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板模板制安 ,梁高在 700mm 以上,其混凝土的侧压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加大,单用斜撑及夹条用圆钉钉住不易支撑,可在梁的中部用铁丝绞股穿过模板对拉,或用螺栓将两侧模板拉紧,以防上模板下口向外爆裂及中部膨涨,当梁跨度不小于 4m时,模板的底板中部应起拱。 如设计图纸无具体规定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 %。 扫地 杆离地面 30cm一道,纵横水平杆每隔 2m设一道。 支柱下均垫楔子和通长垫板,楔子校正高低后钉牢,通长垫板尺寸 50179。 200 或 75179。 200,垫板下的土面应拍平夯实。 如支柱影响施工的交通时,可采用斜撑、两边对撑或架空支模。 上下层模板的支柱,一般应安装在一条竖向中心线上。 ,只要在两端及接头处钉牢,中间尽量少钉以便拆模。 ,应根据载重量确定顶架间距,顶架上弦要放好方木,用铁丝绑紧,两端支承处要支楔,在调整标高后钉牢,顶架之间设拉结条,保持顶架垂直。 悬臂模板必须撑牢拉紧,防止外倒倾覆。 e、对于层高 6m的梁板支撑体系,要设整体满堂钢支撑,垂直支撑间距为 ,立 杆接头为对接,其他支撑体系均应满足刚度及稳定的技术要求。 ∶ 5) 蓄水池模板制安 1) 池壁模板对拉加固示意图: 螺栓拉杆纵横向间距 500mm 止水板 3*50*50mm 焊有止水 板 的对拉 螺栓 木夹板模板 模板衬管加劲 模板肋(木枋) 加固及撑钢管 蓄水池断面示意图 11 蓄水池平面图 除渣廊平面图 除渣廊断面示意图 5)楼梯模板制安 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及基础模板,再装楼梯斜梁或楼梯底模 板,然后安装楼梯外帮侧板。 外侧板应先在其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用套板画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固定踏步侧板的档木,在现场装钉侧板。 梯步高度要均匀一致,特别要注意最下一步及最上一步的高度,必须考虑到楼面层粉刷厚度,防止由于面层厚度不同而形成梯步高度不协调。 楼梯模板安装如下图∶ 楼梯模板支撑示意图 泵送砼施工时要注意的事宜 布料设备不得碰撞或直接搁置在模板上,应架设支架,支架与模板接触处设置缓冲垫层,或设置弹性缓冲支座。 模板施工技术要求 1)模板必须 支撑牢固、稳定,无松动、跑模、超标准的变形下沉等现象。 2)模板拼缝平整严密,并采取措施填缝,保证不漏浆,模内必须干净。 模板安装后及时报验及浇检。 3)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正确放样,检查无误后才立模安装。 4)梁模先立支架后铺设模板,并考虑预留沉降量。 当跨度大于 4m 时,模板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 1‟ 3‟。 以确保梁底成型质量。 5)预埋件、预留孔洞允许偏差按下表要求施工。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 位置 3 插 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 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 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寸 +10, 0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177。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 础 177。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 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 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 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 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模板及支撑拆除 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 、刚度和稳定性 ,不得漏浆 2)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满涂隔离剂; 3)按规范要求留置浇捣孔、清扫孔; 4)浇筑砼前用水湿润木模板,但不得有积水; 5)墙、柱模板在砼浇筑完后,其模板及支架应拆除,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混凝土强度 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的百分率( %) 板 ≤ 2 ≥ 50 2,≤ 8 ≥ 75 8 ≥ 100 梁、拱、壳 ≤ 8 ≥ 75 8 ≥ 100 悬臂构件 — ≥ 100 ,与结构砼同条件养护,以试验确定具体的拆模时间; 6)上层梁板施工时应保证下面一层的模板及支撑未拆除; 7)模板接缝应严密 ,对局部缝隙较大的采用胶带纸封贴; 五、钢筋工程 钢筋制作 1) 钢筋必须有质保书或试验报告单。 2)钢筋进场时分批抽样做物理力学试验。 使用中发生异常(如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要补充化学成份分析试验。 3)钢筋的类别和直径如需调换、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4)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确保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不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 5)钢筋必须平直,无局部曲折。 6)钢筋的弯钩或弯折按国标规定执行。 7)箍筋末端 作成弯钩,弯钩形式接设计要求。