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深加工项目锅炉技术规范书修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载为 ;扶梯的活荷载为 2kN/m2。 平台、步道和扶梯的设置须经设计院确认。 炉膛、炉顶、水平烟道和尾部竖井等的设计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省煤器入口、锅筒、过热器应装设汽水取样用的取样头和一次门。 锅炉锅筒及联箱上的排污管、疏水管、空气管、加热管、取样管接头,应采用加强结构的焊接形式。 锅炉设备的设计应能合理布置烟、风、煤、油管道。 炉膛、水平烟道、尾部竖井应设有必要的开孔,以便安装各种吹灰器及火焰检测装置,观察燃烧情况,装设试验测点等。 锅炉本体及辅助设备技术要求 锅筒 锅筒的设计、制造质量应达到 ASME 和国内有关法规的技术要求。 锅筒选用具有成熟经验的钢材品种作为制造材料。 锅筒内部结构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炉水和进入锅筒的给水与温度较高的锅筒 壁直接接触,以降低锅筒壁温差和热应力。 锅筒水室壁面的下降管孔、进水管孔以及其它可能出现温差的管孔,应采取合理的管孔结构形式和配水方式,防止管孔附近的热疲劳裂纹。 锅筒的水位计安全可靠,指示正确。 采用全量程双色水位计并 第 14 页 提供二次仪表,在运行中各就地水位计之间指示偏差不超过 20mm。 锅筒上应明确指示正常水位,允许的最高和最低水位,并应设置电接点水位计作指示、报警、保护用。 锅炉应保证蒸汽品质合格和水循环可靠。 锅筒上应设供热工测量、水压试验、加药、连续排污、紧急放水、自用 蒸汽、炉水及蒸汽取样、安全阀、空气阀等的接管座和相应阀门。 配套提供以下文件:水压试验的水质、水温要求及环境温度范围;进水温度与锅筒壁温的允许差值;锅筒上、下壁和内、外壁允许的温差值等。 燃烧室、水冷壁及下降管 采用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数据应确保燃烧完全,炉内温度场均匀,布风板和炉膛不结焦、耐磨损,并使锅炉具有可用率高、经济性好、调峰性能好、燃料适应性强、有害物质排放量低的性能。 燃烧室采用全焊接的膜式水冷壁,以保证燃烧室的严密性。 水冷壁管内的水流分配和受热应合理 ,以保证沿燃烧室宽度均匀产汽,沿锅筒全长水位均衡,具备防止发生不良水循环的措施。 为防止膜态沸腾,应保证水冷壁管在各种负荷工况下有足够的质量流速。 无论在锅炉起动、停运和各种负荷工况时,管壁和鳍片的温度和应力均低于钢材许用值,使用寿命应保证不低于 30 年。 水冷壁上应设置必要的观测孔、热工测量孔、人孔,炉顶应设有燃烧室内部检修时装设临时升降机具及脚手架用的预留孔。 第 15 页 水冷壁与风室、旋风分离器、回料装置等部位的接合处均有良好的密封结构,以保证水冷壁自由膨胀并不漏风。 水冷壁联 箱、下降管的最低点应有定期排污装置,并配备相应的阀门,保证水冷壁管及其集箱内的积水能够疏空。 水冷风室为膜式水冷壁弯制围成,与燃烧室整体热膨胀,且密封可靠。 风帽布置应保证床内布风均匀,流化稳定,并防止床内局部结焦及大渣在床内沉淀;风帽结构应防止灰渣落入风室,避免风帽顶部结焦及风帽小孔堵塞。 寿命不低于锅炉一个大修周期且不被磨穿,布风板表面敷有耐磨层并便于维修。 炉内下部四周水冷壁、炉膛出口烟道的内表面及相邻侧水冷壁的部分表面、水冷壁与浇铸层交界处、过热器下部表面及穿墙位置的前 、后水冷壁部分表面等易磨损处,应采取可靠的防磨措施。 炉膛内设有足够的床温、床压测量装置,并设有床温高、低报警。 燃烧系统及启动燃烧设备 锅炉燃烧系统的设计应考虑设计煤种在煤质允许变化范围内的适应性,燃烧设备的选择应保证锅炉燃烧稳定,低负荷助燃稳燃能力强。 锅炉设给煤接口和脱硫剂喷口,其尺寸、数量及位置应满足锅炉在不同工况下的要求。 锅炉冷态起动点火升温快,启动时间短。 燃烧设备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灵活。 启动燃烧器应有防止烧坏和磨损的措施。 启动燃烧器的设计应充分考 虑拆装方便,以便检修。 