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批发商贸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礼县、 天水 秦城区 接壤。 行政区域 面积为 1861平方公里。 境内地形由西北向南倾斜,南部为土石质山原峡谷区,北部为沟壑梁峁区,平均海拔 1692 米。 二、地形、地貌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 XXX 县。 地貌单元属沟谷地段地貌。 地势南高北低向黄河盆地倾斜,西高东低,地形较平坦,绝对高程介于 1535. 84~1536. 99m之间,最大高差约 1. 15m。 根据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所做的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项目的地质情况如下: 在工程控制的深度范围内,该场地地基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主要由冲洪积成因的杂填土、角砾及辉 绿岩组成,现由地表至深部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 (Q4Ml):主要由粉土、细砂、角砾及少量建筑垃圾等组成,土质不均,干/ V稍湿,松散。 全场地分布;层面处标高为 1536. 99— 1535. 84m,平均标高为 1536. 49m;层厚 0. 50~ 0. 90m,平均厚度为 0. 66m; ②角砾层 (Q4al+pl):青灰色,稍湿,稍密,一般粒径 7— 13mm,颗粒级配较均匀,隙间充填砂土及少量粉质粘土,颗粒形状以棱角状刊片状为主,母岩成分以变质岩及火山岩为主,全场地分布;层面处示高为 1536. 45~ 1534. 94m, 平均标高为 1535. 84m;层厚 2, 50~ 6. 10m, 平均厚度为 3. 42m; ③辉绿岩 (T3):一种基性侵入岩,矿石块状构造,辉绿结构,主要由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组成,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 暗灰一灰黑色。 全场地分布;层面处标高为 1533. 57— 1529. 55m,平均标高为 1532. 42m;埋深 3. 30— 6. 70m;在此次勘察过程中,均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 22. 30m。 该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根据现场勘查,场地内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无构造断裂经过,无地裂缝 ,裂隙不发育。 故总体判断,场地较为稳定。 三、气候条件 本项目场地所属地区气象条件: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最大冻土深度 ;年平均降雨量 毫米,全年无霜期 185 天。 四、交通条件 交通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四通八达,便利快捷。 现有公路798 公里, S219 线祁成公路贯穿县境,与国道 312 线连接。 新规划的“天十高速”自南向北经过 XXX 县城; 十石路、鱼花路等县乡道路接通全县各乡镇。 五、公共设施条件 目前,场址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已基本具备, 南城新 区内基础设施条件齐全,为 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环境。 供电:由所在区域变电站接入,供生 产、生活等用电。 供水:项目所需用水由城区地下水管网提供。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分别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 通讯:该区域通讯属 南 城区电信局管辖,项目所需通讯可向项目所在地通讯服务商申请办理。 道路: 拟建项目场地紧邻滨河路,规划路及规划大桥直通伏羲广场,河北边为伏羲大道,联通县城各部, 交通较为便利。 六、施工条件 项目用地由 县委县政府 统一进行拆迁补偿、土地整理、七通一平等前期工作,便于施工。 建筑所需砂、石料、水泥等建材均可 从县城获得。 第 五 章 建设方案 项目定位及 规划目标 一、 项目定位 “ XXX县电子批发商贸综合楼 ” 的建设,提出以 南城新 区 为中心,拉动和整合 500平方 公里范围内的产、供、销资源,构建大型、综合、商贸物流一体化的交易平台战略构想。 以体验式样品展示中心、集群式现货交易中心为凝聚点,吸引与拉动 陇南 供应与采购资源向 XXX电子批发 商贸城集聚。 以 适当开发商品住宅满足外来商户的住宿需要为契机,打造一体式销售、住宿、餐饮模式。 增加电子批发商贸城的人气。 二、规划目标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基地 所处的环境和区位,合理布局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在充分考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前提下,把实用、经济的原则与美观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规划布局的完整统一,在有限的用地空间内多方式合理组织内部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生 活 需求及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 为各办公楼的商品化开发、社会化管理和循序实施创造条件。 打造 “ 新型 电子批发 商贸城 ” , 提升区域城市形象与竞争力。 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整合与共享。 创建商贸和物流一体化,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超越城市功能发展现状。 总体规划方案 一、 设计依据 项目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套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经营环境;为服务和管理创造条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本项目的规划设计根据以下依据进行: 有关文件 1)、当地规划局对该项目确定了用地面积及用地红线的范围; 2)、甘肃生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提供的与本项目有关的批复资料与文件。 3)、甘肃生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 1:1000 的地形图 4)、甘肃生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设计要求。 5)、与甘肃生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定的设计合同。 