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公路大桥龙头岭隧道进洞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空压机 LWJ20/8 台 6 电动 4 湿喷机 TK961 台 2 5 发电机组 250KW 台 1 6 发电机 200KW 台 1 7 自卸车 18T 台 6 8 电焊机 BX315 台 8 9 钢筋切断机 CQ40FA 台 2 10 型钢弯曲机 WJ4010 台 1 11 钢筋调直机 GT4/14 台 2 12 风动凿岩机 YT28 台 60 13 搅拌机 JS750 台 2 14 双液注浆机 KBW50/70 台 2 15 混凝土输送泵 HBT60 台 2 龙头岭隧道进场人员一览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管理人员 11 负责施工管理、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安全 教育 2 测量 3 测量放样、洞内外监控量测 中交三公局望东长江公路大 桥 WDQ05 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11 3 电工 2 施工用电 4 焊工 6 钢筋焊接 5 普工 20 零星工作及洞内外文明施工 6 支护 42 立拱架、喷射混凝土 7 开挖 40 开挖洞身 8 钢筋工 13 钢筋绑扎 9 模板工 15 安装加固模板 10 挖机司机 4 开挖掘机 11 空压机 2 开空压机 合计 158 洞口及边仰坡开挖方法 施工工序 隧道洞口场地狭小,施工条件较差,设计左右线洞口均为Ⅴ级浅埋围岩。 左侧边坡总体属于不稳定型结构边坡,右侧左侧边坡总体属于较不稳定型结构边坡。 仰坡及两侧边坡坡体中块石坑冲刷能力差,易造成水土流失、冲刷破坏;强风化变质砂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边坡及仰坡开挖时,在无坡面防护或无超前支护措施、不恰当的爆破施工、坡比较陡、地表水冲刷等情况下,边坡岩土体易产生坍塌、碎 落。 设计采用注浆小导管对临时边仰坡进行防护,左洞进洞配合Φ 89mm 超前中管棚进洞,管棚采用Φ89*6mm 无缝钢管,长度为 27m(含护拱) .右侧主洞洞口采用Φ 108mm 超前大管棚进洞。 导向管根据现场实际岩层情况, K28+936K28+945 段采用盖挖法进行施工 ,在 K28+936处设套拱 ,管棚采用Φ 108*6mm 无缝钢管,长度为 32m(含护拱)。 在覆土层较薄区域采用盖挖法施工注浆回填,确保龙头岭左右安全进洞。 ( 1)左洞进洞口路堑开挖。 ( 2)左洞进洞口路堑边坡防护及洞口边仰坡临时锚喷支护。 ( 3)右洞进洞口 路堑开挖。 ( 4)右洞进洞口路堑边坡防护及洞口边仰坡临时锚喷支护。 ( 5)左右洞排水沟及洞顶截水沟砌筑。 龙头岭隧道望江端进洞方案 12 两隧道仰坡均较陡,临空面较小 洞口开挖原则:根据现场实际,结合设计要求,对洞口路堑及边仰坡开挖边坡要求如下: ( 1)洞口土方的施工。 首先清除地表草木植被等影响施工的地面植物。 ( 2)按设计图纸的坡度进行施工测量,精确测设出边、仰坡开挖轮廓线。 ( 3)履带式挖掘机进入施工场,并沿路修筑车辆通行的道路。 ( 4)进行开挖作业。 对坡积亚砂土、残坡积砂质粘性土等土质直接用挖掘机开挖,从坡顶开始自上而下 进行刷坡,用装载机装土,汽车运输。 ( 5)洞口边仰坡开挖。 ( 6)清理坡面上的浮泥、虚碴,并修整坡面凹凸不平的地方。 ( 7)在征地界内不影响洞口开挖、边仰坡刷坡的植被尽量减少破坏,并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施工方法 测量放线,根据图纸的里程、标高对洞口边坡进行放线。 标出边坡开挖边线及土方开挖厚度。 洞口边仰坡开挖,对于边坡厚度较大的地方采用反铲辅助开挖、人工修坡的方式进行。 开挖自上而下进行,分层开挖,并每层检查边坡坡度。 反铲开挖后要预留 20~ 30cm进行人工修坡,清除虚土。 对于边坡土层较硬的围岩采用人 工手持风镐进行凿除。 洞口部位开挖至拱顶 左右留一平台作为施作超前大中管棚注浆使用。 洞口施工时要避开雨季,先开挖洞口边仰坡及路堑土石方,做截水天沟,再施做洞门;洞口衬砌须与洞门同时施工。 开挖时,按设计要求从上至下开挖边仰坡,并随挖随防,防止边坡失稳,引起山体坍塌。 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的防护加固。 洞口边、仰坡开挖不采用大爆破,采用预裂爆破,洞口挡护工程紧跟土石方开挖及早完成。 