本炉为床下动态点火,在风室后侧 第 16 页 布置点火器,点火油为 0轻柴油(环境温度较低时为- 20轻柴油)。 配套供应锅炉本体范围内的燃油设备和管道系统,所供设备能满足程控点火要求。 炉膛、分离器、回料装置及炉底风室的设置,一、二次风的配比应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通过调节风量、给煤量及循环放灰量使锅炉负荷在 30%110%调节。 应采取有效措施,使 SO NOx 排放量达到最少,并有较高的燃烧效率。 燃烧完全的灰渣由布风板上的排渣管排至炉外,排渣管可定排或连排。 排渣管的管 径和位置,应能保证炉渣及时顺利地排出。 过热器和调温装置 过热器的设计应保证各段受热面布置合理,在锅炉各种运行工况下不会超温过热。 选用管材时,在壁温验算基础上留有足够的安全裕度,材料使用的牌号、种类尽可能减少。 高温管段应装有性能可靠的炉内和炉外相对应的壁温在线监测点。 各过热器管段应合理选用偏差系数,以防爆管,设计应考虑消除蒸汽侧和烟气侧的热力偏差。 过热器布置应使管子之间留有适当间距,以防积灰、堵塞,便于吹灰器的吹灰及宜损件的检修、更换。 过热器管束应设耐高温 的防磨保护板,以防烟气或吹灰造成局部磨损。 过热器单管管材及蛇形管组件,要求制造厂全部进行水压试验。 过热器在运行中不晃动并保证自由膨胀。 过热器及其组件在出厂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探伤和试 第 17 页 验。 过热器设有喷水减温调节,在 BMCR 工况下,减温水调节范围控制在设计值的 50~150%内,而过热蒸汽温度仍保持在额定值。 过热器各部位不能出现超温现象。 过热器设有反冲洗设施,以清除管道杂物和沉淀物;过热器设有充氮、放空及放水的管座、管道和阀门;过热器出口集箱应能承受主蒸汽管路一 定的推力及力矩,具体数据与设计院商定。 省煤器 为了减少省煤器的积灰和磨损现象,省煤器布置采用光管、顺列结构,由通风梁支撑在锅炉钢架上。 管材选用合适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探伤,并要求制造厂全部进行水压试验和通球试验。 省煤器设计应考虑合理的防磨保护措施,省煤器管束与四周炉墙之间应设有防止烟气偏流的阻流板,管束上还应设有可靠的防磨装置。 省煤器与锅筒之间设再循环管,以保证锅炉起停过程中省煤器具备必要的冷却措施。 省煤器设置充氮、放水和放空的接管座、管道及阀门,省煤 器入口集箱设有带截止阀和止回阀的锅炉补水和酸洗冲水及排水的接管座。 省煤器入口集箱应设置牢靠的固定点,可承受主给水管道一定的热膨胀推力和力矩,具体数值应与设计院商定。 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采用管式布置。 第 18 页 空气预热器低温段的设计应考虑燃煤含硫量高时各工况下烟气露点对壁温的要求,不结露,不积灰,以防烟气低温腐蚀。 空气预热器应预留安装露点测量装置的位置。 空气预热器应装设声波吹灰器。 空气预热器下部烟风接口距地面应有一定净空,供烟风道及除灰等设 备的布置,具体尺寸待设计配合时确定。 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应防止管箱产生共振现象,并保证管箱的自由膨胀和空气侧与烟道的密封。 烟风系统的实际压降与设计压降的偏差在 BMCR工况下不超过10%;实际排烟温度与设计温度的偏差在额定运行工况下不超过10℃。 空气预热器应设置吊钩,以便运输和安装。 分离器 分离器采用性能可靠的分离器。 分离器的布置合理,便于运行维护;安装牢固,安全可靠,检修方便。 应避免在分离器内可能出现的二次燃烧和结焦情况。 分离器应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分离效率≥ %。 分离器内衬采用耐磨材料,耐磨材料不修补的运行周期为 10年。 在锅炉正常运行条件下,环境温度为 25℃时,分离器的外表面温度应不大于 50℃。 分离器下端回料立管的结构合理,以确保分离效果,并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