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迳线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盖板边沟:路侧为居民生活区或工厂门口、边沟需经过平叉路口时, 均设置盖板边沟。 其中 K1+440~ K1+540 左侧盖板边沟受路侧工厂用地限制而需设置于人行道底部,在盖板顶部需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以防止泥土落入边沟造成堵塞。 盖板边沟断面形式为 (底宽)179。 (深)的矩形,沟身采用 浆砌片石加固,加固厚度为 ,盖板采用 C30 钢筋混凝土。 ③排水沟:排水沟设置在路基的护坡道以外,由于本设计路段填挖高差较小,不再设置急流槽而直接与边沟相连通,其断面形式为 (底宽)179。 (深)的矩形,采用 浆砌片石加固,加固厚度为。 排水沟一般排入 涵洞、沟渠。 ④急流槽:急流槽设置在填方高度较大的路堤边坡上,将横向排水管的出水引至排水沟或排离路堤外,以防边坡受到出水的冲刷破坏。 路面排水 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通过路面横坡排向两侧雨水口后,若在设有边沟路段由横向排水管排至路侧边沟,若在无边沟的填方路段则由横向排水管引至排水沟 或排离路堤外,当路堤边坡高度大于或等于 1m 时均设置急流槽。 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除严格遵循《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J00395),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路基边坡开挖后,应立即刷坡并进行相应的防 护工程施工,以防雨水冲刷。 浆砌片石应错缝砌筑,片石间的缝隙须用砂浆和碎石填塞密实,圬工表面作勾凹缝处理,砂浆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挡土墙的伸缩缝、沉降缝应在墙顶、内、外嵌塞浸油沥青麻筋,片、块石强度等级不低于 MU30,墙后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尽量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在圬工强度达到 70%以上方可分层填筑。 路基排水工程的沟壁、沟底开挖后先夯实整平,再进行砌筑。 路面排水工程设施应在路基工程施工完成且达标后反挖开槽施工,回填土采用机具或人工夯实,压实度应符合相应的路基部分的压实度要求。 为保证路堤边缘的密实度,应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每侧填土应超出路基设计宽度 30cm以上,在填筑结束修整边坡时予以挖除。 涵洞施工 宝安区光明 xx 线 (Y178)扩建工程共设涵洞 6 道。 其中钢筋砼圆管涵 4 道,钢筋砼盖板涵 2 道,均为旧涵改建。 原来旧涵情况: K0+ 和 K0+ 涵洞原来为 Ф 40 的混凝土排水管,现已不适宜作为公路排水,故作拆除处理;K0+、 K1+2 K1+ 和 K1+ 涵洞原为盖板涵,跨径为 ,涵身为浆砌片石,盖板为钢筋混凝土,原涵身的砂浆多 有脱落,砌筑质量较差,且盖板混凝土有麻面空洞现象,混凝土浇筑质量较差,已没有再利用的价值,故作拆除处理。 处于软基路段的涵洞,应先进行地基处理后,方可施工。 洞身每隔 4~ 6 米设沉降缝一道,缝宽 1~ 厘米,缝内用沥青麻絮或其它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塞,地基明显变化处及涵洞与洞口衔接处应设沉降缝。 涵洞两侧均回填石粉,回填时应对称填筑,分层夯实,压实度应≥ 96%。 其它未尽事宜,按交通部部标准《公 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 2020 要求执行。 各类型涵洞的具体要求如下。 钢筋砼盖板涵 施工前,首先对图纸各部分尺寸和数量进行仔细、认真的校核,确信无误后,才能进行模板加工、钢材下料以及定型产品的定购,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现场实际放样后,涵洞的位置、夹角、高程、方向若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如:位置、夹角偏离路中、高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联系,以便进行变更设计。 修筑在填方路提上的涵洞,应在路堤填至涵洞基础顶面时并要求路基的压实度不小于 95%,然后再开挖基础。 盖板全部采用预制安装。 在预制盖板时,必须待盖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90%后,才能脱底摸、堆方和运输。 堆方 时,必须在盖板端头采用两点搁支并不得使上下倒置。 堆方或吊运的支点位置距端头不得超过 米。 安装盖板时应采用 M10 水泥砂浆将涵台顶面找平(即成一个平面),然后安置盖板。 台背回填应在上部构造安装完毕,且上下部构造连接及涵底铺砌完成后进行。 涵洞回填前,应在盖板顶、涵台顶(或背墙顶)、台背及端墙背面(包括与填土接触部分的基础侧面及顶面)应涂刷沥青两遍,厚度为 ~ 毫米。 