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旅游项目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性发展,更没有资金投入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加强对区域内农民的培训,引导农民改变生产、生活习惯,参与到旅游行业中来,如发展农家乐、开发工艺品、当导游等,通过旅 游项目实施获取一定数量的回报,从而实现更好地保护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实现良性发展。 ⑶ 是对苗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的需要 雷公山是苗岭的主峰,由于山高路远,相对封闭,至今仍有多个村寨没有通公路,区域内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苗族历史文化特征。 通过旅游项目实施,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科学规划设计,合理的保护与开发苗族村寨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既是对历史文化资源抢救做出了贡献,也加速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⑷ 是提升旅游档次,完善服务功能的需要 雷山县 全县目前没有一家星级宾馆,中低档床位也仅有 600 个,较好的餐馆只有 6家,旅游接待设施相当落后,而苗族博览园和森林休闲山庄及接待中心的建成,将增加一座四星级旅游宾馆,提供 400 多个中、高档床位,提供一流的休闲娱乐保健活动场所,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实现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 贵州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雷山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11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自然环境条件 自然地理 项目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苗岭西坡,雷山县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7176。 55′ ~108176。 2 2′,北纬 26176。 02′ ~26176。 34′,利于贵州省东线旅游区的中 心地带。 北接凯里市、台江县,南抵三都县,东邻剑河县、榕江县,西与丹寨县相连。 东西宽 ,南北长 ,总面积。 雷山集生态风光、民族风情于一体,地处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桂林至三峡国际旅游黄金线的中心地带,又位于贵州省确定的凯里至黎平国际苗、侗民族风情线旅游核心圈。 只需 40 多分钟就可驱车直达州府凯里的公路已经改造成四级油路,并直接连通凯 (里 )麻 (江 )高等级公路和贵 (阳 )新 (寨 )高速公路,从贵阳行程两个半小时就可直达雷公山。 炉 (山 )榕 (江 )公路、三 (穗 )凯 (里 )高速公路和黎平机场建成后 ,游客可以从广西桂林、湖南张家界乘车直达雷公山。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北紧依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南毗邻丹江镇和大塘乡,距县城 10km。 新桥“超短裙”苗族村位于大塘乡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 13km,炉 (山 )榕 (江 )公路穿寨而过;苗族博览园位于丹江镇雷山县城响楼开发区,丹江河从前流过,交通十分方便。 地貌地形 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即云贵高原向湖广盆地过渡之东南斜坡一、二级阶梯上,苗岭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全境,最高峰雷公山海拔。 地貌主要为中山地貌,次为低山和高山地貌,地形以宽缓斜坡和台 地缓坡为主。 气候 大多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 年均气温 14- 15℃,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 由于雷公山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性十分明显,呈现“一山有四季”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仅为 9℃,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相差 14℃,“冬暖夏凉”,显现了优越的旅游气候特征。 土壤 贵州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雷山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12 全县土壤以黄壤为主,土壤随海拔高度呈带状分布,由低到高分别为黄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四个土带。 河流水系 分属清水江和都柳江水系,全境大小河流共 216 条,丹江河和永乐河为县内主要河流。 雷公山水资源物理性质良好,化学成份简单,水硬度及矿化度极低,绝大部分小于 德国度,属极软水,清澈透底、清凉可口,经国家地质矿产部等单位鉴定,并以地矿水发 [1993]160 号文批准,确定雷公山山泉水符合国家颁布的 GB853787 标准,极具饮用水源的质量优势。 境内年平均流量为 亿 m3,水能理论蕴藏量 万 kw,开发潜力巨大。 植被 雷山县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因雷公山海拔较高,垂直分布特征 明显。 海拔2100m 以上,以亚高山灌丛和山顶矮林植被为主;海拔 1350~ 2100m,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植被;海拔 1350m 以下,则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植被。 