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沙漠边缘 、地势较 平坦, 西部和南部靠近原三颗柳扬水干渠, 通过前期治理,主要树草种为沙柳、花棒、柠条、柳杆、沙枣、爬地柏、杨柴、沙木蓼、沙蒿、沙米、各种杂草等。 该范围植被平均覆盖度已达到 20%以上 ; 在现有治理 成果的基础上,按植被现有分布范围划片、划块、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划带, 分片、分段因地制宜改造建设,面积可大可小,突出特色,突出典型,做足沙的文章。 该区规划 栽培种植 优质抗虫速生杨 等 抗旱树种 , 行距为 5 米,株距为 3 米,林间布置生产路,配套机井和滴灌工程, 实现 防 沙 治沙综合治理。 沙漠原生态保护区 总面积约 500亩 ,位于建设区 东部 ,全部为流动沙丘,治理难度巨大,原则上不做任何建设项目,只作为观摩学习、科研科教基地,为将来提供对照研究和长远规划后备用地。 为了防止人为破坏或不合理治理开发,设置专人定期不定期巡视管护,除开展必要的科 研试验和观摩外,禁止进入该区域,也不进行任何工程措施和人为影响。 林区治沙成果及治沙模式展示区 林区治沙成果及治沙模式展示区建设面积 200亩,该区位于目区区 北部边缘 ,距离 203 省道约 2公里,交通便利,靠近三颗柳移民区,设施较齐全,并有林道直通沙漠腹地,适宜建设林区治沙成果及治沙模式展示区。 此区林区治沙成果及治沙模式展示区及附属设施约 20xx平方米,布设各种科普器具、模型、标本及试验室、陈列室、资料室等;附近建设配套停车场、生产服务区等。 根据展示手段不同,将室内展厅划分为图片展示室、图书资料室、标本 室、多媒体室等,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展示沙漠知识、沙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漠历史、沙漠文化、防沙治沙历史、沙漠化现状、国内外治沙成就等;主要采取工程治沙、生物治沙等方法,一方面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及现有治理成果科学合理的改造扩展;另一方面要模拟出各个防沙治沙模式的典型效果,从科学和美观的角度突出原地域的特色、风貌、风情,使参观者学习防沙治沙知识的同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各个地域的不同风情。 造林密度 设计合理的造林密度,应根据杨树品种的特性,造林地立地条件,培育目标,轮伐周期等因素来确定。 立地条件好的 造林地。 生长快、树冠较大的品种,培养大径材的,密度小些,立地条件较差,选用干形通直,冠形较窄的品种,培育短轮伐期的林分时,密度可以大些。 一般短周期纸浆林的造林密度为 3 4 米,胶合板材的造林密度为 5 6 米,以利培育大径材。 栽植技术 科学的栽培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造林质量的重要措施,栽植技术主要包括苗木处理、栽植时间、栽植深度和栽植方法。 苗木处理:在起苗、运苗、栽植的各个环节,都要防止苗木失水。 在苗田应遵循先灌水后起苗的原则,苗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木起运中要注意保护好根系,使根系完整、新鲜、湿润,尽量做到随起、 随运、随栽。 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妥善假植。 为保持苗体的水分,可剪去全部侧枝。 栽植时间:春季和秋末冬初(十月底-十一月中旬),正当杨树落叶后及萌芽前,均适宜杨树造林。 美洲黑杨的一些无性系如 I- 69, T26, T66 等,应在春季适当晚栽,待树液流动,芽快要萌动时( 3 月下旬- 4 月初)栽植,成活率较高。 栽植深度:根据土壤条件而定,在较干旱疏松的土壤上栽植 60cm 左右为宜,这种深度可增加苗木的生根量,提高抗旱抗风能力,而在比较粘重的土壤和低洼地,则不宜深栽。 栽植方法: 栽植 时 采用平查扦插 栽植 或带跟大 穴栽植 ,扶正,分层填土,分层踩实,使苗木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栽后立即浇水,水渗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 抚育管理 俗语说 “ 三分造林七分管理 ” ,科学地管理是保证林木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环节。 适时灌溉:杨树是速生树种,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所以适时灌溉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还能提高杨树的生长量。 除新造幼林要立即浇水外,栽 4- 6 月干旱季节,要对林分适时灌溉,以保证林木旺盛生长。 秋季干旱时也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要进行灌溉,对美洲黑杨等品种进行冬灌可提高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 灌溉次数和灌水量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而定。 一般降水年 份,应浇水三次以上,每亩每次浇水 30- 50m3,浇水后要及时培土保墒。 合理施肥:速生丰产林施肥可按下列要求进行。 ①基肥:在造林前每亩施土杂肥 1500 公斤,过磷酸钙 50 公斤左右,混合后施入挖好的树穴内根系栽植深度范围。 ②追肥:每年 5- 6月,在杨树的生长旺期追肥两次,施肥量每次为尿素 - 15 斤或碳酸氢氨 25- 30 斤,造林当年可晚施、少施,随林龄增加可适当多施,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追肥要与浇水结合进行。 ③松土除草:林分郁闭前,每年除草不少于两次,实行农林间作时可与农作物管理结合进行。 林分郁闭后可适当减少除草次数。 农林间作期间不专门为林地松土,停止间作后每年最少要松土 1- 2 次,以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 ④修枝:适时修枝可提高树干质量,有利于培育干形圆满的优质良材。 