钢筋砼圆管涵 施工前,首先对图纸各部分尺寸和数量进行仔细、认真的校核,确信无误后,才能进行模板加工 、钢材下料以及定型产品的定购,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现场实际放样后,涵洞的位置、夹角、高程、方向若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如:位置、夹角偏离路中、高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联系,以便进行变更设计。 圆管管节采用离心法预制,采用外购时管节尺寸、钢筋保护层和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基本管节长度为 2米和 米,严禁用市政排水管道代替圆管管节。 管节接头填塞 1 厘米宽热沥青浸炼的麻絮,管内管外各填一半,不得从管外一次填满,最后用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围裹两道,并用沥青涂管节表面两层。 管涵顶 米以内和两侧严禁机械夯实,以免造成管节破裂。 管涵洞身断面端部均为两侧各两米。 路面 施工 路面形式 基本上采用在旧路两侧加宽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路段因平面线形调整,需全幅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后在全幅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 4cm厚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 新建行车道(包括路缘带)部分的路面结构组合: ●罩面层: 4cm 厚 AC20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 ●面层: 20cm 厚 C35 水泥混凝土; ●基层: 15cm 厚 6%水泥稳定石屑; ●垫层: 15cm 厚未筛分碎石垫层(用于潮湿路基路段)。 利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 ●罩面层: 4cm 厚 AC20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人行道路面结构 ●面层: 30cm179。 30cm179。 5cm C25 水泥混凝土预制彩砖; ● 2cm 厚 1:3水泥砂浆; ●垫层: 10cm 厚 4%水泥稳定石屑。 路面结构层材料组成及要求 水泥混凝土面层 ① 水泥混凝土集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碎石 )或 (卵石 ),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小于。 水泥含量不得小于 300kg/m3。 ② 所选用水泥 28 天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 28 天抗折强度应不小于。 ③ 路面接缝:新建水泥混凝土板横缝尽可能与旧路横缝对应一致。 施工中断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在邻近涵洞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交叉口处的接缝布置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第 条款的要求执行。 ④ 面层配筋:混凝土面层下 范围内有箱形或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时,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钢筋网。 级配碎石底基层 1. 材料要求 底基层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 (JTJ03493)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比 液限 % 塑性指数 901004015 0 .75 7590 5070 3055 1535 1020 410 100150 80100 6080 3050 1530 1020 28 28 9 对于无塑性的混合料,小于 ,使压实后的路基透水性小。 应参照 JTJ03493 第 5 章、第 6章的有关规定办理外,尚须符合下列要求: (1)级配碎石底基层、基层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宜用摊铺机摊铺。 (2)碾压应在最佳含水量时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 (3)级配碎石底基层、基层的平整,必须用平地机配合人工找平行成路拱,及撒布顶面嵌缝料。 压实至成型达到压实要求为止。 (1)、技术准备 A.定详细的规定; B.进行现场的施工技术交底,明确规范要求,掌握规程。 C.做好材料的试验工作 (2)、物资准备 A.集料应按其规格分别集大堆堆放,防止各种规格的集料混合; B.准备好充足的水源; C.翻斗车、自卸汽车 、推土机、装载机等机械的准备; D.各种品牌规格的压实机械和设备、仪器和工具; E.各种施工用的小型机具和工具; F.试验用的设备和仪器、工具; (3)、人员的准备 配备完整的施工小组,包括工程人员、质检人员、材料人员、机务人员及民工等。 