市品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作,是攸关百姓福祉、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大事,是关系株洲未来发展的公益事业。 ”市长王群希望: “将神农城打造成株洲的城市新名片、新客厅、新坐标,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20xx年,市政府出台《神农城项目建设协调会战备忘录》、《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会关于明确神农城、湘水湾相关政策的请示》等,明确该项目在土地出让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支持神农城的建设。 20xx 年,株洲市十三届五中会议通过 了《 20xx 政府工作报告》,将 “神农城 ”作为 20xx 的十大基础工程之一,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度进行全面监督,打造全球华人炎帝神农文化景观中心。 因此,株洲市政府对神农城项目是持大力支持的态度。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是满足株洲市公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需求 20xx 年 2 月,国家文化部发布《文化部 “十二五 ”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0xx年株洲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GDP) 40561 元,根据株洲市的实际判断,正处于经济结构快速转换和升级的阶段。 按照国际经验,在人均 GDP10003000美元阶段,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和衣着类)的比重逐步下降,发展型享受型(包括居住类、交通通讯类、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类、旅游)消费比重不断上升。 而株洲文化消费水平显然与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株洲市不能提供充足的高雅公众性文化消费项目,而文化设施的硬件条件差是制约株洲市文化市场发展的又一根本原因。 正是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的不足,应运而生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 地、神农城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将给株洲现状文化活动带来新的生命力。 而神农文化传承中心建设项目作为神农城项目的子项目,建设高品位的文化活动中心,解决文化设施硬件条件差、少的现状,促进了株洲市文化交流、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公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项目的建设,是落实株洲市 “文化提升战略 ”、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 “文化提升 ”是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四大战略之一。 株洲市 “十一五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发展,以文化发展提升经济发展。 通过增加文化设施投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创造更多 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提升株洲整体形象。 15 文化活动设施是区域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通过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人的素质的提高,使经济发展提速、社会发展提质。 目前,株洲市城市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水平与 “文化提升 ”战略的目标尚有较大的差距,建设神农文化传承中心,就是落实 “文化提升 ”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现代文化、构建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多年的 建设,株洲市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株洲的城市功能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与经济发展的水准相比,文化设施水平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存在很大差距。 项目的建设将落实株洲市 “文化提升战略 ”,塑造一个全新的神农文化传承中心,提升城市品味。 项目的建设,是传承和传播神农文化、推动株洲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神农文化传承中心的建设正是为了以最现代化的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是推进株洲市的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株洲市整体文化水平、实现株洲市文化建设发展战略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成后的神农城,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项目,神农文化展示和传播基地,全球华人炎帝神农文化景观中心。 与此同时,建成后的神农城将成为中南地区的一个优秀旅游项目,最佳人文旅游胜地,游客首选目的地;成为长株潭地区的一 16 个优秀休闲项目,市民休闲、娱乐、购物、健身的 首善之区;成为株洲市优秀的文化产业项目,大力推动株洲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 项目的建设,是传承和传播炎帝神农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而推动株洲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17 3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定位与目标 项目定位 作为神农城项目不可或缺的一个子项目,神农文化传承中心将立足于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株洲市民一个最重要的高品位的高雅文化活动中心。 项目建设目标 神农文化传承中心是株洲市委、市政府顺应 “两型社会 ”发展的要求和契机,为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核心区域 的一项重大举措。 神农文化传承中心的建设,目的是把整个区域建设成为株洲的新名片、新客厅、新地标;同时达到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品位、打造核心文化活动基地。 项目依托神农文化主题,利用神农要素,把区域提升为 “全球华人炎帝神农文化活动中心 ”。 项目建设内容 神农文化传承中心二期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神农塔改造工程,神农坛建设工程,景观、景点建设工程,道路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配电工程等。 