现行相关规范、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质【 20xx】 216号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xx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xx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xx版 )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xx 版 )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xx 《住宅设计标准》 DB62/25301120xx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xx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 规范》 GB5010820xx 《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20xx;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x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5004595(20xx版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城市道路及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xx、 二、 指导 思想 本项目根据现代设 计风格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完善与强化城市用地的功能与布局,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埋位置和环境条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进行构思设计,构造一个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有利于以 商贸 流通为主的场所 ,创建产、供、销新型供应链,降低交易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造 陇南地区 新型 电子 商贸物流交易大平台。 突出特色商业,带动相关产业链; 由特色商业带动居住配套,从而扩大人流聚集效应; 由产业链和人气打造商业物流; 增强第三产业份额,扩大就业和税收。 三、设计原则 顺应国 家及当地政府政策产业导向 ,将《中国式物流与采购一体化创新工程》融入《 XXX 县 城市总体规划》之中进行提升优化;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方案设计遵循现行有关规范和要求,力求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灵活,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商贸物流大规模物资集散、转运、配送、仓储、流通等功能要求。 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套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经营环境。 方案运输系统布置科学,运输距离、路径力求近捷,避免车流、物流迂回、交叉。 贯彻 “ 可持续发展 ” 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使用的综合效益,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于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中。 使设计具有弹性、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坚持 “ 节地、节能、节材 ” 的设计原则,推广使用建筑新材料、新技术,达到环保节能要求。 四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特点 将各区规划分开,既相对独立、完整,又便于联系,成为有机整体。 各分区内容因功能的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建筑形式的不同以及结构形式、荷载的不同而相对独立设置,既独立又方便联系,易于功能组织和交通流 线设计,同时使工程造价更趋于合理。 总平面布置方案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现有场地条件,进行总平面布置。 项目总占地面积 公顷,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项目共分三大功能区:商贸物流、特色商业和配套 服务 ,包括八大功能版块,分别为国际体验式样品展示中心、集群式现货交易中心、旅游购物特色街、中华文化商贸街、平台式信息数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 多元式商贸服务区、配套 酒店公寓 区。 其中 在 北至北外环路,西至西外环路,南至金宇路,东至济安桥路 的这一地块内由西向东布置集群式现货交易中心、平台式信息数码中心、 国际体验式样品展示中心、配套 酒店公寓 区 、 多元式商贸服务区 、 旅游购物特色街 、 中华文化商贸街;在 省道 337 线以南、西外环以西 地块内布置物流配送中心。 以上八大板块的规划设计应根据物流的功能要求,因地适宜,因功能适宜,区分重点,统筹地有机结合,使整个物流基地的平面、空间立体效果和功能布局的规划建筑群趋于最完美的结合。 项目主要功能区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五、竖向布置 本基地相对城市主干道地势较平,设计中利用地下室的挖方,进行场地找坡处理,坡向城市主次干道。 周围道路标高:小区周边的城市道路基本与场地内标高相 一致,小区内建筑物室内外高差为 ,177。 标高相对的绝对标高由甲方,施工方现场确定。 雨水的排放方式:基地内的地表雨水均排向路面,由路面下设雨水管。 再排向南边的城市主干道上的城市雨水管网。 小区内道路横向为双面坡,坡度为 1%,纵坡为 %~%,建筑物周围地面以不小于 %坡向道路。 六、道路交通 城市交通 基地南临城市主干道,东临城市次要干道, 形成基地两个出入口,出入口附近有公交车和出租车站点,方便居民出行。 内部交通 道路围绕基地与建筑形成环形路网,建筑物各功能分区 出入口沿建筑不同方向设置,使各功能区域人流互不干扰,道路系统可达性强,保证消防、救护等车辆的畅通。 地面车行道路最小宽度为 米,最小转弯半径为 ,消防车道能承受消防车荷载要求。 停车系统 本方案位于集中绿地下设地下小汽车库,可泊车 70 辆,住宅楼梯和电梯均可到达地下室,通至车库,车库在基地东面入口处设置车库入口,在中心广场南面设置车库出口,出行车辆从小区次入口通向南侧的城市主干道。 小区内地面停车沿小区内道路设临时停车泊位三处,可泊车 27辆,满足就近停车,方便出行的要求。 七、绿化 区内绿化景观主 次分明地分布于主体建筑前院,从而使户户推窗见景,住户内的景观与小区内的景观形成相呼应。 集中公共绿地中布置有 广场、雕塑、水景,营造出开放、时尚的都市现代气息,大块绿地、凉亭、柱栏、羊肠小道、疏密有致的树木与散步的人群形成小区田园般的自然风貌,绿化与景观环境相结合,绿化与运动系统相结合,突出人、景观、绿化的互动关系。 八、管线综合设计 基地内室外管线包括高压电缆、低压电缆、弱电电缆、雨水排水 管、污水排水管、生活给水管、消防给水管,采暖一次热媒管,采暖二次热媒管,天燃气中压管,天燃气低压管共十种,设计内容包 括各种管道的平面位置及竖向标高控制。 各种管道之间的水平.垂直间距以及管线与建、构筑物间的距离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执行。 各类管线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 ,按埋设深度由浅至深的顺序依次为 :弱电电缆、电力电缆、采暖管、天然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地下管线主要沿道路敷设,雨水沿道路中心敷设,给水污水管在道路两侧敷设,其余各种管线在人行道及道路两侧绿化带下敷设.管道密集处设钢筋混凝土管、沟、将有采暖、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管均敷设于地沟内。 九、日照分析 计算依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 计规范》 GB5018093( 20xx 年版)第 条中的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 20xx)》第 1款。 XXX 县规划局关于《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实行)的通知。 计算结论 详见本方案日照分析报告。 使用软件 1)、 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