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冷拉率 不大于设计规定 每根(每一类型抽查 10%且不小于 5根) 1 用尺量 2 受力钢筋成型长度 +5 10 1 3 弯起钢筋 弯起点位置 177。 20 2 弯起高度 0 10 1 4 箍筋尺寸 0 5 2 用尺量,宽、高各计 1 点 8)本工程钢筋计划在现场加工制作成型,并收集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以及有检测部门试验的抗拉强度、冷弯及延伸率等力学 性能报告。 凡制作加工好的各种规格钢筋应挂标牌按进度计划,分施工流水段放至指定的地方堆放,采用塔吊吊至施工作业点。 9)加工好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调直钢筋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钢筋的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翻样单进行。 10)在主次梁和柱相交的节点处,为防止板超厚,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形状、几何尺寸的准确,该直的钢筋必须校直,不得弯曲,梁柱交叉的箍筋可以适当缩小些,避免此处钢筋超高。 钢筋焊接 1)钢筋焊接使用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2)焊接成型时 ,焊接处无水锈、油渍等。 焊接后在焊接处无缺口、裂纹及较大的金属焊瘤,用小锤敲击时,应发出与钢筋同样的清脆声。 钢筋端部的扭曲、弯折必须校直或切除。 3)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 4)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电渣压力焊 1)电渣压力焊工艺程序 : 安装焊接钢筋 →安放引弧铁丝球→缠绕石棉绳装上焊剂盒→装放焊剂→接通电源 (造渣工作电压 4050V,电渣工作电压 2025V)→造渣过程形成渣池→电渣过程钢筋端面溶化→切断电源顶压钢筋完成焊接→卸出焊剂拆卸焊盒→拆除夹具。 2)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心线要一致。 3)安放引弧铁丝球∶抬起上钢筋,将预先准备好的铁丝球安放在上、下钢筋焊接端面的中间位置,放下上钢筋,轻压铁丝球,使之接触良好,放下上钢筋时,要防止铁丝球被压扁变形。 4)装上焊剂盒∶先在安装焊剂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绳,然后再装上焊接盒,并在焊接盒满装焊剂,安装焊剂盒时,焊接口宜位于焊剂盒的中,石棉绳缠绕应严密,防止焊 剂泄漏。 5)接通电源,引弧造渣∶按下开关,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的同时,将 上钢筋微微向上提,引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 6)造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 4050V 之间,造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 3/4。 7)电渣过程∶随着造造渣过程结束,即时转入电渣过程的同时进行电渣延时读数,计算电渣通电时间,并降低上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送上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 8)电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 2025V 之间,电渣通电对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时间的 1/4。 9)顶压钢钢 筋,完成焊接∶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 10)卸出焊剂时,应将接料斗卡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击溶渣及杂物,受潮的焊接应烘、焙干燥后,可重复使用。 11)钢筋焊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钢筋安装 1)钢筋的垂直及水平运输由现场塔吊配合人工进行。 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要求绑扎,注意钢筋间距、位置的准确、绑扎点牢固。 板和墙的钢筋网靠近外围的两行钢筋相交点应全部扎牢,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 筋不产生位置偏移。 2)为保证楼板钢筋的位置正确在两层钢筋之间加“π”形φ 12 钢筋支架,支撑钢筋的高度除图纸说明,应为板厚减去 5cm 或按设计要求,支撑钢筋的间距为每平方米1 个,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为准,墙体钢筋设计要求设置“ S”形φ 6或φ 8 拉接筋。 3)现场安装钢筋时按设计图、钢筋表核对安装,专人复核。 对楼板、柱墙及梁的受力钢筋保护层要预先做好砂浆垫块控制,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 钢筋采用焊接时,焊接的接头、 工艺和质量验收,要符合国标《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中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焊接接头均需抽样进行拉伸、抗剪和弯曲 等力学性能试验,并附电焊条(剂)合格证。 焊工须持证上岗。 4) 梁中通长筋在规定的任一搭接长度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与钢筋总截面面积之比在受压区不得超过 25%,在受拉区不得超过 25%,梁的上部通长筋宜在跨中搭接,下部通长筋宜在支座处搭接;柱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与钢筋总截面面积之比不得超过 50%;所有 与钢筋混凝土墙平行连结的框架梁,梁钢筋入墙的长度除另有注明者外,一般均需入墙 45d(抗震)且不小于 1000mm。 