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 “常开触点 ”;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 “常闭触点 ”。 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固态继电器( 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 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 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第三节 保护装置评价指标 继电保护装置属于可修复元件,在分析其可靠性时,应该先正确划分其状态,常见的状态有: ① 正常运行状态。 这是保护装置的正常状态。 ② 检修状态。 为使保护装置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应定期对其进行检修,检修时保护装置退出运行。 ③ 正常动作状态。 这是指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正确动作于跳闸的状态。 ④ 误动作状态。 是指保护装置不应动作时,它错误动作的状态。 例如,由于整定错误,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错误动作于跳闸。 ⑤ 拒动作状态。 是指保护装置应该动作时,它拒绝动作的 状态。 例如,由于整定错误或内部机械故障而导致保护装置拒动。 ⑥ 故障维修状态。 保护装置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维修时所处的状态。 目前常用的评价统计指标有 : 正确动作率即一定期限内 (例如一年 )被统计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次数与总动作次数之比。 用公式表示为: 正确动作率 =(正确动作次数 / 总动作次数 )100 %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管理 5 用正确动作率可以观测该继电保护系统每年的变化趋势,也可以反映不同的继电保护系统 (如 220kv 与 500kv)之间的对比情况,从中找出薄弱环节。 可靠度 r(t)是指元件在起始时刻正常的条件下,在时间区间 (0, t)不 发生故障的概率。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从起始时刻到首次故障的时间。 可用率 a(t)是指元件在起始时刻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时刻 t正常工作的概率。 可靠度与可用率的不同在于,可靠度中的定义要求元件在时间区间 (0, t)连续的处于正常状态,而可用率则无此要求。 故障率是指元件从起始时刻直到时刻 t 完好条件下,在时刻 t 以后单位时间里发生故障的概率。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建设从修复到首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无故障工作时间,则其数学期望值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修复率是指元件自起始时刻直到时刻 t 故障的条件下,自时刻 t以后每单位时间里修复的概率 平均修复时间 : 平均修复时间是修复时间的数学期望值。 第四节 几种常用电流保护的分析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有关,短路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短路电流越小,动作时间越长,这种保护就叫做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虽外部接线简单,但内部结构十分复杂,调试比较困难;在灵敏度和动作的准确性、速动性等方面也远不如电磁式继电器构成的继电保护装置。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时间是恒定的, 时间是靠时间继电器的整定来获得的。 时间继电器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可调的,这种保护方式就称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继电器的构成。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是由电磁式时间继电器 (作为时限元件 )、电磁式中间继电器 (作为出口元件 )、电磁式电流继电器 (作为起动元件 )、电磁式信号继电器 (作为信号元件 )构成的。 它一般采用直流操作,须设置直流屏。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 在 10kV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两相两继电器的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它是由两只电流互感器和两只电流继电器、一只时间继电器和一只信号继电器构成。 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 只决定于时间继电器的预先整定的时间,而与被保护回路的短路电流大小无关,所以这种过电流保护称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动作电流的整定计算。 过流保护装置中的电流继电器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是按照躲过被保护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来考虑的。 也就是只有在被保护线路故障时才启动,而在最大负荷电流出现时不应动作。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管理 6 第三章 继电保护装置使用条件和维护 继电保护装置是实现继电保护的基本条件 ,要实现继电保护的作用 ,就必须要具备有科学先进、行之有效的继电保护装置 ,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有了设备的支持 ,才真正具备了维护电力系统 的能力。 因此 ,要做好继电保护的工作 ,就必须要重视保护的设备。 而设备的质量问题 ,直接决定了继电保护的效果 ,因而必须对继电保护的装置提出较高的要求。 第一节 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 即要求继电器保护装置 ,可以及时的把继电保护设备 ,因为种种问题而出现的故障和运行异常的情况 ,灵敏的反映到保护装置上去 ,及时有效的反映其保护范围内发生的故障。 以便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可靠性:即要求继电器保护装置的正常 ,不能发生误动或拒动等不正常的现象 ,在继电器接线和回路接点上要保证其简练有效。 快速性:即要求继电设备能在最短 时间内 ,消除故障和异常问题 ,以此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 ,同时可以把故障设备的损坏降到最低限度 ,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正常设备的正常运转 ,避免出现由局部故障而造成全面故障的情况出现。 选择性:即在要求继电器在系统发生故障后 ,可能选择性的断开离故障点最近的开关或断路器 ,有目标的 ,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部分 ,在实现最小区间故障切除的同时 ,保证系统其它正常部分最大限度地继续运行。 重要性:不仅要在选用上考虑其是否达到基本运行条件的要求 ,还要在日常的检测和维护上做好工作。 ( 1)首先 ,要全面了解设备的初始状态。 继电保护设备的初始状 态 ,影响其日后的正常和有效运行。 因此必须注意收集整理设备图纸、技术资料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和检测数据的资料。 对设备日常状态的检修 ,要对设备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予以关注 ,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一方面是保证设备正常的、安全有效的使用 ,避免投入具有缺陷的设备。 同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状态检修 ,以便能真正的检测出问题的所在 ,并及时的找到应对方案。 另一方面 ,在设备使用投入前 ,要记录好设备的型式试验和特殊试验数据、各部件的出厂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代和 30 年代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当时在德国,由于使用静止汞弧变流器而造成了电压、电流波形的畸变。 1945年 发 表的有关 变流器谐波的论文是早期关于谐波研究的经典论文 [1]。 7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 发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工业、 交通 及家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谐波所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 谐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谐波的危害十分严重。 谐波使电能的生产
的三次谐波明显增加。 由于电网电压偏移在177。 7%以下。 所以发电、变电设备产生的谐波分量鄙比较小,比围家的考核标准低的多,因此发电、变电设备不是影响电网电压渡形方面质量的主要矛盾。 为此,影响电网电压波形质量的主要矛盾是非线性用电设备。 非线性用电没备是主要的谐波源,非线性用电设备主要有以下四大类:第一,电弧加热设备:如电弧炉、电焊机等;第二,交流整流的直流用电设备:如电力机车、电解
种:当并联电容器的电容 C 较小, |I C|< |I L|时,负荷中的感性无功电流没有被完全补偿,这时电源的 I 滞后 U ,如图 (c)所示,这种补偿称为欠补偿;当并联电容器的电容 C 较大 ,会出现 |I C|> |I L|的情况,这时负荷中的感性无功电流被完 全补偿滞后还有剩余容性电流,电源的 I 超前 U ,如图 (d)所示,这种补偿称为过补偿。
的挑战,特别是高压稳定和低频区域间振荡比以前更加重要。 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根本办法是 使电力系统有较高的功率极限、抑 自 发振荡的产生、尽可能减小发电机相对运动的振荡幅度。 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 qM dEUPX (11) 提高功率极限就要尽可能的提高 qE 和 U ,减小电抗 dX。 采用自 动调节励磁装置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发电机装设先进的调节器,
短路发生后, 由于 继电保护装置将迅速 动作,断开故障线路 ,如图 31( c)所示, 此时发电机电势与无限大系统间的电抗为: 39。 1 / 2 2d T L TX X X X X ( 35) 发电 机的传输 功率为: 39。 s in s inEUPPX ( 36) 二、 系统受到大干扰后的物理过程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问题分析与计算 20
B12*= 104 2202/100= 线路 L13 长度 18km,则: Z13= 18 ( +) =( +) Ω B13=2 2π 50 18 106= 104S 标幺值: Z13*=( +) 100/2202= 103+ B12*= 104 2202/100= 线路 L24 长度 12km,则: Z24= 12 ( +) =( +) Ω B24=2 2π 50 12 106= 1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