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关于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教育不听等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行为,其中留守儿童占了多数。 博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13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严重 留守儿童的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务工,便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 学校便 承担起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 重角色。 尽管学校不断完善学校教育 中的不足,不仅仅从学业和道德的方面教育学生,但还是无法代 替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地位。 家庭教育的方式是一种最自然的, 最潜移默化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 相比学校刻板的目的性极强的教育方式来说,家庭教育是一种最理想的教育方式。 如图 41 所示: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从不参加家庭教育培训,这势必影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 缺少家庭的教育和家庭的氛围将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图 41 留守儿童监护人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的情况 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严重 留守儿童的家庭 虽然是完整的,但家庭的作用和气氛却是残缺的。 他们缺少了与父母在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感觉不到家庭所带来的温暖和安全感。 在他们的内心中家庭的形象就会定格在这一瞬间,认为父母只是供养他们的人,只要给钱就完成了他们的职责,缺少了对于父母的理解和感恩之情。 使得留守儿童内心缺乏亲情和信任,长此便会造成扭曲的心理。 如图 42 所示,有超过 50%的留守儿童有觉得他人不可信任的感觉。 待他们长大成人后,也会遵行这样的原则对待他们的下一代。 这样下去,必定会成为社会一大不稳定因素。 儿童只有在和睦温馨的家庭中才能健康的成长,如果不能充 分发挥家庭的职责和潜力,那么社会便会出现危机。 博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14 图 42 留守儿童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的频率 古竹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焦虑感、忧郁感 比较严重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 根据的调查统计显示, 有 %的“留守儿童” 担心在外面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归来。 图 43 留守儿童生活中常见心理状况 如图 43 所示, 有 %的“留守儿童”表示 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心里烦躁,而另外有 %的人感到容易激动和烦恼。 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 22%的“留 博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15 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 一部分留守儿童 的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人 际 关系状况 不好 、孤独感 重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 %的“留守儿童” 很少参加集团活动 ,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 %的 人 表示 不会主动与陌生的人交谈,但不抗拒 ,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 %的表 不希望与陌生人交谈,甚至抗拒与任何陌生人的交流。 %的留守儿童虽然愿意父母外出工作,但希望他们多回家,另有 %的人表示不愿意父母外出打工,但是表示可以理解。 %的人希望与父母联系的频率为一天一次,另有%的人希望一周联系一次以上。 这些都表明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 度的孤独感,这并不利于他们心理和胜利的健康成长。 自信心 不足 、 受 挫 能力较强 图 44 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状况 —— 自我感觉 由图 44 可以看出,“留守儿童”自信心普遍不足,认为自己很优秀的仅有%,而认为自己一般的有 %,认为自己很差的多达 %。 由于信息 博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16 不足,家庭经济等各种原因,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这种情况在古竹中学的学生中表现非常明显,学生普遍认为己不如人,认为考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是“不可想象”的,导致学习的热情不高,自暴自弃等极端情绪。 然而 ,令人比较欣慰的 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环境使得他们从小养成照顾自己的习惯,所以思想上行为上的独立性都比较强。 %的人表示很少觉得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另有 %的人表示从不觉得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学习心态 图 45 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感觉 根据调查统计, %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 %独立生活 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 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 大部分 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 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 如图 45 所示,有 %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的热情忽高忽低, 因此, 他们 极易产生厌学、逃 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另外,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很多留守儿童表示在家中学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图 46 所示有 %的人表示学习总是被干扰,另有 %的表示偶尔受到干扰。 学习环境不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成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需要引起学校以及家长的重视。 博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17 图 46 留守儿童学习受干扰的情况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监护人的不正当教 育 (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 ”这是麦肯侬( Mackinnon,1950) ,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 “留守儿童”年龄多处在 7— 17 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恋理论指出,人们在未成年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他们成人之后亲密关系质量好坏的重要决定因素。 还有的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外出 打工,对儿童焦虑水平的影响越大,父母早期离开孩子,甚至会引发儿童的特质焦虑。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 %平均每月联系一次, %表示不定时的联系, %的很 少联系。 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调查结果表明, %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 进行监护抚养。 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 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而 %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 %的是 博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18 由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 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就把儿童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农村老人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在长期 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学习成绩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刻苦精神;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学校、家庭又无法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学生就更加难管了。 学校、个别教师关爱不足 ( 1) 学校的“分 数”评价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得我们的 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 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各校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分数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考分”。 ( 2) 教师的不当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将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很可能是我国相 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传统体制所衍生出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保障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制度等,都形成了排斥进城农民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阻碍了农民工在城市长期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这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学校教育的肩上。 研究显示:在学校中,父爱缺失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学习成绩低,同伴关系紧张,进而表现出违纪和犯罪行为等问题。 因此,针对这类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比较闭塞的农村学校的心 博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19 理教育领域却仍是一块未开垦的 “处女地”。 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逃其咎 追求高分、高升学率,已成为不少校长和教师办学的思想基础。 这就使得一些学校的教育重智育、轻心育,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放弃了对他们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学校教师的不当教育也成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教师不当的学生观,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 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 而学习成绩差的 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 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②教师落后教学观,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权。 认为学生是白板,教师可任意涂抹。 教师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惧感。 第二、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认为“玉不琢不成器”。 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半点违背教师的意思,惩罚成为家常便饭,学生每时每刻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第三、由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严重地不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 留守儿童在家得不到关爱,在校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 ( 1)、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社会环境的复杂造成了留守儿童心理抵抗能力降低。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但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 莠并存,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正确引导,可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关爱和引导缺位,而各地对此的重视程度也各有不同。 农村中小学周围存在许多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是一种难于抵挡的诱惑。 同时,电视和媒体中充斥着种种暴力和血腥镜头很容易影响缺乏判断能力和防范能力的孩子们,他们会通过学习模仿,结成团伙,崇尚“江湖义气”,若受到不良的引导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 博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20 行为。 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 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 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 ( 2) 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时下,农村的“闲人”太多,赌博风盛行。 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 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五、促进紫金县古竹镇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对策和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导致留守儿童大量存在且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不佳,大量农民因无法从农业所得维持家庭生计而被迫 离开自己的田地、家乡而进城务工。 但就此所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同时又不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政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并且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农村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趋势也并非在短时间能够改变,因而在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办法上,也不能只专注于经济方面,而要考虑从各个角度着眼,结合当地社会具体情况以及学校、家庭与留守儿童家庭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关于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