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交通事故的汽车车速计算与事故再现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由 V0 减速至零,时间为 t3。 16 图 制动力变化曲线 由 =ma 知,当制动力 最大时, a 达到最大值。 因为 ,所以 在第二阶段,随着制动力的增长,制动减速度增大,计算时用其平均减速度: ( ) ( ) 将 Va 的单位由 m/s 换成 km/h ,则: ( ) 由式 () 和 () 得: ( ) 当路面坡度 θ 值很小时, cos 1 θ ≈ 1, sinθ =tgθ = i (i 为坡度 ) ,代入上式得: ( ) 其中,上坡用 “ + ” 号,下坡用 “ - ” 号。 当路面没有坡度时,即 cos θ = 1, i = 0 时: ( ) 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 汽车紧急刹车时要有车痕迹,并且汽车的制动系统是正常的情况下才可以由 公式推导。 ■ 忽略汽车的制动距离,比如说空气摩擦造成的制动距离减低,轮胎新旧造成等原因。 17 ■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测量时,得到的是每个车轮的拖印长度,而代入公式用整车的拖印长度。 这时分以下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 当车辆造成侧滑,取所有车痕的平均值 ; ★ 当车痕差距不大时,取最长的车痕。 ■ 附着系数 φ 与轮胎胎面、 轮胎内压力、 车轮上的荷载、 路面表面构造、路面干湿及污染状态和行车速度等因素关系密切,因此路面附着系数 φ 值,最好能够进行实际测量。 特殊情况讨论分析 在道路上,发生事故时 ,车辆进行制动时, 汽车的轮子和地表的接触可以分为以下 几种 不同 情况: 轮胎抱死后发生的碰撞 ,如图 所示; 车子经过不同的前后路面发生的碰撞 ,如图 所示; 左右的两个轮子处于不同的路面发生的碰撞 ,如图 所示; 汽车的一部分轮子抱死发生的碰撞 ,如图 所示。 ■ 轮胎抱死后发生的碰撞 图 车辆制动过程中发生碰撞 设 V0 为汽车拖印的开始速度, θ 为汽车与水平面的角度, G为汽车自重 , S0 为汽车碰撞之前的拖印 , Vp 为碰撞瞬间的速度 ,拖印始点势能为零。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将 代入得: 18 令 cos 得: ■ 车子经过不同的前后路面发生的碰撞 图 车辆制动时前后两种路面 如果制动拖印由一种路面延续到另一种路面时, 拖印始点的车速由下式计算: 式中 V0 —— 拖印始点的车速 (km/h) ; —— 第一种路面的附着系数; S1—— 第一种路面的拖印长度 (m) ; φ 2 —— 第二种路面的附着系数; S2—— 第二路面拖印长度 (m)。 ■ 左右的两个轮子处于不同的路面发生的碰撞 图 车辆制动时左右两种路面 如果车辆左右两侧车轮在不同路面上制动时, 拖印始点的车速由下式计 算: 式中 v 0—— 拖印始点的车速 (km/h) ; 19 φ 2 —— 第一种路面的附着系数; φ 0 —— 第二种路面的附着系数; S0 —— 拖印长度 (m)。 ■ 汽车的一部分轮子抱死发生的碰撞 图 车辆制动时部分车轮制动 当汽车只有前轮或后轮制动时,拖印始点的车速用下式计算: 式中 V0 —— 拖印始点的车速 (km/h) ; S 0—— 拖印长度 (m) ; φ —— 路面附着系数; K —— 路面附着系数修正值。 汽车 制动初速度实验研究 汽车制动的初始速度 实验法是还原车辆制动初速度的一种较为直观的方法。 实验原理 根据推导结果,拖印长度与制动瞬时速度的关系为: 设汽车发生事故时车速为 v1 ,制动拖印长度为 S1。 设实验时车速为 v2 ,实验制动拖印长度为 S2。 20 由式 (219) 和 (220) 得: 如果车辆制动系统为液压系统时, t2 = ~ ,即 t φ t2 值较小可以忽略,则: 如果车辆制动系统为气压系统时, t 2= ~ ,即 t 2φ值较大,不可以忽略,则: 上述公式中 φ 值和 t 2 值都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或由实际测量确定, 而实验法不适用于 肇事车辆是气压制动系统。 实验原理论证 根据上节的实验原理 , 本小节采用真车对理论进行验证。 真车进行试验时 , 首先得规定车速为五十公里每小时,这样不仅对第一位人员安全着想,也是特定的 ,进行紧 急制动,车辆的制动系统为液压系统,记录制动拖印长度,实验现场如图 所示。 然后第二个人可以自己选择速度行驶,但是不能过快 ,进行 3 次紧急制动,记录制动拖印长度, 实验现场如图 所示。 实验数据见表。 表 实验数据 21 图 规定实验现场 图 随机实验现场 将实车实验数据 V1=50km/h , V2 =56km/h , S1=, S2= 代入式 222 中,等式左右基本成立,证明实验原理可以进行实际应用。 5 软件设计 [14][15] 软件开发环境 现在计算机更新较快的年代, Windows 系统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系统,且 Windows 系统的稳定性好,安全性也较高 , 所以 选取 Windows 作为这次开发的平台。 Windows 环境中 , 目前比较流行的编程有 VF, G 语言, C 语言, C++语言, Visual Basic、 Delphi 等, 综合各种语言22 的考虑,我们选择 Visual Basic 作为软件系统的开发平台。 软件运行结构 软件流程图如图 : 图 软件运行流程图 计算模块流程如图 所示: 输入事故基本情况参数 选择事故类型 填写事故现场采集数据 计算 输出 退出 根据判断调节各项参数 登录 保存 Y N 判断数据合理性 23 图 计算模块流程图 判断本软件车辆碰撞速度计算结果是否合理,需要将本软件选取数据和计算结果带入PCCrash 中进行模拟仿真,模拟仿真的结果符合现场痕迹,即为本软件计算结果为合理。 ◆ 为了安全起见,也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隐私保护,本 软件 设定有 登陆模块, 且设置有登陆账号和登录密码,只有知晓账号和密码方可登录 ,如图 : 图 软件登陆界面 ◆ 当验证成功后,进入软件是第一步要设定事故的基本情况,以便方便保存数据,同时,也可以不填写基本信息,但只能使用调查软件。 事故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及路面状况等,如图 : 根据两车碰撞后拖印计算碰撞后速度 12vv和 ,两车碰撞前后纵轴方位角计算角速度 12和 根据两车碰撞瞬间和碰撞结束后左前轮绝对坐标,求解对应时刻的质心坐标,求得两车碰撞后滑移方向角。 利 用 滑移 方向 角 计算 出1 1 2 2, , ,x y x yv v v v 用车体最大变形量坐标求出绕质心 转 动 力 臂1 1 2 2, , ,x y x yl l l l 输入矩阵          000,E E FF D D 对矩阵方程           0 0 0 0E C F D E C F D  求解 矩阵计算正确,输出结果 24 图 事故基本情况调查窗口 在此界面特别设计了事故形态查看命令,用户可以根据此命令查看本软件允许使用的事故形态特殊标记,省去了对于事故形态的描述,如图 : 图 事故形态帮助按钮及事故形态 ◆ 单击下一步进入系统主界面,如图 : 图 软件主界面 在主界面,包含典型交通事故碰撞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