造林时修去苗木的全部侧枝,造林后 1- 3 年的幼树,去除竞争枝,保留辅养枝,并剪除树干基部的萌条,培养直立强壮的主干,修枝强度应保持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在 3/4 以上。 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西部地势较低 , 可利用黄河水灌溉, 在原有的三棵柳干渠旁建设 扬水 泵站及 输水管道 、澄清池 输水灌溉 ;种植区东部地形较高地带布置灌溉机井 ,并配套安装供水管道。 灌溉方式均采用 低压滴灌系统。 扬水工程 根据灌溉需要和技术规范要求,布置泵房 2 间 60 平米 , 管理房 2 间 40 平米 ;进水池 1 座,安装 100KVA 变台1 座,配套 200WQ2502230水泵 3台(套) ( 2用 1 备) ,设计流量 500m3/s,扬程 22 米;安装 Φ 400 口径玻璃钢管道1000 米,新建 20xxm3 蓄水池和澄清池各 1 座。 机井 工程 沿项目区东部边缘,布设机井 10 眼,井深 30米,配套 200QJ30399 潜水泵 10 台(套),安装变压器 2 台 ,沿林间道路布设 Φ 140PVC塑料管道 20xx0米。 Φ 75PVC塑料管道 80000 米。 滴灌工程 垂直于供水管道布设Φ 50PE 管 200 米,间距 50米 ,按 树行布局滴灌带。 共需安装 Φ 50PE 管 400 条 80000 米,配套 滴灌带 800000 米 项目建设内容 及规模 平整土地。 对 5500亩 沙地 种植区 进行全面机械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整地, 整 地标准为在尽可能保留现有植被的前提下,土地的平整有利于分区布局建设,便于灌溉和观赏。 道路建设。 为了便于生产作业和参观游览,修建 12 公里道路,道路标准为宽度 3 米的砂石道路,每 500米设置会车点一个。 灌溉设施。 种植区 的灌溉 全部 采用 管道 滴 灌 系统 , 沿林间道路布置 供 水管道 ,沿东西方向布设供水管道长 20xx 米, 供水管道间距 200 米,并配套滴 灌带等全套设施。 供电设施。 配套 架设 10KV高压线路 3公里,安装变台 3 座, 主要为灌溉及 基地生产生活 供电。 培育工程。 种植区 需采购 各品种 抗虫速生杨 苗木约 60 万株,同时加强科技支撑,严格施工质量,做好抚育管护等工作,确保 林草成活率。 附属工程。 建设面积 20xx平方米,全部为砖混结构,包括展览厅、图书室、标本室、实验室、办公室等。 包括生活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办公设备、展 示设施、图书资料、实验器材、模型标本等相关设施设备。 配套设施设备。 配套建设供水、供电、道路、停车场、服务区 停车场 等设施。 停车场面积 500 平方米,全部硬化,除用于停放车辆外,还可开展各种活动,生产时也可作为晒场使用。 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第六章 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区所在地位于平罗县黄河以东鄂尔多斯台地边缘毛乌素沙地,主要地形为台地、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及平铺沙地,沙丘平均高 1— 10 米不等。 项目区区植被属荒漠草原植被型,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类型相对比较单一,且植被主要分布在相对湿润的丘间低地及平铺沙地。 通过长期治理及国际合作,目前建设区内植被平均盖度达到 15%左右。 植被的特点是灌木为主,固定沙丘以天然白茨为主,流动及半固定沙丘以人工种植的花棒、沙柳为主,乔木林很少。 主要乔木树种有:新疆杨、沙枣、刺槐、臭椿、白蜡等;主要灌木树种有 :柠条、白刺、沙冬青、红 砂、花棒、杨柴、猫头刺、沙柳、沙拐枣、沙木廖等;主要草本类植物有:沙蒿、沙米、苦豆子、麻黄、甘草、刺蓬、骆驼蒿、旱芦苇、沙芥、沙葱等;寄生类植物有锁阳、苁蓉等。 上述植物种类构成了乔灌草结合的人工和天然植物群落,是建设区内重要的植被资源。 项目区共有各种陆生野生动物 22 目 45 科 115种,其中,两栖爬行类 2 目 4 科 7 种,鸟类 14 目 28 科 83 种,哺乳类 6 目 13科 25种。 主要动物种类有黑鹳、天鹅、草原雕、猎隼、草原沙蜥、毛腿沙鸡、戴胜、灰沙燕、喜鹊、乌鸦、大耳猬、沙狐、黄鼬、猪獾、东方田鼠、灰仓鼠、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蒙古兔等,各种野生 动物不仅是沙漠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建设区增添了色彩,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项目区所在的平罗县河东地区宜林地面积 22348 公顷,有林地面积 54 公顷,灌木林地面积 875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882 公顷,封育面积 1952 公顷。 项目 区内宜林地面积 6200 亩 , 属无林地带。 项目建设对现有林草植被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设将会在巩固现有林草植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区域林草植被总覆盖度,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增加区域林草植被资源方面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区域森林资源总量的扩大 和林业产业的培育发展将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沙生植物展示园建设中,局部区域将全面整地的造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回对现有植被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造成破坏。 但全面整地区域仅限于景观营造中需要较为平坦地形、规则式种植的区域,规划中控制在该区面积的 10%以内,占治沙博览园总面积的比例很小,因此对原有植被的影响微弱。 