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物肥生产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xx) 9)、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 GB 500961999)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1987) 1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xx)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主席 令第 22 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CL 梓潼农业生物肥科技有限公司(筹) 12 保护法》 13)、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 GB5034620xx) 1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JGJ/T16— 92) 15)、 国家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 (NY22794)1995 第三 章 项目背景 一、 项目的由来 目前 ,国内外各种农业肥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复合肥等,由于都不能单一长期直接作用于土壤,也不能全程施用,是以农 肥、饼肥或各自有机肥作为载体,作“添加剂”用或“ 拌种 ”和多次“叶面喷施”补充用,对作物所提供的营养不能全面,适用范围受地理、作物、季节等影响较大,且种类繁多,用法复杂,对农民而言使用不方便,同时,有的肥料含有激素和有毒物质,于环保不利,长期下去使土壤受到污染,威胁人类的生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和产量。 二、 建设的必要性 大面积农业种植的需要: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世界第一。 解决人们吃饭问题是摆在我们国家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充足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尤为重要,土壤的常年种植,我国大 面积土壤已经出现贫瘠,现在完全通过农民施肥来保证CL 梓潼农业生物肥科技有限公司(筹) 13 作物的高产,全国每年需要几百万吨的各类农肥来满足农民种植的需求。 我国的 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按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 耕地面积 按沿用习惯亩统计数字为 亿亩 (注:较实际面积可能偏低 ),约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 7%,次于苏联、 美国 、印度而居第 4 位。 中国按人平均占有的各类土地资源数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全国 13 亿人口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和纺织用纤维等 小于 为 万吨,除少数年份为调剂品种而有进口外,都来自本国农业。 肥料施用坚持了有机肥同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 多集中在东北、西南和 浙江 、福建等地区。 但在继续广泛施用人畜粪和绿肥等 有机肥料 的同时,化肥施用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按有效成分计算, 1986 年化肥用量(折纯量) 万吨,为 1952 年的 240余倍,每亩耕地平均施用量 13 千克,居世界中等水平。 现在农肥用量更大。 四川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四川盆地的气候有利用各类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天府之国之称,梓潼县更是一个纯农业县,主要经济收入大多来源于农业。 四川全省每年对农业肥需求在 100 万 吨 以上 ,特别对生物肥的需求每年都呈现 30 %增长速度。 四川 省的地 其中 :全省耕地面积 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5%,人均耕地 亩,仅为世界和全国平均数的 35%和 %。 CL 梓潼农业生物肥科技有限公司(筹) 14 国际肥料工业协会( IFA)预计到 20xx 年下半年,全球肥料需求可能会得以回升。 与 20xx 年相比, 20xx 年全球肥料消费将可能回升%,达到 亿吨。 其中,氮肥消费 亿吨,比去年增长%;磷肥消费 3843 万吨,比去年增长 %;钾肥消费 2726 万吨,比去年增长 %。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3 月份全国共生产化肥 万吨 (折纯,未注明者下同 ),比去年同期增长 %,一季度共生产化肥 万吨,同比增长 6%。 分品种看,磷肥和钾肥产量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3 月份我国共生产磷肥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 1 至 3 月份累计生产磷肥 万吨,同比增长 %。 3 月份我国共生产钾肥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 1 至3 月份累计生产钾肥 万吨,同比增长 %。 氮肥产量增幅相对较小, 3 月份我国共生产氮肥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 1至 3 月份累计生产氮肥 万吨,同 比增长 %。 从具体的细分品种看, 3 月份我国共生产合成氨 万吨 (以下均为实物量 ),比去年同期下降 2%, 1 至 3 月份累计共生产合成氨1254 万吨,同比下降 %。 3 月份共生产尿素 528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 1 至 3 月累计生产尿素 万吨,同比下降 %,是产量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品种。 