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云母生产高纯碳酸锂技术产业化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6%, 20xx- 2018 年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 26%, 20xx年小型锂电的总容量需求约为 48 亿 Wh,预计 2018 年动力锂电池的总容量需求将达到 350 亿 Wh,增长约 倍。 可看出,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每年以极高的速度稳步增长,这说明电能作为清洁、廉价的新型能源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全球碳酸锂的消耗量 在这里也做了一些初步的统计 表 3 全球碳酸锂需求量 [1] 20xx 年 20xx 年将是碳酸锂需求变化的分水岭。 按照每台锂电池电动汽车 HEV、 PHEV、 EV 消耗 2 50 公斤碳酸锂计算, 20xx 年电动汽车对碳酸锂需求量达到 万吨, 20xx年达到 6 万吨, 2020 年将达到 万吨。 国内碳酸锂的形式也是一片乐观,虽然目前国内碳酸锂的企业还不多,产量也不算高,但潜在的力量巨大,下表是国内碳酸锂的需求量。 表 4 我国碳酸锂盐的产量 [1] 可看出我国的碳酸锂的产量还不是很高,通过对国内碳酸锂的进出口统计来分析了国内碳酸锂 的需求现状问题。 表 5 国内碳酸锂进出口 [1] 不难发现,我国对进口碳酸锂的一栏越来越大,尤其是 20xx 年以来 ,国内生产的碳酸锂已严重不能满足国内自身的需求,这就需要国内碳酸锂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自己,以赢得这次机遇与挑战。 锂离子电池及碳酸锂的需求量说明了现在对碳酸锂的需求的日益迫切,值得企业去投资,而碳酸锂的价格波动则可反映出碳酸锂市场的成熟性、稳定性以及内在发展潜力,下面便对碳酸锂的行业价格做了一些统 计 比较。 图 4 20xx 年 5— 12 月国内电池 级 碳酸锂价格走势(元 /吨) [1] 图 5 20xx 年 5— 12 月国内 工业级 碳酸锂价格走势(元 /吨) [1] 可看出碳酸锂的市场价格整体波动不是太大,趋于 3— 4 万元 /吨左右,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风险分析 20xx 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全球锂电池市场仍旧延续了增长的趋势。 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 20xx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 153 亿美元,同比增长 %。 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 亿颗,同比增长 %。 其中,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了397 亿元,同比增长 43%。 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 亿颗,同比增长 %。 从过去四年的数据来看,中国锂电池行业增速高于全球约10~ 13 个百分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与锂电池产能向国内转移的行业背景相符。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预测,到 20xx 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 20xx 亿~ 3000 亿元,到 2020 年则可能达到万亿元规模,增量主要来自动力与储能电池的发展。 政策积极引导 随着铅酸蓄电池行业整合力度加大,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进程将明显加速。 自从九部委联合开展的 20xx 年环保专项行动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全面彻查铅蓄电池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大量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被关停整治。 3 月 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式了被业内称为史上最高“门槛”的《 铅酸电池行业准入条件 征求意见稿》,铅酸电 池行业将面临彻底洗牌。 预计未来 3 年内该行业将有三分之二落后产能面临淘汰,铅酸蓄电池厂商将由 20xx 多家减少到不超过 300 家,其市场份额也将被锂离子电池抢占。 锂离子电池替代铅酸和镍氢电池已是必然趋势。 随着价格持续下降,锂离子电池取代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的速度也在加快。 在消费电子领域,锂离子电池几乎完全取代了后两者。 预计今年智能手机市场锂电池需求增速为 50%,平板电脑市场锂电池需求增速超过 230%,明年将继续高速增长。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电动工具领域渗透率约为 70%,接下来其取代铅酸和镍氢电池的领域将依次是电动自行车电池、 UPS、电动汽车和电网储能。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 20xx 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 50 万辆,需要能量型动力电池模 块 150亿瓦时 /年、功率型 30 亿瓦时 /年、电池隔膜 1 亿平方米 /年、六氟磷酸锂电解质盐 1000 吨 /年、正极材料 1 万吨 /年、碳基负极材料 4000吨 /年。 乘用车需求超过 1200 万辆。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也明确提出,“纯电驱动”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 ——— 这一定论将显著利于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 材料供不应求 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供应量为 ,市场需求量为。 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以碳酸锂为例,我国现有的碳酸锂产能在 万吨左右, 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产能只占 1/3。 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供应量为 万吨,市场需求量为 万吨。 大连丽昌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耿世达博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大量铅酸电池生产企业的退出,国内锂电企业均迅速扩大产能以求占领市场,但是工艺水平相对较高的上游材料产量毕竟有限,包括丽昌在内的很多材料企业全部产出均被日企所买断。 澳大利亚银河资源拥有全球第二大锂辉石矿 ——— 凯特琳矿山,其去年在张家港投资的全资子公司银河锂业,负责将锂辉石加工为电池级碳酸锂。 银河锂业年设计产能全球第一,高达 万吨,而日本三菱集团和中国国内的 13 家主要电池材料商早已将尚在规划中的产能瓜分殆尽。 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大量资本正快速进入锂电池上下游产业。 赛迪顾问投资部副总经理吴辉表示,锂离子电池迎来了新的投资热潮,仅投资进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的就有日亚化学、当升科技、比亚迪、湖南杉杉、天津巴莫科技等数十家企业,产能有望快速释放。 企业应理性进入 进入锂电池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锂资源也相对匮乏,企业应在充分调研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再作打算。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将建 立健全新材料产业统计监测体系,把握行业运行动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避免盲目发展与重复建设,引导和规范新材料产业有序发展。 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锂资源也相对匮乏,企业应在充分调研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再作打算,切忌盲目跟风。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国电子展上,记者发现,很多原先在传统电子行业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国内企业,已经通过对原核心技术改造而成功切入了锂离子电池行业。 为锂离子电池行业输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更是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佛山市金银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锂电事业部负责人李华林告 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由于产品的供不应求和市场的巨大潜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吸引了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入,这些企业通过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产业链环节,成功切入了锂离子电池行业。 金银河目前致力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 浆料搅拌,这也正是基于其国际领先的液体胶生产技术基础。 当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锂离子电池厂家开始扩大生产,产业链配套企业也纷纷上马,意欲抢先占领市场份额,这的确在情理之中。 但是政府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锂离子电池应用市场,急速扩张的市场中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 随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