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自治背景下贵阳市社区体制改革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弱化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增加社区管理的民主色彩。 这主要表现在扩大以社区自治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实现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使社区真正成为区域社会成员的利益共同体和区域社会自治管理载体上。 鉴于我国城市社区的现有民主发展程度,要达此目的,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实现两次飞跃:“从政府管理为主 —— 到半行政半自治 —— 再逐步走向自治”。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意味着以往居民对社区工作无所作为的状况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所改变,更多的社区成员对社区工作将拥有发言权,并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社区的各项事务中来。 弱化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实现社区自治,没有党的领导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扩大以社区自治为基本前提和主要内容的城市基层民主,这决不意味着要放弃对社区的管理,摆脱党的领导。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只是表明社区管理方式、党对社区的领导方式以及党的建设,要进行一次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大的改进。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同前两者一样,也是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加强党对社区自治的领导意味着必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建设。 社区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党对社区、社区自治的领导,必须逐步放弃过去惯用的单纯通过政府的行政性管理来实现的旧有方式,转变为更多地采用非行政性(如法律的、经济的、民主的等)手段,通过党组织对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以政治领导为主)来实现。 这既是社区建设对党的建设和领导方式改进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党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当好“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四.案例研究:贵阳市遵义社区 ( 在这一章,最好能收集一些关于遵义社区的相关数据或资料来 支撑本案例的研究) (一)遵义社区介绍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社区服务中心,地处贵阳市西南面,管辖面积 平方公里,属中心城区。 遵义辖区有常住居民 25422 户,共 52324 人,流动人口 21228人,人多地窄,居民密集,是贵阳市人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遵义社区下辖 11个居委会,均属杂居型社区,辖区有贵州省展览馆、成都铁路局贵阳火车站、贵阳市图书馆、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州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贵州省足球管理中心、贵阳市第十四中学、解放桥小学等 69 家公共户单位。 (二)遵义社区体制改革成效 遵义社区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主要成果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社区制”为制度载体,探索多元合作城市基层治理机制。 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基层管理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遵义基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撤销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的举措,能够做到政府职能的下沉和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触及到了社会体制改革从“管理”到“治理”的本质,思路更加符合当前中央的导向,对探索我国建立高效规范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意义深远,这也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和核 党在城市基层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 贵阳市城市基层体制改革试点区域在社区层面成立“大党委”,对社区工作负全面责任,党委书记实行“公推直选”等措施,符合中央关于“建立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创新党组织设置”的具体要求,在改革工作中发挥驻区单位党组织、住社区党员的模范作用,为改革试点及其他中心工作带好头。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有共同利益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在社区的划分上,贵阳市把社区定位在街道与居委会之 间这个范围非常合适。 在社区规模上,试点区根据服务半径,结合人缘、地缘等因素, 立足于“ 10 分钟的服务半径”,结合资源配置和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对社区规模进行合理划分,可以很好地实现社区“共同管理、共同服务”的要求。 一方面,对社区进行合理的资源配备和资源整合,比较居委会,社区能够更好地实现“三有一化”和“三强一创”;比较街道办事处,试点社区更加贴近群众,更加便民利民。 另一方面,按照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来划分社区,有利于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营造守望相助的和谐人际关系,改变现代城市社区居民间的陌生感、疏离感和孤独感,为共驻共建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遵义社区体制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