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江矿区八号井新井设计采区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轴向北东 55176。 ,长约 60km, 宽 10~ 30km, 轴 部地层为中泥盆统及 下石炭统地层,被断层斜切成数段。 北 西 翼地层倾角 10~ 40176。 ,南东翼地层倾角 15~ 20176。 贵州大学本科论文( 设计 ) 4 d. 旧普安向斜 轴向从西向东由北东 70176。 转东西向,长约 35km, 宽 3~ 7km,轴部地层为中三叠统关岭组。 北西翼地层倾角 30~ 70176。 ,南东翼地层倾角 20~ 35176。 e. 大坪地向斜 轴向北东 55176。 , 长约 30km。 宽 10~ 20km,轴部地层为中三叠统。 北西翼地层倾角 15~ 20176。 ,南东翼地层倾角 20~ 35176。 3. 南北向 格所河背斜:轴向北东 15176。 ,长约 20km,宽 10km, 轴 部地层为泥盆系,北西翼地层倾角 20~ 65176。 ,南东 翼地层倾角 30~ 70176。 ,局部有直立或倒转,断裂发育,破坏了背斜的完整。 (二 )断裂 盘县 煤田断裂按方向可划分为北西、北东、东西、南北等四组。 有机场坪 — 鲁那断裂带、照子河断裂带和盘县断裂带。 现简述如下: 1. 机 场坪 — 鲁那断裂带 位于土城向斜中部,呈北东 — 北东东向展布,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 30~ 80176。 ,落差 50m~ 500m, 由数条 逆断层组成,以逆断层为主,对含煤地层破坏性大。 2. 照子河断裂带 位于 照子河 向斜南西翼,呈北西 — 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 60~ 85176。 , 由系列 逆断层组成,长 25km。 上二叠统部分逆掩于 中、下二叠统地层之上,断距 200~ 600m,致使向斜南向翼含煤地层受到剧烈破坏。 3. 盘县断裂带 分布于盘县 城关镇至乐 民 , 呈北东 — 南西向延深,走向长约 40km,倾向北西,倾角 50~ 85176。 ,断层上盘由北西往南东推逆,切断了旧普安向斜及水塘向斜,并破坏它们的完整性,断层规模较大,落差 500~ 2020m,对地层的破坏性显著。 主要矿产 就本区而言,煤矿为区内唯一的重要矿产资源,煤层主要赋存二叠系地层中,分布广,层数较多,主要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具有较大的工业价值,其它矿产目前尚不具工业价值。 贵州大学本科论文( 设计 ) 5 井田构造 盘江矿区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北段,为一 向东倾伏的背斜 构造, 两翼 倾角较平缓 一般 6~ 12176。 ,区内发育有南西、北东向的断层数条,并有小型褶曲和较多的小断层分布。 (一)褶曲 井田内发育的背斜 构造, 位于北井中部,主要因 F1 F1 F20 等断层形成时的应力所致,原地质勘探未查明,矿井生产 及生产补充勘探 证实, 区内地层产状较缓,倾角一般为 5176。 ~ 8176。 ,北部地层倾角一般为 6176。 ;受 F20断层的影响,断层附近地层产状相对较陡,倾角约为 8176。 ~ 12176。 背斜轴部位于区南部,轴向 EW,轴长 1350m;轴部地层产状为 7176。 ~ 8176。 ,向深 部逐渐变缓最小倾角仅为 4176。 此褶曲为矿区唯一一条舒缓型背斜。 (二)断层 根据勘探资料和实际生产证实 ,矿区内有大小断层三十九条。 其中落差大于 30m 的断层有 F1 F1 F F15~ F19~ 15 条,落差 10~ 30m 的断层有 11 条,落差小于 10m 的断层有 23 条,断层的发育有如下特征及变化规律: 1. 以横切和斜交地层走向的高角 度 正断层为主,并且一个大 断层 往往由 多条 断层形成 阶梯状构造 形态。 2. 逆断层少见,只有落差小的逆断层。 3. 断层按走向大致可分为北东 — 南西向,多为走向断层和近走向断层;北西 — 南东向 ,倾向和近倾向断层,多切割走向断层。 4.断层落差多数向深部呈减小趋势甚至尖灭 现将落差大于 30m的断层分述如下: F18:为 “S” 型正断层,走向近东西 ,倾向南 ,倾角 60~ 80176。 , 落差 35~ 110m,地表控制长 度 为 3400m,从生产实践中得知断层带宽约 73m, 该断层于 909 号钻孔附近消失。 西段由大地头北, T11 绿色层之滑坡体南缘后切穿拖长江沿冲沟插入玄武岩中,东端有菜子地经文笔山 T13滑坡北缘插入永宁镇灰岩中。 盘江矿区南井, 3号煤层左一巷见 F18号断层标高为 1583m 左右为一组正断层, 3 号与 9号煤层接触, 总落差 40m 左右。 该断层已基本查明。 F19:为正断层,地表出露呈弓型,走向 北东、西南 ,倾向北西,倾角 60~ 65176。 ,落差 35~ 170m,地表控制长 度 为 3500m。 南西段于 807号钻孔附近被 F19切开,沿山脚贵州大学本科论文( 设计 ) 6 树滑坡北缘切拖长江,往南延伸至杨家山附近;其北东段经下岩脚插入永宁镇灰岩中。 该断层已基本查明。 F20: 为正断层,井田内最大的一条断层,地表出露清楚,有 4 个勘测控制点控制,走向 85~ 90176。 ,延展长 度 5000m,倾向南东~南,倾角 40~ 50176。 ,落差 130~ 150m,断层带宽 90~ 260m。 浅部西段由煤系切穿 拖长江。 经小断江、坡上寨。 沿龙潭河插入茅口灰岩中,深部东段经 101 100 100 1004 号钻孔,经东瓜山插入永宁镇灰岩中。 该断层已详细查明。 F151:正断层 ,走向由北西 ,南西 ,倾角 50176。 ,落差约 70m。 东段交 F15号断层,西交 F20断层。 1007 号钻孔 见断层,却 916 号煤层,断距 70m。 该断层已详细查明。 F191:近“ S” 型正断层,北交 F192断层,南端交于 F18走向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 50~ 80176。 ,落差 30m~ 40m。 该断层已基本查明。 现将落差大于等于 10的断层统 计如下(见表 121): 表 131 落差大于等于 10米断层一览表 序号 断层编号 位 置 性质 走向 ( 186。 ) 倾向 ( 186。 ) 倾角 ( 186。 ) 落差 (m) 延伸长度 (m) 简 要 描 述 01 F18 矿区中 部 正 E,W N 60~80 35~110 3400 6个露头点 02 F19 矿区中部 正 WS, NE NW 60~65 35~170 3500 2个钻孔控制 03 F20 矿区北部 正 85~90 NEN 40~50 130~150 5000 4个露头点控制 04 F151 矿区北 部 正 NEW NE 50 70 2020 2个钻孔控制 05 F191 矿区北部 正 NE55E NW 50~80 30~40 1100 2个钻孔控制 06 F101 矿区南部 正 10~45 NW 10~45 15~28 1500 4个钻孔控制 07 F194 北采区中部 正 85~90 NNW 70 10~20 700 5个钻孔控制 08 F21 火车站附件 正 50~70 SE 55 10~25 2250 2个钻孔控制 贵州大学本科论文( 设计 ) 7 09 F305 北采区中翼 正 125 NE 50 20 400 1个钻孔控制 10 F25 北采区北翼 正 70 NW 60 20 2020 2个钻孔控制 11 F402 采区中部 正 110 SW 45 20 500 推测断层 12 F108 南采区北侧 正 50~90 SES 35 8~15 1400 巷道内见 6个点控制 13 F192 北采区中翼 正 20~70 NW 65~70 5~15 1200 1个钻孔,巷道内 3个点控制 14 F22 北采区 正 85 SE 50 10~15 1300 1个钻孔控制 15 F105 南采区北部 正 20 SE 30~35 5~10 300 巷道内 1个点控制 16 F106 南采区北侧 正 50~90 SE 45~55 5~10 500 巷道内 6个点控制 综上 所述 , 盘江矿区范围内断层较多,小断层发育, 构造复杂程 度 属 中等类型。 井田构造纲要详见图 122 表 122 井田地层特征表 年代地层 岩石地层 岩 性 简 述 厚度(m) 界 系 统 群 组(段) 新 生 界 第 四 系 (Q) 南屯组 (Q4n) 黄、灰色粘土 、亚粘土、亚沙土及沙、砾石。 局部夹泥炭 1~ 2层。 0~120 松坡组 (Qs) 窑上组 (Q1y) 第 三 系 (E) 上第三系 (N) 高坎子组(Ng) 灰色泥岩、含砂砾质泥岩、碳质泥岩及砾岩、砾砂岩。 