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初设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 512 末端 控制水深 确定:由防护段 末端下游 480m 处 较为平顺的河道断面计算所得, 因下游河道断面较为规则, 两岸均有较完整的堤防工程,据实测该横断面,河宽 180m,堤防坡比 1:。 可近似按梯形断面考虑。 梯形断面水深计算采用公式 Q=ωC( Ri) 1/2 ( 59) 式中: Q— 流量( m3/s) C— 谢才系数, C=Ry/n; n— 糙率; R— 水力半径; i— 底坡 经计算,河道控制水深 h 为。 由此 再根据公式( 58)由下游向上游逐段试算出其他各断面中心点的水位,计算成果见表 54。 冲刷深度计算 1.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平顺护岸冲刷深度计算公式 — 1 计算。 hB=hP+hP[( VCP/V 允 ) n1] ( 510) 式中: hB— 平顺护岸冲刷深度( m),从水面算起; hP — 冲刷处的水深; 513 平顺护岸冲刷深度计算结果表 表 54 桩号 地面 高程 设计 水深 水面 高程 深泓线 高程 最大 水深 ( hp) 流 速 ( VCP) 允许 流速 (V 允 ) ( V/V 允 )1/4 ( V/V 允 )1/41 冲刷 深度 hB 0+000 0+200 0+400 0+600 0+800 1+000 1+200 514 平顺护岸冲刷深度计算结果表 续表 54 桩号 地面 高程 设计 水深 水面 高程 深泓线 高程 最大 水深 ( hp) 流 速 ( VCP) 允许 流速 (V 允 ) ( V/V 允 )1/4 ( V/V 允 )1/41 冲刷 深度 hB 1+400 1+600 1+800 2+100 2+664 515 V CP — 平均流速; V 允 — 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V 允 = ; n— 与防护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状有关,取 n=1/4; 冲刷深度 hB 计算见表 55,冲刷深度 hB 从水面算起。 经计算,防洪区冲刷处最大水深 hp在 ~ 之间,冲刷深度 hB(从水面算起)在 ~ 之间。 ΔhP 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 2 计算 ΔhP: dgmVtghp j 30122322 ( 511) 式中: d— 坡脚处土壤计算粒径,取大于 15%(按重量计)的筛 孔直径;设计取值。 ΔhP— 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深( m); α— 水流流向与岸坡交角(度); m— 护堤迎水面边坡系数, m=; jV — 水流的局部冲刷流速( m/s); 1211 1HB QV j B1— 河滩宽度, ( m); H1— 河滩水深, ( m); 516 η — 水流流速分配不均匀系数,据α角查表 (— 2) 得; Q1— 设计流量 ( m3/s)。 经计算 右岸 1+~ 2+041 段 与 左岸 0+~ 0+ 段 局部冲深 见表 56。 左岸堤防位于大弯道处,埋深按 设计。 基底高程确定 根据上述计算成果,为了安全起见,结合 已 建工程的实际经验,堤防基础埋深确定,弯道处按斜冲后的局部冲深平均值加安全埋深设计 , 按 ; 平顺段按计算结果平均值加安全埋深 最 终 按 设计。 基底高程按下式确定: Z 基底 =Z 深泓线 高程 ( 设计 埋深) ( 513) 基底高程计算结果见 56。 堤顶高程确定 堤顶 超高 堤 顶高程应为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 堤 顶超高按下式确定: Y = R+ e+ A (514) 式中: Y— 堤 顶超高, m; R— 设计波浪爬高, m; e— 设计风壅增水高度, m; 518 A— 安全加高, m。 1)波浪爬高 Rp按下式计算: Rp=KHLmKKK Vv 21 ( 515) RP— 波浪爬高( m); KΔ — 斜坡的糙率及渗透性系数,取 ; KV— 经验系数, 计算得 ; KP— 经验系数, 2%爬高累计频率值,取 ; m— 斜坡坡率, ; H— 堤前波浪的平均波高( m); L— 堤前波浪的波长( m); 2222 VgdVgFthVgd ththvgH 设计风速 V==; F 为吹程,取平均水面宽 128m, 经计算, H= m。 根据 T= VgHgV,求得平均波周期 T= s。 取 2s,查 堤防设计规范中的“波长~周期~水深” 表,得平均波长 L= m。 Kβ — 斜向来波折减系数,β < 15176。 