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沙闸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根据上游江阴肖山水文站 ,下游南通天生港水文站相应设计水位值按水面比降线性插值算出。 经推算,拟建工程处的设计水位如下: 设计高水位 (百年一遇高水位 ) 设计低水位 (汛期最低潮位 ) 极端高水位 (二百年一遇高水位 ) 极端低水位 (历史最低潮位 ) 潮流 长江委水文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于 20xx年 8月 24日~ 8月 25 日在拟建附近水域布设了 2 条 ADCP 走航断面和 3 条固定测XXX 长青沙闸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9 验垂线,对流速、流向、流量等水文要素进行了观测。 工程水域布设的 3 条常规测流固定垂线和 2 条 ADCP 测验断面的位置 见图 21,位置坐标见表 24。 港泓港圩长青沙大沙青长七河干一桥圩兴大李港港龙九港圩一十东港砣碾港李小东沙沙北图 例 5m等高 线 圩十二港圩三港捕鱼港港圩九口十新西界港港生天闸港圩九 5m等高 线 3 RZ 3 RZ(长 度:1307 方 向角:202) 3 RY 3 RY(长 度:3556 方 向角:202) 3 JG1 3 JG2 3 JG3如左断面如右断面AD CP 测 流断面JG2 3 固定测流点点位圩字太民丹华港 港 港港漕闸思洋港永济港焦护 山港港港泾山皋如渡圩东朝段新沙驷沙谊友沙长利胜港沙主洲心江沙来又 图 21 测流固定垂线和 ADCP 测验断面的位置 表 24 测流固定垂线和 ADCP 测验断面的位置坐标 测点和 断面号 北京坐标 经 纬 度 X Y 北纬 东经 JG1 32176。 01′ ″ 120176。 34′ ″ JG2 32176。 01′ ″ 120176。 34′ ″ JG3 32176。 01′″ 120176。 35′″ 如左断面( RZ) 32176。 03′″ 120176。 32′″ 32176。 03′″ 120176。 32′″ 如右断面( RY) 32176。 02′″ 120176。 31′″ 32176。 00′″ 120176。 30′″ 从实测流速资料看,测区主要以落潮流为主, 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各测线的涨、 落潮最大测点流速及相对水深从中可以看到,各固定垂线的涨潮最大测点流速为 (在 JG2#垂线相对水深XXX 长青沙闸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0 ),落潮最大测点流速为 (在 JG3 垂线相对水深为 )。 表 25 各固定垂线最大流速统计表 (流速单位: m/s) 垂线 涨潮 落潮 平均 最大 测点最大 平均 最大 测点最大 流速 相对 位置 相应 平均 流速 相对 位置 相应 平均 JG1 JG2 JG3 太字圩港新山港段山港朝 东 圩 港渡 泾 港一干河252525滩北泓长 青 沙江 心 洲沙谊友胜利长沙000如皋港长 青 沙 大 桥导堤如左断面如右断面 JG1JG2JG30 1 2m/s 流速比例:图 例 图 22 垂线平均和垂线涨落急流速矢量图 泥沙 本河段的泥沙主要由上游径流挟带而来,含沙量在年内变化趋势与上游大通站径流量相似。 含沙量和河床质的分布符合长江澄通XXX 长青沙闸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1 河段一般规律:即上游来的悬移质含沙量不大,粒径较细;其中主槽部位含沙量稍大,粒径亦粗些,支汊含沙量更小,粒径也细。 实测泥沙粒径资料表明:河床质粒径 d50 深槽部位为 87~ 148181。 m,而悬移质粒径 d50 平均为 3~ 7181。 m,故中汊水道河床的变化是该段河床泥沙搬运所致 ,预计回淤强度约为 20cm/a。 河势 分析及防洪影响评价 方案一河段 (如皋中汊 ) 河势分析是本工程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为此,业主专门委托长江委水文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进行本工程河段的河势分析和防洪影响评价。 