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观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进农村改革为着力点,引进规模经营业主,促进土 地、林地、宅基地合理流转,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27%,人均纯收入增长 9%,固定资产投资 1500 万,同比增长 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460 万,同 比增长 30%,农业生产总值 120xx 万,增长 7%,工业总产值 9500 万,增长 %。 形象定位 绿色食品基地、边贸重镇、宜居胜地。 为此,通过实施“ 某某 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前景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 业。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 — 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 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 的热点。 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 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而现实中,这样的 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某某 区 某某 镇 某某 山丰富的森林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态观光农业的基本特点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 现代农业新体系。 它具有五大基本特点: 1)市场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起点和终点都要定位于市场上。 其市场范围更为广阔,融人了情趣与休闲的内涵。 2)专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化。 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专业化是其必然。 3)一体化;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一体化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核心。 更加广泛的和大量的第三产业组织会全面介入和渗透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展全方位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4)高新化: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产品的必备条件。 生态农业 观光园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人们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生产人们喜欢的休闲与观赏产品生产的环境。 5)示范与观赏性:这是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示范性和观赏性是其基本内涵。 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定位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 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 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 ,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 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 “ 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的城市定位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指明了方向。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强化和人口的疏解,为都市旅游的发展、旅游要素的配套与提升创造了良好契 机;郊区城市化的推进,对周边地区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远郊山区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将促进自然类旅游产品的升级。 推进城、郊旅游市场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依据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引导各区县针对旅游市场开发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实施《 市都市旅游发展规划 》,实现城 郊旅游市场互动,重点促进郊区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科学化、建设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 努力探索城乡居民互动模式,开拓渝郊居民旅游市场。 面向渝郊市场,加强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旅游服务接待体系建设。 合理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培 育拓展乡村旅游 市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依据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化、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升现有产品档次,优化休闲度假环境。 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鼓励环境友好型、生态协调型休闲度假项目的发展,严格控制能耗大、占地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旅游项目建设。 市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综合型方向转变,从以餐饮住宿收入为主向以旅游综合收入为主转变,注重本土化开发和特色化开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和乡村旅游经营 者的共生化,逐步培育和发展中高端乡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渔场、民 俗节庆等六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 在旅游空间布局上,构建郊区旅游圈 结合城市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构建郊区旅游圈包括外环路附近及其以外的郊区地域范围。 发展重点:一是强化和完善新城的旅游服务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形成区域性的旅游服务基地。 二是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名胜观光、生态康体、会议服务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度假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强化生态型项目的建设。 三是依托现有的大型采 摘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发展企业化管理,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 四是在全力保护国家级和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以适应公众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 三、项目所在区域发展概况 项目所在地 20xx 年乡镇企业产值 9112 万元,乡镇工业总产值6633 万元,为年计划的 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00 万元,为年计划的 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96 万元,为年 计划的 176%,农民人均纯收入 4063 元,为年计划的 109%。 财政税收完成 万元,为年计划的 198%。 粮食总产量 12349 吨,为年计划的 92%,农业总产值 11619万元,为年计划的 118%。 作为 某某 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旅游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 某某 区的重要产业,在全区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 在“十一五”期间, 某某 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等难得的机遇,并且有区位、交通和市场优势,具有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巨大潜力。 1998 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 中央做出了把旅游业列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决策,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到 2020 年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目标,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经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将 某某 区定位为生态涵养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旅游业及生态友好型产业是重点发展的产业。 发展旅游业也是 某某 区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我国加大西部大开发和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时,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 20xx2020)》、《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优势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市农业“八大体系”建设规划》和《市“十一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抓住机遇,决定在 某某 区 某某 镇建设: 某某 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内总体规划为建设六区一村一廊,六区分别为优质林果花卉区、现代农业区、特色作物区、特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高级生态林休闲区;一村一廊为民俗文化新村和绿色长廊。 