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 3. 渗沥液处理技术 方案 渗沥液处理方案 垃圾渗沥液中污染物浓度很高,并且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 垃圾渗沥液水质随垃圾成分、当地气候、水文、填埋时间及填埋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显著的变化,其中填埋场场龄是主要影响因素。 渗沥液量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降水因素。 鉴于渗沥液水质、水量变化的复杂性,渗沥液处理系统应为多种处理方法组合的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工艺系统。 就填埋场场龄 为渗沥液水质主要影响因素而言,应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填埋初期,垃圾渗沥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易于生物降解的挥发性有机酸, BOD/COD 比值约 以上,宜采用生物处理工艺;随着场龄的增加,填埋层日趋稳定,渗沥液中的有机物浓度降低,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增加,生物可降解性降低, BOD/COD 比值约 以下,渗沥液处理宜采用物化方法。 根据不同的渗沥液水质及对处理程度的要求,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一般为如下工艺单元的不同组合: 主处理前需预处理时,一般采用混凝沉淀等物理化学方法, 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氨氮和无机杂质,或改善渗沥液的可生化性。 主处理采用厌氧、好氧等生物处理方法, 处理对象主要是渗沥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 深度处理 可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物理化学方法 , 处理对象主要是渗沥液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胶体等。 后处理包括污泥的浓缩 、脱水、干燥、焚烧以及浓缩液蒸发、焚烧等,处理对象是渗沥液处理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以及纳滤和反渗透产生的浓缩液。 各处理工艺中工艺单元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进水水质、水量、处理效率、排放标准、技术可靠性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后确定。 首钢工学院毕业论文 6 渗沥液处理技术 由于垃圾填埋场运行初期,大部分垃圾尚未发酵熟化,同时新鲜垃圾携带的水分较多,所以垃圾渗滤液的 COD 较高,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能,可以采用生物法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如 UASB 厌氧工艺、 ASBR 厌氧工艺、 SBR 好氧工艺以及 A2O 工艺等厌氧 好氧组合工艺等。 但是由于 垃圾渗沥液中氨氮浓度较高, C/N 比较低,导致 C、 N、 P等营养平衡的失调,严重影响了垃圾渗滤液的生化降解性能,所以要保证生物法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必须降低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含量,常用的脱氮工艺有曝气法、氨氮吹脱塔等。 随着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已经填埋的垃圾逐渐发酵、熟化,可生物降解的物质被大量消耗,垃圾渗滤液的 COD 值下降,同时可生化性也降低,生化处理的适用性减弱,甚至不可行。 对于“老化”的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可以采用物理 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光催化、 Fenton 试剂高级氧化、膜分离等。 ( 1) UASB 厌氧 处理工艺。 在填埋场投入使用后的前几年内,产生的渗滤液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并且大部分是一些易生物降解的挥发性脂肪酸, UASB 厌氧工艺对这种前期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 COD 去除率可大于 70%。 由于 UASB 的 COD 负荷可高达 10kg m3d1,反应过程中也无需能耗,因此与好氧工艺相比,可大大节约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及动力消耗。 但是,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填埋堆体中产甲烷的厌氧状态逐渐成熟,渗滤液在填埋堆体及调节池内长期滞留后, UASB 的处理效果将变差。 ( 2) SBR 好氧处理工艺。 SBR 处理工艺是一种通 过时间控制,在一个单池内完成进水、厌氧搅拌、充氧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的序批式反应器,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可根据渗滤液水质复杂多变的特点灵活地调整工艺参数,并且厌氧与好氧的交替进行,可以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广州市大田山垃圾填埋场曾采用过此种工艺,对渗滤液 COD 的去除率可高达 90%以上。 ( 3)氨吹脱工艺。 高浓度的氨氮是渗滤液的水质特征之一,根据填埋场的填埋方式和垃 首钢工学院毕业论文 7 圾成分的不同,渗滤液氨氮浓度一般从数十至几千 mg/L 不等。 