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煤场区域室外管道工程)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擦去灰尘、脏垢等杂物。 油污采用清洗剂清洗干净。 紧固螺钉、背角、横挡死角等部位,采用钢丝刷双向来回多次打磨,清理后表面洁净无污。 金属表面处理级别应达到 St3 级。 高空金属表面处理时,每位施工人员都必须佩带一个工具袋,每当使用完某个工具时可随即装入工具袋,除锈时如有较重的工具时,应将此工具用较细的保险绳系在身上,以免施工中从手中滑落砸到下面的其他人员或物件。 表面处应满足大气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 80%,金属表面温度不低于露点湿度 3 度。 表面处理完毕后,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喷砂除锈 20 ( 1)脱脂净化: 金属结构表面在喷砂(丸)处理之前,必须仔细地清理焊、飞溅等附着物,并清洗基体金属表面可见的油脂及其污物。 ( 2)喷砂采用石英砂。 施工环境温度宜 10℃ 30℃,空气相对湿度小于 85%,同时要求基体金属表面温度应大于露点温度 3℃以上。 ( 3)喷射处理工艺参数: 压缩空气工作压力: 68kg/cm2;喷射角:磨料喷射方向与工作表面法线 之间夹角以 15176。 ~ 30176。 为宜;喷射距离:喷嘴离工件距离要求 100 mm 300mm;磨料粒径: 1465目。 ( 4)压缩空气质量:喷射处理所用的压缩空气必须经过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保证压缩空气清洁、干燥、无油,压缩空气应经下述方法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将喷嘴对着白纸吹半分钟,不见油和水的痕迹,则可认为基本符合要求。 ( 5)喷砂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将非喷砂工作面遮蔽保护。 保证在现场喷砂除锈施工过程不对现场造成污染,为避免现场的污染,喷砂除锈应采用钢砂并应采取必要的防尘、除尘措施。 ( 6)喷砂除锈后,应用 干燥无油的压缩空气吹扫表面浮尘和碎屑。 清理后的表面不得用手触摸。 涂装前如发现基体表面污染或返锈,应重新处理到原除锈等级。 ( 7)磨料应符合 GB64846487 的规定。 为保证粗糙度达到 Rmax50 um 以上,择磨料粒径 mm。 ( 8)喷砂作业的安全与防护 1) 操作人员必须带空气分配器的头盔面罩和防护服手套和耳塞。 2) 头盔上的面罩玻璃要经常更换,保证良好的能见度。 保证保持其 21 工作现场的清洁,但不得使用对设备和建筑有损害性和二次污染的清洗剂或工具。 3) 划清工作区与安全区,施工现场安 全标志线以内禁止无防护的人员进入防腐施工作业区域。 4) 清理或贮存易燃有害物品时,事先应清除干净并经分析合格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容器,作业时应配置通风装置。 5) 作业前操作工应先检查软管、接头、空压机、喷砂机等,在没有破损和故障后方可使用。 施工人员衣着应一致、整洁,进入现场必须佩带胸牌。 施工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上岗熟练工人。 6) 喷砂软管能导走静电,例如采用含碳黑量较高的橡胶管、普通空气软管可考虑用细金属线缠上并接地把静电导入地下,这在登高喷砂作业时尤要重要,因为当作业人员受到静电冲击时,会造成坠 落事故。 7) 喷砂作业的辅助操作人员,可选用阻尘率高,呼吸阻力少,重量轻的过滤式防尘口罩。 8) 施工现场须合理配置雨棚和挡水板,防止雨水和灰尘进入容器 ( 9)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钢管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涂料涂层和异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 10)喷砂除锈检查合格后,应在 8h 内完成质量检查及第一道底漆涂装。 ( 11)喷射处理后的钢管表面应呈均匀的粗糙度,不应产生肉眼明显可见的凹坑和飞刺,要求达到的粗糙度的值为 4075μ m。 ( 12)喷砂采用的 压缩空气应干燥洁净,不得含有油污和水分,并经以下方法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将白布和白漆靶板置于压缩空气流 22 中 1min,其表面用肉眼观察无油、水等污迹。 ( 13)喷砂的砂粒采用石英砂,干燥洁净、无油污、杂物;含水量应小于 1%。 ( 6)喷砂施工工艺指标如下: 喷嘴入口处空气压力:≥ ; 喷嘴直径:≥ 8mm; 嘴射角: 15176。 30176。 ; 喷距: 100300mm。 ( 14)喷砂注意事项: 1)喷砂(丸)处理后,基体金属的表面清洁度等级不低于 GB8923《涂装前钢材 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中规定的 级,埋入混凝土一侧的埋件,可按 Sa1 级标准除锈;埋件表面粗糙度值 Ry为 40~ 70um,闸门门叶、锁锭梁及启吊拉杆表面粗糙度值 Ry为 60~100um。 2)喷砂(丸)处理所用的压缩空气必须经过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以保证压缩空气的干燥、无油。 油水分离器必须定期清理;所有的磨料必须清洁、干燥。 3)表面预处理后用吸尘器或干燥、无油的压缩空气清除浮尘和碎屑。 清理后的表面不得用手触摸。 4)涂装前如发现基体金属表面被污染或返锈,应重新处理达到要求的表面清洁等级。 5)根 据金属表面情况,拟定合适的喷射距离、工作压力、喷射角度及砂气比例、喷嘴移动等工艺参数。 6)为防止漏喷及提高工作效率,应拟定合理的喷砂顺序和具体线路。 3.表面处理质量检查: 23 1)机械除锈后应达到《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与除锈等级》T892388 中规定的 St3 级标准。 2)非常彻底的动力工具除锈和喷砂除锈应符合以下标准: A、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 附着不牢 氧化皮 及 铁锈 和油漆 涂层 等附着 物, 底材显露部分 的 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 B、 表面除净油污和积垢,喷砂除锈至达到国标 GB/T 8923 的Sa 级,表面粗糙度 40 ~ 80 微米。 (二)、涂刷工艺: 1 、表面处理 : 金属 表面除净油污和积垢, 机械 除锈至达到国标 GB/T 8923 的 St3 级 ,并对钢材表面显露出的缺陷补焊处理。 钢表面处理合格后,必须在返锈前尽快涂漆。 2 、配漆 : 应由指定专人配漆,漆料开桶后应整桶搅匀,按 100 : 10 加入固化剂,搅匀并静置熟化 5 ~ 10min 后使用,使用期为 4h ( 20 ℃ 以下),配后超过使用期的漆料不应使用,因此每次的配漆量不可过多。 涂料在使用时一般不应 加入稀释剂冲稀,否则将降低涂层质量。 如在冬季施工,在低温下涂料粘度增大,涂刷操作困难,可适量加入我公司配套供应的的专用稀释剂调整粘度,但最高添加量不得超过涂料量的 5%。 在施工前,可先配制少量涂料,在试板上进行涂敷试验,测定涂料配制后的适用性、耗漆量、湿膜和干膜厚度、干燥时间等参数。 3 、涂漆 : ① 先对边角、焊缝、钢板搭接处等易出现漏涂的地方,预先刷涂一道,然后再大面积涂刷。 24 ② 可采用刷涂、辊涂、无气喷涂等施工方法,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涂敷,应涂敷均匀,不得漏涂,操作方法可参照 SY/T 0319 - 98 的具体要求。 ③ 每道漆的涂敷间隔应不大于 24h ,要在前一道漆实干后、固化前涂后一道漆,如间隔时间太长,前道漆已完全固化,应将漆膜表面打毛后再涂后道漆。 最后一道漆涂完后,应在常温下固化 7 天以上方可投入使用。 ④ 施工过程应在不同部位检测涂层的湿膜厚度,并及时对涂料粘度和涂敷工艺参数等进行调整,以保证防腐层最终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⑤ 每天工作结束后,可用稀释剂清洗喷涂机具,稀释剂用后滤去杂物,仍可再次使用,但必须密闭存放。 4 、质量检验 : ① 防腐层全部涂敷完成并固化后,进行外观 、厚度、表面电阻和粘结力检查,并对检查出的缺陷修补至合格。 ② 外观检查。 a) 用目测检查。 b) 防腐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漏涂处。 ③ 厚度检查。 a) 用磁性测厚仪检查。 ④ 表面电阻率。 a) 用表面电阻测定仪检查。 b) 表面电阻率应为 105 ~ 109 Ω。 ⑤ 粘结力检查。 a) 用锋利刀刃垂直划透涂层,形成边长约 45mm 、夹角约 45 的 V 形切口,用刀 尖从交点挑剥切口内的涂层,只呈脆性点状断裂, 25 不出现成片剥离为合格。 b) 按 SY/T 0319 - 98 的具体要求进行。 