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观光休闲度假观光园,为旅游事业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章 项目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按 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方针,把握农业及旅游业的重大发展的机遇, 依托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以农业生态和民俗文化为主体,把生态农业园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渡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风景旅游区提升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窗口,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食品供应基地和展示当地农家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观光休闲胜地。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内涵,拓宽旅游业发展瓴域,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旅、农共生发展的新型高效产业,带动和促进 某某 区乃至 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农业园建设,全面管理和恢复园区旅游生态环境,按照旅游兴区战略,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农业自然资源,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水平,建立一个适合区情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系统。 园区建成后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0 万人次,年均增长5%;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年产值 7400 万元,年均增长 8%;旅游及其它总收入 4928 万元,年均增长 10%左右,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达到世界要求的标准水平。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开发特色资源,建设与这地区中心城市相匹配 的生态农业园。 经过 5— 10 年的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的窗口,优质特色农产 品的展示园,国内一流的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国内一流的城郊生态农业基地国内一流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域内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样本。 把旅游观光农业培植成 某某 区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 阶段目标 规划期为 10 年 规划建设期 5 年(即 20xx— 20xx 年),市场推广及培养期 5 年(即20xx— 2019 年)。 第一阶段( 20xx— 20xx 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水电路 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现代农业区特种养殖区、林果花卉区三大主体工程建设。 启动民俗文化新村和绿化长廊两在工程。 到 20xx 年,完成农业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区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市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50%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 90%,园区收入达到 4000 元。 第二阶段( 20xx— 20xx 年):完成生态农业园全部建设工程,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区,与旅游形象协调的生态农业园风格初步形成。 完善生态旅游设施的配套供给,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完成民俗文化新村、绿色长廊工程建设, 初步建成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合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接近国际标准的农业旅游示范区。 到 20xx年,园示范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园区农业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0%,良种化程度农产品优质率达到 95%,土地生产效率达到每亩 万元以上,园区收入达到 4000元以上。 第三阶段( 20xx— 2019 年):园区成为旅游繁荣地带和旅游热点景区之一,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基地。 推出生态农业园的郊野乡村生态旅游和健身性旅游项目,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功能进一步完善,带动全区乃至市农 村经济的发展。 园区整体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5%,土地生产率达到每亩 万元以上,实现园区农业收入 5000 万元以上,实现园区旅游收入 5000 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 10%,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目标,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三、项目建设规模 某某 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规模为:六区一村一廊 优质林果花卉区 规划用地 700 亩,其中水果经济林 500 亩,花卉苗木园 200 亩。 果林园,布局在园区坡度为 25176。 — 35176。 的缓坡区域。 花卉园布局在坡度 25176。 以下的适当区域。 花卉园应用现代移栽技术、生物技术、繁育技术,探索驯化方法和栽培技术,开发特色森林资源,建立苗圃和成林园,为山区绿化和西部大开发提供绿化种苗。 年产林木种苗 100 万株。 果木园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驯化改造野生果树,引进栽培特色水果,培育具有风味的地方果品,繁育适合当实际又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鲜果种苗,满足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4。生态农业观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27%,人均纯收入增长 9%,固定资产投资 1500 万,同比增长 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460 万,同 比增长 30%,农业生产总值 120xx 万,增长 7%,工业总产值 9500 万,增长 %。 形象定位 绿色食品基地、边贸重镇、宜居胜地。 为此,通过实施“ 某某 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性指的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在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 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就被称为达到了生态平衡。 、节能减排基地 、 节能工厂 : 工厂厂房面向阳光的一面和屋顶都贴满了太阳能面板,太阳能被储备在蓄电池中,供整个工厂使用。 在管理楼,窗帘都随着户外太阳光的变化而决 8 定关闭多少,室内的 LED光也通过感应室外的光线而决定开启几盏灯。
群体的需求增大,土鸡,土鸡蛋,本地蔬菜等 7 还远远满足不了消费需求,特别是肉牛,肉驴等基本靠从外地购入。 二是没有形成产销一体化。 目前我县种植、养殖的富硒食品大多还比较分散,真正进入餐桌的原生态富硒产品还不够齐全,还没有产销一体化的熟食企业。 第三章 项目内容与投资规模 项目内容 进行土鸡,野山鸡、鱼类、肉驴规模化生态养殖及熟 食加工销售,建设大型农家乐及在县城投资建设饮食休闲场所。
、生物肥料等农产品的开发、加工。 第三产业:建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拓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功能。 项目总面积 20xx亩,按生态农业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种养殖品种、规模、生态链。 1000 亩 500 亩 500 亩 其中良种猪仔:年出栏 1200 头 良种商品猪:年出栏 1000 头 优质土鸡: 10000 羽。 (园区道路、给排水、绿化) 300 米 3沼气池一座及配套设施 (喷灌
供肥料保证。 作为南昌市近郊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有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保持生态环境,为市场提供无公害生态农业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职责,同时也是回归大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农业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之处。 因此在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的同时,考虑建设一定量的园 林小品和附属设施,以增加生态农业园的园林化和生活便利,提高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 三、产品方案 生产无公害蔬菜 1000 万公斤
依托现有条件和设施,近年来已对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做了前导性尝试,为构建我县旅游大产业起到了拾遗补缺、丰富内涵的作用。 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旅游资源多样化 ( 2)独特珍贵旅游资源居多。 ( 3)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 4)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良好。 ( 5)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 第四章 市场分析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1)从 XX 地区和 XX 县旅游行业接待游客情况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