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某信息大楼中央空调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采用四管制或双风道变风量空调系统。 4. 面积很大的空 调 房间,或者室内空气设计状态相同、热湿比和使用时间也大致相同,且不要求单独调节的多个空调房间,通常多采用单风 管、低速、一次回风、无再热的定风量集中式空调系统。 这种系统 7 现在在 我国民用建筑舒适性中央空调中采用最多。 一般来说,宾馆式建筑和多功能综合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一般都高有集中冷热源,水-空气 形式的集中空调;其中的餐厅、商场、舞厅、展览厅、大会议室、办公室等多采用组合式空调器(或柜式空调器)的风系统,并且多为低速单风管、一次回风与新风混合、无再热的定风量系统;客房、中小型会议室、贵宾房等常用风机盘管 加新风系统。 分别以定风量全空气系统,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和单元式空调机,作为集中式空调、半集中式空调和分散式空调系统的代表,比较其特征和适用性,见 下 表 3— 1: 表 3— 1 空气处理方式的比较表 名称 集中式 分散式 半集中式 风管、设备与布置 风管系统 1. 空调送回风管系统复杂,布置困难 2. 支风管和风口较多时不易均衡调节风量 3. 风管要求保温,影响造价 1. 系统小,风管短,各个风口风量的调节比较容易达到均匀; 2. 直接放室内时,可不接送风管,也没有回风管; 3. 小型机组余压小,有时难于满 足风管布置和必需的新风量 放室内时,不接送、回风管; 当和新风系统联合使用时,新风管较小 设备布置与机房 1. 空调与制冷设备可以集中布置在机房; 2. 机房面积较大,层高较高; 3. 有时可以布置在屋顶上或安设在车间柱间平台上 1. 设备成套,紧凑,可以放在房间内,也可以安装在空调机房内; 2. 机房面积较小,只及集中系统的 50%,机房层高较低; 3. 机组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 1. 只需要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 2. 风机盘管可以安设在空调房间内; 3. 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 风管互相串通 空调房间之间有风管连通,使各房间互相污 染。 当发生火灾时会通过风管迅速蔓延 空调房间之间有风管连通,使各房间互相污染。 当发生火灾时也不会通过风管蔓延 各空调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 空调控制品质 温湿度控制 可以严格地控制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 各房间可以根据各自和负荷变化与参数要求进行温湿度调节。 对要求全年须保证室内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小于177。 5%或要求室内相对湿度较大时,较难满足。 多数机组按 17~ 21KJ/Kg的最大焓降设计,对室内温度要求较低、室外湿球温度较高、新风量要求较多时,较难满足 对室内温湿度要求较严时,难于满足 8 空气过滤与净化 可以采用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满足室内空气清洁度的不同要求。 采用喷水室时,水与空气直接接触,易受污染,须常换水 过滤性能差,室内清洁度要求较高时难于满足 过滤性能差,室内清洁度要求较高时难于满足 接下表 空气分布 可以进行理想的气流分布 气流分布受制约 气流分布受一定制约 安装与维护 安装 设备与风管的安装工作量大,周期长 安装设产快; 对旧建筑改造和工艺变更和适应性强 安装投产较快,介于集中式空调系统与单元式空调器之间 消声与隔振 可以有效地采取消声和隔振措施 机组安设在空调房间内时, 噪声、振动不好处理 必须采用低噪声风机,才能保证室内要求 维护运行 空调与制冷设备集中安设在机房,便于管理和维修 机组易积灰与油垢,清理比较麻烦,使用二三年后,风量、冷量将减少;难以做到快速加热(冬天)与快速冷却(夏天)。 分散维修与管理麻烦 布置分散,维护管理不方便。 水系统复杂,易漏水 经济性 节能与经济性 1. 可以根据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和室内负荷变化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充分利用室外抵消,减少与避免冷热抵消,减少制冷机运行时间; 2. 对于热湿负荷变化不一致或室内参数不同的多房间,不经济; 3. 部分房间停 止工作不需空调时,整个空调系统仍须运行,不经济 1. 不能按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和室内负荷变化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过渡季不能用全新风; 2. 灵活性大,各空调房间可根据需要停开; 3. 加热大多采用热泵方式,经济性好 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可根据各室负荷情况自行调节; 盘管冬夏兼用,内壁容易结垢,降低传热效率; 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 造价 除制冷 机锅炉设备外,空调机组和风管造价均较高 仅设备造价,单元式空调机价格全理,故造价较低 介于两者之间 使用 使用寿命长 使用寿命较短 使用寿命较长 9 寿命 适用性 1. 建筑空间大,可布置风道 2. 室 内温湿度、洁净度 要求严格的生产车间 3. 空调容量很大的大空间 如商场、大厅等 空调房间布置分散; 空调使用时间要求灵活 无法设置集中式冷热源 室内温湿度控制要求一般的场合; 层高较低的多层或高层建筑场合,如旅馆和一般标准的办公楼 空调气流组织的比较 所谓气流组织,就是指如何送入空调房间内的空气,使其在室内合理的流动和分配。 