天然林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人工林以杉木、马尾松和华山松林为主,还有少量竹林和经济林。 社会经济条件 20xx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23148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11665 万元,第二产业4590 万元,第三产业 6893 万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财政持续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 20xx 万元,突破了两千万元大关,其中地 方财政收入完成 1364 万元;本级财政总支出 7497 万元。 金融形势良好,银行年末存款余额 26567 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7838 万元,贷款余额 21135 万元。 雷山县有苗、汉、水、侗、瑶、彝六个民族,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是中国最集中的苗族聚居区之一。 新桥村辖 8 个村民小组, 217 户, 900 余人,以王氏居多。 又名“王家寨”。 超短裙苗定居于此,被中外的游客誉为“超短裙”苗族圣地、“超短裙”第一村。 旅游资源现状 由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旅游电视委员会、全国电视旅游节目协作会、中央电视台“ 旅游黄金线 ” 栏目共同组织,历时 7 个月在全国范围内评估产生的 “ 体验中国 20xx全国最好玩的地方 ”的评选活动中,贵州雷山位列其中,表明贵州雷山旅游具有其独特贵州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雷山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13 魅力。 自然旅游资源 该县有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 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 20xx 年批准建设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xx 年批准建设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雷公山国家森 林公园有生物种类 20xx 多种。 其中植物种类 1390 种,列为国家濒危、珍稀重点保护植物 24 种。 特别是世界稀有珍贵树种秃杉,是目前国内仅存 3 个地方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处。 野生动物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有 28种。 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体的旅游资源景观: ⑴ 森林与野生动植物景观资源 雷公山以高耸庞大的山体,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水、热、土等自然条件,加上地史上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为许多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场所。 雷公山又是一块没有受到外界干扰的处女地,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的森林生态环境 ;野生 动植物在没有人为干扰的环境下遵循自然法则生长发育。 据调查统计,雷公山有维管束植物 20xx 种 (含种以下等级 ), 隶 属 290 个科, 696属。 其中 , 国家 濒危、珍稀重点 保护的植物有钟萼木、香果树、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秃杉、鹅掌楸、马尾树、水青树、福建柏、金佛山兰、十齿花、闽楠、香樟、柔毛油杉、黄杉、长苞铁杉、半枫荷、翠柏、穗花杉、银鹊树、厚朴、红花木莲、乐东拟单性木兰、白辛树、木瓜红等 26 种。 这些植物不仅 具 有 极高 的科研保护价值,同时 还具 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雷公山是 世界上 秃杉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秃杉起源古老,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孑遗种,为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树种 ; 其树形高大挺拔,干形通直,枝叶浓密翠绿,树形端庄挺秀,无论远看近看,秃杉都给人以 “ 万木之王 ” 之感。 交腊 的千年银杏杈分七叉,四人合抱、枝叶繁茂、耸入云霄,是十分罕见的。 雷公山的观赏植物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面广,野生花卉繁多,馨香袭人。 以杜鹃 (Rhododendron spp.)为代表的观花类植物 , 如水溪旁的溪畔杜鹃 (Rh. Rivulare)、 山坡上的映山红()、 山顶的大白杜鹃 ()以及云锦杜鹃 ()、望 春杜鹃()等 , 遍布雷公山各个角落。 世居雷公山的苗族同胞 更是 崇尚森林,在雷公山区的村前寨后,歇凉坳上, 皆为 树木掩映,枫香、马尾松、红豆杉、香樟等风景树 、护寨树 , 争奇斗艳,各领风骚 , 随处可见。 同时由于雷公山海拔高,植被的垂直分布带贵州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雷山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14 明显,自下而上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以及山顶矮林等森林类型。 