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西钢精煤有限公司干塘煤矿区南段三井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件 一、地质条件 (一)区域地质 区域地层 据《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四川省分册,勘查区所在区域地层属扬子区盐源丽江分区盐源宁蒗小区。 区域内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最新为第四系,缺失侏罗系地层,区域地层 及其特征 详见表 231。 区域构造 矿 区位于康 滇地轴西侧 、 盐源山字型构造前弧的西翼,主要构造线在盐源至万桃一线以西,由北西逐渐转为南北向展布,以东为东西向延伸,构成一个向南西突出的弧形。 该区域主要褶曲及断裂均具弧形构造特点,同时背斜、向斜开阔而短,压性及张性断裂兼备,压性断裂规模较大。 矿区位置 盐源西钢精煤有限公司干塘煤矿区南段(三井煤矿)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表 231 区域地层 简 表 界 系 统 盐源丽江分区 本勘查区 岩性描述 组 代号 厚度( m) 组 代号 厚度( m) 新生界 第四系 Q 5~ 10 Q 5~ 10 残、坡积物:主要由黄色、褐黄色等砂土、岩块组成,在河谷低地则分布有泥沙、砾石等冲、洪 积物 上第三系 上统 昔格达组 N2x 0~ 640 盐源组 N2y 300~ 500 为河湖沼泽相含煤沉积,由粉砂岩、砂质粘土岩组成,夹砾岩、砂砾岩透镜体和褐煤层,产植物化石。 下第三系 下统 红崖子组 E2h 0~ 972 丽江组 E2l 600~ 950 紫色巨砾岩夹砂砾岩,岩屑长石砂岩、粉砂岩层或透镜体。 中生界 三叠系 上统 上博大组 T3sb 692 东瓜岭 组 T3d 478~ 660 陆相含煤地层,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和煤层,富含植物化石。 中博大组 T3zb 900 博大组 T3b 500~ 850 以海相砂、页岩、灰岩、泥灰岩为主,产煤。 产菊石及瓣腮类动物化石。 下博大组 T3xb 150~ 1159 舍木笼 组 T3s 380~ 700 以海相灰岩、泥灰岩、泥灰岩与页岩互层为主,偶含陆相夹层,局部夹煤线。 产菊石及瓣腮类动物化石。 中统 白山组 T2b 281~ 1737 白山组 T2b 290~ 750 以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下部有时含岩溶角砾岩,化石稀少。 盐塘组 T2y 282~ 1263 盐塘组 T2y 480~ 1200 灰色粉砂岩、长石石英 砂岩夹泥质灰岩、蠕状泥灰岩和紫色砂岩具多韵律特征。 局部地区含石膏层。 下统 青天堡组 T1q 345~ 983 青天堡 组 T1q 380~ 980 紫色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互层,底部为砾岩,上部有时夹含硐砂岩透镜体。 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乐平组 P2l 0~ 830 长兴组 P3c 130 仅分布于泸沽湖一带,以灰 岩为主,夹细砂岩。 龙潭组 P3l 400~ 800 主要为陆相含煤沉积,含海相夹层。 以灰色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和灰岩,夹煤线,产植物化石。 峨眉山玄武岩 P2β 1838~3230 峨眉山玄武岩 P3β 1950~2800 以灰绿色致密状、斑状、杏仁状、菊花状玄武岩为主,夹凝灰质砂页岩、页岩。 盐源西钢精煤有限公司干塘煤矿区南段(三井煤矿)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二) 矿区地质 矿区地层 矿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 依次 为三叠系上统博大组( T3b) 、 东瓜岭组( T3d) 及 第四系( Q)。 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 各地层 特征详见表 232。 表 232 矿 区地层 特征 表 界 系 统 组 代号 厚度( m) 中生界 三叠系 上统 博大组 T3b1 120~ 168 T3b2 140~ 169 T3b3 110~ 159 东瓜岭组( T3d) T3d1 49~ 106 T3d2 94~ 150 T3d3+4 65~ 122 T3d5 46~ 95 T3d6 53~ 88 T3d7 58~ 120 T3d8 99 新生界 第四系 Q 5~ 10 1)三叠系上统舍木笼组( T3s) 分布于探矿权区西部边缘地带。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厚 m。 岩性为灰色、灰白色泥质灰岩、泥灰岩、灰岩、含燧石灰岩、砂屑灰岩与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页岩夹煤 线。 