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plc控制系统的设计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电梯以及零部件的出口提供了机会;我国电梯市场是很大的市场,也是很挑剔的市场。 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和村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住宅建设势头不减,住宅电梯的需求量继续看好;电梯是一种售后服务工作量特别大的机电产品,其使用可靠性不但取决于产品的制造与安装,而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维修与保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电梯企业目前应该注意进一 步遵守市场行为规范,努力培育自主开发能力,组建完善的维修保养和售后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国产电梯和民族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方案的比较和论证 影响电梯质量好坏的关键是它的控制系统。 传统的电梯自动控制一是由继电器 —— 接触器进行控制,其缺点是触点多,接线复杂,故障率高,可靠性差,维护工作量大,二是有 微机控制 ,其缺点是 系统抗干扰能力弱 ,而采用 PLC 组成的控制系统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工作可靠性高,灵活性好,通用性高,编程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它的抗干扰能力远远强于传统电梯的,它使电梯的运行更加安全,方便。 已成为目前电梯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控制方式。 湖北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5 第 1 章 电梯 的 控制系统 简介 电梯拖动与控制系统:电梯的拖动控制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用于电梯的拖动系统主要有:单、双速交流 电动机 拖动系统,交流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拖动系统,直流 发电机 一电动 机可控硅励磁拖动系统,可控硅直接供电拖动系统, VVVF 变频 变压调速拖动系统。 原理 电梯控制系统硬件由轿厢操纵盘、厅门信号、 PLC、变频器、调速系统构成,变频器只完成调速功能,而逻辑控制部分是由 PLC 完成的。 PLC 负责处理各种信号的逻辑关系,从而向变频器发出起停信号,同时变频器也将本身的工作状态输送给 PLC,形成双向联络关系。 系统还配置了与电动机同轴连接旋转编码器及 PG 卡,完成速度检测及反馈,形成速度闭环和位置闭环。 此外系统还必须配置制动电阻,当电梯减速运行时,电动机处于再生发电状态,向变频器回馈电能,抑制直流电压升高。 电梯的 结构 机房部分、 井道及底坑部分、轿厢部分、层站部分。 图 1— 1 电梯模型结构 湖北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6 1— 减速箱 ; 2— 曳引轮 ; 3— 曳引机底座 ; 4— 导向轮 ; 5— 限速器 ; 6— 机座 ; 7— 导轨支架 ; 8— 曳引钢绳 ; 9— 开关碰铁 ; 10— 紧急开 关; 11— 导靴 ; 12— 轿架 ; 13— 轿门 ; 14— 安全钳 ; 15— 导轨; 16— 绳头组合; 17— 对重 ; 18— 补偿链 ; 19— 补偿链导轮 ; 20— 张紧置; 21— 缓冲器 ; 22— 底坑 ; 23— 层门 ; 24— 呼梯盒; 25— 层楼指示灯 ; 26— 随行缆 ; 27— 轿壁 ; 28— 轿内操纵箱 ; 29— 开门机 ; 30— 井道传器 ; 31— 电源开关 ; 32— 控制柜; 33— 曳引 机; 34— 制动器 ( 1) 曳引系统:曳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 动力 ,使电梯运行。 曳引系统主要由 曳引机 、曳引 钢丝绳 , 导向轮,反绳轮组成。 ( 2) 导向系统:导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 导向系统主要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组成。 ( 3) 轿厢 :轿厢是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电梯组件,是电梯的工作部分。 轿厢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 ( 4) 门系统: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封住层站入口和轿厢入口。 门系统由轿厢门,层门, 开门机 ,门锁装置组成。 ( 5) 重量平衡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在电梯 工作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 系统主要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 ( 6) 电力拖动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的功能是提供动力,实行电梯速度控制。 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电动机, 供电系统 ,速度反馈装置, 电动机调速 装置等组成。 ( 7) 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纵和控制。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 (柜 ),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 ( 8) 安全保护系统: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 人身安全 的事故发生。 由 电梯限速器 、 安全钳 、夹绳器、缓冲器、 安全触板 、层门门锁、 电梯安全窗 、 电梯超载限制装置 、限位开关装置组成。 ( 1) 全数字识别乘客技术 (所有乘客进入电梯前进行识别,其中包括眼球识别、 指纹识别 )。 ( 2) 数字智能型安全控制技术 (通过乘客识别系统或者 IC 卡以及数码监控设备,拒绝外来人员进入)。 ( 3) 第四代无机房电梯技术 (主机必须与 导轨 和轿厢分离,完全没有共振共鸣,速度可以达到 ,最高可以使用在 30 层以上 )。 ( 4) 双向 安全保护技术 (双向安全钳、双向限速器,在 欧洲 必须使用, 中国 正在被普遍使用)。 ( 5) 快速安装技术 (改变过去的电梯安装方法,能够快速组装)。 ( 6) 节能技术 (采用 节能 技术,使电梯更节约能源)。 ( 7) 数字监控技术 (完全采用 计算机 进行电梯监控与控制)。 ( 8) 无线 远程控制 及报警装置(当电梯产生 故障 时,电梯可以通过无线装置给手机发送故障信息,并通过手机发送信号对电 梯进行简单控制 )。 湖北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7 电梯的 分类 ( 1) 乘客电梯 ,为运送乘客设计的电梯,要求有完善的 安全设施 以及一定的轿内装饰。 ( 2) 载货电梯 ,主要为运送货物而设计,通常有人伴随的电梯。 ( 3) 医用电梯 ,为运送病床、担架、医用车而设计的电梯,轿厢具有长而窄的特点。 ( 4) 杂物电梯 ,供图书馆、 办公楼 、饭店运送图书、文件、食品等设计的电梯。 ( 5) 观光电梯 ,轿厢壁透明,供乘客观光用的电梯。 ( 6) 车辆电梯,用作装运车辆的电梯。 ( 7) 船舶电梯, 船舶 上使用的电梯。 ( 8) 建筑施工电梯,建筑施工与维修用的电梯。 ( 9) 其它类型的电梯,除上述常用电梯外,还有些特殊用途的电梯,如冷库电梯、防爆电梯、矿井电梯、电站电梯、消防员用电梯等。 ( 1) 交流电梯,用交流感应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 根据拖动方式又可分为交流单速、交流双速、交流调压调速、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等。 ( 2) 直流电梯,用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 这类 电梯的额定速度一般在 以上。 ( 3) 液压电梯 ,一般利用电动泵驱动液体流动,由柱塞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 4) 齿轮齿条电梯,将导轨加工成齿条,轿厢装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电动机带动齿轮旋转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 5) 螺杆式电梯,将直顶式电梯的柱塞加工成矩形螺纹,再将带有 推力轴承 的大螺母安装于油缸顶,然后通过电机经减速机(或皮带)带动螺母旋转,从而使螺杆顶升轿厢上升或下降的电梯。 ( 6) 直线电机 驱动的电梯,其动力源是直线电机。 ( 7) 电梯问世初期,曾用蒸汽机、内燃机作为动力直接驱动电梯,现已基本绝迹。 电梯无严格的速度分类,中国习惯上按下述方法分类。 ( 1) 低速梯,常指低于。 ( 2) 中速梯,常指速度在 ~。 ( 3) 高速梯,常指速度大于。 ( 4) 超高速梯,速度超过。 ( 5) 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梯速度越来越高,区别高、中、低速电梯的速度限值也在相应地提高。 ( 1) 有司机电梯,电梯的运行方式由专职司机操纵来完成。 湖北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8 ( 2) 无司机电梯,乘客进入电梯轿厢,按下操纵盘上所需要去的层楼按钮,电梯自动运行到达目的层楼,这类电梯一般具有集选功能。 