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固城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治理规划通则》( GB/T5772- 1995);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SL207- 98);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18- 91); 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92) ; 、规范和项目申报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101120xx);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 (TDT101220xx);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320xx); 《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 [20xx]64号); 《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 [20xx]226号); 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财 [20xx]41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 [20xx]68号); 《礼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甘肃省礼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册》; 《甘肃省礼县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区划》; 《甘肃省种植业区划报告》; 礼县 固城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甘肃省礼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 《甘肃省礼县土地资源调查及评价报告》; 《甘肃省礼县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水利区划报告》。 目区概况 礼县 固城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自然条件 礼县地处甘肃省南部,位于东经 104176。 37180。 105176。 34180。 , 北纬 33176。 36180。 34176。 32180。 之间。 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 项目区位于礼县 北 部的 固城乡 , 固城乡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3. 94 万亩,总人口 11793 人,有 行政村 18 个,距县城 40 公里。 地貌 项目区地处固城河河谷地带,属于基座河漫滩一级阶地,整体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高南低。 固城河从西向东横穿整个项目区,河流河床稳定,宽约 40 米,由于项目区地处固城河上游,且降雨量较低,故河流水面较小,宽约 米左右。 项目区内海拔介于 1948 米 — 1927 米之间,地势相对平缓,适宜发展农业。 项目区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据水资源调查项目区位于 河 谷川坝区 ,地下水总储量 万立方米,主要储藏在砂卵石空隙中,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含水层一般 1—4 米,含水岩性为砾卵石,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良好,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项目区内无工业、厂矿污染,水质较好,水质类型为重碳盐钙组型水。 PH 值 ,溶氧量 毫克 /升,水中营养盐丰富。 肥沃的水质,丰富的营养盐,为 农业产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礼县 固城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项目区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天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少雨,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少雪,日照充足,降雨充沛,年均气温 ℃ ,平均无霜期为 200 天,年平均降水量 左右,年平均蒸发量 左右,约为降水量的 倍,年照时数为 小时,年最高温度 ℃ ,最低温 10℃。 项目区位于固城河上游滩涂之上,土壤主要是褐土型淤淀土。 土壤层较薄,厚约 20 厘米,质地属沙壤土,水肥流失严重,褐土型淤淀土的养分含量偏低, pH值 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 g/kg,含氮 ,含磷 ,含钾 g/素。 图 土壤现状 项目区 自然灾害较多,主要种类依次为:干旱、冻雹、霜冻、干热风、礼县 固城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洪涝和病虫害等。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可基本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但年季、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于 7—9 月份,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健期 3—5 月、 6 月上旬至 7 月上旬、 7 月中旬至 8 月底常会出现干旱。 近年来连年干旱,表现为两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影响最大的小麦亩减产达到 80%以上。 据统计,每年平均发雹率为 天, 4—9 月均有出现,主要集中在 7 两个月,概率达 34%以上。 干热风、霜冻、病虫害每年都有出现,对农作物影响 较 大。 自然资源 项目区光热资源条件充足 ,年平均日照时数 ,年均气温 ℃ ,年总辐 射量 /平方厘米 ,年平均气温 ℃ ,大于 0℃ 的农耕期为 200天, ≥10℃积温( 80%保证率)在 2900— 3000℃。 太阳总辐射量 千卡/cm2年 ,夏季最多 ,占全年的 34%,冬季最少 ,占 17%,生理辐射量为 卡/cm2年。 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相对 丰富 ,但对地上、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尚不充分,地表径流严重。 礼县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乔木以刺槐、杨、柳、桐、杏、枣、苹果、梨、柿子等为主;灌木有 酸刺、文冠果、狼牙刺等;草本植物有 20礼县 固城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科 100 余种;野生中药材有麻黄、甘草、柴胡等 80 多种;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洋芋、大豆、胡麻、中药材、蔬菜,牛、马、驴、骡、猪、羊、鸡、兔、鸭等是当地主要畜禽。 社会经济条件 据统计全县共有土地总面积 42 万公顷,人均占有 公顷,耕地总面积 131333 公顷,人均占有耕地 公顷 .礼县共辖 4 镇 25 乡,全县总人口 5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9 万人,非农业人口 3 万人,外出劳动力 5 万人,其余均从事其他产业。 本县经济较发达产业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主要种植作物 有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有洋芋、荞麦、水果、中药材等。 