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防旱指挥部管理用房项目建议书终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效落实,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防汛防旱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建立长江、滁河、水阳江、秦淮河,以及固城湖、石臼湖等重要江河湖水系的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加强气象、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雨情、工情、灾情实时监测传输系统和决策 支持系统,建成重点水利设施远程调度和视频监控系统,切实提高长江水下河势检测能力。 编制市域洪水风险图,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避险能力。 健全防汛工作组织机构,修订和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强化应急响应和联动工作机制。 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队伍,建成市级防汛专业抢险训练基地,定期进行培训和实战演习,提高应急抢险实战能力。 科学合理布设防汛物资存储,配置必要的抢险基础装备,提高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和调运水平。 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南京市秦淮河流域防汛防旱指挥部管理用房 项目建议书 14 3 符合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要求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境内有滁河、秦淮河、水阳江、石臼湖、固城湖等大江、大河、大湖, 是个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地区。 根据历史资料的不完全统计,自西汉惠帝五年(前 190 年)至 1999 年的 2020多年中,共发生水旱灾害 453 次,其中水灾 240 次,旱灾 173 次,水旱灾交错 40 次。 1987 年国家防总、水利部、建设部首批把南京列为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据历史资料统计,自西汉惠帝五年(公元前 190)至 2020年的 2200 年间,共发生水害 283 次,平均约 8 年发生一次,上世纪以来,共发生较大洪水 11 次,平均 10 年发生一次,现 将 1931 年、1949 年、 1954 年、 1969 年、 1983 年、 1991 年、 1998 年、 1999 年、2020 年、 2020 年的洪水与洪灾情况简介如下: ( 1) 1931 年洪水 1931 年长江流域普降暴雨, 4~5 月暴雨中心位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上游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 1 倍以上, 6~7 月暴雨中心长时间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地区,月雨量 300 毫米以上的雨区范围达 7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 42%, 8 月长江上游四川地区多次出现日降雨量 100~250mm 的强降雨,因此形成 20 世纪以来首个长江流域大洪水。 在长江发生大洪水时 期,南京地区降雨偏多, 6 月下旬至 7月底,几乎天天降雨, 7月降雨天数长达 23天,最大日降雨量 ,7 月降雨总量 ,比常年同期偏多 倍。 在长江洪水压境和本地暴雨共同作用下,南京地区发生了大洪水, 7 月 24 日长江下关南京市秦淮河流域防汛防旱指挥部管理用房 项目建议书 15 水文站高潮水位超过 警戒水位, 9 月 15 日出现 年最高水位, 10 月 10 日才退到警戒水位以下,超警戒水位历时 78 天,由于当时防洪工程标准很低,因此酿成严重洪灾,城内水和大江水互通,三牌楼、黄浦路的水深达胸部,市区的精华夫子庙长期泡在水中,城内陆地行舟,船从成贤街可一 直撑到太平门,郊区各圩全部溃决,除紫金山、雨花台高地外,城内城外一片汪洋,持续时间 3 个多月,下关电厂停产,津浦铁路停运 54 天,全市倒房 4000 多间,受灾人口 万余人,江心洲破圩后,死亡 100 多人,米价每石从 8 元猛涨至20 多元,多处可见饥寒惨象的灾民。 ( 2) 1949 年洪水 1949 年汛期,长江流域降雨偏多,长江下游大通站流量不断增加, 7 月 19 日高达 68500m3/s, 7 月 25 日长江下关站出现 高水位,超警戒水位历时长达 62 天,正值江河高水位期间, 7 月 25 日又遭遇 9 级台风暴雨袭击,在长时间、大流量 、高水位的冲击下,浦口、下关一带发生大范围江岸坍塌,严重影响南北交通和华东地区煤炭中转,郊区圩田皆破,淹没农田 8 万多亩,受灾人口 4 万多人,倒房 2500 多间。 ( 3) 1954 年洪水 1954 年春季开始,大气环流异常,暴雨带长时间徘徊在长江流域,降雨历时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大,雨量之多,均为历史罕见,因此发生长江流域性特大洪水。 南京同长江其他地区一样,降雨强度很大,降雨量偏多, 7 月 2 日一天降雨量 ,汛期( 5~9 月)南京市秦淮河流域防汛防旱指挥部管理用房 项目建议书 16 降雨总量 ,比常年同期偏多 2 倍,三次遭受台风侵袭,最大风力达 8 级,在长 江洪水压境和本地暴雨共同作用下,南京发生20 世纪以来最大洪水,长江下关站最高潮水位达 ,大通最大洪峰流量 92600m3/s,下关站超警戒水位的历时长达 115 天,超 10m的高水位 28 天,全年洪水总量 13590 亿 m3,至今均为有水文记录资料以来最大值。 南京城区淹水面积 11km2,最大水深 ,郊县圩田皆破,淹没农田 100 多万亩,倒房 7 万多间,死亡 271 人,大校飞机场停飞,津浦铁路路基塌方,火车缓行 4 天,下关、栖霞等地长江岸线发生严重塌方,中华门明城墙倒塌,死伤 20 余人,全市共支出抗洪抢险经费 213 亿 3 千余万元(即今 213 万余元 )。 ( 4) 1969 年洪水 1969 年秦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秦淮河东山站 7 月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 3 倍, 7 月 11 日至 17 日 7 天秦淮河流域面平均降雨量 314mm, 7 月 14 日至 16 日 3 天流域面平均降雨量, 7 月 14 日 1 天流域面平均雨量。 日最大降雨量(天生桥站),雨后山洪爆发,河水猛涨, 7 月 17 日东山站水位上涨到 ,当时是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的最高水位,江宁区秦淮河两岸共破圩 68 个,淹没农田 6 万多亩,内涝农田 20 万亩,倒 房 万间,溧塘水库出险,大校场飞机场转移。 在秦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期间,长江、滁河、水阳江也都发生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7 月 18 日,长江下关站高潮水位 ,超警戒水位 , 7 月 17日滁河六合站最高洪水位 ,超警戒水位 , 7 月 22 日固城南京市秦淮河流域防汛防旱指挥部管理用房 项目建议书 17 湖高淳站最高洪水位 ,超警戒水位 ,对城市防洪安全威胁很大。 ( 5) 1983 年洪水 1983 年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水阳江流域连降暴雨和大暴雨,累计降雨量达 4001000mm,同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普降暴雨,接着雨带移至秦淮河和滁河流域,六合北部遭到日降 160200mm 的大暴雨袭击,在本地区暴雨和长江洪水顶托的共同影响下,全市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 7 月 15 日固城湖高淳站水位上涨到 ,创历史最高洪水位, 7 月 13 日长江下关水位上涨到 ,仅比 1954 年最高水位低 ,滁河晓桥水位达 ,超警戒水位 ,六合水位达 ,超警戒水位 ,秦淮河东山水位 达 ,超警戒水位 ,全市共破圩 41 个,其中农田面积万亩以上大圩 3 个(高淳县跃进圩,原江宁县龙潭圩,原大厂区长芦圩,淹没农田 万亩,内涝成灾面积 16 万亩,倒房 万间,受灾人口 万人,死亡 18 人, 20 多家企业停厂,京沪铁路的安全运行在原江浦县铁路圩和原江宁县龙潭圩处受到严重威胁,洪涝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亿多元。 ( 6) 1991 年洪水 1991 年南京地区的洪涝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是入梅早,梅雨期长,梅雨量多,加上长江大洪水的顶托。 