有 /无司机电梯,这类电梯可变换控制 电路 ,平时由乘客操纵,如遇客流量大或必要时改由司机操纵。 ( 1) 手柄开关操纵,电梯司机在轿厢内控制操纵盘手柄开关,实现电梯的起动、上升、下降、平层、停止的 运行状态。 ( 2) 按钮控制电梯 , 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控制电梯,具有自动平层功能,常见有轿外按钮控制、轿内按钮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 3) 信号控制电梯,这是一种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有司机电梯。 除具有自动平层,自动开门功能外,尚具有轿厢命令登记,层站召唤登记,自动停层,顺向截停和自动换向等功能。 ( 4) 集选控制电梯 ,是一种在信号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自动控制的电梯,与信号控制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实现无司机操纵。 ( 5) 并 联控制电梯, 2~ 3 台电梯的控制线路并联起来进行逻辑控制,共用层站外召唤按钮,电梯本身都具有集选功能。 ( 6) 群控电梯 ,是用微机控制和统一调度多台集中并列的电梯。 群控有梯群的程序控制、梯群智能控制等形式。 ( 1) 斜行电梯 : 轿厢在倾斜的井道中沿着倾斜的导轨运行,是集观光和运输于一体的 输送设备。 特别是由于土地紧张而将住宅移至山区后,斜行电梯发展迅速。 ( 2) 立体停车场 用电梯 : 根据不同的停车场可选配不同类型的电梯。 ( 3) 建筑施工电梯 : 是一种采用齿轮齿条啮合方式(包括销齿传动与链传动,或采用钢丝绳提升),使吊笼作垂直或倾斜运动的机械,用以输送人员或物料,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与维修。 它还可以作为 仓库 、码头、 船坞 、高塔、高 烟囱 的长期使用的垂直运输机械。 ( 4) 消防电梯 : 在发生火警时 , 用来运送消防人员 , 乘客和消防器材等。 ( 5) 冷库电梯 : 在大冷库或制冷车间 , 运送冷冻货物。 但是需要满足门扇及导轨等活动处密封 , 浸水等要求。 ( 6) 矿井电梯 : 供矿井运送人员及货物之用。 ( 7) 特殊电梯 : 供特殊环境条件下使用 , 如防爆 ,防腐 ,耐热等特殊用途的电梯。 ( 8) 滑道电梯 : 在建筑物内配置 , 常与建筑物 , 人行道平行使用。 ( 9) 运机电梯 : 飞机库中几十吨或者上 百吨重量的飞机 , 垂直提升到飞机场跑道上。 ( 10) 门吊电梯 : 在大型门式起重机的门腿中 , 运送在门机中的工作人员及检修机件等。 ( 11) 自动扶梯 : 座椅电梯人坐在电动机驱动的椅子上 , 控制椅子手柄上的按扭 , 使椅子下部的动力驱动装置驱动人椅 , 沿楼梯扶栏的导轨上下运动。 湖北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9 其它 ( 1) 按机房位置分类 : 则有机房在井道顶部的(上机房)电梯、机房在井道底部旁侧的(下机房)电梯,以及有机房在井道内部的(无机房)电梯。 ( 2) 按轿厢 尺寸 分类 : 则经常使用 “ 小型 ” 、 “ 超大型 ” 等抽象词汇表示。 此外,还有双层轿厢电梯等。 特点 ( 1) 能够设置不同类型产品的工位数量及位置参数,并能够在线监控运行过程; ( 2) 设备操作灵活方便,能够实现启动与暂停,自动与手动模式切换 ,计数与清零 ,气缸下压时间调整等; ( 3) 螺丝的自动排放,送料,固定,由机器一次性自动完成,不需人工辅助; ( 4) 高速的生产节拍,可实现单工位速度不低于 秒 /件。 定位精度高,位置误差不大于 毫米。 控制电梯的优点 ( 1) 在电梯控制中采用了 PLC,用软件实现对电梯运行的自动控制,可靠性大大提高。 ( 2) 去掉了选层器及大部分继电器,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外部线路简化。 ( 3) PLC 可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系统,方便地增加或改变控制功能。 ( 4) PLC 可进行故障自动检测与报警显示,提高运行安全性,并便于检修。 ( 5) 用于群控调配和管理,并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 6) 更改控制方案时不需改动硬件接线。 湖北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0 第 2 章 电梯 PLC 控制系统 的 设计 电梯的控制要求 一层呼叫按钮 PB二层 上 呼叫按钮 PB二层 下 呼叫按钮 PB3,三层呼叫按钮 PB4,一层行程开关 SQ二层行程开关 SQ三层行程开关 SQ3;输出信号有:电梯上升 KM电梯下降 KM2,控制要求如下: 1.不允许同时有两层楼要求停电梯; 2.当二层不需要停时,能越过二层直接到达所需楼层。 