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压盖机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工作原理和特点:应用螺旋 5可调节导块 8 在其导槽内的位置,即改变曲柄长AE,由此改变从动件滑块 4 的行程。 13 B.棘轮机构 结构说明 :如图所示,曲柄 1 绕 A 轴回转,通过 连杆 2 使构件 3 绕 B 轴摆动。 滚子  安置于构件 3 的内缘与棘轮 4 轮齿所形成的楔形槽内。 导块 5 可在曲柄 1内的导槽内移动。 工作原理和特点:曲柄 1 为主动件回转时,棘轮 4 作间歇转动。 通过螺旋移动滑块 5,使其紧固在某一所需位置,即可改变曲柄 1 的长度,则构件 3 的摆角及棘轮 4 每次的转角随之变化。 14 C.凸轮机构与杠杆机构的结合 结构说明 :凸轮机构的滚子与杠杆机构一段的滑块相连,中间的支点与机架相连,并且保证可调节 (与我们做的机械原理部分实验中杆内挖空并放置滑块与机架固定 的杆类结构相似 工作原理和特点:凸轮机构的行程一定,但通过改变杠杆支点的位置,压盖头行程也会随之变化。 综上所述,为了是结构简单,我们选择了凸轮杠杆机构。 适应直径机构 设计要求 直径 D =55~85mm,为了在最简单,最节省材料并降低 功耗的情况,我们选择直接在传送带机架旁设置可调节 档盘,另一侧采用曲柄滑块机构。 15 整体系统图 16 三、 执行机构的设计: 凸轮机构采用直动滚子盘行凸轮,且为力封闭凸轮机构,利用外层材料来 使滚子与凸轮保持接触,实现定位功能。 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运动规律,满足加工要求,而且响应快速,机构简单紧凑。 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 由设计的要求,压盖机要完成以下的的动作循环, 上升  下降  压盖  上升  下降  压盖 ,从动件的上升位移曲线为 凸轮的设计 理论基础 : 理论轮廓曲线 (Pitch curve)方程 : 17 00( ) s in c o s( ) c o s s inBBx s s ey s s e     实际轮廓线曲线 (cam profile)方程 : 2222/ si nt a n/ c os/si n/c osc ossi nBBBBBBBBBBA B rA B rdx dx ddy dy ddx ddx dydddy ddx dyddx x ry y r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此来编写程序,并多次取参数来选择合适大小的凸轮。 具体设计如下 : 设计基圆半径 r=200mm,偏心距 e=20mm 滚子半径 =10mm 行程 =150mm 凸轮转角λ =120176。 ,压盖 机构 下降 凸轮转角λ =20176。 , 压盖机构休止 (即压盖 ) 凸轮 转角λ =120176。 , 压盖机构上升 凸轮转角λ =100176。 , 压盖机构休止 为了防止凸轮实际轮廓线产生过度切割并减小应力集中和磨损,设计时一般 18 应 保 证 凸 轮 实 际 廓 线 的 最 小 曲 率 半 径 不 小 于 某 一 许 用 值 P , 即 m in m ina r aP P r P   (一般取 aP =3~ 5mm),而我们求出的最小曲率半径显然也符合要求。 杠杆机构 l 取 300mm,支点最初选在中点。 凸轮轮廓计算 编写了 C 语言程序辅助计算,程序见附录。 编号 角度 理论轮廓线 x 理论轮廓线 y 实际轮廓线 X 实际轮廓线 Y 压力角 曲率 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