建设规模 ( 1)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450 亩; 】 陈思璇“ ( 2)神农塔改造工程 神农塔安装亮化设备 3931 台 /套, 夜景亮化总功率 ;道路照明电缆 ,电缆保护管 ; ( 2)神农坛建设工程 总建筑面积为 1700 ㎡,设置千步廊 1688 ㎡,祈福广场 610m2。 18 ( 3)景观、景点建设工程 景观绿化面积 212728 ㎡。 ( 4)道路工程 森林路 ,电瓶车道 ,游步道。 ( 5)给排水工程 生活供水管 ,绿化供水管 ;雨水管 ;污水管。 ( 6)供配电工程 景观照明灯具 490 套,广场灯 205 盏,草坪灯 532 盏。 0 VVBBBBBBBBBBBBBBBBBVW ERT 19 4 项目建设条件 场址现状 地点与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株洲市天元区规划第 15 区。 场址土地权属关系与占地面积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 450 亩, 天易示范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 场址条件 气候气象 1)气温 年平均气温 ℃ 最冷月平均气温 ℃ 最热月平均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2)降水量 年平均总降水量 1471 mm 一日最大降水量 mm 3)湿度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81%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5% 4)最大积雪深度 20cm 5)最大冻土深度 5cm 20 6)年雷暴日数 天 7)风 夏季主导风向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 冬季平均风速 30 年一遇最大风速 最多风向及频率:七月 % 一月 % 8)全年日照时数 小时 株洲地区地震烈度 6 度 地形、地貌条件 项目用地属低矮丘陵地貌,略呈长方形状,地势北高南低,高差在 15m左右;中部为神农湖,相对高度约 10m。 用地四面临城市主干道,视野较开阔。 工程地质条件 本项目暂未进行地质勘探,参照周边已建及拟建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情况,初步判断工程地质状况良好,适宜本项目建设。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小于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交通条件 项目用地南临城市主干道泰山西路,东临珠江南路,西邻神农大道,北临珠江北路。 向西约 是城市快速环道,可直达长沙、湘潭、株洲县等地,向东可经株洲大桥、天元大桥到荷塘、芦淞等市区。 项目交通条件优越。 市政设施条件 拟选场址四面临靠城市干道,公共交通便捷,水、电、通讯等城市基础 21 设施已沿道路敷设到了建设用地场址边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 22 5 项目建设方案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神农文化传承中心是株洲市委、市政 府顺应 “两型社会 ”发展的要求和契机,为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核心区域的一项重大举措。 神农文化传承中心的建设,目的是把整个区域建设成为株洲的新名片、新客厅、新地标;同时达到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品位、打造核心区景观。 项目依托神农文化主题,利用神农要素,把区域提升为 “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 ”。 文化传承中心立足于神农文化,强调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与神农文化内涵。 应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哲理,汇聚现代建筑艺术和技术于一体,成为体现株洲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建设 “两型社会 ”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和高雅的艺术殿堂。 要合理配置功能 ,各景观建筑的功能设置一方面应满足建筑主要功能,另一方面亦充分考虑为各种层次游客服务的功能需求,以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文化传承中心的自我拓展能力。 技术先进的原则,文化传承中心的陈列展览、业务管理、教育培训、神农坛以及机电设备等部分,一方面应考虑实用性与经济性,另一方面也应有充分的发展前瞻性,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在设计上考虑发展的余地。 总体设计通过创新,在空间上采用现代表现手法,把艺术与形式设计结合起来,产生全新的视觉冲击效果,要建成株洲市面向新时期建设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城 市公共空间质量,是推动株洲文化艺术发展、交流和向世界展示神农文化的重要平台与窗口,能够丰富城市生活公共空间,使之成为 23 株洲市民、外地游客的重要的艺术文化活动场所。 以建设资源节约社会和环境友好社会为目标,建成为低碳经济和生态环保的示范项目,增加为公众的责任感,理解建筑科学文化多样化,重视发展地域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加速我国城市与建筑现代化的发展,为创造出中国新的建筑文化,丰富世界文化做出贡献。 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描述 株洲神农城项目以神农文化为主题,神农文化传承中心是株洲神农城重要的组成 部分,建成后将成为株洲市民一个重要的高品位的高雅文化休闲中心。 神农文化传承中心的主要构成为炎帝文化主题园,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建设神农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神农部落街,二期建设神农塔、神农坛、景观、景点及配套市政设施。 各景观节点临近城市主干道或由景观道路相连,便于人行和车流的进出。 可沿建筑物周边设置消防环线,所以各景观节点和周边的道路环境有着良好的关系。 神农塔改造工程 亮化工程 设计依据 ( 1)《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20xx; (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xx; ( 3)《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20xx 年版。 ( 4)《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41995; ( 5)《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57320xx; ( 6)《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1957420xx; ( 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xx 等。 电源 24 由建设单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