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国际机场媒介生物本底监测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品 14 项,完成行业标准 2 项。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4 篇。 参与多部专业书籍的编写工作,撰写稿件约 20 余万字。 查清口岸现有媒介生物物种 ,为将来开展长期的监测与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根据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等资料 ,总结制定符合长水国际机场实际情况的医学媒介生物的控制方案 ,提出改善口岸卫生状况、开展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具体措施 .结合国内外传染病疫情 ,分析本底经医学媒介生物传播传染病的危险性 ,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将口岸传染病传播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确保不发生国际检疫与监测传染病的传入与传出 ,把好 国门卫生关 .借鉴以上国际卫生机场的媒介生物控制经验和遵照国际、国家媒介生物控制的相关标准 ,开展前期研究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为长水国际机场顺利快速开展媒介生物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 6 三、研究内容及预期达到的最终目标 一、样品采集 昆明长水机场媒介监测对象有 5 大类,即:蚊类、蝇类、鼠类 (啮齿动物 )、蚤类、蜚蠊 (蟑螂 )。 按机场功能布局分为办公区、生活区、飞行区跑道区和货运区四大区域,根据不同的生境,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每一个大区随机选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作为监测点在监测。 ( 1)样品采集与数据收集 蚊类成蚊样品采集: 1 人工诱蚊法 2 紫外灯诱蚊法 蚊类幼虫样品采集: 1 勺捞法 2 集卵器法 蝇类样品采集一般常用诱蝇笼捕集法 鼠类样品采集方法: 1 鼠夹法 2 鼠笼法 蚤类样品采集一般常用集蚤法 蜚蠊样品采集方法样品采集一般常用盒式诱捕法 在以上几种媒介生物的调查年度中,特别是在繁殖高峰季节,应进行定点、定时、定期、定人做种群分类;做好全年度每次定期调查的群密度所积累的连续情况记录并绘制其季节消长图。 ( 2)采集到的样品分类 ( 3)绘制分类图谱 二、研究目标 (1)根据长水机场本地调查,描述机场周边媒介生物构成图,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 (2)同本系统其他媒介生物实验室合作进行媒介生物调 查以及分析 三、预期研究结果 ( 1)完成长水机场媒介生物的本底调查。 (2)绘制完成长水机场媒介生物的图谱。 (3)完成长水机场媒介生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本底调查 7 四、采用的研究、试验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工艺流程) 一、蚊 类 监测准备 (一)专业人员 监测一般由 2 人组成工作小组,经专业培训,由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负责,调查中途不得更换人员。 (二)制定监测方案 包括监测内容、方法的确定,监测范围和始末时间的选择,要求内容、方法、范围和时间基本一致。 1.监测内容:成蚊的监测内容主要有蚊种调查、密度调查和幼虫容器指数调查。 ( 1)蚊种调查:调查目的在于查清蚊种组成 ( 2) 密度调查:调查目的在于了解蚊虫的分布程度,为蚊媒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评价、考核提供依据。 ( 3)幼虫指数调查:幼虫的监测主要为幼虫容器指数调查。 2.调查方法。 常用的蚊类的调查方法主要有人工诱蚊法、紫外灯诱蚊法、勺捞法集卵器法。 (一)成蚊 1.人工诱蚊法:在监测区内选择成蚊栖息场地(多为室内)等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调查,每月调查 2次(分上、下旬进行)。 用无损伤捕蚊器人工捕蚊,以人工 诱捕到第一只蚊后开始计时, 1 小时所捕获的成蚊只数即为密度指数(只 /人工•小时),将捕获成蚊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 2.紫外灯诱蚊法:即将诱蚊灯挂在室外离地面 米处,于傍晚开灯诱捕 1530 分钟,然后收集计数和鉴定分类,即得各种成蚊构成比。 伊蚊对紫外光不敏感,此办法不适合伊蚊调查。 3.在成蚊的调查年度中,特别是在成蚊繁殖高峰季节进行定点、定时、定期、定人做成蚊种群分类;做好全年度每次定期调查的蚊群密度所积累的连续情况记录并绘制其季节消长图。 (二)幼虫 1.勺捞法:在各种积水中 ,以 400ml 水勺捞取或 用吸管吸出蚊幼虫 ,带回实验室计数并孵化为成虫,再作分类鉴定。 2.集卵器法:用口径 10cm、容积 700ml 的广口瓶或类似容器,外涂黑漆,内装自来水 500ml,并在容器内放置 3 10cm 的竹片一片。 将集卵器悬挂于阴凉并离地面 1m 处。 10 天回收一次并带回实验室,使卵孵化成幼虫后计数,并待幼虫羽化后鉴定蚊种。 3.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的口岸还要作幼虫指数调查 (1)布雷图指数: 有幼虫盛水器总数 每 100 间房屋有幼虫盛水器数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