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超纯水工艺运营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数量: 2台 形式: 滤芯式 过滤精度: 5μm 附件: 保安过滤器出水压力 0~ ; 安保过滤器前后的压力差控制在。 . 二级 RO 膜系统 表:八 产水量: 25m3/h 数量: 2套 附件: 1)化学清洗系统: 1 套 ; 2)加药系统: 2 套 ; 3)膜架: 2 套 ; 4) 高 压泵: 2 台, CR4562, 35m3/h, 140m, 22kw , SUS304材质 ; 5) 变频器 : 2 台, ACS510, 22kw; 6)电磁流量计: 2 套, LYW80SSN,一体式, SUS304。 1) 进 水 PH 值 6~ 9 2) 一段进水压力 0~ 160psi 3) 二段进水压力 0~ 150psi 4) 二段产水压力 0~ 12psi 5) 二段浓水压力 0~ 140psi 6) 产水流量 0~ 25m3/h(一组 RO的产水量) 7) 浓水产水流量> 10m3/h(一组 RO 的浓水产量 ) 8) RO 进出水压力差在 ~ 9) 产水电导率为 1~ 20Us/cm . EDI 与终端系统 . 中间水箱 B 表:九 处理量: 50m3/h 有效容积: 20m3 市政技术学院 20xx 届毕业论文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14 数量: 1座 停留时间: 24min 规格: Φ (H)m 材质: FRP 附件: 1) 液位控制器: 3 点控制, 1 套; 2)增压泵: 2 台, CDL4220, 50m3/h, 34m, , SUS304 材质,一用一备。 1) 提升泵的运行压力参数范围为 0~。 2) 水箱高水位 h1≥ H/2=。 3) 电导率< 16Us/cm。 . EDI 膜堆 表:十 产水量: 42m3/h 每组膜堆产水量: 7m3/h 数量: 1套 膜堆总数量: 6组 附件: 1)仪器仪表:一宗 ; 2)涡轮流量计: 1 套, LYW65SSN,一体式, SUS304。 1) 进水的电导率 0~ 15Us/cm 2) 产水电阻 率 12~ 15 MΩ /cm 3) 产水量 180~ 200 加仑 4) 总 产 浓水电导率(不设定) 5) 电压 0~ 400V 6) 电流 0~ 5A 7) 淡水进水压力( mpa) 0~ 8) 浓水进水压力( mpa) 0~ 9) 极水进水压力( mpa) 0~ 10) 淡水出水压力( mpa) 0~ 11) 极水出水压力( mpa) 0 12) 浓水出水压力( mpa) 0 13) 淡水流量 (m3/h)6 14) 浓水流量 (L/h)400~ 800 15) 极水流量 (L/h) 30~ 80 . 氮封水箱 表:十一 处理量: 42m3/h 有效容积: 10m3 数量: 1座 停留时间: 15min 规格: Φ (H)m 材质: FRP 市政技术学院 20xx 届毕业论文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15 附件: 1)液位控制器: 一体式, 324502, 1套 ; 2) 增压 泵: 2 台, GLD42402, 42m3/h, 75m, 15kw, SUS304 材质,一用一备 ; 3) 变频器 : 2 台 , ACS510, 15kw。 水箱高水位 h1≥。 . UV 杀菌器 表:十二 产水量: 42m3/h 材质: SUS304 数量: 1台 形式: 压力式 附件: . 终端精密过滤器 表:十三 处理量: 42m3/h 材质: SUS304 数量: 1台 形式: 滤芯式 过滤 精度: 附件: 1)仪器仪表:一宗 进出水 前后的压力差在 之间。 市政技术学院 20xx 届毕业论文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16 4. 系统运行规律 . 系统 启动规律 本系统采用的“三点一量”的控制方式,即是:通过前后两水箱的液位高低来控制,当后者的处于低水位时前者的提升泵开始工作,给后者补充水量直至其处于高水位时停止运作或前者本身处于低水位停止运作,所以这 “三点” 指的是前水箱的低水位点、后水箱的高水位点与其的低水位点; “一量” 指的是水的电导率大小,当其的电导率不符合泵的 要求时,当级的提升泵会停止 工作。 其中,一级 RO 系统 要求其 进水的 电导率小于 300Us/cm,当原水箱内水的电导率超过 300Us/cm 时 ,原水箱的 提升泵会停止工作。 EDI 系统的要求的进水电导率小于 16Us/cm,当中间水箱 B的水 电导率大于 16Us/cm 时 ,中间水箱 B的 提升泵会停止工作。 . 