研究的主要结论摘录如下: ( 1)如皋沙群水道处于澄通河段中上段, 上承福姜沙水道,下接通州沙水道,全长约。 长江主流进入如皋沙群后,被如皋沙群分为左(北)、中、右(南)三汊,北 汊即为 海北港沙南水道(原为 天生港水道进口 段 ) ;中汊分上、下两段,上段为双锏沙北水道,位于双锏沙与靖江市江岸之间;下段为如皋中汊,位于又来沙和长 青 沙与民主沙之间; 南 汊即为浏海沙水道 ,位于民主沙、长青沙与右岸之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如皋沙群各汊道的演变特点是;北汊严重淤塞,现已淤死、并岸登陆;南汊一直是主汊,目前分流比约占长江径流量的 70%;其余 30%左右的径流经双锏沙北水道进入如皋中汊。 如皋沙群水道由原来的多汊型水道演变成双汊型水道。 ( 2)多年来福姜沙水道南北汊分流比基本稳定,且主流偏北,为如皋中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进口条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 着双锏沙水道和如皋北汊的萎缩、消亡,中汊得到迅速发展,中汊发展XXX 长青沙闸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2 过程中,分流比由一开始的 %扩大至 1987 年的 %,规划的新引河西侧发生严重崩塌,主江堤塌入江中, XXX 政府组织力量将主江堤后退至目前位置。 九十年代以来,如皋中汊渐趋稳定,分流比一直稳定在 30%左右,目前河势相对稳定。 ( 3)拟建如皋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5 万吨级通用码头工程及水闸位于长江澄通河段如皋中汊下段长青沙西南岸,中汊河势的变化主要受双锏沙北水道和福姜沙北汊的河势变化。 要保证如皋中汊良好的水深条件,必须重视双锏沙北水道的护岸工程,特别 是靖江市焦港一带处于弯道的顶冲部位,控制和改善双锏沙北水道弯道的曲率半径;同时密切注意双锏沙和民主沙之间串沟发展,加强民主沙上游侧的护堤保滩工作,必要时采取抛石封堵、筑坝等工程措施,控制其发展,以稳定中汊的分流比,使如皋中汊水道保持目前的微弯河势;另外还要关注长青沙头对岸友谊沙左边缘护滩工程,避免天生港水道进口段浅滩向外扩展,以保持目前如皋中汊水道的微弯河势。 ( 4)表 26 列出了拟建工程段动力条件、河势条件、岸线条件、水深条件、阻水条件、航道条件等影响因素的综合条件分析。 表 26 拟建工程段水域 综合 条件表 项目 分析内容 动力条件 受福北水道及双锏沙北水道的控制,其分流比较长期稳定在 30%左右。 河势条件 自从 20xx 年导流堤施工以来, 5m 和 10m 等高线已经贴近左岸并逐渐稳定而且向下游伸展,目前工程区域河势相对稳定。 岸线条件 江堤已达标,岸线处于稳定状态。 水深条件 深水近岸,水深条件较好, 5m、 10m 线位置有所变化,工程区江段槽线呈现动态稳定的态势。 拟建码头前沿水深条件较好,仅局部需要开挖。 阻水条件 拟建码头和引桥为桩基结构,阻水面积较小。 航道条件 航道条件较好,对如皋中汊专用航 道影响较小,对长江主航道无影响。 XXX 长青沙闸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3 方案二河段(天生港水道) 天生港水道是一条涨潮槽,它的形成和维持主要依赖于涨潮流。 但是它作为二级支汊道,其发育和衰退又必然受一级汊道的影响,随一级汊道的兴衰而变化。 故天生港水道的形成、发育和衰退是伴随着如皋沙群的三次大变化而变化的,亦即伴随着一级汊道海北港沙北水道、又来沙北水道、如皋中汊的兴衰而变化。 19 世纪时,澄通河段长江主流走向呈大反“ S”型。 天生港附近江岸受长江主流顶冲和冲刷,长江主槽贴北岸,天生港附近江岸处于长江主槽顶冲段。 20 世纪初,海北港沙和其北 水道发育,如皋河段呈鹅头形,长江主流走北水道,其出口左岸为凸岸发生淤积,形成段山沙,段山沙与北岸之间因涨潮流作用存在一夹槽,这就是天生港水道的雏形,它是海北沙北水道出口段的东汊道,其下游天生港 ~任港岸段尚在长江主槽内。 