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湖四号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顺利推进,市计生服务站改扩建全面完成。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理顺贝子庙景区管理权并进行修缮;加快推进锡林浩特老年体育文化中心项目。 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 30 余场,群众精神文化生 第三节 交通运输现状 一、公路交通现状 锡林浩特市境内现有国道三条,即国道 207 线、国道 208 线、国道303 线;省道八条,即省道 101 线、省道 105 线、省道 204线、省道 208线、省道 303 线、省道 307线、省道 308线、省道 309 线;县道十六条 ,苏木( 乡)公路六十余条,公路网整体呈“三横五纵一出口”布置。 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运输中占主导地位,在全盟畜产品、矿产业开发、旅游业的兴起等经济发展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铁路交通现状 锡林郭勒盟现有铁路 4条,全长 667公里,其中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穿越锡林郭勒盟西部,与蒙古国铁路接轨,全长 330 公里,运输能力为1000 万吨 /年,其中锡盟境内为 221 公里;郭尔本至查干淖尔铁路是集二铁路的支线铁路,是锡林郭勒盟苏尼特碱业有限公司产品外运的主要运输通道, 全长 52 公里。 集宁至通辽铁路穿越锡林郭勒盟南部,途径南部黄、白、蓝三个旗,是连通自治区东西部的主要交通枢纽,全长 943 公里,运输能力为 1500 万吨 /年,其中锡盟境内为 194 公里;锡林浩特至桑根达来 15 铁路是集通铁路的支线,为锡林浩特等地区通往自治区首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全长 154公里;正蓝旗至桑根达来铁路是锡桑铁路的延长线,全长56 公里。 三、航空现状 锡林郭勒盟有机场 1处,即锡林浩特机场,建设标准 3C级,可起降737中型客机,有直达北京、呼和浩特的定期航班和通往各大旅游城市的临时旅游航线。 第四节 气候特点及 地形概况 一、气候特点 锡林浩特市主要气候特点是风大、干旱、寒冷。 年平均气温 0— 3℃,结冰期长达 5 个月,寒冷期长达 7 个月, 1 月气温最低,平均 20℃,为华北最冷的地区之一。 7 月气温最高,平均 21℃。 年较差为 35— 42℃,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 ℃,日较差平均为 12— 16℃。 平均降雨量 295mm,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最大降水量 628 毫米(太仆寺旗,1959 年),最小降水量 83 毫米(二连浩特市, 1966 年),降雨多集中在 9 三个月内。 每年 11— 3 月平均降雪总量 8— 15 毫米, 1977 年 10月 26 日一 29 日降雪总量达 36— 48 毫米,降雪中心达 58 毫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 60%以下,蒸发量在 1500— 2700 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递增。 二连市最大蒸发量达到 3150 毫米( 1963 年)。 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 5— 6月份。 年日照时数为 2800— 3200 小时,日照率 64— 73%,无霜期 110 一130 天。 二、地形概况 锡林浩特市是一个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为大兴安岭向西和阴山山脉 向东延伸的余脉。 西、北部地形平坦,零星分布一些低山丘陵和熔岩台地,为高 原草场。 海拔在 800— 1800 米之间。 最高山峰为古如格苏乌拉山峰, 16 海拔 1957 米。 浑善达克沙地又称小腾格里沙地,由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东西长约 280公里,南北宽约 40— 100 公里。 属半固定沙地。 第五节 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一、建筑材料来源 锡林浩特市地处内蒙古西部地区,属于断馅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内蒙地槽区的次级构造单元锡林郭勒复背斜的北翼。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及丰金属矿藏。 锡林浩特市周边有较多石材、钢材厂可为本项目提供服务。 二、运输条件 本项目拟建地处于锡林浩特市城市中心区,所以接近城市外围的 路段可以较便利地利用外围大型材料厂较近,且周边道路通畅,对于材料运输较为方便。 