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运行规律 进出水压差及 运行周期( 由 实验 测试 得 污染指数值 确定) 来控制反冲洗周期。 其中,当进出水的压差≥ 时,进行反冲 洗 ;或运行 7 天一个反冲周期后进行反冲洗。 . 保安过滤器运行规律 当各个保安过滤器的进出水压力差在 之间 时,应更换保安过滤器的滤芯。 . RO 系统运行规律 . RO 系统 影响因素分析 1) 压力对 RO 运行的影响 市政技术学院 20xx 届毕业论文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17 2) 温度对 RO 运行的影响 3) 给水的含盐量影响 4) PH 值的影响 市政技术学院 20xx 届毕业论文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18 5) 回收率对 RO 运行的影响 a) 回收率降低,出水水质提高,但水浪费增加。 b) 回收率提高,水浪费减少,但浓水可能结垢,并且,由于浓水流量低,污染物更容易沉积。 . RO 系统控制规律 RO 产水流量下降 10%或者 RO段间 进出水压力差增加 50%时,须进行化学清洗。 RO 膜 长期停止运行要用 还原剂或甲醛溶液 保护。 . EDI 与终端系统 . EDI 系统影响因素 分析 EDI系统运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包括进水电导率、进水流量、电压与电流、水的pH值、温度及压力的影响等。 1) 进水电导率 对脱盐效果的影响 在保证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随着原水电导率的上升 ,脱盐效果变差。 这是因为进水电导超过一 定范围后 ,模块的工作区间往下移动 ,乃至再生区消失 ,工作区穿透 ,模块内的填充树脂大部分呈饱和失效状态。 同时水中的离子浓度增加 ,在电压恒定不变的情况下 ,电流增加 ,从而电离水的过程减弱 ,相应的水电离出的H +,OH 减少 ,直接导致树脂的再生变差。 这样 ,在进水水质变差的情况下 ,模块会由弱电离子开始慢慢穿透。 系统的电流会增加 ,因为存在水的电离现象。 2) 进水流量的影响 市政技术学院 20xx 届毕业论文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19 进水流量与EDI模块的处理能力 ,进水水质以及进水压力有关。 在EDI模块产水能力恒定条件下 ,进水水质越差 ,模块的单位处理负担就越重 ,进水流量应当调节的越小。 在模块的启动阶段 ,应注意当瞬间流量过大时 ,会造成膜的穿孔。 由于模块中的电子流主要通过填充树脂传递的 ,所以浓水电流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影响模块中电子流迁移的关键。 在实际的试验中可以发现 ,减少浓水的流量可以提高系统的电流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质。 但是浓水流也并非越小越好 ,当浓水流量过小时会导致膜两侧浓度差过大 ,而形成浓差扩散 ,影响水质。 另一方面 ,由于弱电离子Si及其离子态化合物的溶解度很小 ,所以容易在低流量的浓水中形成饱和 ,从而影响弱电离子的去除。 电极水的作用主要是给电极降温和带走电极表面产生的气体。 一般电 极水的流量是进水的1 %左右。 当电极水过小时 ,不能及时带走电极表面的气体 ,会影响整个模块的运行。 3) 电流电压的影响 电压的确定和模块的设计有关 ,电压是使离子迁移的动力 ,它使得离子从进水中迁移到浓水中 ,同时电压也是电解水用于再生树脂的关键。 在规定范围内如果电压过低 ,会导致电解水减少 ,产生的H +和OH 离子不足以再生填充树脂 ,同时电压太低使得离子的迁移动力减弱 ,最终使模块的工作区间下移 ,产水水质变差。 如果电压过高 ,就会电解出过剩的H +和OH ,使电流升高的同时也使离子极化和扩散加剧 ,导致产品水水质变差。 电压是否过 高可以从电极水出水中的气泡多少加以判断。 最佳电压范围的确定主要由进水电导和浓水的流量决定 ,比如当进水电导变大 ,浓水的浓度也变大的情况下由于系统的电阻减少 ,所以系统的电压也应当相应的下调。 电流与进水电导及总的离子迁移数有直接关。 总的离子迁移包括水中原来的离子如Na +,CI 等 ,也包括新生成的H +和OH ,而H +和OH 与电压有直接关系 ,所以电压升高 ,电流也升高 ,但是两者的变化不是线性的 ,因为电流一部分用于杂质离子的迁移 ,一部分用于水的解离。 4) 进水的pH值、温度及压力的影响 进水的pH值表示了进水中H +的含 量 ,一般进水控制在 6~9 之间。 通常情况下市政技术学院 20xx 届毕业论文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20 pH值偏低是由于CO2的溶解所引起的。 