由于这些森林类型中的组成树种不同,森林景观也 随之变化, 在不同的时空段上,给人们展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 、 丰富多彩的森林植被景观。 在保存良好的森林植被条件下 ,祥和地生活着众多的野生动物。 据调查,雷公山有野生动物 518 种,隶属 132 科 39 目 ; 其中兽类动物 52 种,包括猕猴、藏酉猴、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林麝、斑灵猩、鬣羚等。 雷公山的爬行动物 以种类繁多而 著称全国,已知有 56 种,分属 8 科 33 属,占贵州省爬行动物的 %; 两栖类动物已知 36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的 56%; 其中尾斑瘰 螈为 贵州特有种,雷山鬣蟾 为雷公山特有种。 ⑵ 地文景观资源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山岭逶迤,群峰林立,地形高耸,山体景观既雄伟壮观又险峻奇特。 公园内断裂十分发育。 在高岩大 峡谷、响水岩瀑布一带河流强烈切割,在地貌景观上为典型的构造侵蚀地貌景观。 ⑶ 水文景观资源 雷公山水文地质结构独特,水资源的赋存及富集条件复杂,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循环交替环境十分和谐,水资源极为丰富。 同时,由于雷公山的地形垂直高差大,河流降坡陡且基流量大,加上森林植被保存良好,雷公山的瀑布、山泉等水文景观十分丰富。 森林公园内的瀑布有数十处,代表性的瀑布有响水岩瀑布、滚牛大瀑布、交腊瀑布、冷水潭瀑布等;山泉有莲花坪的龙泉、主峰的天井等。 ⑷天象景观资源 雷公山海拔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山顶山下气候迥 然不同,同时,良好的森林植被保持了整个山体湿润的气候环境,这使得雷公山天象景观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佛光、云海、日出、雪景等。 人文资源 我国苗族主要分布在黔、湘、鄂、川、滇、桂、琼、陕、京等地区,但主要集中在贵州,贵州的苗族主要集中在黔东北和黔东南地区,而黔东南的苗族主要集中在雷公山地区。 苗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苦难的民族。 苗族源于炎帝、黄帝、蚩尤三祖共创华夏文明时期蚩尤九黎部落。 主要居住在“左洞庭、右彭蠡”一带,后来蚩尤在涿鹿中原时被黄帝打败,被迫西迁。 在漫长艰苦的迁徙过程中,苗 族主体不断西贵州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雷山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15 迁,进入到黔东北和黔东南地区。 雷公山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成了苗民先祖的避难所和后代苗民生长繁育的场所。 正因为长期跟外界隔绝和缺少现代文字的记载,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使雷公山地区的苗民至今仍保留着苗族文化中的远古遗风。 充满神秘的苗族宗教祭祀,众多的苗族特有节日,美丽的民间传说,都给外界以无比的吸引力和震憾力。 现在雷山苗族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典章制度文化虽然已有某些表的变化,但是核心仍然坚持着苗族文化中原生的传统。 苗族的原始生活习俗在某些村寨里依然随处可见。 ⑴ 项目区内的人文资源 雷公山为苗疆 腹地,苗族风情古朴浓厚。 这里居住的苗族同胞长期处于待开发状态,仍然保存着最纯正的苗族文化。 雷公山也是历史上苗族人民反抗历代统治者压迫和剥削的重要根据地和大本营,清代中叶声震朝野、坚持十八年之久的张秀眉起义就发生在这里。 森林公园内现有乌东、交腊、高岩等民族村寨以及边缘还有“铜鼓村”美誉的掌坳苗寨和苗族歌舞之乡白岩苗寨等。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风情主要体现在歌舞、乐器、服饰、习俗、建筑等方面,其中最能表现苗族习俗的是苗族歌舞及歌舞所使用的乐器。 雷公山半山腰依山而筑的梯田、茶园景观颇为壮观,体现了苗族人民 的勤劳智慧。 新桥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 13km, 超短裙苗居住于此 ,凯榕公路穿寨而过。 该村历经数百年的沧桑,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服饰穿戴和歌舞表演习俗、古老的建筑风格,越坚淳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传承着原始古朴的文明。 尤以“超短裙”民族服饰―― 妇女着短裙,裙长不过膝,脚缠裹塑,装束别具一格 著称于世, 芦苼曲自成格调, 其独特的民族歌舞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独具一格的“水上粮仓” 均建于水池之中, 造型别致, 防鼠防火, 使至此的观光学者及游客赞不绝口,都称 “水上粮仓”建筑堪称一绝, 是新桥村民的一大创举,也是民族智慧的象征。 ⑵ 其它重要人文资源 ●西江千户苗寨,是苗族始祖构寅、构卯率族西迁至此的安居地。 按苗族“子连父名”的族谱计算,建寨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 寨内聚居着 1280 余户,五千多苗族人口,是国内仅有,世界无双的最大山区苗族村寨。 依山而建的民房、气势磅礴、宏伟非凡,犹如天上楼客,是极为少见的建筑奇观。 被建筑界誉为“少数民族建筑之瑰宝”。 现存100 年以上的古宅占 14%, 50 至 100 年的建筑占 70%。 82年被列为全省东线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点, 92 年被列为全省历史文化名镇, 98 年被列为全省 13 个重点保护与建设民族贵州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雷山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16 村镇。 ●郎 德上寨民俗露天博物馆 (民族文物村 ):郎德上寨位于雷山县北部望丰河畔,距县城 17km,距州府凯里 29km。 郎德上寨为清代苗族英雄平杨王杨大陆故里。 现今在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