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申报与建设规划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汇刚出现时,我们就在单片机中引入了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研制出了 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平台。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个系统中采用的电子设备数量大大增加,而且电子设备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大,连接各种设备的网络也越来越复杂,电磁污染也在不断加剧,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又一杀手,电子产品倡导绿色环保迫在眉睫。 对此,我院把 protel 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造为《印刷电路板电磁兼容技术》课程,并把《印刷电路板电磁兼容技术》课程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必修课、主干课。 课程以电子信息行业应用广泛的电磁兼容技术为核心、以 protel 应用软件为基础,学习印刷电路板电磁兼容方面所必 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主要建设项目 14 图 231 “ 专业 +公司 +师生员工 ” 的专业建设模式 (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 1) 学院十分重视企业参与高职的教学工作,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成立了以长城信息有限公司蒋爱国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主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从人才市场调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确定到具体的教学实施。 同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还提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对专业教学改革方 案提出修改意见;对专业教学情况及实施方案提供咨询指导意见;每学年组织一次对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督查与交流,并写出评估报告,提出指导意见。 因此,我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专业培养方案规范科学,相对稳定,并具前瞻性。 ( 2) 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 线 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 (1)形成专业方向 在广泛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高等职业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员 工 双 师 产品加工 工艺设计 设备维护维修 技术改进 企业文化 教学 技术 咨询 与 服务 科研 产品开发 学 生 教师与企业员工 徒弟、员工 师傅、技术人员 公 司 (商务信息 技术实训中心) 课程体系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 双师团队建设 科 研 专业建设 岗位作业 流程导向 技术同步 校企互兼互聘 校企合作 主要建设项目 15 养目标,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能力要求,构筑了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新体系,形成专业方向与专业特色。 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分为智能控制技术方向、电子产品检测方向。 (2) 构建“三种核心能力”的理论教学体系。 我们从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以达到高职培养目标的目的出发,构建“三种核心能力”理论教学体系,以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很大程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按照常规的学科体系方式进行,设置的课程门数少,但学时和内容分量重,强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本科压缩型的痕迹较深。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紧紧围绕“三种核心能力”(电子生产工艺与质量管理能力、电子产品品质检验能力、工控产品单片机应用与设计能力)培养目标,形成了电子信息工程技 术专业独特的理论教学体系。 (3)构建“一线三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原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充分听取专、兼职教师和毕业生的意见,加强了基本工艺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与课堂理论教学体系相互平行、相互联系、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一线三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一线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三个训练为:基本技能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工实习、电子产品维修实习);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以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为核心电子小产品开发 、检测 综合实训);工程 应用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 3) 及时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修订专业培养方案: 每年组织学校和来自企业的专家到企业调研(岗位安排信息、岗位工作任务信息、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信息),反馈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信息(在电子企业稳定岗位工作的毕业生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能力要求、工作胜任情况信息),分析论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 确定人才数量和质量,根据岗位知识、技能、态度要求的变化,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 由专业建设与改革指导委员会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审定程序审签实施。 ( 4) 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制订程序符合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是: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 —— 确立电子信 主要建设项目 16 息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岗位群 —— 根据职业岗位群确立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 确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 根据理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理念和实践课程体系 —— 由课程体系确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和教材建设方案 —— 由系部、教务处、学术委员会、院长依次对上述内容进行初审、二审、三审、终审 —— 院长签字颁布实施。 