型号选择 PLC 的种类非常繁多,不同种类之间的功能设置差异很大,这既给 PLC 机型的挑选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机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应是在功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力争最好的性价比,并有一定的升级空间。 考虑到本次设计的电梯系统只有 3 层,且开关量居多,模拟量较少;对于开关量控制为主的系统而言,一般 PLC 的响应速度足以满足控制的要求,在小型 PLC 中整体式比模块式的价格便宜,体积也小,但是在设计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估计的指标,在设计活动中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另外模块式 PLC 排除故障所需时间短;我们估 算输入输出接口比较多;由于考虑到本次设计的电梯系统只有 3 层,考虑到工厂造价,我们采用离线编程的方式,以减小软硬件的开销。 选用欧姆龙类型可编程控制器。 三层楼电梯输入输出端子分配表 表 2— 1 电梯 输入输出信号的 I/O 地址分配 输入电器 输入端子 输出电器 输出端子 一层呼叫按钮 PB1 00000 电梯上升 KM1 01000 二层上呼叫按钮 PB2 00001 电梯下降 KM2 01001 二层下呼叫按钮 PB3 00002 三层呼叫按钮 PB4 00003 一层行程开关 SQ1 00004 二层行程开关 SQ2。电梯plc控制系统的设计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控制柜、操纵箱、层楼指示、召唤箱及曳引电动机等几十个分散安装在电梯 井道内外和各相关电梯部件中的电器元件构成。 电气控制系统通过电路控制电毕 业 论 文 ( 设 计 ) 用 纸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 第 7 页 力拖动系统工作程序,完成各种电气动作功能,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电梯一般是由电动机来拖动的,其运行过程大多包括启动、正(反)转、停止等,这整个过程是由电气控制系统来完成。
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电器控制的弱点就越来越明显。 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最早是根据顺序逻辑控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专门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鉴于其种种优点,目前电梯的继电器控制方式己逐渐被 PLC 控制所代替。 同时由于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电梯的拖动方式己由原来直流调速逐渐过渡到了交流变 频调速。 因此 PLC
oorButton3 = ~outfloorButton3。 end always begin 25。 outfloorButton6 = ~outfloorButton6。 end always begin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22 35。 infloorButton8 = ~infloorButton8。 end initial begin //
两个应变 片,一片受拉力一片受压力,两者应变符号相反, 设初始状态为 R1=R2=R3=R4=R, Δ R1=Δ R2=Δ R,可以得到电压表 达式 URRV 21 ,半桥灵敏度表达式 Ukv 21,可见输出电压与电阻的变化严格呈线性关系,不存在线性误差, 灵敏度比单臂电桥提高了一倍。 ( 3) 全桥 全部电阻都使用应变电阻, 且相邻的两个臂的受力方向相反, 电桥平衡时
全的运用进去。 通过这一课题,我运用已学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学会分析和解决学术问题。 这既是对我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测,也是一次提高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机会,为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冲压模具的发展重点与展望. 1冲压模具产品发展重点冲压模具共有7小类,并有一些按其服务对象来称呼的一些种类。 目前急需发展的是汽车覆盖件模具,多功能、多工位级进模和精冲模。
表示 %100BSA ( 34) 式中, A 为一个步距内冲裁件的实际面积( mm2 ) B 为条料宽度( mm) S 为步距( mm) 若考虑到料头、料尾和边余料的消耗,则一张板料上的总材料利用率为 %10 01 BLnAZ ( 35) 式中, n 为一张板料上的冲裁件总数目 1A 为一个冲裁件的实际面积 ( mm2 ) B 为条料宽度( mm) L 为板料长度(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