17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构建“多点绿化”的城市绿化大格局,锡林浩特市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并将城市环境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首要问题来抓,本项目采取多点绿化、重点突出的方案进行。 第一节 设计依据和建设目标 一、设计依据  《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20xx2020)》;  《锡林浩特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xx20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城市绿 化条例》国务院令第 100号; 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 《室外给水系统设计规范》;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 《公园设计规范》;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民用设计通则》; 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二、建设目标 充分结合《锡林浩特市道路绿地系统规划》,通过城市景观的建 18 设,改善城市环境,服务于旅游城市的功能,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城市经济结构,拉大城市框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人均收入; 通过景观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人居环境; 强化城市雨水处理、垃圾无公害处理机制,服务人居环境; 通过绿色城市的建设,促进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 因地制宜地布设各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全面控制工程及其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恢复和保护项目区内的植被和其它水土保持设施,有效治理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绿化、美化、优化项目区生态环境,促进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锡林浩特市城区绿化的规 划设计充分利用这一区域的现状优势,通过园林艺术创作和园艺技术手段,建设中心城区的生态走廊和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带。 使滨水、绿地、休闲、文化活动形成内容丰富、功能各异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带。 顺应周边地区的城市功能特征,明确绿化带各段公共活动内容,构成景观空间序列。 利用锡林浩特市绿地、道路两侧绿地,容纳了建筑、景观小品、森林式生态植被以及自然石景,充分展示文化和景观特色。 将城市功能与绿化环境建设有机结合,探寻开放式园林建设的新途径。 使其成为锡林浩特市绿化建设的亮点,为改善、调节城区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大城 市知名度发挥重要作用。 本项目的开发建设是锡林浩特市城市繁荣的又一推动力,以绿化带的建设为契机,提升周边地块价值,带动周边多元景观,体现锡林浩特市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场所和氛围。 第二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19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处理城市绿化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旅游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景观风貌间的关系;规划先进的和人性化的城市绿地,优化城市绿化多功能的综合效应,充分发挥城市绿化对全面提升城市职能发挥和城市竞争实力的贡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综合生态、人文、游憩等方面构建绿色场所空间,缔造理想城市人居环境。 二、绿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绿化设计及施工应统筹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质、人行与车辆交通的安全要求、景观的艺术性、道路环境条件与植物生长的要求、绿化与道路工程设施的相互影响、绿化建设的经济性等因素,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明确性,满足功能;保障安全,保护环境;适地适树,相伴相生;艺术构图,营造特色;远近结合,协调关系。 