空调房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均匀与气流组织的合理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流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要保证的区域温差和气流速度的规定值及洁净房间内空气洁净度。 目前对于 一般性舒适性空调来说送风口一般采用侧送 风 或散流器上平送 风。 根据以下对气流组织的分析及比较,在本设计中空调房间均采用散流器上部平送,下部回风的气流组织方式。 1. 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 表 3— 2 舒适性空调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选择散流器送风) 室内温湿度要求 送风温差 (℃) 每小时换气次数 风速( m/s) 常见气流组织形式 特点、技术要求及适用范围 送风出口 工作 区 冬季:1822℃ 夏季:2428℃ φ=4060% 不宜大于 10(送风高度h5m) 不宜小于 5 次 全部采用散流器送风方式,建议出口风速为25 冬季不大于; 夏季不大于。 1. 散流器平送 风下部回风 2. 散流器下送,下部回风 3. 送吸式散流器,上送上回 1. 温度场均匀,速度场均匀,混合层高度为 2. 需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 散流器平送 风 时应对称布置,其轴线与侧墙距离不小于 1m 3. 散流器平送用于一般空调,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77。 1℃ 4. 散流器下送密集布置用于净化空调 表 3— 2 舒适性空调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选择侧面送风) 室内温湿度要求 送风温差 (℃) 每小时换气次数 风速( m/s) 常见气 流组织形式 特点、技术要求及适用范围 送风出 口 工作区 10 冬季:1822℃ 夏季:2428℃ φ=4060% 不宜大于 10(送风高度h5m) 不宜小于 5 次 25(送风口位置较高时取较大值) 冬季不大于;夏季不大于。 1. 单侧上送下回、走廊回风 2. 单侧上送上回 3. 双侧上送下回 1. 温度场均匀,速度场均匀,混合层高度为 2. 贴附侧送风口宜贴顶布置,宜采用可调双层百叶风口。 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同侧。 3. 用于一般空调,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77。 1℃ 2. 空气分布器的比较 送风气流组织包括送 风形式及空气分布器的类型,这里只对上述两种的空气分布类型进行比较,如表 3— 3。 3. 空调水系统的比较 空调水系统包括冷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两个部分,它们有不同类型可供选择。 详见下表 3— 4。 表 3— 3 常见空气分布器的型式、特征及适用范围 空气分布器类型 送风口名称 型式 气流类型及调节性能 适用范围 备注 侧送风口 格栅送风口 叶片固定和叶片可调节两种,不带风量调节 1. 属圆射流 2. 叶片可调节格栅,可根据需要调节上、下倾角或扩散角 3. 不能调节风口风量 要求不高的一般空调工程 叶 片固定的格栅风口可做回风用,也可做新风进风口 单层百叶送风口 叶片横装为 H 型,竖装为 V 型,均带有对开式风量调节阀 1. 属圆射流 2. H 型可调节竖向仰角或倾角, V 型可调节水平扩散角 3. 能调节风口风量 用于一般精度的空调工程 单层百叶风口与过滤器配套使用可做回风口 双层百叶送风口 双层百叶送风口 1. 属圆射流 2. 外层叶片可调节,可根据需要调节竖向仰角或俯角,以及调节水平扩散角 3. 能调节风口风量 用于公共建筑的舒适性空调,以及精度较高的工艺空调 叶片可调成 A、 B、C、 D 四种吹出角度,调节范围为:0180176。 条缝形百叶 送风口 长宽比大于 10,叶片横装可调节的格栅风口,或者与对开式风量调节阀组装在一起的条缝百叶风口 1. 属平面射流 2. 根据需要可调节上下倾角 3. 必要时也可调节风量 可作为风机盘管出风口,也可用于一般的空调工程 11 散流器 圆形(方形)直片式散流器 扩散圈为三层锥形面,拆装方便。 可与单开阀板式或双开板式风量调节阀配套使用 1. 扩散圈挂在上面一档呈下送流型,挂在下面一档呈平送贴附 射 流型 2. 能调节送风量 用于公共建筑的舒适性空调和工艺空调 圆盘型散流器 圆盘呈倒蘑菇形,拆装方便。 可与单开或双开阀板风量调节阀配套使 用 1. 圆盘挂在上面一档时呈下送流型,挂在下面一档呈平送贴附 射 流 2. 能调节送风量 同上 流线型散流器 散流器及其扩散圈呈流线型,可调节风量 气流呈下送流型,采用密集分布 用于净化空调 方(矩)形散流器 扩散圈的形式有 10多种,可形成 14 个不同的送风方向,可与对开式多叶调节阀或单开阀板式风量调节阀配套使用,拆装方便 1. 平送贴附 射 流型 2. 能调节送风量 用于公共建筑舒适性空调 续表 33 条缝形(线形)散流器 长宽比很大,叶片单向倾斜为一面送风,叶片双向倾斜为两面送风 气流呈平送贴附 射 流型 用于公共建筑舒适性空调 表 3- 4 空调水系统比较表 类型 特征 优点 缺点 闭式 管路系统不与大气相接触,仅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膨胀水箱 与设备的腐蚀机会少。 不需克服静水压力,水泵压力、功率均低。 系统简单 与蓄热水池连接比较复杂 开式 管路系统与大气相通 与蓄热水池连接比较简单 易腐蚀,输送能耗大 同程式 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同;经过每一管路的长度相等 水量分配,调度方便 , 便于水力平衡 需设回程管,管道长度增加 , 初投资稍高 异程式 供回水干管 中的水流方向相反;经过每一管路的长度不相等 不需设回程管,管道长度较短,管路简单 , 初投资稍低 水量分配,调度较难,水力平衡较麻烦 两管制 供热、供冷合用同一管路系统 管路系统简单 , 初投资省 无法同时满足供热、供冷的要求 三管制 分别设置供冷、供热管路与换热器,但冷热回水的管路共用 能同时满足供冷、供热的要求 , 管路系统较四管制简单 有冷热混合损失,投资高于两管制,管路系统布置较简单 四管制 供冷、供热的供、回水管均分开设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