2) 三叠系上统博大组 ( T3b) 该地层在勘查区内及外围边界普遍存在, 为一套滨海相、河湖相含煤沉积。 向斜北西翼厚度较大,南东翼厚度逐渐变薄。 该段根据岩性、岩相、含煤性等可划分为三个段 ,各段岩性组合特征 分述如下 : ( 1)三叠系上统博大组一段 ( T3b1) 盐源西钢精煤有限公司干塘煤矿区南段(三井煤矿)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分布于工作区北部和东部。 厚 度 ~。 岩性为灰色、黄灰色、深灰色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夹煤线。 上部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下部岩性主要由灰色泥质粉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夹薄~中厚层状中~粗粒岩屑砂岩及薄层泥岩、砂 质泥岩,中下部夹两层厚约 10m的泥灰岩,底部为泥岩、砂质泥岩。 ( 2)三叠系上统博大组二段 ( T3b2) 厚 度 ~。 岩性为灰色、黄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显水平层理、断续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脉状层理,含植物化石 碎片。 该段含煤 2~ 5 层,其中 可采煤层 2 层,本次由老至新(由下往上)分别编号为 C C2。 在南翼地层厚度因沉积缺失逐渐变薄, C C2 煤层沉积缺失。 下部为一套厚 ~ 、灰白色石英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 (3)三叠系上统博大组三段 ( T3b3) 分布 于 干塘沟 向斜 两翼 和 探矿权区边缘, 厚 度 ~。 上部岩性为灰色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含少量的煤线及煤包体组成,局部夹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泥质岩。 底部为白色石英砂岩。 3) 三叠系上统东瓜岭组 ( T3d) 为 区内主要 含煤岩系,该段据沉积旋回 、岩性、 含煤特征 等 可划分为八 个段 ,各段岩性组合特征 分述如下 : ( 1) 第一段 ( T3d1) 厚 ~ ,平均。 该段上部岩性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 成,夹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 含煤 1~ 10 层,单层煤厚 ~ ,其中 CC2 煤层零星可采。 该段 下部岩性为灰色、浅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主要成分有石英、长石、岩屑及少许黑色矿物。 2) 第二段 ( T3d2) 盐源西钢精煤有限公司干塘煤矿区南段(三井煤矿)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是主要含煤段,厚 ~ ,平均厚 ,岩性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细至中粒砂岩、粗粒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夹砂质泥岩、泥岩及煤。 在 勘查区内分布较广,大范围内可进行对比,较为稳定。 含煤 2~ 11 层,可对比的有: C上5 、 C下5 、 C12 煤层,其中 C5 上煤层 为 全区可采 煤层 , C5 下、 C12煤层大部 分 可采 煤层。 ( 3) 第四、三段 ( T3d3+4) 厚 ~ ,平均厚 ,岩性以灰色中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次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 含煤 1~ 13 层,单层煤厚 ~ ,厚度变化较大,其中 C14煤层 为大 部 分 可采 煤层。 ( 4) 第五段 ( T3d5) 厚 ~ ,平均 ,岩性主要为 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含煤 1~ 4 层,其中 C17煤层在向斜北翼多为单一煤层,局部可采,南翼局部分为上下两层,层间距一般 ~ ,上分层局部可采,下分层局部出现零星可采点。 ( 5) 第六段 ( T3d6) 出露于向斜两翼及扬起端,为无煤段,厚 ~ ,平均 ,岩性上部为灰色、浅灰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不稳定的薄煤层,煤厚 0~ ;编号 C19 煤层厚度变化大,零星可采。 下部以浅灰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少量深灰色薄 层泥岩及泥岩粉砂岩。 ( 6) 第七段 ( T3d7) 分布于向斜两翼及南西扬起端,局部被侵蚀,残留不全,为无煤段,厚 ~ ,平均厚 ,岩性主要为灰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及浅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局部夹薄层深灰色粉砂质泥岩。 ( 7) 第八段 ( T3d8) 位于 矿 区向斜轴部一带,大量被侵蚀,残留不全,全段厚 99m。 岩性盐源西钢精煤有限公司干塘煤矿区南段(三井煤矿)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主要为灰色中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偶夹薄层泥灰岩、泥岩及煤线或炭质泥岩。 4) 第四系( Q) 零星分布于河谷两侧、山麓及缓坡地带。 为松散的残坡积、冲洪积物。 成份为黄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砂土、碎块石土、砾石等组成。 厚度 0~ 16m,一般厚。 矿区构造 矿 区位于干塘沟向斜南西端,主体为一不对称的马蹄型向斜( S1),向斜北西翼陡,岩层倾角 45~ 75176。 ,南东翼较缓,倾角 10~ 30176。 ;次为木依背斜( S2) ,矿 区内仅为南西 侧扬起 倾 端。 区内 次级褶曲不发育,断层 相对较发育,且以逆断层为主,少量正断层 , 在钻孔及老窖坑道中均发现隐状断层。 矿区构造 详见 矿区构造纲要 图 231。 现将主要褶曲及断层分述如下: 1)褶曲 ( 1) 干塘沟向斜( S1) 为勘查区内的主体构造,该向斜 南西起于东瓜岭,向 北东经干塘沟、苗田、田坝子至环包山西坡,走向长约 17km,轴线走向 N50~ 60176。 E。 矿 区位于该向斜南西端,区内走向长约 4km,向斜北西翼陡,岩层倾角 45~ 75176。 ,南东翼较缓,层倾角 10~ 30176。 , 轴线在 7 号勘查线以东呈向北西弧形突出展布, 3 号勘查线一带略向南东反向突出展布,在深部略向北西方向偏移,向斜核部为东瓜岭组第八段地层,两翼为东瓜岭组七~一段 , 地层由新到老逐渐撇开。 其轴部有 3 4 73 等钻孔控制,对其规模、形态、产状及变化规律已经查明。 ( 2) 木依背斜( S2) 发育 于干塘沟向 斜北翼东段 7~ 8 号勘查线之间的 T3d1~ T3b 地层中,由于 F7断层的破坏,查区内仅为南西段的倾伏消失端,轴线长约 150m,核部地层为东瓜岭组第一段( T3d1),翼部为 T3d1~T3d2 地层,岩层倾角 25~36176。 ,两翼基本对称。 盐源西钢精煤有限公司干塘煤矿区南段(三井煤矿) 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图 231 矿区构造钢要图 2) 断层 矿区 断层主要发育于 干塘沟 向斜北西翼的东段、南东翼 4~ 7 号勘查线之间及向斜轴部地带,其余地带 不 发育。 通过地质填图和深部钻探工程 控制, 区内共发 现 断层 12 条,正断层 3 条,逆断层 9条。 共发现 破坏煤层的7 条, 其中 5条为 地表断层 , 在深部切割煤层 , 落差 均大于 30m;两外有 2条 隐伏断层切割煤层。 此外在查区内老窖坑道中,发现少量小断层,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各断层所在位置、性质、规模、产状特征等见表 233。 盐源西钢精煤有限公司干塘煤矿区南段(三井煤矿) 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表 233 主要断层特征表 断层 编号 性 质 产状 位 置 长度 (m) 切 割 地 层 落差( m) 描 述 走向 倾向 倾角(176。 ) f5 隐伏正断层 32孔 T3b3+2~T3b1 20 破碎带厚 ,由泥岩、砂岩、石灰岩角砾组成。 地层缺失约 20m,对 T3b2 段造成破坏,对 T3d 地层无影响。 F6 逆断 层 NE~SW SE 70 干塘沟向斜东段核部附近 1850 T3d8~T3d1 80 造成 T3d 地层重复,断层破碎带 30m,落差最大处约 80m。 F7 逆断 层 NE~SW NW 70 ~ 75 干塘沟向斜北西翼边界 1800 T3d1~ T3b > 100 使局部地段 T3d1 地层和标志层缺失,破坏了部分 C1~C4 煤层的连续性。 为矿区的边界构造。 对本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的破坏作用不大。 f8 隐伏逆断层 74孔 T3d2 7 破碎带厚约 ,为糜棱岩、断层角砾岩组成 ,地层重复约 13m,对 C1 C5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f9 隐伏逆断层 41 42孔 T3d7 6 4 破碎带厚约 ,由碎裂岩及断层角砾岩组成,顶部有 厚的糜棱岩,使 T3d7地层重复约 10m。 f10 隐伏逆断层。盐源西钢精煤有限公司干塘煤矿区南段三井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