第三节 施工方案 本期项目拟在 4号湖沿岸增加环境景观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在 4 号湖沿岸的休闲绿 地中铺设园路、人行小道、广场;设置亭廊水榭、椅子、石凳、运动健身器材以及石刻、雕塑等景观;配套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对沿湖景观带进行绿化、亮化等工程。 将 4 号湖改造成集市民休闲、运动等功能的开敞式滨河休闲景观绿地。 一、道路铺装、景观环境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道路铺装 围绕锡林浩特市锡林湖 4 号湖在驳岸、栏杆、亲水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同时修建人行步道、园间小路、休闲广场建设,包括:沿河景观道、景观步行区、沿河平台步道、休憩平台、木平台等休闲设施。 利用河岸增设绿地空间和人行步道,串连各绿地功能区及新开发景点,形成环状 旅游动线。 紧邻河道的区域,增设人行步道,串连湖岸沿线。 本项目 4号湖铺装工程主要涉及以下方面,车行道、大巴停车位、人 20 行道、汀步、台阶、路缘石铺装等,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材料铺设,车行道及停车位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设、人行道采用植草砖、透水砖、小料石铺设、汀步采用深灰色凿毛面花岗岩铺设、台阶及路缘石采用花岗岩铺设。 本项目铺装工程规模如下表所示 : 4 号湖铺装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描述 计量单位 工程量 分区一 1 沥青车行道和大巴停车位 2 挖一般土方 :一二类 土 :机械开挖 90%,人工开挖 10% 立米 3 余方弃置 : 5km 立米 4 碎石 ,密实度大于等于 93% 厚级配碎石 平米 5 水泥稳定碎石 厚水泥碎石稳定层 10Km 内 立米 6 机械摊铺、机械碾压厂拌基层料 、机械碾压厂拌基层料 厚度 18cm 平米 7 沥青混凝土 厚 AC10 沥青混凝土 厚 AC10 沥青混凝土 平米 8 汽车运沥青砼半成品 10km 以内 立米 9 人行道和停车位 10 人行道整形碾压 ,密实度大于等于 93% 平米 11 碎石 厚级配碎石 平米 12 种植土 厚种植土( 30%细碎石, 30%中粗砂, 40%种植土加有机肥) ,运距 5km 立米 13 人工铺装人行道植草砖 砖内植草 平米 14 人行道铺透水砖 *100*200 透水砖,细砂扫缝 砂垫层 平米 15 安砌侧(平、缘)石 厚 100*300 深灰色烧面花岗岩 厚 1:3干硬性水泥砂浆 厚 c25 现浇混凝土 米 16 安砌侧(平、缘)石 *600*150 花岗岩平缘石 厚 1:3干硬性水泥砂浆 厚 c25 现浇混凝土 米 17 挡石 *600*150 花岗岩平缘石 厚 1:3干 硬性水泥砂浆 厚 c25 现浇混凝土 立米 21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描述 计量单位 工程量 18 预埋铁件 钢筋固定 L=100 吨 分区二 19 沥青车行道 20 挖一般土方 :一二类土 :机械开挖 90%,人工开挖 10% 立米 21 余方弃置 : 5km 立米 22 沥青车行道 ,密实度大于等于 93% 厚级配碎石 平米 23 水泥稳定碎(砾)石 厚水泥碎石稳定层 10Km 内 立米 24 机械摊铺、机械碾压厂拌基层料 、机械碾压厂拌基层料 厚度 18cm 平米 25 沥青混凝土 厚 AC10 沥青混凝土 厚 AC10 沥青混凝土 平米 26 汽车运沥青砼半成品 10km 以内 立米 27 人行道 28 碎石 ,密实度大于等于 93% 厚级配碎石 平米 29 人 行道铺透水砖 *100*200 透水砖细砂扫缝 砂垫层 平米 30 安砌侧(平、缘)石 *600*150 花岗岩平缘石 厚 1:3干硬性水泥砂浆 厚 c25 现浇混凝土 米 分区三 31 沥青车行道 32 挖一般土方 :一二类土 :机械开挖 90%,人工开挖 10% 立米 33 余方弃置 : 5km 立米 34 碎石 ,密实度大于等于 93% 平米 35 水泥稳定碎(砾)石 厚水泥碎石稳定层 10Km 内 立米 36 机械摊铺、机械碾压厂拌基层料 、机械碾压厂拌基层料 厚度 18cm 平米 37 沥青混凝土 厚 AC10 沥青混凝土 厚 AC10 沥青混凝土 平米 38 汽车运沥青砼半成品 10km 以内 立米 39 人行 道 40 碎石 ,密实度大于等于 93% 厚级配碎石 平米 22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描述 计量单位 工程量 41 人行道铺透水砖 *100*200 透水砖细砂扫缝 平米 42 小料石 43 碎石 ,密实度大于等于 93% 厚级配碎石 平米 44 块料面层 *100*100 小料石 厚 1:3水泥砂浆 平米 45 浅灰色烧毛面花岗岩 46 碎石 ,密实度大于等于 93% 厚级配 碎石 平米 47 块料面层 *600*600 浅灰色烧毛面花岗岩 厚 1:3水泥砂浆 平米 48 块料面层 *600*600 浅灰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