因长江主流出海北港沙北水道后顶冲浏海沙,受浏海沙凹岸的导流作用,长江主流又折向北岸顶冲天生港附近江岸,故天生港岸段仍还处于长江主流的顶冲冲刷下, 1918 年随海北港沙北水道过度弯曲(弯曲度已达 ),曲率过大,海北港沙北水道出口与浏海沙水道成直角相交,出流不顺,发生壅水和淤积,除了逼使长江主 流逐渐南移转入南水道外,北水道水流受阻就漫滩切割左汊道 —— 段山沙北夹槽(天生港水道),海北港沙北水道一部分水流经此汊道分泄,而此水道刷深,第一次发育鼎盛。 20~30 年代,随着海北港沙北水道的全线不断萎缩和淤积,长江主流逐渐转入海北港沙南水道,天生港水道作为海北港沙北水道的东汊道也开始逐渐淤积,特别是其上段。 但是其下游与长江主槽直接相连,当时此段长XXX 长青沙闸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4 江江面宽畅,潮流作用强。 天生港水道处于涨落潮流弯道的凹岸侧,所以天生港水道为潮流维持,中下段尚稳定。 20~50 年代,长江主流在海北港沙南水道沿浏海沙水道而下,水流 比较顺直,预冲点逐年下移,由天生港,经南通港、姚港,一直下移到狼山以下,一方面造成从天生港到狼山江岸的大规模冲刷崩塌,另一方面横港沙由原段山沙逐年下伸,一直到 50 年代中期横港沙尾已伸展到狼山下游江岸营船港附近,长达 40km,这时的天生港水道是最长的,也是发育得最好的。 30~40 年代,又来沙及其北水道发展,长江主流基本上在又来沙北水道,原海北港沙水道逐渐走向死亡而封闭,海北港沙并北岸。 又来沙北水道朝东北向冲刷推进而与天生港水道之间靠近接连,天生港水道逐渐变成为又来沙北水道的东汊而复苏。 进入 50 年代,又来沙北 水道已充分发展、弯曲过度、阻力增大,发生壅水,河床开始淤积,其向东汊的分流增加,东汊道发育、天生港水道上段冲刷发展。 这是天生港水道第 2 次出现发育的河势,也是其最鼎盛时期,深槽发育刷深, 5m 槽一直伸展到碾砣港以上 ,几乎全线贯通。 与此同时,又来沙南水道亦发育,长江主流转向又来沙南水道,双涧沙形成并开始发育。 随着 50 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又来沙水道(如皋北汊)的整体逐渐淤积衰亡,作为又来沙北水道东汊道的天生港水道的入流条件变差而发生淤积。 1954 年大洪水,南水道充分发育,北水道加速淤积,导致其二级汊道天 生港水道开始发生比较严重的淤积衰退, 1958年, 5m 槽已后退到新捕鱼港附近,比 53 年萎缩了 8km。 再加上60 年代下游河段徐六径节点形成,江面由 束窄到 5km,原XXX 长青沙闸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5 涨潮流路改变,涨潮流减弱进一步加速了天生港水道的淤积。 一直到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又来沙水道(如皋中汊)形成和迅速发育,天生港水道与如皋中汊接通,转变为如皋中汊的左汊道。 随着如皋中汊的发展和 80年代中汊分流量由 %增加到 30%左右,天生港水道上段原单向淤积的形势近十多年来有所好转。 从 70 年代起, 5m 线一直维持在捕鱼港和大李港的中间 位置附近, 1995 年 5m线已伸展到小李港以上。 随着如皋中汊的发展,长江主流轴线的曲率变大,顶冲点上提而使横港沙尾受冲而萎缩, 80 年代横港沙已退到南通港以上,天生港水道缩短,涨潮流增强,天生港水道的下段除了有较强的涨潮流维持外,落潮时,长江主流经南岸九龙港附近凹岸挑流,部分面层水流漫滩经横港沙滩面进入天生港水道,使天生港水道的下段水深,槽宽和流量近期得以较好维持,横港沙尾也继续冲刷退缩。 70 年代以来天生港水道 10m 槽一直维持在华能电厂码头附近, 1985 年以来,深槽还有所发展,向上伸展了 600 多 m。 可见 天生港水道作为二级支汊的兴衰是伴随着一级汊道的兴衰而变化。 它曾先后作为海北港沙北水道和又来沙北水道的支汊道,现在作为如皋中汊的支汊道。 当一级汊道发育为主水道时,较多的水流进入主汊,通过二级支汊的流量也就相应增大,促使支汊发育。 单支汊的发育往往滞后于主汊的发育一步。 当主汊发育鼎盛后,开始衰退萎缩时,主汊深槽已开始淤积,支汊却是最发育的时候,这时通过支汊的流量最大。 