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上海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报告 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上海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报告近几年,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又特别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选择,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十五”规划将现代物流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2001 年 11 月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把构筑“三大平台”、建设三大物流园区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列为物流业发展的三大任务。 近三年来,由于市政府的重视、引导和扶持,相关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上海现代物流业在物流规模、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与网络、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园区、物流市场和物流人才队伍等建设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中,由于上海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工商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第三方物流服务呈方兴未艾的态势,为上海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从总体来看,上海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不能适应和满足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为进一步推动上海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上海市物流学会于今年 4 月份开始策划上海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课题,7 月初立项,李厚圭会长任课题组组长,沈黎源、陈鹤皋任副组长。 本课题与上海物流指南编写与上海物流征稿相结合的办法,历时半年,完成了一个总报告,三个子课题:第一子课题为必须充分认识第三方物流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第二个子课题为上海第三方物流现状分析,第三个子课题为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综述。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战略意义 (一)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上海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上海经济要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这是因为: 第一,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发展是社会生产专业化分工的客观要求。 第三方物流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经济从高增长进入低增长时期,市场的激烈程度近乎残酷,产品需求向多品种小批量方向发展。 多品种小批量的社会需求给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带来的是时间管理、空间管理和费用管理方面的难度,于是人们开始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把不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流要素由白营转向外包,最终产生了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不同于以运输、仓储等单一功能等主要内容的传统物流形式,也不同于制造业和流通业等企业的自营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较,第三方物流基于网络信息化和服务功能的一体化,具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与企业自营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是由供需双方以外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务,是面向社会的专业化的社会物流。 由于从事专业化、社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不断地兴起,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在欧美发达国家已逐渐地形成了物流行业,且正在不断地壮大,并已成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一种主要物流模式。 如在美国,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工商企业占57;在日本为 80,欧盟为 76。 从全球情况来看,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据美国美智管理顾问公司的分析,资 1996 年全球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份额为 1340 亿美元,占当年全球物流总支出的 39;1998 年为 1740 亿美元,占当年全球物流总支出的5;2000 年为 2070 亿美元,占当年全球物流总支出 55;2002 年底约为 2810 亿美元,占当年全球物流总支出的 7。 据测算,从 1996 年到 2002 年末,全球物流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为 4,而全球第三方物流平均的年均增长率为 13,是前者的 3 倍多。 这一情况说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明了社会生产专业化分工客观要求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快,同时更说明了第三方物流的巨大生命力。 那么,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在短短的 20 余年的时间里,为什么能够如此蓬勃发展?也就是说,制造、流通等企业为什么会选择物流业务外包?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目前世界年收入 5000 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 邓百氏公司的1998 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表明,全球年营业额在 5000 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在 1998 年业务外包的开支上升 27,比 1998 年业务外包的总支出增加近 2350 亿美元。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流通业等企业面对日趋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业务外包是适应社会生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 供应链管理强调把企业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上,把非核心业务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这样做,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特长,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综合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远远优于制造、流通企业自营物流的营运质量和效率,为其解决了降低成本、减少库存、扩展市场、增加效益等难题,实现了“双赢”的目标。 第三方物流企业给企业(制造、流通企业) 带来了众多益处,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专注主业。 第三方物流服务有利于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和开发,以优新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2、节约费用,减少资本积压。 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规模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物流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的节省,使企业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 企业还由于物流业务外包可以减少或无须支付运输、仓库设施的固定费用以及员工有关的开支。 3、减少库存。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的配送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库存,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4、分担风险。 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可以分散自营物流由政府、经济、科技等市场环境因素产生的投资风险,分散因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有限所产生的存货、配送等风险,所有这些风险可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承担或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分担风险。 5、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市场份额。 第三方物流企业凭借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和优良的运作与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顾客满意度,进而达到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的目的。 第二,从全球物流发展的历程来看,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等发达国家,都经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的过程。 这个过程首先是进行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改变运输、仓储、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物流职能和管理职能各自分立的状况,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和一个统一的独立的物流管理职能部门;其次是将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客户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调的整个产业链,形成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再次是在此基础上,为制造业、流通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其管理和整合物流资源的独有功能,发挥有利于工商企业专注主营核心业务、有利于工商企业减少投资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工商企业形象和拓展市场等作用,以其物流服务的运营质量和效率,吸引工商企业并促成工商企业乐意将自己的白营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二方物流服务从工商企业等各经济部门分离出来,是“物流革命”的深层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物流运作的发展方向。 第三,从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的构成来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物流业一般都具有以下三大体系: 一是比较完善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装备体系,包括网络化的交通线路、现代化的运输工具、仓储、装卸、搬运及包装、流通加工的设备;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 二是拥有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通讯技术有机结合而构成的高效的物流信息体系; 三是比较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 具有上述三大体系的现代物流业,是符合当今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特别是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是符合当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要求的分工与合作、专业化发展的潮流的。 总之,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要求物流的全球化、一体化。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了国民经济中的新兴的现代物流业不但为世界范围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交易保障,而且通过物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信息效用、品种效用和批量效用来实现和放大物流的增值作用,使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并推动着社会生产方式、商品流通方式以至于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现代物流业的成长与发展,在国际上已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并普遍把现代物流称作为“第三利润源” ,被喻为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与此同时,全球物流业的发展历程还表明,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水平又是衡量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标志,权威物流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只有当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占社会物流总量的 50以:时,现代物流业才算形成。 由此推断,上海必须借鉴、引入发达国家“物流革命”的理念和运作经验模式,结合上海的实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只有逐步完善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实现尽快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才能加快“四个中心”的建设的进程,进而成为国际物流中心。 (二)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上海物流业的重中之重 上海是近几年全国物流热的先行者之一,物流产业已成为支撑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 2000 年实现增加值 765 亿元,占当年全市 168,比 1990 年增长近7 倍;2002 年实现增加值 703 亿元,占全市 重的 13。 物流总量大幅增加,2002年已达 57 亿吨,港口吞吐量 2001 年为 221 亿吨,2002 年为 264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自 1998 年开始年递增 100 万 以上,2002 年达 8613 万 ,居世界第 4 位。 2003 年 12 月初已突破 1000 万 ,稳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第三方物流服务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它将是上海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可以从上海物流市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给不足这对矛盾看出问题。 我国加入 进入第二年,人世后的先发效应已逐步体现,上海申博成功后世博经济的展开,都将进一步拉动上海经济的发展,为上海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上海自 1992 年起,国民经济连续保持二位数的增长速度,2002 年实现 6亿元,增幅为 109,比全国高 29 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 5000 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突破 2000 亿元达 215841 亿元,同比增长 82,增幅为近年来之最;工业总产值 847605 亿元,同比增长 14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521 亿元,同比增长 93;进出口总额 72664 亿美元,其中出口 320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3和 16;直接吸收外资方面,签订合同项目 3012 个,签订合同金额10576 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金额 5030 亿美元。 上海跨国采购中心的成立,吸引了国内外户,2003 跨国采购洽谈会,76 家跨国采购商和 4500 多家供应商聚会洽谈,许多中外企业建立了联系并达成一批出口成交意向。 上海经济持续、平稳、快速的增长,促进了物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对现代物流业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