涂料用量与钢材表面状况及施工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 订货时先计算出实际防腐面积 ,估算配套材料量,然后按桶数取整订货。 涂刷工艺: ,将刷子的 2/3 沾上油漆,沾上漆的在桶边刮一下以减少刷子一边的油漆,拿出时,有油漆的一边向上进行涂刷。 栏杆扶手的圆钢及死角位置涂漆时,用刷尖沾上油漆作来回弹拍涂装。 用过后的漆刷要及时用稀料洗干净,以免刷毛变硬,刷柄要保持清洁。 : 4 寸毛刷,要求毛厚、口齐、毛尖软、毛根硬、不脱毛和 不炸毛;滚桶宜采用 4 寸长,毛柔和、不掉毛,钢轴坚硬;手柄不易松动的木芯滚桶,使用时,在手柄部位绑上 8 铁丝挂在桶上。 根据施工部位不同选择适当的毛刷。 26 (如小型角钢、圆钢),可以戴橡皮手套粘油漆,刷涂施工。 涂料施工说明 : 防腐涂料底漆、面漆(中间漆)及固化剂、稀释剂等应互匹配,并宜由同一生产厂家配套单位,涂敷环境条件应符合涂料说明书的要求。 雨、雪、雾、风沙天气不能施工,汽温 10℃,相对湿度 57%的天气不能施工。 防腐施工涂料配比按照产生品说明明书进行,环氧涂料 内防腐层施工检验参照《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229- 91 的规定。 (二)、管道、及附件的防腐、保温 保温层施工方法: 1)捆扎法施工:捆扎法是把保温材料制品敷于管表面,再用捆扎材料将其扎紧、定位。 适用于软质毯、板、管壳、硬质、半硬质板、管壳等各类保温材料制品。 配套的捆扎材料有镀锌铁丝、包装钢带、粘胶带等。 最适合于管道和中、小型圆筒设备的保温,用于大型筒体设备及管道平壁时需依托固定件或支撑件来捆扎、定位。 捆扎法是保温施工的常用方法。 2)捆扎间距:各类保温制品推荐采用的捆扎材料与间 距见表 保温制品的捆扎间距表 27 保温制品 保温对象 捆扎材料 间距 mm 软 质 DN≤ 200mm 60mm 宽粘胶带(低温) ≤ 200 半硬质 DN< 600mm 14~18镀锌铁丝 ≤ 300 硬 质 DN≥ 600mm 包装钢带或 14~16镀锌铁丝 DN< 600mm 16~18镀锌铁丝(双股) ≤ 400 DN≥ 600mm 加固 10~14镀锌铁丝或包装钢带 3)各类保温制品施工要点: 综合要求:不得采用螺旋缠绕捆扎,每块制品捆扎不少于两道。 、垫制品:经压实捆扎 后的实际施工密度与设计选用密度相符合。 :当需采用销钉配自锁紧板固定就位时,自锁紧板必须锁在销钉上,并将保温层压下 4~ 5mm。 :允许穿孔时,应钻孔穿挂在钩钉上就位,其孔缝采用矿物棉填塞;不允许穿孔时,钩钉位置应布置在制品的拼缝处。 ( 4)管道捆扎要点: 1)排列与下料:采用金属保护层护壳时,其筒体部分金属板呈环向缝平行,轴向缝错开排列;圆形封头部分则视其直径大小按角度分辨下料。 在金属护壳下料长度不宜超过 1m,若超过时,应在金属板上压出对角筋线。 2)接缝与定位:金属护壳接缝,通常 环向缝采用插接,轴向缝采用一边带凸筋的搭接。 金属护壳的一端采用螺栓固定时,螺栓的焊接应与壁面垂直。 每块金属板的固定螺栓不应少于两个,其另一端应为插接或 S 型挂钩支撑。 立式设备的金属护壳应分段固定在支撑件上。 3)立式设备或垂直管道:采用硬质或半硬质制品保温施工时,需设置支撑件,并从支撑件开始自下而上拼砌,然后进行环线捆扎。 当垂 28 直管管径小于等于 100mm 时,可不设支撑件,而采用 8 号镀锌铁丝在管壁上拧成辫箍环,利用扭辫镀锌铁丝来固定保温层。 4)管件:异经管保温,将保温制品加工成扇形块状,采用环向或网状捆扎, 并与大直径管段的捆扎铁丝纵向拉连。 弯头保温无成型制品时,可将直管壳加工成虾米腰敷设,只有 DN≤ 70mm 的中、低温管短半径弯头保温可用软质毡、垫绑扎敷设。 5)可拆卸式保温层施工:可拆卸式保温层是一种用于需要保温,同时又需要检查维修部位的保温结构。 ( 5)可拆卸式保温层使用部位: 1)设备及管道上的人孔、观察孔、检测点与维修处。 2)需要维修拆卸的管段法兰、阀门、过滤阀等。 3)可拆卸式结构的形式:可拆卸式结构的保温层宜为二部分的组合形式,其尺寸应与实物相适应。 ( 6)施工要点: 1)人孔部位:与人孔等盖式可 拆卸结构相邻位置上的保温层,应做成 45 度的斜坡。 2)法兰部位:靠近法兰连接处的保温层,应在管道一侧留有螺栓长度加 25mm的空隙。 3)装配:金属护壳内的保温层,应采用矿物棉制品衬装时,下料尺寸应略大于壳体尺寸,装设时应平敷、挤实;当里层采用铁丝网铺衬时,应将衬毡保温层压实后,用尖钉倒扣铁丝网,使衬毡紧贴在金属护壳上。 4)伸缩缝与膨胀间隙的留设:设备及管道保温层施工中,在采用硬质保温制品时,需认真设置伸缩缝和考虑留设膨胀间隙。 5)伸缩缝的设置部位: 6)水平管道: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