并且,在展示园建成以后,新建植被的种类和结构更为丰富合理,将会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另外,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科普宣教和科研基地场馆建设、园区道路建设等,可能会造成现有林草植被的损毁。 但由于 场馆、道路建设占地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9 面积较小,并且在规划选址中可以尽量选用林草植被分布较少或裸露区域,避免破坏原有植被。 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 建设区植被属荒漠草原植被型,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类型相对比较单一,且植被主要分布在相对湿润的丘间低地及平铺沙地。 通过长期治理及国际合作,目前建设区内植被平均盖度达到 15%左右。 植被的特点是灌木为主,固定沙丘以天然白茨为主,流动及半固定沙丘以人工种植的花棒、沙柳为主,乔木林很少。 由于其局部自然生态条件所限,决定了其局部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生物种类不够丰富,有极少量的食草类动物 和鸟类呈季节性活动。 项目区建设在沙生植物展示园中将有选择引进一些适生的沙生植物,将对丰富区域植物群落构成和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程度起到积极性影响,将为区域野生动物提供更加良好的繁殖、栖息环境。 引进外来物种前要做科学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进行工程防沙治沙。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稿(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效落实,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防汛防旱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建立长江、滁河、水阳江、秦淮河,以及固城湖、石臼湖等重要江河湖水系的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加强气象、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雨情、工情、灾情实时监测传输系统和决策 支持系统,建成重点水利设施远程调度和视频监控系统,切实提高长江水下河势检测能力。 编制市域洪水风险图,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避险能力。
对任何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 井水 0 32 TMgKNaCa CIH COMCO 重 碳 酸 钙型水 7 堤基工程地质特征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根据地质测绘及勘探 掲 示资料, 在勘探 深度范围内 堤基土层为人工堆积层、 砂壤土层 及基岩。 按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组合关系,将堤基地质结构分为双层结构(Ⅱ)和多层结构(Ⅲ) 两 类,堤 基地质结构详细分类、分段见表。 从 分类结果来看 , 双层
脚手架上,然后吊装上部柱腿,上紧连接螺栓并再次固定在脚手架上;内侧柱腿以同样方式安装,用钢管或抱箍固定在刚架立柱上。 ②台车横梁安装在靠山侧搭设工作平台,事先将横梁运至工作平台,利用另一侧事先 安装好滑轮进行牵引安装,牵引到位后用螺栓与柱腿连接,横梁的安装必须在停电天窗点内完成,台车安装详见“ 图 台车安装示意图”。 图 台车安装示意图 303094滑轮脚手架横梁20 横梁全部吊装到位固定完毕后
角,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防排烟 机械 通风 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9 第四章 公司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第一节 工程管理组织机构 总经理: 总工: 工程科 材料科 经营科 财务科 办公室 项目经理: 专业工程师: 质检员: 材料员: 工长: 班组长: 总经: 总会: 副经理: 防排烟 机械 通风 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10 第二节 项目主要人员岗位责任制 ( 1)参与业主的合同谈判
没有;部分防汛物资已过保质期,尤其是袋类,未进行及时更换;部分物资在当年防洪抢险中已调运,未及时补充。 随着近几年极端天气灾害的增加,防汛物资必须做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亟需增加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材料、新设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四是 县级防汛物资 管理不规范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防汛 物资仓库的标准化建造、科学化管理在 汉江防汛 物资管理中具有特殊的XX 防汛物资储备保管用房建设项目
90s ,保压时间 0 ~ 5s ,冷却时间 20 ~ 120s。 第二章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模架选择 模具的基本结构 确定成型方法 塑件采用注射成型法生产。 为 保证塑件表面质量,使用 点 浇口成型,因此模具应为 双 分型面注射模。 型腔布置 塑件形状较简单,重量较轻,生产批量较大。 所以应使用多型腔注射模具。 考虑到塑件的侧面有 Φ 10mm 的圆孔,需侧向抽芯,所以模具采用一模四9 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