1991 年 5 月 21 日入梅, 7 月 15 日出梅,梅雨期 56 天,梅雨量 9301160mm,是常年同期梅雨量的 倍,出现两次大暴雨南京市秦淮河流域防汛防旱指挥部管理用房 项目建议书 18 过程,第一次是 6 月 12 日至 16 日,第二次是 6 月 30 日至 7 月 15 日,日最大降雨量均在 100mm 以上, 6 月 12 日溧水县天生桥站降雨量217mm,雨后山洪爆发,各条江河水位猛涨,长江下关站最高潮水位达 ,秦淮河东山站 ,滁河晓桥站 ,六合站 ,固城湖高淳站 , 1991 年的入梅早,梅雨期长,梅雨量多,秦淮河、滁河各站点发生的最高洪水位至今仍然是历史之最。 在大洪 大涝中,全市共破圩 23 个,其中农田面积万亩以上大圩 2 个(原江浦县孟骆圩因国家防总指令人工爆破,六合县新集圩),受灾农田 236万亩,成灾 171 万亩,颗粒无收 57 万亩,受灾人口 61 万人,伤 295人,死 32 人,倒房 万间,京沪铁路下行线中断运行 57 小时,南京城区有 72 片淹水,最大淹水深 ,被淹家庭近万户,被淹道路10 多条,交通中断 39 处,全市 1/3 供电线路损坏,明城墙 21 处开裂或坍塌,溧水县城 3 次被淹,最大淹水深度 ,溧水县方便中型水库发生坝顶开裂重大险情,洪涝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 7) 1998 年洪水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 1954 年的流域性大洪水, 68 月雨带在长江流域南北拉锯,上、中、下游摆动,共发生 74 个日降 100mm以上的大暴雨日, 18 个日降 200mm 以上的特大暴雨日, 68 月流域面降雨量 670mm,比常年偏多 38%,仅比 1954 年少 36mm,大通洪峰流量 82300m179。 /s,年径流量 13500 亿 m179。 , 6 月 25 日长江下关站高潮水位超高 , 7月 29日出现 ,仅比 1954南京市秦淮河流域防汛防旱指挥部管理用房 项目建议书 19 年 洪水位低 8cm,列有观测资料以来第 2 位, 9 月 24 日 退出警戒水位,超警戒水位历时 91 天,超 10m 高水位历时 17 天,均仅次于 1954 年。 受长江洪水倒灌影响,滁河、秦淮河、水阳江各站水位都超过警戒水位,南京市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 3 个多月的顽强拼搏,夺取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没有破一个圩、死一个人,城市各项事业正常运行。 1998 年大洪水中,共发生较大险情 70 多处,农作物受灾面积 万亩,转移人口 万余人,损坏房屋 5805 间,176 家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 8) 1999 年洪水 1999 年 6 月 7 日至 6 月 30 日水阳江流域普降暴雨,发生日降雨量 大于 50mm 的暴雨 9 天,大于 100mm 的大暴雨 4 天,最大日降雨量达 190mm, 6 月高淳县累积暴雨量 ,比常年同期偏多近 4 倍,溧水县累积降雨量 ,偏多 倍,同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在普降暴雨,长江大通流量猛增,水位陡涨,长江下关站高潮水位 6 月30 日达 ,超警戒水位, 7 月 26 日最高潮位达 ,在长江水位的顶托下,水阳江流域出现超历史最大洪水, 7 月 1 日固城湖高淳站最高水位达 ,超历史最高水位 ,水阳江水碧桥站,超历史最高水位 , 7 月 2 日石臼 湖蛇山站最高水位达,超历史最高水位 ,两县受灾农田 万亩,受灾人口 万人,其中转移人口 125212 人,倒房 5700 间, 21 家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 9) 2020 年洪水 南京市秦淮河流域防汛防旱指挥部管理用房 项目建议书 20 2020 年 6 月 21 日入梅后,受冷暖气团共同作用的影响,滁河和秦淮河流域普降暴雨,暴雨集中在 7 月上旬, 7 月 4 日南京站 1 日降雨量 , 7 月累积降雨量 ,比常年同期偏多 倍,秦淮河东山站 1 日降雨量 , 7 月累积降雨量 ,比常年同期偏多 倍,滁河晓桥站 1 日降雨量 165mm, 7 月累积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 倍,六合站 1 日降雨量 , 7 月累积降雨量 ,比常年同期偏多 倍,雨后江河水位猛涨,滁河晓桥站 7 月 5 日 21 时水位上涨至 ,仅次于 1991 年历史最高洪水位 ,列第 2 位,六合站 7 月 6 日 2 时水位上涨至,仅次于 1991 年历史最高洪水位 ,列第 2 位,秦淮河东山 7月 11日最高洪水位 ,比 1991年历史最高洪水位 仅低 ,列第 4 位,长江下关站 7 月 17 日高潮水位达 ,超警戒水位。 