项目区 位于 礼县 北部 的 固城乡,固城乡总面积 208。 39 平方公里,耕地 3. 94 万亩,总人口 11793 人,有 行政村 18 个 ,机关驻地固城,距县城40 公里。 该乡地处高寒山区,为北秦岭余脉的西延部分,东南部属梁峁沟壑区,山势 绵延,起伏舒缓,其余地方山峰陡峻,湿润,有稀疏植被,北部山脊为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山梁均向固城河沿倾斜,平均 海拔约 1900 米。 固城河纵贯全境,河道斗折蛇行,迂回曲折。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 面积 公顷 ,其中 不动工 其他草地 , 村庄, 灌木林地 , 项目建设规模 , 其现状情况参见礼县 固城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下表 : 表 项目区 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hm2 项目 建设规模 耕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土地 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林地 旱 地 农村道路 内陆滩涂 田坎 其他草地 村庄 灌木林地 地类号 013 104 116 123 043 203 032 面积(公顷) 比例( %)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周边乡村道路纵横通达,乡村路从项目区边缘通过,为项目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够满足项目实施的要求。 另外,项目区通讯、广播、 电视信号覆盖整个区域,为项目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村路现状 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 三 个 行政 村已 实现村村 通电 ,且 有高低压线路 穿过 ,项目施工礼县 固城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有电力的保障。 其它设施状况 项目区位交通便利,通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整个区域,对项目 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状况 项目区内没有工矿企业,空气、地面、水质没有受到污染,土壤、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现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当地政府把项目区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的主产区 ,虽然 暂时无生态环境保护设施,通 过项目的实施,逐步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 礼县 固城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该项目严格按照《甘肃省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编制,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目标的实现。 项目区符合《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区选定在国有滩涂区内,建设规模符合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的政策要求。 、法规对项目的要求 该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1998]166 号 ]、《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 [20xx]64 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xx]68 号 ]等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和文件,该项目经过了政府依法审批,不涉及湿地开发、毁林毁 草和围湖造田等问题。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从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来看 ,区内通过工程措施能够转化为耕地的地类主要 为 滩涂地 和田坎。 田坎和 滩涂是本项目的主要新增耕地来源,现状滩涂主要是土层较薄而难以利用,通过客土加厚耕作层的方法可以解决,并且该处滩涂具有良好的灌溉排水条件,通过灌排设施配套可以开发礼县 固城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为耕地。 通过开发后,项目区可新增耕地 hm2,新增耕地率 %。 开发整理 后土地利用结构详见下表。 表 1 整理 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 单位: hm2 项目 建设规模 耕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利及水利设 施用地 其他土地 旱地 农村道路 内陆滩涂 田坎 地类号 013 104 116 123 整理前 面积( hm2) 比例(%) 整理后 面积( hm2) 0 比例(%) 增减 面积( hm2) 比例(%)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现状为 主要为旱地和 滩涂为主,区内部分是卵石和细砂,需要客土改善项目区土壤质量。 开发项目区滩涂地,需要对项目所选的客土进行适宜性评价。 客土源是距项目区 1公里 的山地褐色土。 对于项目区客土源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选取积温、降水量、熟化层厚度、障碍土层、质地、有机质、海拔、坡度、侵蚀模数、水利化程度、产量等评价指标,指标等级一般用不同数据和性状两种形式表示。 土壤熟化层厚度、海拔、坡度、温度、降水量等项目,可根据用地类型对参评因素的要求 ,找出每项中最优和最差的两个极限值,划定指标级差范围,并依据有关土壤、气候等资料分级标准,在两个极限值之间划分出若干等级。 土壤质地、水利化程度等可用性状特征的差异划分。 在拟定指标等级的同时,还要拟定相应的指数系统。 指数系统不仅能表示不同评价项目的质量高低,而且可将以性状特征表示的评价项目定量化,把评价项目中不同的礼县 固城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计算单位处理为无量纲,使不同土壤质量具有可以评价比较的基础和依据,项目区宜农地评价指标和指数系统见表。 项目区客土源土地等级的确定采用经验指数和等距法进行,即按各类土地不同的评价单元,分别 将各单项评价项目的指数相加,求出每个评价单元的总指数,总指数即代表了不同评价单元的质量水平。 在此基础上,再对评价单元的质量逐个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按等距法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指数和范围,评定出最终的土地等,农用地不 同 等级的指数和范围见表。 表 项目区客土源宜农地质量评价指标与指数 参评因素 指标与指数 气候 因素 ≥10℃ 活动积温 ( ℃ ) 指标 3000 2800~ 3000 2300~ 2800 2300 指数 4 3 2 1 降水量 指标 600 570~ 600 520~ 570 520 指数 4 3 2 1 土壤 因素 熟化层厚度 ( cm) 指标 60 30~ 60 30 指数 4 3 2 障碍土层 ( cm) 指标 60 30~ 60 30 指数 4 3 2 质地 指标 中壤 重壤 轻粘、中粘 砂壤 指数 4 3 2 1 土壤耕层有机质 (%) 指标 2 ~ 2 ~ ~ 1 指数 6 5 4 3 环境 因素 海拔 ( m) 指标 1500 1500~ 1750 1750~ 20xx 20xx 指数 4 3 2 1 坡度 (度) 指标 0~ 6 7~ 15 16~ 25 25 指数 5 4 3 2 侵蚀模数 (吨 /年 km2) 指标 0 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