在楼层时梁入墙后不设箍筋,在顶层梁入墙部分应设与跨中箍筋直径相同间距为 150 的钢箍。 若梁钢筋入 墙所需长度超过墙长时,可将超过部分向上、下、左、右弯曲。 所有与钢筋混凝土墙柱垂直连接的端跨梁,其钢筋均需锚入墙柱内,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柱筋当每边的钢筋少于 4 根时,可在同一截面搭接,多于 4 根时,分两次搭接,每边多于 8 根时分三次搭接,采用焊接时可分二次连接,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按设计要求留置。 5)在主次梁和柱相交的节点处,为防止板超厚,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形状、几何尺寸的准确,该直的钢筋必须校直,不得弯曲,梁柱交叉的箍筋可以适当缩小些,避免此处钢筋超高。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要注意各钢筋的位 置,板的钢筋在上面,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并严格控制各层钢筋间的间距,既要保证其最小净距满足规范要求(不小于其直径且不小于 25mm),又要保证构件的截面尺寸正确且要有足够的保护层。 为保证柱钢筋的位置正确,绑扎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工作,使柱箍的绑扎超过板面二~三个,并用钢筋等支撑将柱筋校准位置后固定牢固。 6) 开洞楼板除洞宽小于 300mm时板筋可绕过洞边不需切断受力筋,洞宽大于等于 300mm时应另加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数量除结构平面另有说明外,一律按以下要求:洞口每侧各两根,其截面面积不小于洞内被切断的受 力钢筋截面面积,且不小于 2Φ 12,长度为单向板受力方向的两个方向沿跨度通长,并锚入梁内,单向板非受力方向洞口加筋长度为梁宽加梁侧各 30d。 7)钢筋安装与水电管线、留孔洞及铁件预埋等专业施工,在计划安排上互相交叉插入施工,必须相互配合好。 浇筑砼前经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及砼配合比核对无误后并会同业主代表等有关部门办理隐蔽验收,方可进行砼浇筑。 为避免框柱及剪力墙钢筋位移,在钢筋伸入楼面处,宜加钢筋焊接固定框柱主筋,剪力墙用φ 12 水平筋固定,所有固定后的竖筋均须另加临时支撑固定,并要设专人复核或检查钢筋的轴线位 置正确后,方可进行浇筑砼。 所配置钢筋的级别、钢种、根数、直径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8)焊接成型后的网片或骨架必须稳定牢固,在安装及浇注混凝土时无松动或变形。 9) 钢筋的绑扎符合下列规定:。 绑扎或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不小于 10 倍主筋直径,也不在最大弯矩处。 ,确保钢筋的保护层达到设计要求。 ,设。锅炉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9 杭州市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20 锅炉本体各部件的安装和验收 水冷壁:水冷壁为φ 60 5,管材均为 20, GB3087。 水冷壁管子吊装以单片和单根进行。 (1) 水冷壁上沿炉膛高度方向布置有钢性梁,通过小钩和支撑板固定到水冷壁外侧。 (2) 此外水冷壁上还开设有人孔、测量孔、及防爆门等孔洞,这些孔施工准备 吊具设立 锅炉设备清点 技术文件审核交底 焊接试件 水冷壁吊装 水冷壁组对
,确定技术方案。 热力系统 锅炉基本配置及参数选择 : 二台 35t/h 循环 流 化床锅炉可与二台 3000kw 背压汽轮机 组 相 匹 12 配 ,选用可靠性、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炉型。 ( 1)锅炉 型号: UG35/ 循环流化床锅炉(暂定) 额定蒸发量 35t/h 额定压力 额定温度 450℃ 给水温度 104℃ 锅炉热效率 82~ % 煤种 Ⅱ 类无烟煤 ( 2)主蒸汽:工程采用单
调节器 1 调节器 2 M 减温器 减温 水 温度变送器 武汉理工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6 — — 看作一个闭合的副回路代替了原来的一部分对象,起了改善对象特征的作用。 除了克服落在副环内的扰动外,还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加快过渡过程。 串级控制由于副环的存在,改善了对象的特性,使等效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减小,系统的工作频率 提高。 同时,由于串级系统具有主、副两只控制器
2 / / 3 抹灰工 / / 4 4 3 4 砼工 8 4 6 / / / 4 钢筋工 6 5 6 2 3 / 4 力工 8 6 8 2 2 2 2 架子工 10 4 6 2 3 / 4 木工 3 2 5 2 2 2 3 高峰期不低于 53 人 二、劳动力安排及任务划分 由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施工技术负责人,预计高峰作业期投入各专业的作业人员将达到 51 左右,各类管理、技术人员共 6
器 Gc有关,而 Gyr不仅与 Gc有关,还与 前馈控制器 Gf有关。 这就是说上述两个表征系统跟踪特性和抗扰特性的传递函数彼此独立,也即在此系统中,设定值跟踪特性和抗干扰特性可以独立的进行调整。 参数整定方法 控制器分析 被控对象 (31)可 近似 表示为: 10 1 110 1 1...39。 ( ) ...n r n rnrp nnnb b s b s sG s H a a s a s
电阻相连接的导线长,当环境温度变化 时,连接导线的电阻值将有明显的变化。 为了消除由于这种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采用三线制接法。 即在两端元件的一端引出一条导线, 6 另一端引出两条导线,这三条导线的材料、长度和粗细都相同,如图 1 中所示的 a、 b、 c。 它们与温度变送器输入电桥相连接时,导线 a 和 c 分别加在电桥相邻的两个桥臂上,导线 b 在桥路的输出电路上,因此, a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