滁河和秦淮河流域发生了较大洪水,在洪水中共发生堤防和穿堤建筑物掉天洞、塌坡、渗水、管涌等严重险情 43 处,农田内涝受灾面积 76 万亩,主城区多处淹水,主要干道交通一度受到影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 10) 2020 年洪水 2020 年 8 月 1~2 日,受第 8 号台风“凤凰”残留云系与冷空气的共同影响, 8 月 1~ 2 日,滁河流域陡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滁河中游地区,安徽省滁州市乌衣站 24 小时降雨量高达573mm,我市浦口晓桥站 24 小时降雨量 404mm,滁河中游地区 8 月 1~3日最大降雨量 390mm,均为历史罕见。 雨后滁河水位迅猛上涨, 8 月南京市秦淮河流域防汛防旱指挥部管理用房 项目建议书 21 2 日 19 时 23 分,晓桥站水位达 ,仅比 1991 年历史最高洪水位 差 ,汊河集闸上洪峰水位 ,仅比 1991 年历史最高洪水位 低 ,洪峰流量 1630m3/s,( 1991 年Qmax=1650m3/s),水位和流量均为历史第 2 位,浦口和六合区滁河堤防共发生滑坡、渗漏等较大险情 45 处,。防汛防旱指挥部管理用房项目建议书终稿(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对任何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 井水 0 32 TMgKNaCa CIH COMCO 重 碳 酸 钙型水 7 堤基工程地质特征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根据地质测绘及勘探 掲 示资料, 在勘探 深度范围内 堤基土层为人工堆积层、 砂壤土层 及基岩。 按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组合关系,将堤基地质结构分为双层结构(Ⅱ)和多层结构(Ⅲ) 两 类,堤 基地质结构详细分类、分段见表。 从 分类结果来看 , 双层
脚手架上,然后吊装上部柱腿,上紧连接螺栓并再次固定在脚手架上;内侧柱腿以同样方式安装,用钢管或抱箍固定在刚架立柱上。 ②台车横梁安装在靠山侧搭设工作平台,事先将横梁运至工作平台,利用另一侧事先 安装好滑轮进行牵引安装,牵引到位后用螺栓与柱腿连接,横梁的安装必须在停电天窗点内完成,台车安装详见“ 图 台车安装示意图”。 图 台车安装示意图 303094滑轮脚手架横梁20 横梁全部吊装到位固定完毕后
~ 15天,单峰型,峰值较大洪量较小。 夏汛洪水由暴雨大,良好的产汇流条件使洪水峰高量大,过程陡涨陡落,一次洪水的全过程一般在20 天左右,多为双峰型,洪量主要集中在 7~ 10 天。 秋汛洪水多为强度较小的持续降水形成,洪水过程峰小而洪量较大,峰型多为矮胖单峰型。 呼玛河干流洪水传播时间,碧水至固其故平均为 1~ 2 天,固其故至二道盘查平均为 4 天。 洪水资料可靠性审查 : 二道盘查站具有
沙漠边缘 、地势较 平坦, 西部和南部靠近原三颗柳扬水干渠, 通过前期治理,主要树草种为沙柳、花棒、柠条、柳杆、沙枣、爬地柏、杨柴、沙木蓼、沙蒿、沙米、各种杂草等。 该范围植被平均覆盖度已达到 20%以上 ; 在现有治理 成果的基础上,按植被现有分布范围划片、划块、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划带, 分片、分段因地制宜改造建设,面积可大可小,突出特色,突出典型,做足沙的文章。
角,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防排烟 机械 通风 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9 第四章 公司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第一节 工程管理组织机构 总经理: 总工: 工程科 材料科 经营科 财务科 办公室 项目经理: 专业工程师: 质检员: 材料员: 工长: 班组长: 总经: 总会: 副经理: 防排烟 机械 通风 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10 第二节 项目主要人员岗位责任制 ( 1)参与业主的合同谈判
没有;部分防汛物资已过保质期,尤其是袋类,未进行及时更换;部分物资在当年防洪抢险中已调运,未及时补充。 随着近几年极端天气灾害的增加,防汛物资必须做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亟需增加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材料、新设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四是 县级防汛物资 管理不规范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防汛 物资仓库的标准化建造、科学化管理在 汉江防汛 物资管理中具有特殊的XX 防汛物资储备保管用房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