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垃圾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渗滤液的氨氮浓度有升高的趋 势。 与城市污水相比,垃圾渗滤液的氨氮浓度高出数十至数百倍。 一方面,由于高浓度的氨氮对生物处理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高浓度的氨氮造成渗滤液中的 C/N 比失调,生物脱氮难以进行,导致最终出水难以达标排放。 因此,在高氨氮浓度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中,一般采用先氨吹脱,再进行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 目前氨吹脱的主要形式有曝气池、吹脱塔和精馏塔。 国内用得最多的是前两种形式,曝气池吹脱法由于气液接触面积小,吹脱效率低,不适用于高氨氮渗滤液的处理,采用吹脱塔的吹脱法虽然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但具有投资运行成本高 ,脱氨尾气难以治理的缺点。 以深圳下坪为例,氨吹脱部分的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 30%左右,运行成本占总处理成本的 70%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在运行过程中,吹脱前必须将渗滤液 pH 调至 11 左右 ,吹脱后为了满足生化的需要,需将 pH 回调至中性,因此在运行过程中需加大量的酸碱调整 pH,为了提供一定的气液接触面积,还需要风机提供足够的风量以满足一定的气液比,造成了渗滤液处理成本的偏高。 ( 4)膜法深度处理工艺。 膜法深度处理工艺中的反渗透处理工艺在国外渗滤液处理厂中应用较多,由于投资和运营成本的关系,国内仅有广州兴丰垃圾 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采用此工艺,反渗透组件为螺旋卷式膜,现已投入运行,浓缩液产生量为进水量的 20%,最大回收率可达 80%。 由于反渗透膜可以阻挡溶解盐、无机分子及分子量大于 100 的有机物通过,经过此工艺深度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渗滤液排放一级标准,但是,每吨渗滤液的处理成本将会增加。 ( 5) 光催化技术。 光催化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污 (废 )水处理新技术。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一些半导体材料的阶带电子会被激发到导带,从而产生具有很强反应活性的电子 — 空穴对,当它迁移到半导体表面后,在氧化剂或还 原剂的作用下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起到降解污染物的作 首钢工学院毕业论文 8 用。 黄本生等人将 ZnO/TiO2 复合半导体催化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弓晓峰等人在利用紫外光氧化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中发现,当 pH=3 时对 COD 的去除率最高,也即在酸性条件下 Fenton 试剂光照处理渗滤液的效果最好。 多相光催化法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污水治理新技术之一,将其用于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 6) 电解处理技术。 电解法处理废水的实质就是利用电解作用把水中的污染物去 除,或把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王敏等人在对垃圾渗滤液的 SBR 法处理出水进行电解氧化试验时发现,减小 pH 值、增大单位体积渗滤液所需的电极面积均有利于 COD 和 NH3N 的去除,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电流密度有利于 COD、 NH3N 和色度的去除。 李小明等人在应用电解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中找到了适宜的电解氧化条件: pH 值为 4, Cl浓度为 5000mg/L, 电流密度为 10A/dm2, SPR 三元电极为阳极,电解时间为 4h。 在此条件下,对 COD 的去除率为 %,对NH3N 的去除率为 100%。 ( 7) Fenton 处理技术。 Fenton 试剂常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属于高级氧化处理技术的一种。 熊忠等人在用混凝 FentonSBR 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中得到:混凝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pH= PAC 投量为 300mg/L,Fenton 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pH= H2O2/COD=、 H2O2/Fe2+=10。 此时对COD、 BOD 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 80%、 94%左右。 ( 8)回灌处理技术。 采用渗滤液回灌技术不仅能降低渗滤液中的COD 浓度,加快垃圾中有机质的降解,提高垃圾的溶解速度,而且有利于减少垃圾中有机 质的含量,同时不影响 COD 浓度的稳定。 徐迪民等详细研究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的影响因素,发现在试验所用的亚粘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细砂可改善覆土层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当进水负荷为 ~ 115g/(m2 d)时对 COD 的去除率可达 98%左右。 何厚波等人发现,对回灌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去除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