当主汊全线衰退,淤塞严重,分流比大大减少,使支汊下泄流量也迅速减小时,才伴随着发生较严重的支汊衰退淤积,而且这种淤积最初是集中于上口和上游段,然后逐 渐向XXX 长青沙闸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6 中、下游发展。 目前的天生港水道进口从又来沙尾段与长青沙头之间通道引流。 据有关资料分析,天生港水道原为一较好的水道,自五十年代起,天生港水道不断淤窄浅。 据初步分析计算, 1970 年。长青沙闸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护,延长砼面养护时间。 2.在满足总进度的前提下,控制主体进度。 施工中注意控制版面上的堆载, 以免砼产生内部裂缝。 第六节 砌体工程 一、 原材料要求: 墙体材料及厚度 (1)墙体采用 MU10 实心砖, M5 混合砂浆砌浆。 外墙 240 厚,内墙 120 厚。 所有柱面外墙面贴石板材面。 内墙面卫生间贴磁砖到顶,房间 150 高踢脚线同地面。 以上内墙面白灰粉刷、刷白涂料二遍。
合设计任务书中要求,主变压器拟采用 SFPSZ10180000/220 型强迫油循环风冷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降压变压器,其主要参数如下: 容量( MVA): 180/180/60; 额定电压( kV): 220177。 8179。 %/121/11; 短路电压百分值( %):高压 中压( U12%) 12~ 14; 高压 低压( U13%) 22~ 24; 中压 低压( U23%) 7~ 9;
3。 29 电动机功率的确定 30 结论 31 参考文献 32 致谢 33 附录 34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门座式起重机的综合评述 门座式起重机的特点及分类 门座式起重机是一种重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旋转类型运动式起重机,他因具有能让运输车顺利通过的门架结构而得名。 门形座架的 4 条腿构成 4 个 “门洞 ”,可供铁路车辆和其他车辆通过。
地无断裂带、无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场地稳定,地质环境基本上未遭破坏,适宜 该项目 工程的兴建。 ② 拟建场地为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建筑抗震设防烈为 Ⅵ 度,本场地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 Ⅱ 类。 ③ 拟建场区存在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与附近生活用水渗漏补给,同时在基岩强风化中存在少量风化裂隙水,水量小,易于疏排处理,对基础施工无大的影响。
要的作用。 在煤炭行业中也有着大量的应用,尤其是在矿山的煤矿开采运输中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 毕业设计做的是长距离矿用皮带输送机总体设计。 在设计中计算圆周驱动力和输送带的张力,通过计算并校核所运用的原件。 本 设计的输送机是长距离、大运量,是目前 输送机的 主要发展的方向 也是本 4 设计主要的研究解决的内容。 本设计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长距离 大功率多电机的情况下解决多点驱动的问题。
无明显渗流现象 ,仅在海堤( 0+000~ 0+100)处有明显渗漏现象,存在堤身、堤基渗漏。 如此 长 期 的渗漏,内部防渗土料流失形成渗流通道,堤顶路面与堤身土料脱空,当高潮位时易产生管涌。 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海堤决口。 内堤护塘地宽度、高程不一,界线混乱,养殖塘越来越向堤 身 逼近,对海堤的稳 定影响日益加剧。 区内缺乏堤内防汛抢险道路,尤其沿护塘地的抢险道路更为重要,需要补充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