该小组应保持从施工开始至结束相对不变的领导。 有专人侧重该工序的施工,并负责协调全队总体的施工生产关系。 (4)、测量放样 A.在下承层完成后每 10米或 米断面准确放样,示出中心桩和垫层的边桩三点桩,分别量测出各点的标高,并做好标记; B.算出各点位置上应 铺垫层的厚度(应事先根据路基设计表计算出每 10 米或 米一断面的多点设计标高; C.计算出各点位置处应铺垫层的松方厚度; D.线绳描出三点桩纵向的高度线,并严格与标出的高度相一致, 路面底基层施工流程图 (5)、厂拌法施工 测中边桩 放 样 测 高 程 补 充 洒 水 平地机整型 自卸汽车备土 检测含水量 推 土 机 初 平 备 砂 砾 测 高 程 人 工 摊 铺 拌合机搅拌 试件取样 平地机精平 监理批准 检测均匀度 检测平整度 压路机碾压 检测密实度 养 护 填质检表 A.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不同粒径的单一尺寸砂砾,按预定的配合比在拌合机内拌制; B.摊铺:用自动平地机摊铺 C.用平地机和人工配合整形 D.碾压; E.接缝处理 ①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厚干处 16cm,湿 处 ,采用厂拌 ,汽车运输 ,平地机单幅一次铺筑方案 ,即稳定粒料拌和机 ,按生产配合比调试好后 ,正式生产 ,由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两台平地机成梯队摊铺 . ②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水:不应用含有杂质的水,凡人畜饮用水及其它清洁无化学物质,无污染的水均可使用。 水泥稳定的粒料的颗粒组成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比( %) 液限 % 塑性指数 90100 40105 5075 7590 5070 3055 1535 1020 07 100120 80100 6080 3050 1530 1020 07 28 9 (3)混合料组成设计 ①承包人应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开工前,应按 JTJ03493 第 2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原材料试验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②原材料试验包括: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试验和压碎试验。 ③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压实密度。 每一组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 作为平行试验的件不应小于 9个。 c. 试件应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养生 6天,浸水 1天,按照JTJ0579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底基层不小于,基层: 3~ 4MPa。 (4)对底基层作全面的检查和验收 ①施工前要对底基层的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一一进行检查 ,其检验标准如下表 : ②底基层压实度检查 : 对于底基层压实度进行检查 ,凡不符合要求的路段 ,应分别采用补充碾压 ,换填好的材料等。 低洼和坑洞 ,应仔细填补压实 ,表面的“贴皮 ” 和松散要彻底清除 . ③底基层沉降检查 : 路 面底基层结束后 ,当沉降速度连续两个月小于 5mm/月的段落 ,才可铺筑基层 . (5)铺筑试铺段 正式开工前 ,要铺筑基层试铺段 ,长度不少于单幅、单层 和场集中拌和 ,两台平地机梯队摊铺作业 ,并避免形成纵向接缝 .试铺路段的拌和、摊铺、碾压各道工序按现行路基施工规范 (JTJ03493)进行 ,试铺段要决定的内容如下 : ①确定施工配合比 . ②混合料适应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投料时间、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拌和产量等 . ③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 ④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级配碎石底基层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名称 质量要求 检查规定 要求值或容许误差 质量要求 频 率 方 法 压实度 代表值 96 符合技术 规范要求 2 处 /200 米 /层 每处每车道测一点 , 用 灌沙 法检查 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极 值 92 平整度 (mm) 15 平整顺适 2 处 /200 米 每处用三米直尺连续量 10次 ,每次取最大间隙 纵横高程(mm) +5,20 4 断面 /200 米 用水准仪测量 厚度(mm)。石迳线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