时,取 1; 经计算:取 RP=。 519 2) 设计风壅增水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cos22gdFKVe (516) 式中: e— 设计风壅增水高度, m; K— 综合摩阻系数,取 =106; V— 设计风速,按计算波浪的风速确定;多年平均 汛期 最大 风速 ,设计风速 V==。 F— 从计算点逆风向量到对岸的距离, m; d— 水域的平均水深, m; β— 汛期 风向 以北风居多, β< 15 度。 计算后的设计风壅增水高度为 ,规范规定, Ⅴ 级堤防的 安全加高为 ,由此计算出的 堤 顶超高为 ,设计取值。 堤 顶高程 :按规范规定 Z 顶 =Z 水面 +Y=Z 水面 + (517) 计算结果见表 56 及断面设计图。 根据河堤堤顶高程计算得防洪区防护堤堤身高度在 ~ 之间 , 包括基础埋深 ( ) m。 经计算: 防洪区 内新建堤防顶高程在 ~ 之间 ,而该段二十年一遇洪水位在 ~ 之间 ,二者相差~。 520 堤身设计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 98 对堤身及护坡断面设计的有关要求,在堤身及护坡的设计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 1)结构稳定,经济合理; ( 2)适应当地的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 ( 3)满足。防洪工程初设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短,一般 10~ 15天,单峰型,峰值较大洪量较小。 夏汛洪水由暴雨大,良好的产汇流条件使洪水峰高量大,过程陡涨陡落,一次洪水的全过程一般在20 天左右,多为双峰型,洪量主要集中在 7~ 10 天。 秋汛洪水多为强度较小的持续降水形成,洪水过程峰小而洪量较大,峰型多为矮胖单峰型。 呼玛河干流洪水传播时间,碧水至固其故平均为 1~ 2 天,固其故至二道盘查平均为 4 天。 洪水资料可靠性审查 :
导流明渠工程 是本 标段 的主要关键 施工 项目, 也是本标段的重点、难点项目。 其结构特点是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施工强度高,施工中将合理地进行施工布置,不断优化施工 技术方案和资源配置,合理地安排施工,尽可能地保持均衡生产。 应对措施 导流明渠 工程施工技术要求高。 因此必须从总体施工程序安排、施工技术方案选择和施工总进度安排上进行优化,合理配置资源
隔离开关 DZ10100/330 Ie=400A 动力漏电开关 DZL200/3 I2= 400A 各 分开关 ,按用电开关箱开关配置,用 DZ10 型,脱扣电流大一级。 4) XL4分箱 ①用电设备, 砼输送泵一台 , 振动器 5 台 ,预留 5KW 余量。 ② 电流计算 P=++5=50KW cosφ = I=cos3UP= 50 = ③ 开关选择 动力隔离开关
~ 15天,单峰型,峰值较大洪量较小。 夏汛洪水由暴雨大,良好的产汇流条件使洪水峰高量大,过程陡涨陡落,一次洪水的全过程一般在20 天左右,多为双峰型,洪量主要集中在 7~ 10 天。 秋汛洪水多为强度较小的持续降水形成,洪水过程峰小而洪量较大,峰型多为矮胖单峰型。 呼玛河干流洪水传播时间,碧水至固其故平均为 1~ 2 天,固其故至二道盘查平均为 4 天。 洪水资料可靠性审查 : 二道盘查站具有
脚手架上,然后吊装上部柱腿,上紧连接螺栓并再次固定在脚手架上;内侧柱腿以同样方式安装,用钢管或抱箍固定在刚架立柱上。 ②台车横梁安装在靠山侧搭设工作平台,事先将横梁运至工作平台,利用另一侧事先 安装好滑轮进行牵引安装,牵引到位后用螺栓与柱腿连接,横梁的安装必须在停电天窗点内完成,台车安装详见“ 图 台车安装示意图”。 图 台车安装示意图 303094滑轮脚手架横梁20 横梁全部吊装到位固定完毕后
对任何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 井水 0 32 TMgKNaCa CIH COMCO 重 碳 酸 钙型水 7 堤基工程地质特征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根据地质测绘及勘探 掲 示资料, 在勘探 深度范围内 堤基土层为人工堆积层、 砂壤土层 及基岩。 按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组合关系,将堤基地质结构分为双层结构(Ⅱ)和多层结构(Ⅲ) 两 类,堤 基地质结构详细分类、分段见表。 从 分类结果来看 , 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