洞门基础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如果是在洞口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是,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 1) 洞口开挖时先进行套拱位置掏 槽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套拱及管棚。 洞口边、仰坡开挖施工时,按设计图放出中线和开挖边线采取放坡开挖,开挖时严格控制坡中交三公局望东长江公路大 桥 WDQ05 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13 率一致,开挖后要及时进行防护工程施工。 清除开挖面上的松碴以及其它杂物,自上而下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开挖,严禁上下垂直作业,自卸汽车运碴至弃碴场。 为了确保边坡的平顺和稳定,尽量避免超、欠挖和对边坡的过大扰动。 ( 2)隧道洞顶地表沉降在隧道边仰坡尚未开挖前开始布置进行,这样可以获得开挖过程中全位移曲线,地表沉降监测采用水平仪配合水平尺进行,测点和拱顶下沉量测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施工技 术要求 边坡开挖前,先调查边坡岩石的稳定性;对设计开挖线以内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边坡,必须进行处理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山坡上所有危石及不稳定岩体应撬挖排除。 开挖自上而下逐段进行,杜绝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开挖中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望东端洞口的示意图如下: 右洞洞门示意图 龙头岭隧道望江端进洞方案 14 左洞洞门示意图 边仰坡石方爆破技术要求 ( 1)对于其余地段挖深较浅和方量不大的边坡、路基面修整采用风动凿岩机钻眼,浅孔微差松动控制 爆破。 风动凿岩机钻孔爆破参数见《风动凿岩机钻孔爆破参数表》 ( 2)为提高破碎效果,降低大块率,并降低震动效应,均采用大孔距,小排距,纵断面钻孔布置 6001000 6001000 200 小孔径潜孔钻机钻孔 风动凿岩机钻孔 Ⅰ Ⅱ Ⅲ Ⅳ Ⅳ 120*9 170180 170180 320 320 320 横断面钻孔布置 中交三公局望东长江公路大 桥 WDQ05 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15 梅花形布孔(邻近系数 m=a/b=~),并采用导爆管毫秒雷管实施逐排微差挤压爆破。 ( 3)为提高边坡稳定性和美观程度,在本合同段深挖地段采用预留光爆层法进行光面爆破,边坡设计有台阶时分台阶进行光爆,设计无台阶时,从顶沿坡面钻孔一次爆破到位。 ( 4)爆破防护 ,防止爆破飞石造成危害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对炮孔的覆盖,炮孔用“炮被”覆盖,并用编织袋装土 压在炮被上,炮被为汽车旧外胎加工编制而成。 石方爆破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 边仰坡防护施工方法 施工顺序 初喷混凝土→锚杆施工→挂设钢筋网→补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喷射混凝土施工 ( 1) 采用 C20 喷射混凝土,厚度 10cm。 ( 2)在喷高压混凝土之前,应用水或高压风管将岩壁面的份尘和物冲洗干净。 ( 3) 喷射中发现松动石块或遮挡喷射混凝土的物体时,应及时清除。 ( 4) 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宜超过 3m。 ( 5) 一次喷射厚度 应根据设计厚度和喷射部位确定,初喷厚度不得小于 4cm。 ( 6) 喷射作业应以适当厚度分层进行,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若终凝后间隔 1h 以上且初喷表面已蒙上粉尘时,受喷面应用高压气体、水清洗干净。 岩面有较 大凹洼时,应结合初喷予以找平。 ( 7) 喷射混凝土终凝 2h 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 7d。 ( 8) 当发现喷混凝土表面有裂缝、脱落、露筋、渗透漏水等情况时,应予修补,凿除喷层重喷或进行整治。 锚杆施工 ( 1) 水泥砂浆锚杆孔深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龙头岭隧道望江端进洞方案 16 ( 2) 钻孔时 孔要与岩面大致垂直。 ( 3)孔内积水和岩粉应吹洗干净。 ( 4) 孔内砂浆要饱满。 ( 5) 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 3 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 6) 锚杆采用Φ 22 早强砂浆锚杆、 L=, @200*200cm。 钢筋网挂设 钢筋网采用Φ 8 20*20 钢筋网,钢筋网挂设时,应与岩面有 35cm 的距离,钢筋网绑(焊接)于锚杆上。 左洞口套拱、管棚施工方法 管棚设计参数 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φ 89mm,壁厚 6mm,隧道出口管棚长度为 25m(不包括套拱长度)。 管距:环向间 距 40cm; 倾角: 外插角以 1176。 3176。 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注浆材料: 1:1 水泥砂浆。 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 50%,相临钢管的接头至少须错开 1m; 右洞口套拱、管棚施工方法 管棚设计参数: 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φ 108mm,壁厚 6mm,隧道出口管棚长度为 35m(不包括套拱长度)。 管距:环向间距 40cm; 倾角: 外插角以 1176。 3176。 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注浆材料: 1:1 水泥砂浆 、添加占水泥重量 3%的 水玻璃; 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 50%,钢管在安装时单数 孔第一节装 3m、偶数孔第一节装 6m。 ; 中交三公局望东长江公路大 桥 WDQ05 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17 7 施工方法 中、大管棚采用顶进法施工,洞口开挖(上半断面)完成后,及时施作管棚导向墙,及导向孔口钢管,确保长管棚钻眼精度,避免长管棚侵入隧道开挖线内或相邻管交于一处,做到长管棚管距、倾角及钢管施工误差达到设计要求。 管棚布置示意见下图。 右洞大管棚示意图 左洞中管棚示意图 龙头岭隧道望江端进洞方案 18 在管棚施作前,首先完成施工支架搭设,测量放样工作。 长管棚作为超前支护,在暗洞开挖前施作完毕。 管棚应按设计位置施工,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长钢管,管棚施 工顺序为自上而下,拱部管棚施工前必须架设拱部管棚施工平台。 管棚施作时应先钻设钢花管,注浆凝固后再钻设无孔钢管。 在无孔钢管的钻孔过程中应检查钢花管的注浆质量,当注浆质量达到要求时,再安装无孔钢管,并注浆使管周浆液饱满;当注浆质量达不到要求时,则安装钢花管并进行补充注浆。 长管棚施工时,为保证施工精度,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并用测斜仪进行钻孔偏斜度控制,严格控制好管棚的方向,并作好每个钻孔的地质记录。 顶入所有钢管后,用高压风进行管内泥砂清除,清除完毕后采用液压注浆机进行管棚注浆施工。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管棚 施作工艺流程: 浆液灌注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成孔效果,可采用多次注浆通过调整注浆压力对钢管内及钢管周围空隙进行填充。 浆液搅拌采用专用搅拌桶进行搅拌,浆液配置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进行;浆液在搅拌桶内搅拌好后流放到容器内,并在容器内人工轻微搅拌防止浆液沉淀。 钢管制作与加工 将外径 89mm、 108mm,壁厚 6mm,每段长 46m,分段拼装达到超前支护长度。 φ 108mm 大管棚导管内插加钢筋笼 ,主筋为四根 φ 20 带肋钢筋 ,固定环采用 φ 42mm热轧无缝钢管制作 ,每 段长 4cm,间距 150cm,与主筋之间焊接。 钢管加工 施工准备 进入下一循环 管棚注浆 管棚钢管清洗 扩孔顶入钢 管 导向钻孔 钻机就位 浆液配置 液压注浆机就位 中交三公局望东长江公路大 桥 WDQ05 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19 管棚施工 钻孔:选择 PG115 型管棚钻机作为管棚钻孔施工使用的机具。 随着孔深的增大,需要对回转扭矩、冲击功率及推力进行控制和协调,尤其要严格控制推力,不能过大。 顶管作业:将钢管安放在管棚钻机上后,对准已钻好的引导孔,低速推进钢管,其冲击力控制在 ~ ,推进压力控制在 ~。 