夹褐煤 1~10层。 63~ 135 翁哨组 (Nws) 下第三系 (E) 石脑群(E3sl) 上坝组 (E3s) 褐红色、灰色砾岩、含砂砾质泥岩及少量砂岩,局部夹透镜状褐煤线。 727 彭家屯组(E3p) 中 生 界 三 叠 系 (T) 上 统 (T3) 二桥组 (T3e) 灰、黄绿色泥岩、砂岩、石英砂岩,中上部夹碳质泥岩及煤层(线)。 产粗菊石、云南蛤、鳞羊齿等。 2300 火把冲组(T3h) 把南组 (T3b) 赖石科组(T3ls) 中统 (T2) 法郎组 (T2 f ) 灰、黄 灰 色泥岩、泥灰岩、灰岩及白 云 岩,底层为 “绿豆岩 ”。 产粗菊石、琴式厚保海扇等。 236 关岭组 (T2g) 下统 永宁镇组 (T1yn) 紫红、灰绿及灰色泥岩、粉砂岩 1079 贵州大学本科论文( 设计 ) 8 (T1) 飞仙关组(T1f ) 及灰岩、白云岩、溶塌角砾岩。 产克氏蛤、蛇菊石、提罗菊石等。 晚 古 生 界 二 叠 系 (P) 上 统 (P3) 龙潭组 (P3l) 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及泥灰岩。 富含腕足类、瓣鳃类及头足类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蕉头齿、栉头羊齿等植物化石。 185~465 峨眉山玄武岩组 (P3β) 灰绿色 , 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组成。 65~ 597 中 统 (P2) 茅口组 (P2m) 灰色、深灰色灰岩,产腕足类、腹 足类及蜓科化石。 310 栖霞组 (P2q) 灰、灰黄色石英砂岩、泥岩、灰岩、燧石灰 岩、白云岩。 底部夹碳质泥岩及煤层(线)。 产米斯蜓等。 333 梁山组 (P2l) 石 炭 系 (C) 上统 (C3) 马平群(C3mp) 浅灰、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偶夹泥页岩。 产麦蜓、假希瓦格蜓。 183 中统 (C2) 黄龙群 (C2hl) 达拉组 (C2d) 灰白、深灰色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局部含燧石结核或条带。 产假中塔夫蜓、纺缍蜓等。 665 滑石板组(C2h) 下统 (C1) 摆佐组 (C1b) 灰白 ~ 深灰色灰岩、含燧石灰岩、白云岩及砂岩、页岩, 产泡沫内沟珊瑚、假乌拉珊瑚、贵州珊瑚及细线贝等。 1210 大塘组 (C1d) 岩关组 (C1y) 二 、 开 采煤层特征 表 123 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间 距 (m) 全层厚度( m) 夹石层数 可采情况 倾角 (176。 ) 结构复杂 程 度 稳定 程度 顶界 15 ~ 0~ 4 0~ 2 大部可采 9 简单 较稳定 ~ 18 ~ 0~ 3 0~ 1 大部可采 9 简单 较稳定 ~ 19 ~ 0~ 2 0~ 1 大部可采 9 简单 较稳定 底界 顶底板岩石特征 煤层无伪顶,直接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和菱铁质粉砂岩互层,水平层理,老顶为菱铁质细砂岩,底板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老底为菱铁质细砂岩。 15煤层为结构 简单贵州大学本科论文( 设计 ) 9 煤层,为 较 稳定煤层 ,煤层有伪顶,为 的泥岩夹煤,直接顶为粉砂岩和菱铁质粉砂岩,老顶为细砂岩,直接底为泥质粉砂岩 ,老底为砂岩。 18煤层煤层结构 简单, 为较稳定煤层, 煤层有伪顶,为 左右厚的黑色炭质泥岩,直接顶为粉砂岩和菱铁质粉砂岩,老顶为砂岩,直接底为泥岩,老底为泥质粉砂岩。 19煤层为简单结构煤层 , 属较 稳定煤层 ,煤层有伪顶为 的泥岩夹炭屑,直接顶为泥质粉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老底为粉砂岩和菱铁质粉砂岩。 煤质 本井田煤类见表 1- 2- 4。 灰分: 本矿内各可采煤层采样为 ~ %,全矿平均 %,属中灰煤。 其中 15 煤层灰分平均值 为 %,18 煤层灰分平均值 为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