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罩注塑模设计_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0s ,保压时间 0 ~ 5s ,冷却时间 20 ~ 120s。 第二章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模架选择 模具的基本结构 确定成型方法 塑件采用注射成型法生产。 为 保证塑件表面质量,使用 点 浇口成型,因此模具应为 双 分型面注射模。 型腔布置 塑件形状较简单,重量较轻,生产批量较大。 所以应使用多型腔注射模具。 考虑到塑件的侧面有 Φ 10mm 的圆孔,需侧向抽芯,所以模具采用一模四9 腔、平衡布置。 这样模具尺寸较小,制造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塑件成本较低。 其布置如图 2所示。 图 2 型腔布置 确定分型面 塑件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质量要求,本实例中塑件的分型面有多种选择,如图 3 所示。 图 3( a)的分型面选择在轴线上,这种选择会使塑件表面留下分型面痕迹,影响塑件表面质量。 同时这种分型面也使侧向抽芯困难;图3( b)的分型面选择在下端面,这样的选择使塑件的外表面可以在整体凹模型腔内成型,塑件大部分外表面光滑,仅在侧向抽芯处留有分型面痕迹。 同时侧向抽芯容易,而且塑件脱模方便。 因此塑件选择如图 3( b)所示的 分型面。 10 ( a) ( b) 图 3 分型面选择 选择浇注系统 塑件采用点浇口成型,其浇注系统如图 4所示。 点浇口直径为 Φ ,点浇口长度为 1mm,头部球 ~2 mm。 分流道采用半圆截面流道,其半径 R 为 3 ~。 主流道为圆锥形,锥角 α 为 3˚,上部直径与注射机喷嘴相配合,下部直径 Φ 6 ~ 8 mm。 确定推出方式 由于塑件形状为壳形而且壁厚较薄,使用推杆推出容易在塑件上留下推出痕迹,不宜采用。 所以选择推件板推出机构完成塑件的推出,这种方法结构简11 单、推出力均匀,塑件在推出时变形小,推出可靠。 侧向抽芯机构 塑 件的侧面有 Φ 10mm 的圆孔,因此模具应有侧向抽芯机构,由于抽出距离较短,抽出力较小,所以斜滑块外抽芯机构。 分型动作靠斜滑块在模套的导滑槽内进行斜向运动来实现,导滑槽的方向与斜滑块的斜面平行。 斜滑块侧向分型的同时,塑件从动模型芯上由推板推出。 模具的结构形式 模具结构为 双 分型面注射模。 选择成型设备 “注射机的选用”可参考《 塑料模具设计指导 》 P233表 131 按预选的型腔数目来确定注射机 ( 1)模具所需要的 塑料 熔体注射量、注射压力 M=n + = = =96g n初定型腔数目 单个塑件质量 ( 2)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要的锁模力 A=n + Fm=(n + ) 单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A塑件及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Fm 所需锁模力 塑料对型腔的平均压力 Fm=(41X41X4+)X25 12 =(6724+)X25 =226935N ( 3)选择注射机型号 最大注射量 G≧ m/а =15/= 额定锁模力 FFm=226935 所以可以选择的注射机有 XSZ XSZ60、 XSZY12 XSZY250 按预选的注射机来确定型腔的数目 预选注射机为 XSZY125 ( 1) 由注射机料筒的塑化速度确定模具型腔数目 n N≦ (KMt/3600 ) ≦ ()/15= (2)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确定型腔数目 N≦ (KG ) ≦ ()/15= (3)按注射机的最大的锁模力确定型腔数目 n N≦(F )/ ≦ ()/25x41x41= 综合( 1)( 2)( 3)取 n=4 满足条件 校核注射机参数 ( 1)注射压力的校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