由于是弱电离物质 ,CO2也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因素之一 ,水中pH值和CO2存在一定溶解关系 ,理论上当pH>10时 ,去除效率最佳 ,对于弱电离子Si ,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硅酸的pKi是9.8。 高pH值有助于去除弱电离子 ,但是前提是必须在进EDI系统前除去Ca2 +,Mg2 +等离子。 温度对系统压力 ,产水电阻有直接影响。 通常EDI的进水温度应控制在5~35 ℃ 之间 ,最佳温度是在25 ℃ 左右。 温度的降低会使水的活性降低 ,即水中离子的布朗运动减弱 ,宏 观上表现为水的黏性增加 ,系统压力上升。 离子迁移减弱的另一个结果是离子和填充树脂及膜的交换速度降低 ,浓差极化将成为影响速度的瓶颈。 而且膜的交换能力一般也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如果温度上升 ,则会表现出大致相反的现象。 此时水中的离子活性增加 ,运动剧烈 ,水的电导相应增加 ,此时如果给定电压不变的话 ,电流就会上升。 当温度超过一定温度以后 ,产水水质会逐渐变坏 ,这主要是由于离子和填充树脂、离子交换膜的交换过程受离子活性等影响而减弱 ,所以进水温度低时 ,我们要适当提高电压 ,以增加离子迁移的动力和更有效的电离水分子。 而当我们使用 相对温度较高的进水来运行时 ,也可以以节能降低电压的方式来取得同样的出水水质。 压力的变化和控制是使得EDI模块能够正常运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产品水的压力>浓水压>电极水压。 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浓水扩散污染产品水的现象。 压力的变化还是判断EDI模块是否被污染 ,管路是否被堵的有效手段。 特别是当浓水进出口压力差变大时 ,常伴随的问题是浓水管路有堵 ,此时就需要人为的清洁管路 ,进行化学清洗或其他手段来降低压差。 因此在EDI系统进口 ,应保证进水的污染指数在合格范围。 . EDI 系统控制规律 系统在运行中可调因素大致有 进水流量、浓水流量、电压等。 进水流量增加 ,模块的工作压力也相应增加 ,如果超过EDI的处理范围 ,出水水质会显著变差。 所以当进水的电导比较高时 ,适当地调节进水的流量是必需的。 当进水的电导比较小时 ,也可以在EDI系统压力允许的范围内增加进水的流量 ,以提高产水的效率。 浓水流量的变化是另一个调节系统平衡的要素 ,特别是对于系统中的电流有市政技术学院 20xx 届毕业论文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21 直接影响。 浓水的流量对去除弱电离子Si也有一定关系。 由于Si在25 ℃, pH值是6~8的水体中的溶解度是120mg/L。 所以进水的浓缩倍率达到一定程度后 ,Si在浓水中就会饱和 ,导致不 能进行更深度的除硅 ,这也是确定浓水流量下限的条件之一。 如果电压降低或是进水的总离子水平提高的话 ,那么系统中的树脂会更多的和离子发生交换 ,相应的工作区间就往出水侧移动 ,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或是穿透 ,这一过程中 ,出水电导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出水的弱电离子增加是最明显的表现。 如果电压上升或是进水离子减少 ,则系统的工作区间会向进水侧发生移动 ,表现为出水水质变好 ,弱电离子的含量减少。 所以判断系统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出水水质变化 ,弱电离子的漏出多少来实现 ,并可以通过工作区间的移动来解释。 . 终端系统 终端 系统包括氮封水箱、 UV 杀菌器和终端精密过滤器。 1) 氮封水箱(略) 2) UV 杀菌器 紫外线灯管损坏,须更换。 3) 终端精密过滤器。 同保安过滤器操作规律一样。 . 药剂 本系统主要应用到药剂有氢氧化钠溶液、专用 RO膜阻垢剂、还原剂(亚硫酸氢钠)、药洗剂和保护剂。 1) 氢氧化钠溶液主要去除是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够穿过RO 膜,而不被过滤,会加重后面的 EDI 系统的运行负担,并且 EDI 对二氧化碳的去除有限,影响出水的水质,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生成物则能被 RO 膜有效截留。 氢氧化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