课程设置 与课程 结构 ( 1) 打破了课程学科体系结构,按能力培养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 ,并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增加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本专业确定职业岗位面向,定位培养目标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借鉴了加拿大CBE 模式,对职业岗位需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论证,充分考虑了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适应的岗位变化、可持续发展、具有拓展的空间,应拓展的能力、知识;根据能力的培养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构成课程模块,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的应知应会内容,并增加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不考虑学科体系课程的完整性,将课程内容整合,分析课程的知识、能力、态度培养标准与培养目标,制订课程教学 大纲与考核大纲,构建了“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双证沟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如将《 Protel99SE 原理与应用》与《电磁兼容技术》整合为《 Protel99SE 印刷电路板电磁兼容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 8051C语言程序设计》整合为《嵌入式系统与 8051C 语言程序》,将《电气控制技术》《 PLC 可编程技术》整合为《电气控制 PLC 技术》。 ( 2) 构建了“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双证沟通”的理论、实践、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为:智能控制设备方向的课程为:《嵌入式 系统与 8051C 语言程序设计》、《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 DSP 原理与应用 》、《工业现场控制总线技术》、《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实训》、《自动控制系统》,《电路设计与印刷电路板制作实训》;电子检测方向的课程为:由《表面贴装技术》、《可靠性分析》、《电子产生与工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子产品工艺实训》、《质量管理体系与审核》、《品质工具及产品检测实训》。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者相互融合 :在课程设置时,制订了各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标准和目标,制订了包含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内容和标准的教 学大纲,在课程教学时既有知识传授目标、又有能力与素 主要建设项目 17 质培养目标;制订了包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内容和标准的考核大纲,在考核时既考核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技能的考核,还包含对素质的考核;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者相互融合。 表 241 智能控制 方向职业能力分解与对应课程表 能力 类别 能力模块 对应课程设置 对应实训项目 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基本岗位能力 电子 制图、识图能力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CAD 绘图, 计算机技能实 训 , 电路设计与印刷电路板制作实训 全国 计算机高新技术( PROTEL 平台)中 级 证 专业核心能力 工控设备的开发、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 自动控制系统 , 工业现场控制总线技术 工控设备系统设计实训 , 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实训 维修电工 、 单片机应用能力、可编控制器应用能力初、中级工 证 单片机与 PLC的开发能力 嵌入式系统与 8051C语言程序设计 、 电气控制与 PLC 单片机应用实训 电气控制与 PLC实训 普通工控设备智能化改造能力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DSP 原理与应用 电子设备装配实训 综合岗位能力 电子产品局部 设计与制造能力 毕业设计、顶岗 实习 职业资格取证强化训练 , 毕业综合实践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 维修电工、单片机应用能力、可编控制器应用能力中、高级工 证 工控设备 产品装配、调试能力 职业素质及能力 (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能力 ) 贯穿于各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之中 顶岗实习、 实训及其它实训项目 生产 现场管理能力 主要建设项目 18 表 242 电子检测 方向 职业能力分解与对应课程表 能力类别 能力模块 对应课程设置 对应实训项目 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基本岗位能力 电子制图、识图能力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 及应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CAD 绘图, 计算机技能实训 , 电路设计与印刷电路板制作实训 全 国 计 算机 高 新 技术( PROTEL平台)中级证 专业核心能力 制程品质检验 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与审核、表面贴装技术、制程控制 电子产品工艺实训 维修电工 、电子产品品质管理员、工艺员 初、中级工 证 成品品质检验 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与审核 品质工具及产品检测实训 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设计 能力 电子产品工艺、可靠性分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实训 综合岗位能力 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与安装能力 顶岗实习 职业资格取证强化训练 毕业综合实践 维修电工、电子产品品质管理员、工艺员 中、高级工证 大、中型 电子电气 设备维修能力 职业素质及能力 (设备维修质量、成本控制能力 ) 设 备 维 护 与 维 修 实训 ,ERP 实训及各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顶岗实习 ERP实训 ( 3) 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作品、工作任务、项目驱动的课程特色: 新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职业和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新的课程体系主要特点是:以一个典型项目作为实例 ,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就是以《日历、时间、温度显示及温度控制与报警器》将该实例进行分解得到相应的知识模块,将分解出来的知识模块按照将来从事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流程,分别放在后续各章节中进行详细剖析,最后将前述内容进行综合,并在综合中进行提高。 为防止教学内容因项目集中而过于片面,在各章节中注意了知识和技能的拓展,这种用一个典型的例证贯穿于整个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反复性的思维训练,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新课程体系的最大优 主要建设项目 19 点是:“以项目立模块、以模块构知识、以知识定章节”,便于学生学、记、用,达到高职教学的目的。 图 241 智能控制 方向课程体系 电子设备制造工艺设计能力 制图、识图能力 中等复杂电路设计能力 资料搜集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 创新能力 设计装配工艺准备 电子 CAD 电子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电气控制与PLC 电路分析 电工实习 岗位作业流程 知识、能力、素质 课 程 设备日常维护能力 印刷电路板设计能力 单片机硬件设计能力 单片机与 PLC 程序设计能力 故障诊断能力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设计装配 电路设计与印刷电路板制作实训 电子技术课 程设计 电子设备装配实训 核心技能强化训练 各种仪器的使用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 协作能力 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实训 工控设备系统设计实训 综合实训与技能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