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鲜冬笋及农副产品加工报告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物源强见表 3。 表 45 锅炉烟气排放源强 项目 源强 SO2 烟尘 烟气 总 量 ( 104m3/a) 浓度 (mg/m3) 总量 (t/a) 浓度 (mg/m3) 总量 (t/a) 初始源强 1049 2045 预测排放源强 633 100 允许排放源强 900 200 噪声 主要噪声源为锅炉房风机,声级约为 90dB,还有干炒机、制冷压缩冷凝机、空气冷却器、真空机等进行原料加工的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声约为 85dB。 固体废弃物 项目的生产性固废主要为锥栗壳,冬笋根部,年产生量为 720 吨,全部回收作为锅炉燃料。 项目燃煤 采用山西无烟煤, 灰份 含量取 16%,经计算, 年产灰渣 16 吨,其中烟尘 吨 ( 烟尘中排入大气的 吨,除尘回收 吨 ) , 则 炉渣 年产生量 吨 ,炉渣 收集后外卖给机砖厂,作为新型非烧制砖的原料。 该厂职工共 200 人,职工生活垃圾按 ,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100kg/d,即职工生活垃圾总产生量约为 30t/a(按年开工 300 天计)。 析 本项目选址 XXXXX 水南竹篙笼口, 根据《关于要求将水南中渡武警机砖厂西侧地块纳入 XXXXX 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的请示》(瓯规 [2020]11 号),项目的用地性质为 二类工业用地 ,北面紧临 规划的 浦南高速公路,西北面邻规划的 316 国道,交通便利,选址基本合理可行。 该项目平面布局基本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办公区与生产区相对分隔,功能分区明确,项目规划设计中锅炉房设在项目的西南角,宿舍设置在厂址的中部及西北侧, 该地的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即锅炉房 大致 位于 宿舍区 的下风向,该项目的平面布局是合理的。 性及清洁生产分析 本项目以生产锥栗板栗、鲜冬笋、速冻花生玉米芋子长豆为主,属于食品制造业,符合 XXXXX 人民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经检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0 年本 )》,本项目 不属于国家禁止的 “ 十五小 ” 以及限制支持的行业,符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 该项目的原材料不含毒性,使用能源为清洁能源电源,采用低噪声低能耗的生产设备,产品在销售、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轻微,报废后对环境影响较小;污染物经处理达标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产品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耗电量、物耗 居平均水平。 从上述分析可知,该项目相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平均水平,清洁生产评价属一般,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五、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来源主要为工程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其中工程施工废水包括施工机械冷却水及洗涤用水、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浇筑、养护、冲洗等,这部分废水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病菌。 另外,雨季作业场面的地面径流水,含有一定量的泥土和高浓度的悬浮物。 措施 ⑴施工人员 集中的居民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应设有临时集水池、沉砂池等临时性污水简易处理设施。 另外,还需设置干厕或临时冲水厕所。 ⑵各类施工材料应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废料要及时运走。 ⑶施工过程中,因挖、填土方,遇到雨季会引起河流水质浑浊,造成水中悬浮物浓度升高。 为防止施工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应合理组织施工程序和施工机械,安排好施工进度。 采取以上措施后,能有效地控制对水体的污染,预计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类污染将随之不复存在。 大气影 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工程建筑施工及车辆运输所产生的扬尘,主要污染物是 TSP。 工程建筑施工及运输产生的扬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建筑材料(白灰、水泥、砂子、石子、砖等)的搬运及堆放; ⑵土方填挖及现场堆放; ⑶混凝土搅拌; ⑷施工材料的堆放及清理; ⑸施工期运输车辆运行。 工程建筑施工将产生一定量的扬尘,污染周边大气环境。 据有关资料统计,北京市环科院曾对 7 个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情况进行了测定,测定时风速为 m/s,结果详见表 51。 表 51 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情况―― TSP 浓 度 (单位: ug/m3) 工程名称 工地内 工地上风向 ( 50m) 工地下风向 50m 100m 150m 侨办工地 759 328 502 367 336 金属材料总公司工地 618 325 472 356 332 广播电视部工地 596 311 434 376 309 劲松小区 1 12楼工地 509 303 11 538 12 465 314 平均值 390 322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 ⑴建筑施工扬尘严重,当风速为 m/s 时,工地内 TSP 浓度是上风向对照点的 ~ 倍,平均 倍,相当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 倍,平均 倍。 ⑵建筑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为其下风向 150m 之间,被影响地区的 TSP 浓度平均值为 491ug/m3,为上风向对照点的 倍,相当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倍。 另外,施工期运输车辆运行将产生道路扬尘,而道路扬尘属于等效线源,扬尘污染在道路两边扩散,最大扬尘浓度出现在道路两边,随着离开路边的距离增加浓度逐渐递减而趋于背景值,一般条件下影响范围在路边两侧 30m以内。 因此,车辆扬尘对运输线 路周围小范围大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工程完工后其污染也随之消失。 措施 ⑴混凝土搅拌是施工期主要固定尘污染源,对拌和设备应有较好的密封,从业人员必须注意劳动保护,搅拌地点应选在施工期当地导风向下方 300 米 内无敏感单位的地方。 ⑵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水泥、石灰等材料运送时,运输汽车应完好,不得超载,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以防泥土洒落,以减少起尘量。 水泥、石灰等容易飞散的物料,应统一存放,并采取盖棚等防风遮挡措施;砂石的筛料,水泥的拆包等应在避风处进行,起尘严重的场所四周要加设挡风尘设施。 ⑶为 防止场地起尘,应配备洒水车,必要时相关路段洒水处理,使表面有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 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工程建设施工工作量较大,本工程施工期噪声分为交通噪声和施工机械噪声,前者间歇性噪声,后者为持续性噪声。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有推土机、挖土机、运输车辆、搅拌机等施工机械设备。 据同类机械调查,一些施工机械的噪声强度可达 85~ 100dB(A),由此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相对营运期而言,建设期施工噪声影响是短期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 根据《建筑施工 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为:昼间 6585dB(A),夜间 55dB(A)。 据同类施工场地监测,昼间施工产生的噪声在距施工场地 40m 处和夜间施工产生的噪声距施工场地 300m 处均符合标准限值。 施工场地周围无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另外,施工期需大量的土石方、原材料,往来运输车流量增加,交通噪声亦随之突然增加,特别是施工地区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措施 ⑴施工单位应注意施工机械保养,维持施工机械低声级水平,给在较高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 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并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 计规范》( GBJ8785)中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作业时间或进行工作轮换。 ⑵昼间施工时应确保施工噪声不影响运输路线沿线的居民生活环境,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在夜间 22∶ 00~ 6∶ 00 停止施工,主要运输通道也应远离居民区。 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白天( 6∶ 00~ 22∶ 00)或对各种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 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要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车辆的噪声级维持在最低水平。 ⑶施工场地周围无声环境敏感点。 因此,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但考虑到夜间可能会有高 噪声设备的突发性噪声对厂界的影响超过限值,因此必须加强管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