封闭钢管尾部:先用麻布条封堵管棚钻孔空隙,后用环形楔环顶紧,最后用电焊将楔形环焊接在管棚上。 注浆作业 施工前做注浆试验,以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 管棚注浆采用水泥浆液注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 1~ 2Mpa,具体在施工中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确实必要时可加大到 2Mpa。 管棚注浆顺序原则上遵循着“先两侧后中间”、 “由稀到浓”的原则。 管棚注浆工艺流程图 注浆采用从孔口一次注入,为使管内浆液饱满密实,注浆时等排气孔有浆液流出,进行终压注浆,直至达到设计注浆压力或设计注浆量时终止,然后闭其阀门。 注浆结束整修管路、重新注浆 钻 孔 安装孔管 连接管路 压水试验 结 束 注 浆 效果检查 调整浆液 龙。长江公路大桥龙头岭隧道进洞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第 19 页 ( 5)负责解决竣工资料编制和技术总结,组织竣工交验。 工程部 ( 1)负责《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和《质量管理办法》的实施,根据工程进展进行技术、质量施工实施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负责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控制。 ( 2)负责生产调度工作,定期进行工程进度统计并编写《工程进度分析报告》。 ( 3)负责本合同段工程施工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和施工放样、复核工作。 (
可变荷载: 雪荷载 活荷载 荷载计算 ( 1)屋盖系统传来的荷载: 本科毕业设计 11 ( 2)柱自重(忽略牛腿自重及施工影响) A、 C柱: 上柱: 下柱: B 柱: 上柱: 下柱: (3) 吊车梁及吊车轨道联结自重 屋面活载标准值为 ,雪荷载标准值为 ,两者选较大值考虑,积灰荷载 ,所以按均布活荷载计 [4] 由表查的, 32T 的吊车参数如下: 表 吊车规格表 额定起重量 Q/t 吊车宽度
比混凝土每 200 m179。 混凝土取样不 得少于一次; ④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⑤冬期施工还应留置,转常温试块和临界强度试块; ⑥对预拌 混凝土 ,当一个分项工程连续供应相同配合比的 混凝土 量大于 1000 m179。 时,其交货检验的试样,每 200 m179。 混凝土取样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尚斓苑试验方案 12 不得少于一次。 ⑦建筑地面的混凝土
制、安全教育 2 测量 3 测量放样、洞内外监控量测 3 电工 2 施工用电 4 焊工 6 钢筋焊接 南山隧道望江端进洞方案 12 5 普工 8 零星工作、洞内外文明施工 6 支护 20 立拱架、喷射混凝土 7 开挖 28 开挖洞身 8 钢筋工 13 钢筋绑扎 9 模板工 20 安装加固模板 10 挖机司机 2 开挖掘机 11 空压机 2 开空压机 合计 115 2 .洞门及边仰坡开挖方法
保工程实施期限,组织实施好天保工程二期,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一)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 天保工程范围内的天然林分布区,既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和众多湖库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三峡大坝、小浪底水库和南水本文档是纯 word 文档,可以任您自由编辑修改,下载后双击页眉页脚后可用 delete 键删除, 网友(洪枫)为您奉献, :
品 14 项,完成行业标准 2 项。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4 篇。 参与多部专业书籍的编写工作,撰写稿件约 20 余万字。 查清口岸现有媒介生物物种 ,为将来开展长期的监测与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根据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等资料 ,总结制定符合长水国际机场实际情况的医学媒介生物的控制方案 ,提出改善口岸卫生状况、开展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