3 月份共生产磷酸一铵 万吨,同比增长 29%, 1 至 3 月累CL 梓潼农业生物肥科技有限公司(筹) 15 计生产磷酸一铵 万吨,同比增长 %。 3 月份生产磷酸二铵63 万吨,同比增长 %, 1 至 3 月累计生产磷酸二铵 万 吨,同比增长 %。 从目前市场农肥的使用来看,还是大量在使用 化肥和复合肥,对土壤的污染继续加大,给人类的伤害还在继续。 传统农肥的污染: 由于我们常年使用的肥料大多是化肥或复合肥等,过去的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常年下来,对 作物和 土壤的污染已经给我们人类带来威胁,按照《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pops,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 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采用更多无污染、低碳、环保、可循环的产品来代替过去的产品。 在1989 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中规定,要 “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投入 ” ,从而确定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准则,为制订各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提供了法律基础。 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大量流失,影响了大气、水、土壤等主要环境介质,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退化,如 20xx 年制定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 “ 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 促进我国商品化有机肥的产业发展 ,制定国家生产流程标准和相关的肥料质量标准,从政策上鼓励研制和开发有机肥料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减少生产和储运中的养分损失,努力提高有机肥资源的农业利用比例,提高有机肥的 “ 广域循环 ” (异地循环利用)和 “ 静脉循环 ” (当地循CL 梓潼农业生物肥科技有限公司(筹) 16 环利用)机制。 制定有机肥料施用的法规,根据地区气候、土壤、作物条件制定有机肥的使用量、使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包括制定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平衡施用比例),减少施用过程中引起的非点源污染。 据 20xx 年对四川省抽查的 2434 万亩基本农田调查分析:其中潜在污染的 69. 42万亩,已经污染的 22. 8 万亩,合计 占抽查面积的3. 8%。 四川省应启动和实施好从 20xx 年开始的新一轮 “ 沃土工程 ” ,确保年实施面积 600 万亩,实行 “ 增、提、改、防 ” 四大措施并重。 通过实施 “ 沃土工程 ” ,使肥料和水的利用率提高 6 个百分点以上,使项目实施区耕地基础地力提高一个等级以上。 项目 新技术优势: 本新项目产品 20xx 年 7 月 12 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在成都组织召开了该项目“ 中药植物营养素液 ”科技成果鉴定会 (国家 zl031172067,国际 A01N65/00)。 鉴定结论为:本 发明技术原理正确、合理,在 植物配方的应用 创新性 和在保持高肥效无污染、 可循环上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公司 (筹) 研发能力强、技术先进,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技术的领先性。 本项目 田间试验效果明显 ,产品进行市场推广 可以很快 获得相应的 国家有机肥生产认证, 国家农业部的 农肥所也将认可颁发 生产批文以及产品质量标准。 本项目产品关键技术 配方 已经成熟,已通过 对成都地区农户 技术服务产生了利润。 目前本项目产品已在 成都 地 区 新津 、 双流、金堂、新都等地试用效果很好。 该产品由于采用纯植物配方,无激素、无毒、CL 梓潼农业生物肥科技有限公司(筹) 17 无液体和固体排放,而生产加工产生的液体和固体正式我们的终极产品 —— 有机生物肥。 所以该项目是典型的环保、可循环、低碳农业产品,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技术是我公司独立自主 研发 ,生物药 剂 的配方和 研究 、生物药剂的生产加工提炼 均由我公司独立完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熟,正进入产业化阶段。 三、产品描述 本产品为一种中药植物营养液 (获得国家、国际专利 ),其特征在于由氮、磷、钾和复合液,硼、锌和氯微量元素复合液,当归、柴胡、黄芪 、枳壳、连翘和甘草的中药制剂液以及蒸馏水组成,上述四种的重量比为: 2025::2025:4852。 本产品的水溶性好,有肥土、养土、泡土和 提高 地力的功能,能增强作物的抗性,提高产量和品质,对作物早熟有明显作用,且见效快,效果明显,有较强的缓释作用。 该产品无任何污染和排放。 该产品原料全部为中草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就是主要产品,固体粉末后为附加产品。 原料中的 中草药大多为四川地区产中草药,广泛农村都可种植。 对当地农民从传统农作物种植过度到有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种植提供了条件, 该项目上马后可以服务四川省内广大农村,提高 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真正实现四川提出的 “ 沃土工程 ”。 同时通过种植中草药,带动周边上万户农户致富。 CL 梓潼农业生物肥科技有限公司(筹) 18 四 、 拟建区域的基本情况 绵阳 市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西部唯一的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联合国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是四川省乃至国家的科技重镇,是国家科技人才集中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