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织造质量的影响分析及解决措施(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两对上浆辊直径要求一致。 如有差异,应将直径较小的安装在靠烘房侧,使上浆纱线不牵引伸长。 ③ 烘房部分:在保证烘燥效能的前提下,缩短引纱长度。 ④车头部分:加强拖引辊包布的管理,控制较小的卷绕张力。 B 低回潮匀卷绕: 为保持卷绕密度在 ,宜适当加大卷绕张力。 C 高浓度、低粘度、重加压: 选用的化学浆,上浆率一般在 9~11% 浓度掌握在 7%以上,粘度为 7s(漏斗粘度计水速为 )。 为适应高浓度低粘度压浆辊,宜配置较大的压浆力。 靠经轴侧的压浆辊重量宜在 150kg 以上。 D 重浸透求被覆: 为求得上浆后的浆膜完整,毛羽贴服和纱身光滑,就必须有良好的被覆。 E 保持浆膜完整: 为求得浆膜完整,用三根湿分绞棒,并使湿浆纱分层进入烘房。 分层的湿浆纱预烘长度要求在 4m 以上,然后经导辊并合。 浆纱出烘房后,增加干分绞棒凡在湿区与浆纱接触的部件,都应采取有效的防粘措施。 5 浆料的调配 ( 1)确定浆液配方的原则 ①浆料配合的种类以少为好。 ②各组分之间不应发生化学反应。 一般来说,配方中所选用的浆料,要 求它们能发挥各自的特性(如柔软剂、浸透剂等),因此,浆料各组分应该是物理的混合过程。 ( 2)浆料的配方 粘着剂 聚乙烯醇 PVA % 聚丙烯酸酯 2%4% 助剂 减磨剂 % 浸透剂 1% 油脂 2%8% 溶剂 水 100% 调制浆液的要求 (1).要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浆料; (2)做好调浆前的预处理工作; (3)调浆时必须做到“六定”定投料质量、定调浆体积、定温度、定黏度、定 pH 值、定时间。 上浆率和浆液浸透、被覆的控制 (1)浆液的浓度、黏度和温度:决定上浆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浆液浓度的大小,要改变上浆率的大小,首先要改变浆液的浓度。 浆液的黏度,一般随浆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黏度增加,上浆率增大,浸透少,被覆多。 浆液的温度影响其黏度,温度增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浆液流动性能提高,粘度下降。 (2)压浆辊的加压强度:加压强度提高,挤压区液膜厚度减小,上浆率下降,浆液浸透少,被覆减少。 (3)浆纱速度:浆纱速度大小决定了液膜厚度。 过快的浆纱速度引起上浆率过高,且表面上浆。 过慢的浆纱速度则引起上浆率过低,纱线轻浆起毛。 6 第 四 章 织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